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新世界-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人说他的顺口溜,看着那些憔悴的脸上浮现的希望,心里笑笑,扛起一包鱼干往店里去。边走边觉得哪里不对,放下鱼干急忙走出来再往四周仔细看。

    还是老样子,没身不对的。周围的店铺里没事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不时搭把手帮忙上个肩之类。小孩在旁边跑来跑去,希望有啥掉落的东西可以捡。几个找活干的人被黄胖子吸引,围着他在听梅家村的介绍。

    有一个找活干的人没在听!魏敏注意到了这个,再仔细一看,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这人面色红润,并不憔悴,而且有几分面熟,好像上次卸货他也在这里看着,而且他不仅在看卸货,嘴里还念念有词,手指头捻着,好像在计数。

    魏敏没有多看,弯腰抓起一包鱼干往店里走去。扛完这个包,他才走到黄胖子跟前说:“员外,店里有个数字要请您看看。”黄员外意犹未尽地跟几个找活干的人说:“反正啊,你们去了那里,肯定不吃亏。你看我这伙计,本来就是跟你们一样,这不,也会认字了,在铺子里管事呢。”

    到了店里,听魏敏一说,黄胖子也沉吟起来。从门缝里往外一看,也觉得这人有问题,眼珠一转,吩咐魏敏在门缝里看着,手里了抓了个盖碗茶杯走了出去,眼睛不看那人,冲着找活干的一堆人喊了起来:“你们几个,愿意去梅家村么?”

    这些人都急忙点头,其中一个畏畏缩缩地说道:“员外,我是想去啊,可是我几天都没吃饭了,求你可怜可怜,给吃一餐饱饭,我帮你卸货,然后也有力气走到梅家村去。”

    “成!凡是愿意去梅家村的,我都给你们吃一餐饱饭,卸好这些货,你们就能跟着大车回去,带路的人都有了。而且啊,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条,你们到了梅家村拿出来,都能领一天的粮食,你们的家人都能有口吃的。”

    流民们一听之下,千恩万谢,简直要给黄胖子下跪。黄胖子大喊一声:“现在都去卸货!干完活吃饭!”众人闹哄哄都去卸货,一片混乱中。黄胖子得意洋洋地转身往店里走去,进得店门,急忙抓着魏敏问:“那人怎么样了?”

    “他走了。趁着混乱,挤进人堆里走了。”魏敏着急地说。

    “果然不太平。这是有人惦记着我们这生意呢。”黄胖子皱起眉头来。

    “会是惦记啥呢?”魏敏问道。

    “说不好。没准是也想跟梅家村拿货做生意,或者有别的人家也有咱们差不多的货,想要开个差不多的店。”黄胖子边想边说,沉吟一阵,又说:“也没准,是官府的人。我就觉得这税收得太低,保准没好事。”

第四章 创业 第45节 接纳()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自由山,每天都有人出现在村口,扶老携幼,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中国人从来重乡土,不是生活无着,不会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所以走上自由山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状况下失败了的人们,都身体虚弱,而且年老的人和少年占多数,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很不合算。然而梅家村从来不拒绝任何人的到来,连生病的人,也有专门的地方安置,有免费的一日三餐和基本的医疗照顾。

    安顿这些人逐渐成为警卫队和医院的主要工作,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序。来人会先被安顿在工业区的窝棚里,要在这里住上十天,没有健康问题,才会被安排工作,然后搬到自由山上居住。腾出来的窝棚,会成为下一批流民的暂时居所。

    从县城里回来的车队,每次都能带来一批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弱多病,老弱妇孺居多的流民,总是把半天的路程拖到天黑才到。远远看到村子,回村向刘遥报告的魏敏放下心来,对流民们说:“你们看,前面就是我们村。那山坡叫自由山,上面的房子就是黄员外说的都有上下水的新式房子,你们都能住上。”

    流民们虽然还是无法想象什么叫做上下水,但是眼看目的地到达,承诺的吃住就在眼前,都喜笑颜开。人群中只有熊廷华心里十分忧虑,抓住儿子熊广宁的手,看着路边撑着膝盖咳嗽的父亲,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儿子的手在自己的掌心里细得像鸡爪。别的五岁小男孩如果不抓着会到处乱跑,只有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抓着,可能随时都站不稳。意识到这个,熊廷华心里一阵心酸。

    其他人都走到窝棚跟前了,能看到人群围着一口大锅一阵骚动,传来阵阵喊声:“排队!排队!”几个精壮小伙子手里拿着短棍维持着持续。阵阵大米粥的香气远远传来。

    “廷华,你快去,别耽误了,我待会自己能来。”熊恒道喘息着催促儿子赶紧带着孙子去弄吃的。熊广宁静静靠着父亲站着咽着唾沫,一动不动。爷爷看着孙子这么懂事,心里越发着急,咳得更厉害了。

    “别急,老先生,大家都有吃的。你先坐一下。”王玉凤从后面赶来,扶着熊恒道在路边坐下,又对熊廷华说:“我是护士,我来照顾你父亲。你先去吃点东西吧。给你父亲带点儿来也行。”

    熊廷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说道:“护士护士是干什么的?我还是待会儿再去吃饭吧。”

    “护士就是医生的帮手。”王玉凤指着身后说:“看,后面来的就是医生,我师傅,姚英女士。”

    “姚英女士?四个字的名字啊?”熊廷华问道。

    王玉凤心里又气又笑,说道:“你还真啥都关心啊。这女士,是对女人的尊称。”

    熊廷华点了点头,说道:“于护士女士,请问你怎么称呼。”

    王玉凤突然有点脸红,说了名字,让父子两赶紧去吃东西。熊廷华道谢后拉着儿子的手来到大锅跟前,站在队伍的最后头。拥挤的人群在短棍敲打下很快就安静了下来,缓缓往前走。

    大锅前,还有几个士兵等着,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竹牌系在手上。熊廷华研究了一下竹牌上毛笔画出的符号,完全看不懂。每个带着行李的家庭都得到一个大竹筐,上面也系着一个竹牌,竹牌上的符号和交出行李的人手上系着的一样,行李则全部被装进竹筐里放在一旁。

    安静下来的队伍实际上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把这些事情做完了,很快所有人都拿到了食物,每人一碗厚厚的粥,里面有鱼干和蔬菜。

    熊廷华看到一位女士对拿着短棍的士兵们说:“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不仅要喊排队,也要喊都有吃的。他们拥挤是因为怕吃不着饭。”士兵们点点头,站得笔直,齐声回答:“是!姚英女士。”

    姚英叹了口气,对士兵们说:“都辛苦了,赶紧去安顿洗澡换衣服吧。”士兵们喊了一声“虎”,转身跑开。魏敏的媳妇正在发食物,看到姚英来了连忙招呼:“姚女士好。”

    “再烧点粥,我看这次人有点多呢。粥烧好盖着,过来帮忙换衣服,女的不少。”姚英吩咐道,急忙走开了。

    “女士,我想再要一碗粥。我父亲还在后面。”熊廷华犹豫了半天,还是对魏敏媳妇开口请求。

    “好的。不过要是待会我没看到你父亲,你就麻烦了。”魏敏媳妇又拿出一个椰壳碗,装满了粥,递给熊廷华。旁边的流民一看这容易就能得到第二碗,也纷纷要求再要一碗给人带去。

    魏敏媳妇把大勺子往锅里一放,高声说道:“凡是要给人带去的,待会都要把人带来给我看。在咱们梅家村,有个规矩要说清楚,这个地方,你说啥我们就信啥,可是一旦发现你骗人,那你就有麻烦。”

    那些假装给人带粥的,听了这话都散了。魏敏媳妇嗓门更大的喊道:“希望你们记住这个规矩!在这里骗人,会有很大的麻烦。”熊廷华没有多看众人讪讪的表情,摇摇头牵着儿子去给父亲送粥,就见于桃萍扶着咳好了的父亲缓缓走来。忙扶着父亲在大锅旁边的桌椅上坐下。这桌椅非常粗糙,就是几根削平了一面的木头钉在一起。但是它们都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高度非常适合人坐在上面吃饭。

    流民们吃完粥都被领到河边,河岸边搭着两个分开不少距离的竹棚,一个门口站着警卫队兵丁,另一个站着几个女人。熊廷华领着父亲和儿子来到棚子里,每个人都拿到一个小箩筐,小箩筐上也系着一个竹牌,也是画着跟自己手上的竹牌一样的符号。熊廷华非常觉得这是非常有效率的办法,靠着这些符号,人和东西可以分开,但是都不会搞乱。

    棚子沿着河岸修建,覆盖了很长一段河岸。警卫队的士兵站在岸上,帮助和监督每个人走到水里洗澡。洗澡的要求非常细致,要脱干净所有衣服,用湿布蘸着碱水擦洗身体,还要解开发辫在水里憋气泡一下,再用碱水洗干净头发。他们脱下来的衣服都放在箩筐里被收走了。

    熊廷华一家最后赶到,却最先洗好澡。他们顺从每一个安排,不像其他人那样充满怀疑和担心,很快按照要求擦干头发和身体,走到棚子的尽头。一个兵丁递给他们一套衣服,领他们走出棚子,来到一排木屋跟前。

    木屋非常简陋,可以看到树干都没有仔细修整,树皮裸露,粗糙不平,但是结构却让人觉得舒服。一道排水沟围绕着木屋四周,几根柱子支撑着木屋离地一尺左右,看着就知道这房子肯定非常干爽。木屋一排挺长,前面有一道回廊,靠墙放着一根削平了的木头,应该是用来当做椅子坐人的。熊廷华正在这么想着,就被引导在上面坐下。

    等到所有人都在木头上坐下,刚才叫做姚英的女士走到木屋跟前,对大家说:“欢迎大家来到梅家村。我叫姚英,是这里的医生,也从一开始帮助你们在这里安家。大家都已经洗过澡了,也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待会每个人都会分到住的地方,里面有被子。大家刚才换下来的衣服,还有带来的衣服,我们会拿去煮一煮,这样做是为了除跳蚤。煮过的衣服,大家拿回去之后都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干干净净地开始在梅家村的生活了。”

    流民们没有想到梅家村会这么在意干净,却没有说干活过日子的事情,有点没搔到痒处的感觉,不免互相议论起来。

    姚英等大家交谈一会儿,再接着说:“明天上午,大家洗衣服,收拾一下自己的行李,一日三餐都去刚才吃饭的地方吃。下午,会有人来安排你们干活的事情。大家请放心,在梅家村,只要肯干,有力气有技术,就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现在大家先到房间里休息,还想吃饭的,安排好住的地方后,可以再去喝一碗粥。好了,希望你们在这里都顺利。”

    姚英总是用不惯火把和灯笼,火把不是灭掉,就是烧到自己的头发和衣服,而灯笼总是会被她在拿起和放下的时候弄翻烧掉。所以天一擦黑,刘满就被派去打着灯笼接妈妈回家。

    “我觉得你爸所有决定里面,好好修路这个是最对的。”姚英揽着女儿的肩,边走边说。姚英很欣慰地发现女儿已经比自己都高了。

    “是啊,尤其你眼睛又不好,运动能力又差。”刘满大大咧咧地说,手里的灯笼不安分地划着圈子摇晃着。

    “你别晃!待会烧起来。”

    “我又不是你。平均出来两次烧一个灯笼。”

    “灯笼本来就容易烧。”

    “你去打听打听,梅家村和自由山上,就没人烧过灯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