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新世界-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叫阿刺伯。这船不快,装的东西也少。还有一种船身方方的,那是红毛番的船,跑得更快,装的也多,船上还有很多大炮。”赵飞在一旁介绍道。

    “他们一般都带来什么货品呢?”刘满问道。

    “主要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宝石、香料、药材,也有毛毯、棉布、棉花,还有各种杂货。”

    “有各种矿石么?”刘遥问道。

    “不多。平时用到的矿就是铜、硫磺、硝石、胆矾之类,铜和硫磺是红毛番带来的多,据说来自日本国。硝石苗人就有,不必跟海商贸易。明矾苏打胆矾之类,一般都从广东府购买。”

    “跟这些海商都怎么交易?”

    “有时候以货易货。也有用银子或铜板交易的。钱货当面交清。”

    “你咋知道这么多?”姚英突然插进来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我们村也跟他们做贸易的呀,所以知道一些。平时主要是李建功在操办。”赵飞回答到。

    不论哪个时空,海边的景色都是这样:洁白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水,海鸥在镶着白边的海浪上翻飞。不同的是,眼前有数量巨大的野生生物。沙滩上螃蟹跑来跑去,海水里不时跳起体型巨大的鱼,身后的树林里,不时窜出几只野猪,树上总是有猴群跳来跳去,在所有这些地方,活跃着各种各样飞来飞去的鸟,天空里更是充满了它们的身影,有些颜色很鲜艳,有些拖着长长的尾巴。

    “咱们把这个地方买下来,建个度假别墅好不好?”姚英兴致勃勃地问道。

    “不好。这里礁石太多,沙滩太少,度假不是很舒服,倒是适合用来做码头。人们选择这个地方做码头不是偶然的。”刘遥指着更远的地方大片的沙滩说道:“那边沙滩平整开阔的地方,将来我们一定把它拿下。这个时空的人应该还不会知道海景房的价值。”

    “是啊,这么好的海景,这么好的环境。你看这些动物到处都是,实在是做梦一样。”

    “姚英,咱们一定要把这个美好的环境保护好,哪怕我必须用大炮来保护,也在所不惜。”刘遥感慨地对老婆说。

    “那你不是成为激进环保分子了么?”姚英奇怪地问道。在原来的世界里,刘遥从来都远离那些缺乏理性的激进行为,绝对不会说出用大炮保护环境的话来。

    “不是激进环保,而是坚决推行环保措施。我们有完整的科技和对环境保护的足够了解,现在的环境又还没有被破坏,可以制定出非常有价值的环保措施,值得去强制推行。”

    在原来的时空,刘遥一家也经常野炊,在这个没有很多方便食品的这个时空,自然也是很快就垒起石头生起火来。望着用火镰费劲打火的孙壮,刘遥对女儿说:“还记得我们用镁棒在马来西亚的森林里点火吗?当时已经觉得非常不方便,跟这个比,又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刘满摇摇头说:“不见得,他们用火镰熟练得很,很快的。”

    说话间,炊烟就已经升起。刘满给了一个“你看”的表情,带弟弟跑去沙滩上抓螃蟹。可惜螃蟹跑来跑去的速度很快,而且随时会钻回沙子里去,姚英看了一会儿,从背包里拿出一包大饼对梅香说:“看来是指望不上螃蟹了。只要能找点东西来煮个汤,咱就能让这群人吃饱。”

    两个保镖点起了火,效率很高地找来很多柴火,一人折了根树枝,拿出鱼钩鱼线就去钓鱼。所谓野炊,对现代人来说是种情趣和技能,对这个时空的人来说,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梅夫人让梅香照看着烧水,带着姚英和刘满姐弟两往礁石边走去。退潮留下的浅水坑里滞留了很多鱼和章鱼海胆之类,很快就抓了一大堆。色彩斑斓的浅海生物让两个小孩非常兴奋,玩得很开心。

    刘遥没有参加这些活动,一个人脱了衣裤游进海里,还不时潜入水底,午饭做好的时候才气喘吁吁地回到沙滩。

    “这地方做码头很不错,石质暗礁,水位很深。水底也很干净,估计不会淤积泥沙。”刘遥大口喝着鱼汤,显然是累坏了。

    “山那边是有个码头的。我们要是坐船来就是到码头。”赵飞指着晚霞开始出现的山头说道。

    “那边也有一个村庄,人数不必叉河村少,就叫做石碌港的。说起来很是不错,又可以打渔,又可以跟番邦做生意,旁边田地也多,只是每年都会糟几次海盗,所以日子也过得不如意。”梅夫人在一旁补充到。

    “爸,你看我抓的东西。”刘满捧来一个椰子壳,里面泡着一些贝壳、海葵和海胆,还有一只小小的章鱼,不时往外爬。刘则跟在后面兴奋地喊着:“小鱼!小鱼!”

    “真是漂亮。满,你可以考虑建这个时空的生物图谱。这是我们的卷轴里面缺少的知识。不过说好啊,这一椰子壳的生物,这里玩玩可以,走的时候要把它们丢回海里去。”刘遥跟女儿约定。

    “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们吃都可以,为啥不能带回去养着?”刘满抗议起来。

    “吃可以,那是正当的需要。带回去画成生物图谱之后,吃掉或者扔掉,也可以。或者有了足够的设备和经验,带回去作为观赏用途养起来,也可以。但是这么随随便便带走,养过夜死一半,养到明天全死光的搞法,没有一点意义,我们肯定不会去做。”刘遥说得很认真。

    “那又没有法律规定。”刘满还是舍不得丢弃这些五颜六色的生物。

    “很幸运的是,我们有可能成为法律的制定者。或者说,至少成为法律的执行典范。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把文明展示在这个世界里。这么说吧,你看你养死的那只锦鸡,多么可惜。它本来是可以在森林里好好生活的。”

    “是啊。”刘满点点头,遗憾的叹息了一声,拉起弟弟的手说:“来,我们再看看,就去把它们放了”。

    看着这一幕,梅夫人问道:“先生,我感觉你的想法好像是要让你周围的东西一点都不变?”

    “不是的。你看我筑坝拦河,开山造屋,改变大得很。我愿意保护的,是这些生灵,他们跟我们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合理的原因,我们不应该随便杀死他们。”

    梅夫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刘遥说:“这个合理的原因,怕是也难确定。我们村周围,原来有不少鹦鹉,就是因为羽毛好看,几乎被捉光了。捉鸟卖钱养家糊口,也是合理的原因吧。”

    刘遥对梅夫人说:“是,这事不是很简单。那么对我们来说,有个方法,有个判断的依据,就是很重要的。我这里有方法,可是要很久以后才会有会做的人。不过我早晚会去把这事做起来。”

    回头看看晚霞布满的天空,来时道路已经显得昏暗,隐藏在热带丛林里几乎看不出,刘遥揽过妻子,轻声地对她说:“别看现在毫不起眼,一年以后,你看现在这片沙滩,这条道路,这片土地,一切都会不同。”

    ?

第四章 创业 第39节 秋收以后() 
时间过得很快,空气里再次飘起水稻成熟的香气,又到了秋收时节。就像历史纪录的那样,今年风调雨顺,也没有病虫害,所有田地都取得了好收成,尤其刘遥的田地,优良的种子更是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越到秋收越是忙,孙正刚最近一直都没有回家,在稻田边上搭了个窝棚住下了。他倒不是担心有人来偷稻子,而是纯粹脱不开身。农业劳动本来就比较繁琐,再加上按照刘遥的高标准操作,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制作适合不同土壤的堆肥,把堆肥施入田间去改良土壤,照料水田和旱田里的作物,除草除虫间苗施肥每样工作都有极大的工作量,就说在轮作的田地里种苜蓿这个简单的活儿,他先得跟焦晃把图纸中和实际的田地对应好,这就是在田里拉着绳子跑来跑去测量一上午的工作量。确定好田地之后交给几个老人去洒苜蓿种子,从开始时的示范,中间的检查和纠正,又是一下午,到天黑还脱不了身。

    除了这些活计,他还得领着一帮老头老太办饲养场,照顾一帮牛马猪鸡。光是这些事情还不算完,今天刘遥又来商量是不是在千亩田那个地黄趁河提没有围上土地还空着,派几个人过去养一茬鸭子。讨论了很久养鸭子的投入产出,发现只要投入两个人力和不多的玉米,就能收获数千字鸭和持续供应的鸭蛋。孙正刚不得不承认养殖业黄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夕阳西下,天色擦黑,孙正刚还没看到女儿送饭来的身影。他咬着根草茎坐在田边,不免有点抱怨起来:“自从这个刘先生来了以后,我就没过过安生日子。要是我当时不把他领到老梅家里去,而是把他赶走,这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了吧?”

    想到这里,他抬眼看了看眼前,沉甸甸的稻穗让人爱不释手,按照新黄式饲养的牲口在背后的围栏里叫成一片。“那还是现在这样好,累是累点儿,收获大啊。”

    “爹,吃饭了。你是不是太累了呀?我到你跟前你都没看到。”孙巧巧见爹爹有点神不守舍的样子,心疼地问道。

    “巧巧,你咋才来?是不是学堂里耽搁了呢?”

    “是啊,爹爹。”巧巧回答了一句,拿出饭食,低下头叹口气,再不说话。

    孙正刚费劲地咽下一口饭,注意到女儿的神情,忙问道:“怎么了?学堂里的事情不顺利?”

    巧巧递上水碗,轻声说道:“今天说是要分工了。学医的,学统计的,学做老师的,都要分开去。先生亲自来检查每个人的学习,再问了各人的想法,然后就分开去了。以后学医的就都去诊所,白天不再到学校上课了,只有晚上学认字和算术。学做老师的就接着上课,还要抄课本,以后就在文化学堂里做老师。”说到这里,她抽泣起来:“去学医和学做老师的,都有粮食可以领呢。可是我啥也没分到。”

    孙正刚拍拍女儿的头,安慰道:“你还小呢。你今年才10岁,哪里就能去学医学老师呢?你还是接着学认字和算术,多学点之后才行。”

    巧巧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可是别人跟我一样大的已经有去做医生的了。我就是认字也不多,算术会的也不多,没有被选中。我是不是特别笨啊!”

    孙正刚被女儿哭得没了主张,只好连声安慰道:“别胡说,你哪里比别人笨了?村里比咱们家笨的人家多的是。你安心上学。实在不想上了,回家来也行,我这里忙得要不可开交,你大哥忙田里,我忙这些牲口,你跟着我学种田帮帮我,也是好的。挣的不会比那点工钱少。”

    孙巧巧抹一把眼泪,点头说:“也是的,二哥整天在军事学堂里也见不到人,爹爹是要有个帮手的。不过我还是想做医生。”

    孙壮没有感受到父亲和妹妹的忧虑和希望,他现在非常高兴。孙壮已经在军校培训了4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学到了战斗基本技能和与战友们的配合,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是当初拿着圆头木杆跟衙役们比赛的那支稚嫩的队伍,他们是有战斗力的军队。可是这些变化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家人感受到的是缺席劳动和食量大增,自然不无忧虑。今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梅家驹跑来宣布,秋收在即,收成已经可以看到,军校的学员有了一个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