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新世界-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满退后半步,站在爸爸身后,认真回了个鞠躬礼。这是刘遥倡导的新礼仪:所有人不分男女,都可以拱手和鞠躬;女性不必一定行万福礼。

    刘遥看着大大咧咧的女儿也知道何时应该庄重和怎么庄重,心中十分满意。跟姚英交换了一个欣慰的眼神,对赵世禄说:“赵总经理,去看看你的规划吧。”

    刘遥在总统府和尚未开建的议会大厦与最高法院的门前留出了一大片空地,首先是规划了医院、图书馆和学校等公共设施,然后还预留了一片可以作为广场的空地。紧挨着这片空地,就是规划中的住宅区。

    住宅区里基本是别墅,每户人家占地400平方米。十户人家按照2*5的方式排列成一个长度100米,宽度40米的组合。组合之间是足够两车交会的道路。24个组合构成一个街区,街区的长度为四个组合,宽度为六个组合,形成一个围合空间。最中间四个组合的区域里的不再造别墅,而是留出一些空地和造两排长条型的紧靠道路的两层小楼。在刘遥的规划中,这些小楼目前是单身汉的居所,将来一部分会变成商业用房,成为商店和餐馆之类场所,服务于周围的一个街区的住户,而那些空地将成为公园或者运动场。整个街区的草图刘遥已经早就交给了赵氏建筑公司。

    白色的石灰在土地上划出界线,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赵恩重递过一张图纸,上面画了等高线和精确的规划。刘遥看图纸已非常现代,精确而规范,便道这图纸是谁画的。赵恩重指了指远处一群人中瘦长个子的焦晃,感慨地说,任何事情一定要专门去做,这焦晃专门学画地图,就是比大家都画得好。

    远处的人群拿着标杆和直线,还在将划线区域不断延伸,焦晃在人群里十分显眼。刘遥信步走了过去。

    焦晃正在指挥拿着标杆的人移动,声嘶力竭地大声喊着:“左!再左!”一抬头看到刘遥走了过来,急忙躬身行礼。刘遥还礼问道:“这自由山上的图纸都是你画的么?”焦晃点点头,咽了口唾沫。刘遥笑笑说道:“喝点水。”焦晃急忙解开腰间的竹筒,仰头喝了起来。

    “这一个街区从南到北,高差有多少?”刘遥拿着图纸问道。

    “各处不一样的。东头的高差大些,大概有4。5米,西头小,很接近3米。”焦晃在图纸上指着等高线,沙哑着嗓子说道。

    “我看你没有记这些数字,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刘遥饶有兴致地问道。

    “回先生,我记不住那么多数字。而且这个图非常好用,任何数字一看便知,也不必去记它。”焦晃有些忐忑地回答道。

    “你说的也是不错,这个图就是要让人清楚明白地看到所有的数字。不过如果还能把数字都记在脑子里,那就更好了。这脑力也和体力一样,多练习就会增长。你想啊,如果地块两头的高差太大,你多半会想要移动一下街区的位置,那时就要在脑子里有全局的基本数字。”

    焦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答道:“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对齐了先生定位好的山顶。”刘遥笑笑,想这中对称看来一直是中国人喜欢的方式,又道:“你可以做红黄两面旗帜,举红旗往左,举黄旗往右,举高则多走,举低则少走。”

    焦晃一拍大腿,连到:“使得!使得!这方法真好!先生你怎么又那么多好办法?”

    刘遥得以地笑笑说道:“我也是跟人学的。所有方法都教会给你,只要你愿意学。好好干,把梅家村的地图画完,我就给你算大工。”焦晃连声称谢,旁边的人也都一起道谢。

    本来已经拍拍焦晃的肩膀打算潇洒离开的,听到这些称颂,刘遥又走了回来,对大家正色说道:“如果焦晃画图不行,我也不会给他工钱。如果他画图好,拿工钱就是应该的。他不需要感谢任何人。记住了,我不是大善人,不会平白无故做救济。我只会给那些有本事的人工钱。”看众人一副深思的神情,才再次转身,潇洒地离开。

    赵家父子一直跟在刘遥旁边,看规划选址得到了认可,便问道:“那我们就开始造房子了。请问先生打算从哪里先造呢?”

    “先造那两排小楼。其中一排用来做医院,另外一排可以让人们先有个住处。”刘遥指着图上街区的中央说道。

    “造好这两排小楼,是不是就开始造住宅?”赵恩重问道。

    “对。就从小楼边上开始造,要让小楼里住着的人看到这些住宅是怎样一砖一瓦造起来的。说真的,小楼已经够好了,我担心他们会不愿搬到住宅里去。”住宅的租金肯定比小楼要贵,刘遥担心人们会愿意省钱而挤在小楼里。

    “你是房东嘛,你不租给他们就是了。”赵如山在旁边插了一句。

    “这样恐怕不行啊。房子不租,就是要把人赶到露天去了。不过我们可以预先说好,这房子只租一年,一年以后是要收回的。老赵你跟老梅商量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刘遥大手一挥把问题丢给了两位伙伴。

    “我想请问先生,这个租或者卖的价格是不是已经算出来了。”赵世禄沉吟着问道。

    “价格还没有算出来。我在想,若是租的话,小楼里的房间每月10斤粮食,住宅每月30斤粮食,你看可好?”

    “这个价格不高,若是一个小工,每天3斤粮食,一个月也有90斤,租住宅是稍微贵了一点,租个房间养活一家3、4口,也差不多了。同样的,一个大工,或者家里两人都做小工,一个月有150或180斤粮食,租个住宅养活一家5、6口也是可行的。”赵世禄算了下帐,觉得价格确实不高,不免又道了一声先生宅心仁厚之类感言。

    听到这些赞誉刘遥有点窘迫,老老实实回答道:“我也不是一心行善,只是需要人手,想要他们在这里容易的安顿下来。今后价格不免还是要涨上去的。”

    赵如山点点头说道:“租金是便宜了,但是售价不能含糊。一定要成本加三成利润。我们已经没算木炭泥土的材料钱,也没算土地钱,不加三成肯定是亏本买卖。”

    刘遥疑惑地问道:“要么再多加点?算五成?”

    赵世禄摇摇头说:“现在先不定三成五成,待成本算出来,跟现在的住宅造价比一比看。我觉得应该是比现在的宅子贵三成才对。房子好那么多,不贵一点没道理。”

第四章 创业 第27节 赵氏建筑公司() 
“公司好像是英国人发明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东西之一。公司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有效率地合作。公司这个词可能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人对汉语的理解确实很强,他们几乎贡献了现代汉语七、八成的词汇。”刘遥一边用炭条在纸上写写画画,一边跟小满说话。刘遥看小满没有接话,也就不再跟她唠叨,举起写好的纸抬头看着,一边自己嘀咕:“不负众望的造纸公司啊。”现在使用的纸,已经是造纸作坊量产的成品。因为没有酸碱之类材料,基本上只能沿用17世纪的工艺,所以造纸作坊很快定型了工艺,在工业区大规模生产。虽然纸张依旧不平整,颜色泛黄,还是易碎,但是至少已经可以不用在泥地上打草稿。现在学校和商业上大量消耗的纸,都由造纸公司供应。

    同样不负众望的赵氏建筑公司在自由坡上开始了建设城镇的工程,两车道宽度的主干道和稍小一些的支路横平竖直,把土地划分为规整的矩形。所有的道路都以石块铺底,马路牙子和人行道一样不少。除了路面没有混凝土而是铺上了碎石,跟现代道路几乎没有区别。不过现在主干道都只铺设了一半,另一半被挖掘为宽大的排水沟,将来随着交通流量增加,会覆盖起来做成宽敞的道路。

    只是建筑工程的进度没有需要的那么快,随着农忙结束,很快就有人陆陆续续来到梅家村,有单身汉,也有拖家带口的,每个人都带着不少家当,几乎一半的人还带着鸡,有些人甚至还带着小猪。其中成年男子差不多六成,老人和妇孺四成;一半拖家带口,一半是单身的男子,都是原来坐在城门口等着揽活儿的那些人。所有人都瘦弱不堪,衣衫褴褛,很多人身上散发着汗臭味。

    刘恒启带着一家人去安顿这些流民。姚英负责卫生和健康,刘满和王带喜负责登记。梅家驹的第一班也责无旁贷来帮忙。众人先支起大锅,煮上一锅粥让大家填填肚子,再领着这些人去河边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忙活了半个上午,总算让这些人脸上有了神采,身上没了臭味,在河边七零八落坐了一地。

    “诸位,你们可能都听说过我了。今天大家来到这里,是相信这里有饭吃,有活命的机会。你们可以想到,我这里的粮食再多,也架不住你们这么多人来吃,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过来。不过好在,梅家村全村的人,都会拿出粮食来支持大家,这样我们可以踏踏实实干活,种出粮食来,到秋收的时候,就有粮食让一家人吃饱饭了!以后你们跟着我,我肯定让大家不会再饿肚子!不过有一条,大家要心往一处想,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大家能不能做到?”

    “只要有饭吃,你说干啥我们就干啥!”一个黝黑瘦小,但是看上去精神抖擞的中年汉子站起来喊道。

    “好!大家齐心跟我干,我肯定不会亏待大家。这位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小的名字叫做柯山。小的愿意一辈子做大人的长工。”听到长工二字,刘恒启不由得慌了一下,他和姚英、小满交换了一个“这不是我干的”的眼神,急忙说道:“这里没有大人小的,你要愿意,叫我刘先生就行。”

    见众人神色茫然,刘遥感觉到必须跟大家说清楚关系,抬起手来挥了一下,让大家靠拢些,再缓缓说道:“诸位来到这里,不是我的长工,是搬迁到此处。诸位的吃住,暂时由我负责,但是最终要靠大家自己用劳动来解决。我告诉大家,只要是有体力肯干活的,大工每天有5斤粮食可以领,小工有3斤粮食可以领。粮食是稻子、红薯和玉米,稻子一半,其它一半。有一个人干活,一家人也能活命。有几个人干活,一家人就能吃点好的了。而且,男女都可以来干活,都可以领粮食。”

    大家听了这话,并不十分高兴,纷纷表示还是愿意成为长工。刘遥也不跟他们争论,先让梅家驹领着他的第一班给大家做了登记,姓名年龄籍贯之外,主要是记录身高和强壮程度,以及会什么技能。

    登记完的长工们,根据自身特长,有些由赵家父子领去干建筑队的活,有些交个作坊,剩下的,包括能干活的妇女和老人,都交给孙正刚去干地里的活。一番忙乱之后,众人发现每个人都有了着落,要么是自己有了活干,要么是家人有了活干,算下来每个人的口粮都有了保障。

    由于房屋没有那么快造好,而且自由山上还没有通水,所以刘遥只好抓紧让赵家父子在工业区搭起了窝棚,安顿大家住下。来人倒也随遇而安,包袱一放,立起几块石头就开始做饭。炊烟升起,小鸡小猪跑起来,一个村庄在一天的时间里就形成了。

    工业区里现在已经非常热闹,小孩和牲口四处奔跑,炊烟弥漫,人们大声说话,河边一排妇女在洗衣服。刘恒启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