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新世界-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遥兴高采烈地回答:“不仅不愁吃的了,我还要造养鸡养猪场,咱们每天都有肉和鸡蛋吃了。”

    刘满高兴地欢呼一声,跑去照顾弟弟。刘则还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没见过的东西,开心得只往上扑。姚英也不去管儿女是不是弄脏衣服,拉着孙正刚一直问:“这一半有没有啊?这么多粮食往哪里放啊?”孙正刚忙回答:“嫂子请放心,我们早就准备好了放粮食的地方。”

    村民们挑着收下来的庄稼来倒在路边,都要祝贺一下开心得团团转的姚英,擦把汗又回头去干活。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姚英和刘满感动得眼泪汪汪。梅先卓也非常高兴,跑前跑后张罗工具、饮水和午饭。刘遥背着手在人群里走来走去,跟每个人打招呼,然后拉住正在割稻的王带喜,拉到水沟里洗干净手脚,对她说:“咱们不是有本帐记着所有工钱缓发的数目么?”

    “是啊。还有每个月累一笔利息。”王带喜轻轻抹去手上的水珠,抬头回答道。

    刘遥对王带喜说:“你现在就去在账本上记一笔,我差全村每个人十斤粮食。”

    王带喜愣了一下,缓缓点头,回头向稻田边走去,对着稻田里喊:“巧巧,我回去了,你帮我把镰刀带回来。”

    孙巧巧在水田里抬起头来,想要用手抹一下满脸的汗水,突然发现手很脏,急忙用胳膊去抹,一边手忙脚乱一边问道:“你咋回去了?这里活儿还没干完呢。”

    王带喜大声回答道:“先生让我去记账。先生说,全村的人都来帮他收稻子,他都要给每个人十斤粮食。”

    在割稻的村民们听到了,都抬起头来,互相望望,说声刘先生真是好人,又低头去割稻。

    梅先卓在远处也听到了王带喜的话,低头笑笑,轻声自言自语道:“刘先生你可以的。最好是马上就把旧账都清了。”

    天色渐晚,村民停下手里的活,们挑着稻子、红薯和玉米往村子里走去。夕阳在人们身上镀上一层暖色,又在身后留下长长的身影。

    梅先卓找到走在队伍后头的刘遥,跟他商量起来:“你这些粮食,打算怎么安排。”

    “愿听梅先生指点。”刘遥笑眯眯地回答。

    “嘿嘿,你肯定早就想好了。你那个计十斤粮食的做法,我佩服得紧啊。”梅先卓笑笑,又不以为意地说道:“我是觉得,趁现在粮食多,你也可以把旧账还掉了,省得占仓库,也能省点利息。”

    刘遥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只是接下来,是不是发粮食,还是继续记账,我有点吃不准。”

    “那就看你打算做什么了。就是现在这些砖窑和作坊,你不必记账。要是还想做别的,那你就得继续记账。”梅先卓说完,又道:“我说,你能不能不干别的了?我看着都操心。”

    “嘿嘿,操心粮食好,还是操心被人抢光好?连木雕师傅都知道县里的大人们对我有想法,你会不知道么?”

    “他有些同行在县里大户人家干活,所以消息多些。这个想法嘛,县令大人一直都有的,只要是有点钱粮的人家,他都有想法。只是你一直种地搞作坊,也不能防止他对你有想法啊。”

    “若是这样,我倒放心些了。没有个人仇恨,就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钱能解决的,就不是问题。”刘遥又大大咧咧起来。

    “不曾杀父夺妻,有何仇恨?你说的对,大不了打发些就是了。那你下一步要干啥呢?”

    “钢铁。还记得我说的么,这山里有钢铁,我要把它弄出来。”刘遥没有注意到,自己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换了一副表情,认真得有点狂热。

第三章 不同 第25节 爬科技树(二)() 
开始收割后的半个月是最忙的,一边要尽快收割、脱粒、翻晒,同时还要耕田、育种、插秧,要抓紧时间让第二季稻子种下去,为了不误农时,所有人都很辛苦地劳作。刘遥不仅停了学校授课和军校的训练,也停了砖窑和水泥窑,让孩子们回去帮着家里干农活,还让姚英和刘满跟自己一起下田劳动。

    稻田里的劳作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且不说割稻时稻芒让人浑身刺痒难受,插秧时蚂蟥不时来光顾,就是每天重复的弯腰,都能让人腰疼到要断掉。刘遥家的劳动保护是最好的,不仅有草帽和全套保护的服装,每天还会带一套干净衣服,劳作一天过后,就在水渠里洗得干干净净再回家。从下田劳动的第二天开始,姚英就恢复了晚饭时在大灶炉膛里塞红薯的优良传统,这样一家人可以一边走回家一边吃着香甜的烤红薯。

    刘满一边大口吃着红薯,一边感叹:“现在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候。我每天在田里干活,就是靠想着这个时候,才能坚持下来。干农活是真累啊。我估计坚持不了一个月。”

    “也不需要一个月。现在这个时候叫做双抢,抢种抢收,要抓紧一切时间,不能让土地空着。”刘遥抱着儿子走在后面,爱怜地看着大口吃红薯的女儿。

    “我没看到双抢这个词啊。我们的秘笈里关于水稻种植的部分,没有说到这个。”刘满奇怪地问道。

    “你忘记你爷爷是搞水稻育种的了么?虽然没有下过田,我可是在稻田边长大的孩子。”刘遥自豪地回答,又接着说道:“方块偶然选择了中国的70后来做这个测试,可能是地球人的好运气。我们这拨人,童年的时候是农业社会和非市场经济,亲眼目睹和参与了整个时代的巨大变化。所谓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走完了人家几百年的从农业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

    刘满看了看手里的红薯皮,塞进嘴里吃掉,接着说道:“我们要再次用一代人时间走完这个道路是吧?”

    姚英搂着女儿的肩,心疼地说道:“皮就别吃了,回去就可以吃饭了。”弟弟刘则手里拿着自己的红薯,还伸手去抢姐姐的。

    刘遥笑道:“以前在家里,两个孩子吃东西都要逼的,这下好了,自己都会抢了。”

    一家人说笑着往家里走去,天色渐渐黑下来,西边的天空已经可以看到一把碎钻似的繁星。

    双抢过后,刘遥按照纪录的数字和应付利息,分发了欠下的粮食,其中也包括感谢大家去帮助收割而向每个人发放的十斤粮食。虽然发出来的粮食只是一半稻米,另一半是红薯玉米,但是一个本来两手空空的人,仅仅在一季收成过后,就能够一担一担的往外挑粮食,还是让每个村民都非常佩服。

    高管家父子和梅香操持着整个“还账”的过程,每个人都当面核对数字,当面看秤,让人满意地挑走属于自己的粮食。

    刘遥一一送走村民,又嘱咐他们歇几天之后,再来这里工作,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只要是愿意来这里干活的,都可以来。”

    到所有的欠账都发完,这个收获季的所有工作就算都完成了。晚饭时饭菜非常丰盛,还有很大一壶酒——这是周力亚送来的酱园的试制品。这酒味道还不错,就是度数太高,估计得有接近70度,一桌人喝得嗤牙咧嘴的。刘满实在看不下去,问了一声:“你们可以兑点水或者果汁进去吗?”所有喝酒的男人连声说好。

    吃罢晚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计划着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以后,是不是给自己放几天假,到海边去玩玩。自从盐田弄好以后,再没有去过海边。

    夫妇两规划着怎么去,带什么东西,是不是在海边过夜。刘则指着漫天星斗大喊:“星星!星星!”姐姐跟他说:“对,这是星星。在我们来的地方,整个晚上都看不到超过十颗星星。而这里,起码有几万个。”

    赵世禄突然走进院子,一边走一边喊:“先生,事情不好了。”

    刘遥奇怪地问道:“老赵,平时你可是沉稳得很的。遇到啥大不了的事情了?”

    “附近都在说你点石成金,呼风唤雨,而且说了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干活,这下要来很多人了。估计明天开始,就会有很多人过来。”赵世禄说完,擦了把汗,一屁股坐下。

    “好事啊。我是要人来干活的。只要他们肯自己带口粮,让我欠着,我愿意招很多人。”刘遥倒了杯茶端过去,接着说:“我算过账了,这一季的稻子打下来,再有一半按照一斤换一百斤,我能养活咱们村和叉河村全村的人。不至于两个村的人都不干自己的活,都到我这里来吧。你估计一下,是有50个呢,100个呢,还是200个人会来?”

    “那倒不会两个村的人都来找你要活干。但是要来的人也不会烧,拖家带口的,我觉得可能有300个上下,都是没了田地的人,真正能干活的大概一半都没有。”老赵还没说完,梅先卓就走了进来,也是一脸忧色。

    刘遥跟再倒了一杯茶递过去,问道:“这些人干活行不行?”

    “干活没有不行的。就是他们有些身体比较弱,而且都没啥口粮。”老赵担忧地说。

    “没有口粮就麻烦了,我估计没法养这么多人到秋收。这刚刚夏收,他们应该都帮人干了些活儿,多少总有点收获吧?”

    “多少有点,但是他们本来就借了不少粮食,还掉以后怕是没剩下多少。”

    “老梅,老赵,咱们村这次夏收收成都不错。能不能让大家都拿出一点来做救济?不白救济,算我借的,秋收后还给大家,我还付利息。”刘遥向两位提出一个问题。他之所以敢于大举借贷,是因为史料记载,最近两年都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很好。如果方块不跟人开玩笑,严格再现历史,那么粮食的供应将会很丰富。

    “你又要欠着咱们村干活的人的口粮,又要再跟他们借粮去救济别村吃不上饭的人?”梅先卓理了理思路。

    “是的。我这就是要大家掏出家底来跟我一起做事情。”刘遥坚定地说。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秋收不好呢?”赵世禄担心地问,梅先卓也在一旁点了点头,看着刘遥。

    “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是我有八成把握。”

    “八成把握,那就可以干了。”梅先卓轻轻放下茶杯,坚定地说。“那么老赵,你得带人搭些棚子,这些人得有个住处。”

    “安排住处是对的,但是不能是棚子,得是住宅。人来了,就要让他们在这里安家。咱们这里又不是没有土地。我的那片自由山,本身地势较高,不适合耕种,正好拿来住人。”刘遥起身进屋拿来几张图纸,摊在两人面前,接着说道:“这是我画的民宅图。每户占地20米见方,共400平方米土地。造两层房屋,房屋占地大概200平方米,这样房屋一共有350平方米,房屋周围还有200平方米的空地,可以种些蔬菜。”

    “你这个住宅,好得很啊,房间整齐坚固,有水渠引水进屋,还有下水道。这跟棚子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赵世禄一下子看到了房屋特别的地方。

    “是的,我就是要在这里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村庄。”刘遥肯定地说。在他的规划中,所有住宅旁边都有一道架空的引水渠,就像罗马人当年建设的那样。水渠可以由砖石砌出来,也可以用水泥管或者陶瓷管,是不承压也谈不上严格封闭的管道,利用重力让水流动。

    “嗯,这个住宅,耗费太大了吧?”姚英在一旁疑惑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