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新世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如此,事情倒好解决。我欢迎任何人来学医,只是现在器械不齐备,我没法教学。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答应教他家的孩子学医,一个几个都行。等我医馆开张,便收他来学医。不仅如此,明天我还可以传授一些土木的技法给赵家,这个是不收钱的。”

    “如此甚好。若是肯传授,他赵家愿意接受3斤一天的行情价,而且可以一半秋后给付。”梅先卓十分高兴地说道,喝干茶杯,起身告辞走了。

    送走梅先卓,刘遥让女儿拨亮油灯,掏出秘笈翻看起来。

    第二天刘遥起得比前一天更早,赶在梅先卓收拾停当的时候急急忙忙地走到了门口,后面跟着哈欠连天的女儿。一家人很自觉地没有去厨房拿早餐,只在堆杂物的地方淘了几个生番薯,咯吱咯吱咬着往队伍里走。

    梅先卓介绍了赵世禄和他四个20岁上下的儿子,果然个个膀大腰圆,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最小的一个便是赵飞,那天帮刘满抓锦鸡的14岁男孩。大家一阵拱手问候,便算是熟悉了。

    不一会儿到了田地,抬眼看去,密林环绕间是一块经过了简单整理的土地,随着地形高低分成许多块不规则的小块田地。石碌河以原生态的状态流过田地中央,是整个田地的灌溉来源。由于河流广大,现在没法对它做任何整治,所以整个地块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利用不到河水,成为产量低下的旱地。这些旱地显然更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土地起伏不平,杂草和灌木随处可见,几乎还是原生态。

    往远处看,河水从山间奔涌而出,水量巨大;有一段落差很大,简直就是个跌水瀑布,白浪滔滔甚是好看,不仅有灌溉之利,也有很多水力也可以利用。河流的左岸是一片高出河面1米左右的平地,草木稀疏,估计没有什么土壤,是大片的石质基岩。刘遥已经在心里把那里命名为工业区。工业区夹在河流和平行于河流的低矮山丘之间,地块狭长,宽度随地形在50…100米之间,长度大约有1公里。河流的右岸地形稍微复杂,高耸的山岭从雨林深处伸出,在河谷前形成一个土质缓坡,面积很大,大概有几平方公里。刘遥已经把这里命名叫自由山。自由山的边沿是一圈陡直的山崖,大概有20米高度。山崖下面就是平缓的河谷,一半可以开垦为旱地,一半是谷底平滑如镜的水田和靠近河滩的湿地。

    “你名下的土地都在河岸这边,从林子下面的那个缓坡开始,缓坡连着平地,平地连着水田,连成一片,中间没有别人的地,虽然地生一点,打理起来倒是省心。河岸那边都是石头荒地,种不了庄稼,应该是在贺典吏名下。”梅先卓对这块地看来还是比较满意。

    “地生不怕,我有方法可以提高肥力。”刘遥信心慢慢地说,又问道:“此地可有地名?”

    “倒是没有。”

    “哦。那个缓坡,就叫自由山吧。那个山崖,就叫权界崖吧。”

    “兄台的土地,又从来没有个名字,你想叫啥都行。只是这权界崖,不怎么朗朗上口。”

    “名字嘛,叫多了就顺了。”刘遥说着,打量着自己的土地,思绪起伏,转身一看,一伙人已经架好香案,摆起烛台贡品,咿咿呀呀地祭拜起来。梅先卓拉着刘遥过去一起上香。刘遥也没有多说什么,规规矩矩举起三根香拜过之后插到香炉里去。他注意到这个香案也是花梨木做的。不仅感叹这些人如此虔诚,竟然把如此沉重的东西搬运过来,一会儿还要搬回去。

    祭拜完毕,刘遥问赵世禄:“这田地如何整治,赵兄可有计划?”

    “当于上游引水,尽量多出水田。只是这水渠建得太上游,工作量会太大,建得太下游,又出不了多少水田。”

    “平时赵兄都是如何处理呢?”

    “凭经验估计。”赵世禄也不隐瞒,直言不讳说道:“有时便需改变水渠走向,甚或跟人家商议好一个总的工钱,多干了活计也不好说。”说罢呵呵笑了起来。

    刘遥也笑了起来,心道此人倒是实在。“赵兄,我这里倒是有个法子,可以做些计算,不能说很精确,能保证**不离十。”

    赵世禄眼前一亮,拱手躬身说道:“请刘先生教我。”刘遥习惯性地点点头应了一声,见眼前花白的头颅一直低着,急忙也躬身回礼,又去扶起赵世禄的胳膊,汗也下来了。

第二章 陌生的世界 第12节 自己的领地() 
施礼虽然手忙脚乱,心意却是真诚的。一个愿教,一个愿学,虽然隔着四百年的时空差距,进展却很顺利。刘遥带着赵家父子做了简单的测绘杆,画上刻度,又拿几个大碗做起了水平仪,讲解了一下原理,一群人便高效率地绘制起等高线图来。

    一个上午过去,地图绘制完毕,众人在树荫下吃过午饭,坐着休息。刘遥问了一个人的平均工作量,找了快平整的泥地做纸,树枝做笔,埋头算了起来。计算完毕,又叫过赵家父子,逐一讲解自己的施工方案。说了几分钟,见众人一脸疑惑,恍然大悟,把地图丢到一边,拿泥地当做黑板,写下0…9的数字和加减乘除符号,从头开始教起四则运算来。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现代四则运算和等高线的概念,再加上赵家在土木施工方面的经验,双方可谓一拍即合,施工方案的沟通非常顺畅。最终形成的方案是首先建立一个引水渠,从石碌河上游地势较高的地方引一股水流,通到自由山半山腰,再一路流淌下来,自然形成一道小河沟,到了权界崖就成为淅淅沥沥的小瀑布,流到旱地的上端,给旱地增加灌溉,最终进入水田。水渠建好之后,需要搬运泥土平整土地的工作一律交给河水冲刷,使施工变得容易很多。旱地上清理出来的石块被滚到河边,依着最高水位的痕迹垒起了结实的河坎。冲刷下来的泥土在河坎里堆积,让一部分河滩变成了水田,又增加了几亩水田面积。最后的工作是在这个基础上,将所有的水田都尽量合并为大块田地,弯弯曲曲的网格一样的田埂都被挖开,取而代之的是寥寥几条划分不同等高线的平行田埂。

    看着眼前精确再现地形的地图和清楚的工程量数字,赵世禄沉声说道:“先生这些方法,怕是从未传授于别人。”

    刘遥奇怪地问道:“赵兄何以见得?”

    “大明工匠,四海无人能比。我曾赴广州府做活,见过京城来的大匠师安排活计,虽不敢说尽晓营造技法,但我可以肯定没有人能在纸上把干活写得这么明白。”

    “赵兄高见。这个技法,现在确实只有我知道,如今传授给你,希望能让大家都干活更快更好。”

    “昨日我曾托梅员外与你商议工钱,实在不知还有如此的技法可以学到。如此说来,原来的工钱要改一改了。这次的土地整治,我赵家不收你工钱。”赵世禄拱手说道。

    “这不好吧。”刘遥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我看甚好!你两也不必计较谁给的恩惠更多,赵家学到了技法,刘家急需人工,就是个互相帮衬嘛。就这么定了。”梅先卓喜笑颜开地揽着两人肩膀,把这个好事给敲定下来。

    “如此说来,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刘遥握住赵世禄的双手,感激地说。

    “如此说来,你还可以多种点番薯玉米。”梅先卓对赵世禄拱了拱手,说道:“承蒙赵兄成全,你可以多雇几个人,在旱地里多种些红薯。那东西虽然不中吃,好歹也是粮食。就请几个在城门口等米下锅的人家吧。”

    刘遥听到这里,感激之情涌上心头。这样的安排不仅意味着梅先卓确实在为自己考虑,更是说明了他确实竭尽全力,一分余力都没有保留地在投资自己的这块领地。他没有多说,张开胳膊拥抱了梅先卓和赵世禄一下。

    几个膀大腰圆的赵家人兴致勃勃地商量着明天需要准备的工具,没有注意到这个时空华人之间的第一个拥抱礼,更没有注意到刘遥眼中的泪光。

    姚英早上起得很早,给一家人准备早餐。她发现梅家人并不把红薯当粮食,堆放在杂物间无人看管,在取得梅夫人的同意以后,便每天晚饭后都在大灶里放几个红薯,到第二天早上就都煨熟了。光是番薯还不行,姚英又打起了门前小河的主意,也是每天晚上放一个虾笼进去,早上拎起来,总有一些鱼虾螃蟹在里面。

    一家人的早餐就是白水煮的鱼虾和煨番薯,以及梅家配发的给两个小孩的粥。为了这顿早餐,姚英要忙一个多小时,时间主要花在烧火上:柴灶实在太麻烦。一个小时的忙碌之后,姚英脸上手上都是黑灰,心情却非常好,念念叨叨地看着一家人吃饭:“你看,又有淀粉,又有蛋白质,还非常新鲜,更不用说非常绿色环保,纯野生,纯天然,绝对无污染。”刘满去拿来毛巾给妈妈擦脸擦手,刘遥则揽过老婆的头,亲了亲。

    吃过早餐一家人就往自己的土地去。这几天里,梅家大院里的所有人都泡在这事上了。刘遥一家出门的时候,大宅里一家悄无人声,大家早就出门了。

    姚英急忙往刘遥身上绑背婴儿的背带。治疗梅家驹的时候留下一些绷带,刘遥又找来一块布头,凭记忆缝了一个背带,竟然十分好用。这个设计自然被全村人仿制,很快就流行开来。

    一见人来到地头,之间梅家两口子已经在忙活了。姚英不好意思地跑过去打招呼,连说受累。刘满带着弟弟兴致盎然地跑来跑去,来到这个世界一个星期,她还是对没有被农药和机械化农业摧残的自然环境充满好奇,繁盛的动植物每时每刻都让她感到惊奇。

    刘遥站在地头,看梅先卓再次指着土地的范围,很高兴自己名下有那么大一片土地,还紧靠着一条大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能有如此大一片田地可以购买?其间还没有夹杂别人的田地。”

    “因为这里已经是我们汉人居住的最边沿,所以都是生地和没开发的地。你看缓坡上面就是密林,那就是苗人的地盘了。”

    “哦?树林里就有苗人么?”

    “这里能看到的树林里都是熟苗,通汉话,种稻子,会跟我们做买卖的。他们占着很多的地。再进去就是生苗。熟苗的地还能进去,生苗的地,若是没有苗人带路,有去无回。生苗要打草谷,就是猎人头。砍去人头挂在自己茅屋门前,他们觉得荣耀得很。”

    “这么可怕。生苗占地更大对吧?”

    “是,里面崇山峻岭,不知有多深广。不过都没啥用,树林密布,野兽出没,瘴气横生。”梅先卓又指着河水说:“这条河水量极大,自石碌岭流出,就叫石碌河。出山后便是流经我们村。我们村原来也叫做水头村,就是这个缘故。流出之后便是叉河村,那边还有一水汇入。”

    刘遥听着石碌岭的名字,心里一阵激动:我就是为了你来的呀。梅先卓还在介绍曾经在岭里采到铜,石碌也因铜绿而得名等等。

    随后的几天,随着土地整治的顺利开展,刘遥也没有什么秘笈可以提供,便开始心安理得地游手好闲,和儿子女儿一起利用水渠竭泽而渔地抓了很多鱼,又跟着高管家的老父亲学习下套子抓野兔、刺猬和獾等小动物,玩得不亦乐乎,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几天。看着孩子们在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