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争鸣-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只见苏小秦冲着站在一旁的秦老汉和二十余名青壮一挥手,那秦老汉立刻带着手底下的人来到近前。只听苏小秦继续说道:

    “老秦,这些公子都是我大楚勋贵之后,他们却是没有干过这田间粗笨的活计。你让乡里的小伙子们给公子们做个示范,明白吗?”

第551章 种麦子(3)() 
说话间,只见苏小秦冲着站在一旁的秦老汉和二十余名青壮一挥手,那秦老汉立刻带着手底下的人来到近前。只听苏小秦继续说道:

    “老秦,这些公子都是我大楚勋贵之后,他们却是没有干过这田间粗笨的活计。你让乡里的小伙子们给公子们做个示范,明白吗?”

    说到这里,苏小秦向秦老汉使了个眼色。这秦老汉身为一乡之里正也是个人老成精的人物,只一瞬间便明白了县令大人不是让他们给这些公子爷做什么示范,根本就是让他们赶紧替这些娇滴滴的公子哥儿把活儿给干了,省的再生事端。

    只见秦老汉回到自己带来的那些青壮的人丛当中,向着其中几个人低声的嘀咕了两句,这些青壮们会意,大家一拥而上顿时将学员们手中的农具接管了过来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来。

    此时,徐亮和薛伯陵二人都对苏小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楚敬书、欧阳云瑞、罗子霄、宁青等人望向苏小秦的目光也变得热切起来。大家都觉得这个会来事儿的县令看起来颇为顺眼。感受着周围热切的目光,苏小秦很享受这种被人关注的感觉。他禁不住又向不远处的宇流明投去一缕轻视的目光,嘴角发出一声只有他自己听得见的冷哼。

    在这同时,宇流明同样也在观察这个唤作苏小秦的县令。从先前这番做为来看,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口齿伶俐、善于协调各方关系,这一点在官场混尤为重要。不过,苏小秦的这个做法却有悖于宇流明今日带这些学员来渭南的初衷,所以他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只见宇流明缓步走了过来,来到秦老汉的身旁微笑道:

    “秦里正!”

    秦老汉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官职比县令还大,连忙脸上堆笑口中说道:

    “大人好,大人好!”

    宇流明微笑着说道:

    “秦里正是渭南人?”

    秦老汉操着浓重的渭南口音笑道:

    “大人,看您说的。不仅老汉饿自小长在渭南,额家祖祖辈辈可都是渭南人!”

    宇流明笑着点点头,继续问道:

    “我自幼长在南疆,对于关中水土不甚熟悉。老里正给我讲讲这关中地区种地的讲究,行不?”

    秦老汉闻言一愣,随即便自信的说道:

    “大人对种地感兴趣?那您可是问对人了!”

    接下来只听秦老汉如数家珍的开始向着宇流明滔滔不绝的介绍道:

    “关中自函谷关以西地势平坦,这里雨量偏少、多伏旱,常易发生旱灾。若是赶上雨水充沛的年份,这里的庄稼大多可以一年两熟,若是遇上干旱能有个一年一熟就算是老天爷照顾了。渭河以南,地貌复杂,土壤多样尤以沙土居多。这些地方种水稻不合适,但却可以种上小麦、玉米、花生、杏、李、柿、石榴等杂果”

    宇流明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的含笑点头,那秦老汉眼见这位大人如此感兴趣讲起来也越发的来劲儿,二人谈笑间便把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粗略的聊了一遍。正在这时,只见宇流明领着秦老汉来到田间几名青状汉子身旁。宇流明指着这几名青状汉子正在摆弄的一架犁耙问道:

    “像这样的犁耙在关中应用普遍吗?”

    秦老汉乐呵呵的答道:

    “这唤作‘曲辕犁’,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相较于传统的‘直辕犁’改进了犁壁,壁呈圆形,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杂草的生长。目前关中地区普遍都运用这种犁来犁地。”

    宇流明点点头,随即走到一个青状汉子身旁接过他手中的绳子微笑着说道:

    “那我就来试试!看看这‘曲辕犁’是否真如秦里正说的这般奥妙!”

    秦老汉见状连忙劝阻道:

    “大人,此犁沉重!要拉动这犁可是需要五六个人呢,日间我们都是用牛来拉犁,您千金之体”

    宇流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无妨,大家一起搭把手吧!”

    说话间,宇流明不由分说的拉起绳子便要开干。秦老汉见状心中不禁担忧:瞅这年轻的后生娇滴滴的模样,细胳膊细腿哪儿像干过粗活儿的样子?到时候真要是有个闪失,县令怪罪下来可如何得了?

    眼见宇流明态度坚决,秦老汉只得张罗着一旁的青壮一起跟着宇流明拉动犁耙,只听他口中不住的喊道:

    “都麻利些,不要惜力,别让大人把我们这些世世代代的庄稼汉比下去了!”

    当宇流明带着五六个青壮拽着犁耙开始犁地的时候,原本在一旁观望的众多学员们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里。就连苏小秦也禁不住向宇流明所在之处靠近了几步,目光时不时的向着宇流明这边张望。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宇流明把拖拽犁耙的麻绳挽在肩上与其他青壮一起拉着犁耙开始缓缓向前。然而让秦老汉惊讶的却是宇流明拉拽起犁耙来丝毫没有任何的生疏之感,他的一举一动分明就是一个穿着少卿官衣的庄稼汉。

    渐渐的宇流明熟练的技能和尊贵的身份使得他成了这几名青壮的主心骨,只见他一边向前奋力的拖动着绳子一边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吆喝着:

    “使劲儿向前走!使劲儿向前走!使劲儿向前走!”

    “用力匀一点,步子稳一点,绳子向前拽,肩膀向前探!”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被眼前这一幕所吸引,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不自觉的向着宇流明围拢了过来。这个时候宇流明又不失时机的对身旁的一干青壮道:

    “大家都卖点儿力气啊!你们看,所有人都在看着咱们呢!”

    这些平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何曾被如此多的勋贵公子所关注过,这一刻他们不自觉的更加认真起来,他们没有别的本事唯一能够展示的便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地的手艺。在众人的目光中,宇流明带领着几名青壮拉着犁耙在这亩土地上走了一个来回。这一刻,苏小秦望向宇流明的眼神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在他的目光中微不可查的闪过一丝异色。

    当宇流明松开肩膀上的麻绳时,一旁的秦老汉忍不住上前赞叹道:

    “大人啊,大人啊,你可真是让老夫汗颜呐!就凭您先前犁地时的那几下子,我这种了半辈子地的老农也要竖起大拇指啊。”

第552章 种麦子(4)() 
宇流明拿起一旁递来的一张布巾正在擦汗,然而口中却是淡淡的道:

    “秦老爷子,我在南疆之时也曾经和你一样,是一名乡里的里正。”

    这话一出,周围除宁青、徐亮等少数知情人以外的所有人都愣了。站在人丛当中苏小秦神情间闪过了一丝异色,而秦老汉则是满脸的惊诧,口中禁不住道:

    “啊大人也当过里正?”

    宇流明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之中闪过一丝感慨,只听他继续说道:

    “是的在南疆,我曾经是建宁郡龙马乡的里正。南疆比不得长安,那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农耕技术远远比不上这里,甚至有很多人生活在山野之间根本就不会种地。那时候我没办法啊,我是一乡之长,我得带着大伙儿活下去啊!要活下去,就得有吃的;要有吃的,就得学会种地!当时我就想着我先学会了,然后就去教其他人种。当时我只是简单的想,我可以教十个人,这十个人又可以教出一百个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大家就都会种地了”

    听着宇流明略显絮叨的话语,在场的所有人在这一刻都沉默了。这时,只见宇流明环顾四周向众人道:

    “我拉着这犁耙在这亩田地上走了一个来回,大伙儿难道不来上几圈?”

    听着宇流明的话语,众多的学员没有人回答,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回到先前之处从新的摆弄起耕犁来。虽然他们的动作依旧生疏,虽然他们依旧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们的神情中却多了一种莫名的坚持。

    这种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苏小秦的双眼,他为这种变化所惊异。苏小秦的目光不停的在宇流明的身上来回的游移,这一刻他早已经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意,目光中更多的是一种探寻,他在探寻宇流明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特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在这个时候,却听见不远处一个声音高声道:

    “皇帝陛下,驾到!”

    这一刻,所有人都停下了手头的伙计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片刻之后,大楚皇帝的仪仗便映入了众人的眼帘,在缓缓而来的人丛当中为首的是一个金龙蟒袍玉带加身的身影。

    望见这一幕,苏小秦在微一愣神之后整个人都激动起来:皇帝陛下来了,皇帝陛下来了!这是整个大楚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自己在渭南当了这么久的县令,虽然紧邻帝都长安却是做梦也没有想过能够有机会得慕天颜。这一刻,苏小秦只觉得浑身因为激动而战栗得汗毛都竖了起来,他立刻向着秦老汉等一干傻站在原地的人喊道: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准备迎接圣驾!”

    连苏小秦这个县令尚且如此失态,这些以秦老汉为首的乡间百姓又如何能够泰然处之?在苏小秦连番呵斥之下,秦老汉以及一干青壮方才如梦初醒,只见他们急急忙忙放下手中的农具惶急的汇聚在一处等待着县令大人的下一步指示。人丛中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大伙儿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有兴奋、有惊恐、有窃喜、还有焦急

    这个时候,赵天宇在赵熙、裴行寂、崔群、宁霜影等人簇拥之下已经来到了近前。苏小秦见状又怎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当即上前躬身道:

    “臣,渭南县令苏小秦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天宇淡淡的看了苏小秦一眼,随口问道:

    “宇流明何在?”

    话音未落只见宇流明自人丛当中迈步而出,亦如先前苏小秦一般向着赵天宇躬身道:

    “臣,宇流明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天宇有些时日没见宇流明了,自从那日在朝会之上将其调离京畿司赵天宇心中一直有些愧疚,故而他语气异常和蔼的问道:

    “朕听闻你带着太学的学子来到这渭南县进行授课,故而特来看一看。这次你又搞了什么新花样,跟朕说说?”

    宇流明微笑着答道:

    “陛下,昔年孔圣人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实际上便是告诉我们学习过知识后就去实践它,使它变为自身所具备的习惯和技能。今日早间,他们在太学之内学习了闵老夫子讲授的悯农诗,故而下午臣便带他们来到这渭南县,让他们实地的感受一下农夫劳作的辛苦。”

    “哦?如何感受啊?”

    只见宇流明回过身对着徐亮、楚敬书等一众学员道:

    “既然陛下有命,大家便回到先前的位置上继续吧!”

    少顷,当学员们各自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