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明白,此番定不让将军失望。”

    “好,下去准备去吧。”

    “是。”带着庄严的面孔,倪涛一声应答转身大步走出了营帐。

    空荡的营帐中,吴铭又将地图仔细的看过,在做下几个标记之后,将地图折叠在一起塞进了一个简易的类似后世挎包的收纳盒中。

    侧挎着那简易的收纳盒,吴铭大步走出营帐,吩咐一侧守营的兵士牵来快马,直奔东南方的国都大梁而去。

    因为是冬季,天气寒冷不说,昨日的雪经过中午的太阳一晒路面开始变得湿滑,尽管是经常走的官道但有的地方已然成了泥潭。

    到了下午的时候,一阵寒风再次吹拂着中原大地,湿滑的地面上雪水连带着泥泞又全部凝结成了冰,这个时候的路面最是冰滑,莫说是马的极度,即使一个人小心翼翼的走在上面也很有可能一个不小心就栽了跟头。

    所以这一次吴铭的速度慢了不少,到了天色混黑的时候,原本应该行走的三百里路程却只走了一半多点。

    不过吴铭并没有因为速度慢而着急,毕竟在后世也会经常为雨雪天而烦恼不是。战国乱世,人口大多都在城邑中,外面的小村庄不多,若是出了事只怕自己身郧在哪都没人知道。

    所以吴铭没有趁着黑夜赶路,而是就近找了一处客栈下马歇息了。

    次日,经过一天的赶路,终于在天黑时来到了大梁城二百里外的塘邑。直到又一天的午时吴铭才了大梁王城。

    说起来吴铭早上便已经进了大梁,只不过他不愿意参与那些朝堂之事,之所以在午时王城为的也是避开早上的朝会。

    艳阳高照之下,四周平静的没有一丝风,这是冬日里一个难得好天气。

    王宫的后花园里,魏惠王正躺在木制的摇椅上悠闲的晒着太阳,面前是一个特制的几案,上面放着平日里惠阳爱吃的一些甜点。

    在他左手的不远处放着一个蒲团,蒲团上跪着一个人,赫然便是最近在朝堂上积极表现,名噪一时的上大夫——陈珍。

    平静的四周,没有服侍的宫女,没有侯在一旁的宦官,有的只是这一君、一臣。

    只见此时的陈珍面带着谦虚的笑,拱手道:“君上过赞微臣了,河东良田水利的成功实施最大的功劳应当是大将军的,若是没有他提议,微臣空有办法,却不知道如何实施,就好比微臣是水,是大将军开挖了渠道引流微臣走向了正途一样。”

    “呵呵,吴爱卿的功劳寡人心中有数,就不用你来告诉寡人了。”听陈珍说完,魏惠王瞬间就露出了那有些无奈的笑,“说起来这个吴爱卿,你说他,怎么天底下就有这么有才华的人呢,寡人都不知道如何赏他了,你就别跟着再给他邀功了,弄的寡人头疼!”

    “唉……”一声轻叹,魏惠王一边摆着手,一边轻笑道:“说起来这还是第一个因为办事得力让寡人而头疼的人呢。先不说他了,不说他了……

    不过,爱卿你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连惠爱卿也说,水流灌溉的河东良田,比地方的长势都好啊。不知道爱卿想要何奖赏,大可说来听听。”

    虽然魏惠王已经开口,可一如之前的朝堂之上,脑子滑润的陈珍又怎么会真的索要好处呢?

    淡淡一笑,陈珍将双手高抬举过头顶,脑袋则在两手臂之间的空隙处埋在了胸口,看不出深色的郑重道:“微臣能为我大魏造福,能够为君上分忧,陈珍此生无憾矣。”

    “爱卿能有此心,寡人心中甚慰,只不过功过还是要分的清楚,有过要罚,有功,必然也要赏,爱卿既然没有所求,那寡人就自己决定吧。”

    魏惠王的目光扫视之下,蒲团上,陈珍依旧保持着之前的那副身姿,只不过眼中的神色更加多了几分敬畏,“微臣,全凭君上做主。”

    毫无征兆的一阵清风拂过,魏惠王也猛然收起那副笑盈盈的面孔,正色说道:“就赏爱卿黄金五十两,另外左更的位置一直空缺,就封爱卿为左更。明日早朝寡人自当将此时公布与众,还望爱卿此后尽心尽责将水利一事发展到全国,造福百姓。”

    费尽心机,几经周折,陈珍等的不就是此时吗?

    只听魏惠王的话音刚落,陈珍便深深叩首,声音说不出的恭敬:“微臣谢君上垂爱,此生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负君上的大恩大德。”

    “肝脑涂地就不必了,只要爱卿尽心尽责就好。”挥挥手,魏惠王微微眯起眼睛,淡淡的说道:“爱卿,免礼吧。”的,、、,,、、

第四十二章 惠王的窘境() 
“肝脑涂地就不必了,只要爱卿尽心尽责就好。”挥挥手,魏惠王微微眯起眼睛,淡淡的说道:“爱卿,免礼吧。”

    “谢君上。”

    再次拱手谢过,陈珍又安分的坐在了那蒲团之上,就在此时,守在外面的宦官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在魏惠王面前见礼之后,朗声奏报:“君上,大将军求见。”

    “嗯?吴爱卿来了,寡人正想着他呢,他还就来了。”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魏惠王听到吴铭的到来,猛然来了精神,直起身子道:“快快招他进来。”

    门口,宦官弓身一礼,伸手示意,“吴将军,君上有请。”

    青石铺就的走廊,曲折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央,两旁是不知道何时堆起来的怪异雪人,有形有色。

    “这里面除了君上之外可还有其他人?”吴铭手拿着那简易的地图收纳袋,不急不缓的跟着宦官前行。

    听到声音,宦官放慢的了速度回头道:“还有陈大人。”

    “陈大人?哪个陈大人?”

    “就是与将军一起治理河东,疏通水利的那个上卿大人。”

    没有再问什么,吴铭默默的跟着宦官前行。

    青石走廊尚没有到头,宦官却已经停止了前进,这里是在小道中央,专门搭建的一处亭台,主位处躺着的赫然便是魏惠王。

    弓身拱手,宦官朗声禀道:“君上,大将军来了。”

    话落宦官又识趣的弓身退出。

    紧接着吴铭跨前两步单膝跪地,行礼道:“微臣,拜见君上。”

    “爱卿快快请起。”猛然坐直了身子,魏惠王的双眼中爆发出一阵明亮,兴奋的咧着嘴道:“就在刚才寡人与陈爱卿还提到你呢,这没一会你还就来了。”

    一边说着,魏惠王转过面孔对着外面的宦官大声吩咐道:“给吴爱卿看坐。”

    但就在此时,吴铭的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眼不远处的陈珍,再看向魏惠王的时候,他朗声说道:“谢君上厚爱,微臣此来是有军情相告,就不坐了。”

    一听到军情二字,魏惠王一下子就从躺椅上站了起来,“军情?可是秦人又进犯我河西了?”

    “君上不必惊慌,河西暂无战事。是,韩人。”

    “韩人?”魏惠王那脸上刚刚松懈的神色猛然又变得紧绷,目视着吴铭,魏惠王急切的问道:“韩人怎么了?”

    “君上,可否,换个地方说话。”没有回答,吴铭只是低着头,微微拱手。

    “好……”

    眼看着情况不对,陈珍淡淡的看了眼吴铭,起身转对魏惠王拱手:“君上,微臣告退……”

    ……

    温暖如春的宫殿里,吴铭将随身带着的地图摊开,他指着魏、韩、卫、宋、楚交界的地方:“君上请看看,这里是韩国的南阳距离我大梁只有七百余里,行军两日必可到达,就微臣探知,韩人最近在此集结了六万大军,磨刀霍霍,应该是寻仇来了。”

    “寻仇?”那总是微微眯起的睡眼猛然睁开,魏惠王大致的看了眼吴铭伸在地图上的那根手指,又赫然转对吴铭道:“韩人若真的寻仇,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此时此刻,他眼中悠然自得的神情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静静的盯着吴铭,只等着他的回答。

    “君上,”收回那指在地图上的手指,吴铭知道,魏惠王不是马上的君王,对行军打仗不懂多少,所以并没有打算让他指示什么,吴铭要的无非是一声军令。

    微微拱手,吴铭口中的语气陡然加重,“除了韩人集结之外,秦人、赵人都在伺机而动,不过,微臣已经想出应对之法,但此法凶险,微臣此来一为请命,二来,是请君上莫言被他人蛊惑,一道战事起,君上只需安心待在大梁宫中,其余诸事由微臣来负责。微臣斗胆,还请君上应允。”

    那声音消去,气氛在这一刻凝滞,魏惠王呆呆的看着地图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一会这才收回了那无神的目光,“但不知,爱卿所说的是何方法?”

    “先发制人。”抬起头,吴铭口中,这简单的四个字,此刻听起来却是那么的高昂。

    听闻此言,魏惠王的身子缓缓的蹲坐了下去,若是三面对敌,他不知道眼下的魏国该如何应对。一如之前自己张榜求贤时一样的无奈,面对强敌,他忽然发现自己这个一国之君竟然没有一丝的办法。

    露出了那一抹不明显的苦笑,魏惠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准许爱卿所奏,另外,行军之事全凭爱卿做主,寡人,只要我大魏江山无恙……”

    “微臣,谢君上厚爱。”吴铭再次拱手,这个回答让他满意至极,行军首先要的就是君臣同心。片刻的迟疑之后,吴铭再次说道:“微臣还有一请。”

    “说吧,爱卿还有何事。”

    “微臣想请君上下旨人去一趟弱卫弱卫出兵从旁骚扰,以为我大魏争取更多的时间。”

    “准奏。”话落,魏惠王仰起头无力的看着吴铭的面孔,“只是,爱卿以为朝中何人可当此任?”

    “微臣以为,上卿陈珍可当此任。”

    “如此,就依爱卿之言陈爱卿去一趟卫国了,你二人前翻多有交际,此事就由爱卿前去通知可好?”

    “微臣遵旨。”

    ……

    离开王宫之后,吴铭便骑乘快马去了次陈珍的府上,对此事陈珍定然没有二话当即就应了下来。

    在将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吴铭拒绝了陈珍一起用膳的请求,又抓紧时间朝河东军营而去。

    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由不得他再耽搁什么。

    ……

    于此同时,秦国通往韩国的官道上,一辆辆牛车拉着的粮草正在驶入韩国的境内。与普通的粮商不同,这支队伍的人都是大秦精锐装扮的。

    秦国五大夫樗里脊带着一副商人的打扮坐在队伍中间的马车里,悠闲的捋着那一撮小胡须,不知道想些什么。

    他们与韩国立下盟约承诺供给韩国粮草的运输队。自远处看去,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所拉的东西如果都是粮食,那至少也是上万石的份量。、;;,,!!

第四十三章 紧张() 
之所以不直接以军队运送粮食,为的就是掩人耳目,毕竟秦人出手的主要原因是让韩国与魏国血拼。

    战国乱世没有长久的朋友与敌人,在秦人眼中,只要韩国与魏国掐起来了,那么无论谁赢谁败损耗的都将是这两个国家的力量。

    很显然,对于迫切打通东出之路的秦人来说怎么都是赚的。

    ……

    郑城的相国府里。

    一张木制的几案两侧对坐着申不害与公仲侈。

    桌面上是一些零散的甜点,一个水壶,二人的面前各自放着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