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也,方才外使所言,五百金乃换回秦国大将军司马错,若是结盟之诚意,秦王岂不太小家子气?贵国出兵在先,如今大将被俘,尔便趁机声称结盟,此怎可为诚意尔?”

    针锋相对,陈珍也根本不给商鞅留余地。诚然,秦国与楚、韩结盟最为有利,抛开楚国不说,单单与韩国结盟也觉对是可以压制住魏国魏国不敢有大的动作。

    可商鞅此来无非是要回司马错!要说压制魏国一事,本就没有必要了,魏国已经被耗干了元气,不压制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大的动作。

    一切不过就是要回司马错!顺带着,破了魏齐的联盟,好在日后可以独立魏国,进一步蚕食魏国西部的土地。可不想,如今的魏国朝堂也多了两个可用之人。

    这时候,主位上的魏申也开口了:“是了!秦王既然有心结盟,总得有些诚意才是!若只是五百金,秦使便再麻烦一趟,原数带回去吧――”

    一听这话,商鞅便知道还有戏,毕竟对方没有直接开口拒绝。

    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商鞅与片刻之间便在心里权衡了利弊,但却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朗声说道:“魏王如此年纪已是雄心大略。鞅斗胆断言,魏国重新霸主中原之期或不远矣,除去国事,魏王令鞅着实敬仰!请受鞅一拜――”

    商鞅话落,当即跪地叩拜,且那脸上的神色,说不出的恭敬。这一幕看的吴铭也赞叹不已,当世大才,能够流传千古,果真不是浪得虚名。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营造什么气愤他演的一丝不差。

第二百一十三章 诚意() 
可同时吴铭还注意到了,魏申面对商鞅的夸赞与大礼,面露欣喜,心情大乐,亦是笑着微微点头。只怕那心里很是受用。

    看到这,吴铭隐隐觉得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不一会,商鞅起身,再次对着魏王打一揖道:“魏王之意,鞅自当尽快禀明我王。只是魏王所要之诚意,可否告知鞅一二?鞅也好劝谏我王,早日与魏国停止刀兵——”

    “嗯,外使想的倒也全面,只是这诚意嘛……”

    魏王的话说至此处,径自思索起来。

    就在此时吴铭却站出来拱手道:“我王容禀,秦国居心叵测,秦使此意乃欲断我与齐国之盟。再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秦国无非想趁机要回司马错,届时其定然会则日撕毁盟约,再度伐我河西——”

    “好一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吴铭话落,商鞅当即撸着胡须笑了笑。随后笑呵呵的转对吴铭道:“鞅在秦国便知魏国大将军狂妄自大,今日得见,当真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呢!莫不是将军是只身一人,杀入我秦军生擒我秦将,后又孤身一人杀出重围不成?”

    “你——”吴铭当即伸手指去,倒是被商鞅气的有些凌乱,“外使休得胡言乱语——”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乃元代才出现的话语。典故那也是秦末的韩信!商鞅话落,吴铭一时却也想不出怎么反驳。

    毕竟这个时代人的思想不一定认可这个。也就是这一次,吴铭才意识到,原来古人没有那么好糊弄,特别是这些流传千古的家伙,就没有一个好对付的。

    只见此刻商鞅已经转对向了魏王,“魏王明鉴,将军庞涓名震天下,然其有才否?鞅之见,庞涓名震列国,乃魏国武卒英勇之劳!庞涓庸才,用兵无谋,这才使得武卒败在齐军手中,此乃将之过失。再者,魏国武卒称霸之时,列国哪一家敢对魏王不敬?庞涓无非是应时而生,既无庞涓,亦会有另外一个庞泽、庞虎、庞离!此人不过一个虚名尔——”

    这番话说的!虽然深究起来很是无理,比如齐国田忌曾被庞涓俘获!若真是如商鞅之语,此话又如何解释?

    然此刻,此情此景,商鞅说出此话却是容易让人曲解!庞涓兵败不假,但归根结底是孙膑更胜一筹,并非是商鞅所言的将者虚名尔!

    “哼!”看着一脸正义之色的商鞅,吴铭当即就是一声冷哼,厉声质问道:“既如此,秦国为何不应了楚王意,结盟楚、韩,损失一位将军,却是可以有两大盟国相助,东出之日岂不更近一步,何须来我魏国蛊惑?”

    “鞅听闻,魏国与赵亦有盟约!且先与齐!后又因何盟齐,而置赵与不顾?”没有丝毫犹豫,商鞅当即就编出了一句提问,也不等吴铭答话,商鞅便抢先说道:“依鞅之见,齐国强大,故而魏国盟齐,置赵与不顾!当今天下,楚国虽强,却缕缕败在齐国手中。韩国本就弱小,且君无大智无争强之心!我秦国就是想扶,也根本扶不起!

    若秦国结盟韩国,他日魏王开疆扩土,大军压韩,我秦国岂不是要劳民伤财,且还得不到好处?连魏,乃因魏国同为强国,虽今时失势。然鞅见魏王,知魏王雄心大略,他日,魏国定可重回霸业,届时秦魏两国连手,这天下列国,敢有不畏惧者呼?!”

    一番连蒙带骗下来,魏申这个新进的魏王算是彻底的被商鞅说服。此刻看商鞅的目光已经是两眼放光,就差直接叫好了!

    这一幕看的吴铭大为惊讶!虽说在位不长,可秦魏的仇恨他怎会不知?就算天下列国本就是利益相商,无利益不相为谋!可秦东出之心——

    东出之心——

    想到这,吴铭顿时又愣住了!自己是带着后世的史实来的,知道秦国灭魏国之心!可如果自己不知道呢?会不会同样被商鞅的话所打动?

    毕竟此话听起来,魏国盟秦没有坏处!且楚国伐齐,齐国即使不败,那也是惨胜,这战争最后不过是劳民伤财,国土也就还那样。两败俱伤的结果罢了!

    想到这些,吴铭瞬间又想到了另外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自己是不是选错人了?

    历史上,商鞅匡骗魏惠王结盟秦国,最后又是河西长城之内,商鞅雨夜入河西与公子卬把酒言欢,到了最后,酒喝完了,河西长城也丢了。

    吴铭自来到这个时代,从辅佐魏惠王开始,他想的便是不让原本的历史发生,可折腾了一番,到最后呢?只因为自己一人,原本的历史真的会变吗?

    虽然细节在变动,可大体呢?

    魏齐相王了。如果商鞅所言是真的,楚王正在调集大军,准备功齐。历史上,楚王怒而功齐,只因为齐国也称王了。

    自己也正想齐国与楚国咬起来,反正损耗的是那两国的国力。

    魏国呢?魏惠王下台了!本应该死去的魏申没死。提前继承了王位。

    商鞅忽悠魏惠王的桥段成了如今忽悠魏申的桥段了?

    那接下来,河西的事呢?自己不会是公子卬那么蠢,不会对秦国掉以轻心。可是君王已经向着秦国了。自己主张亲齐,抗秦惹来君王的愤怒!

    历史真的变了吗?吴铭这时候才开始扪心自问。以往的自己,是不是太天真了?

    目光再次看向魏王。此时的魏王显然是听进去了,只见其微微闭目,面带沉思。

    不一会,果听魏王言道:“秦使所言不虚,想我魏国,若六万武卒在世,一十二万大军尚在,何惧四方诸侯——”

    “魏王英明——”商鞅适时拱手,赞不绝口。

    此时魏王感由心生,也不曾理会商鞅的阿谀奉承。但心里却在想着什么。

    吴铭见状,当即脸色一沉,知道又要出事!但吴铭也知道,魏王已经被商鞅打动,此时劝说其莫要听从商鞅之言,只怕是没有一丝的效果。毕竟昏君大于明主!有时候你告诉了其对方历史的走向,其依旧不会相信。

    而且,吴铭不知道的是,魏申在齐国受到非人的待遇,对齐国有一种又恨,又畏惧的心理,但在他而言,绝对不会亲齐。这也是为何魏申考虑结盟秦国,而不考虑齐国的原因。

    然吴铭却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委。但他看的出,魏申对齐王没有好感,对秦国确是不拒绝。

    如此,再谈亲齐的厉害关系只怕为没有用。所以吴铭只能退而求其次。急切的道:“君上,秦国之诚意几何,当由秦国自定,若合了君上心意,方才能够结盟。若不合君上心意,则说明,秦国之诚意远远不够——”

    事情进行到这个地步,整个大殿中已经是寂静万分,除了吴铭、魏王、商鞅三人之外,其余的臣子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一个个如同木偶。

    魏王一道淡淡的双眉映着水滴的滴漏声,有节奏的舒缓皱起,却好一会都不说话,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商鞅见状又是一笑,拱手,淡淡说道:“魏王容禀,鞅以为,两国结盟应当坦诚相待!若今后诸事都这般猜疑,岂不坏了两国大事?故而,鞅斗胆魏王说出此诚意。魏王以为如何?”

    “嗯,此言甚好!甚好——”这一刻,魏王真的是动了心,看着商鞅的目光也已经截然不同。

    “君上——”吴铭在此时赶忙拱手,欲强加阻止,可是不想跟本没有阻止的机会。

    魏王只看着商鞅,朗声打断了他的话:“若秦使能说服秦王,将河西以东,接连接连临晋关的三城十二邑归还魏国,便足已看出秦王只诚意!秦乃大国,当有大国之风,此些城邑想来与秦而言并非不可?”

    三城十二邑!河西整整七百里,大小城池不下三十!这魏王未免太客气了!

    秦魏河西大战,哪一战不是两国死拼,流血不计其数,伤亡不计其数。当今魏王确是三城十二邑就与世仇秦国结盟!这话若是传出去,魏国颜面何存?

    虽然河西本位秦封地。可自白起攻陷河西以来,大大小小不下六十次战争,最终河西都在魏国的掌控下过了近百年。

    列国也早已经河西视为魏地,如今却好,魏国国君,竟然答应以区区三城十二之地与秦重修旧好!

    自己尽心策划的亲齐大局,改革军制,强大魏国兵卒的事情,最后确是被魏王一句话,全部打破!的一切都散乱了去——

    吴铭在心里暗自冷笑,怪不得,魏国会从第一强国,震慑中原数十载的第一强国位置上跌落谷底。有此君王,又有此等朝臣!

    此刻,吴铭下意识的将目光扫向了,低头不再发一言的陈珍身上。

    “魏王英明,鞅必当全力促成此事——”商鞅当即又跪地叩首,一副忠良死杰的模样。若是此人间魏,还真难以轻易看出破绽。

    而魏王,确是对吴铭的话语置之不理,当做没有听见。其余群臣半句话不敢说。

    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有必要说下去?是否注定了的就真的无法改变?这一刻吴铭在想。

    商鞅离去的第二天朝会,楚国传令天下,封靳尚为大将军,昭阳为监军,发大军一十三万为卫公讨回公正,故此伐齐。

    同日下午,一十三万大军便已经到达了卫国楚丘。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楚军行军多么的快,只是因为距离关系,魏国收到的信报慢了几日。

    到了次日中午,赵国、燕国乃至临海的越国同时宣布,齐王不尊礼数,藐视周王,为声张天下大义,伐齐——

    午后的庭院里。

    藤蔓缠绕着的凉亭下。一缕微风带起了枯黄飘落的枯叶。

    在凉亭的下方,吴铭与柳云对坐,中间隔着一张棋盘。上面黑白子分明、醒目。

    这不是什么围棋!而是后世的五子棋。玩法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