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龙套-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芄挥胨嗵岵⒙邸1晃鞣轿拿鞔敌瓴灰训穆蘼淼酃胨啾雀窦艘桓鲂啊1换屎捍虻弥荒芄晃魈有倥囊恢У暮笠峋谷灰材芄槐慌分蕹莆吧系壑蕖薄

    羌乱持续百年,大汉却仍旧强盛,黄巾之乱猖狂,但是也被迅速平定。如果说不是发生了某件事的话,这些都混乱都只能说是一个王朝在某个时期的一些叛乱而已,就像是正德朝的刘六刘七叛乱一般,如果不是特定的历史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根本就不会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

    但是,在某一年以一个弱智屠夫所做的一件蠢事儿作为导火索,辉煌一时,此时仍旧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帝国的皇汉王朝却轰然倒塌。这个弱智屠夫名字叫做何进,他所作的事是引来董卓剿灭宦官!

    这怎么想都是一件很坑爹的事儿,对付几个宦官而已,这对于当时掌握雒阳大权的何进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正如曹操所说,只需要叫几名小卒把他们绑来就行,哪里还用得着找叫外藩将领,而且找的还是董卓这个有着不尊皇命的前科的家伙?但是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就是这么做了,于是董卓来了,大汉也完了。

    董卓的危害并不在废立皇帝践踏皇室尊严,事实上有汉一代废立皇帝杀害皇帝的权臣多了去了,也不差董卓这一个。董卓的危害在于他给了自从黄巾之乱之后,权力大增的刺史、州牧以及豪杰们不听皇命起兵、事实上却是自立的借口,这些人或是控制着部分大汉王朝的正规军或是控制着部分从黄巾之乱中磨砺出来的精兵或是控制着大量的私人部曲,趁着中央失去权威的良机乘势而起,到了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混战,只剩下了曹、孙、刘三大势力。

    在这三大势力尤其是孙权麾下的势力,其人才忠心的是孙氏以及自己的家族,鲜有忠于大汉的人存在,至少说大汉也是被他们放到了第三位;曹操的势力中自从忠于汉室的荀彧死了(据说是被曹操逼死)之后,剩下的有影响的人物人不是只可能忠于曹操的曹氏宗族,就是只听从于曹操的命令而视汉帝如无物的专门冲着曹操而来的人才,至于本来就属于汉室一方的老臣,则由于没有兵权,完全沦为了酱油;而就算是以复兴汉室自居的刘备势力,其人才忠诚的也是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而不是刘协这个大汉皇帝,他们想的是刘备成为第二个汉光武帝,自己成为云台二十八将,却不是将刘协解放出来,君临天下。

    可以说,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有实力的人中几乎没有那个是忠于刘协这个正统的大汉皇帝的了,要是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的话,再过五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随着曹丕篡汉,大汉王朝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因为内部武力集团的内斗而轰然倒塌。一年之后刘备才自立为帝,不尴不尬的当起了只能够勉强控制一州之地的大汉皇帝,名义上算是又将汉祚延续了四十多年,但是刘备父子的大汉,却再也不是那个强盛无比的大汉王朝了。

    而导致大汉灭亡的几大祸首的下场似乎也不怎么好看。何进一族险些被灭族,只留下了一个孙子何晏,而这个孙子之所以能够留下来,还是因为曹操收了何进的儿媳妇,顺带收养了何进儿媳妇的儿子的缘故。董卓被人带了绿帽子不说,本人也惨死,全族被杀戮一空,老母幼子都不能幸免。袁本初也被灭族,幸好曹操还念着与袁绍的旧情,与自己的儿子曹丕一起担当起了照顾袁本初的妻子刘氏以及儿媳甄宓的责任——当然是在床上照顾。而在这一过程中,曹丕还深刻表现出了愿意为父亲分忧的精神,害怕父亲同时照顾袁绍的妻子与儿媳会太过劳累,主动把照顾袁绍儿媳的重要抢到了自己手中,为此,曹操为了表达对自己儿子孝心的满意,还差点把自己的宝剑送给自己的儿子!

    而曹操这个奠基魏国的大枭雄,活的倒是别刘备惬意的多,而且儿子曹丕也延续了曹操生前的孝顺,在曹操死后不仅完成了建魏大业,而且为了弥补曹操死去之后曹操的妾姬的寂寞,不辞劳苦把她们都收入宫中,而当曹丕没当几年皇帝大概就因为操劳过度而挂掉之前,还给曹魏留下了大忠臣司马懿。

    总而言之,皇汉王朝就这么走向了她的末路,而在大汉王朝灭亡之前,她的龙兴之地南郑则抢先一步落到了完全独立于大汉王朝体系之外的政教合一的“米贼”张鲁手中。

    或许,不幸中的万幸就是张鲁并没有董卓那么残暴,而汉中在张鲁的手中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由于张鲁相对宽松的政策以及关中等地多次大规模的流民流入,使得汉中的人口不减反增,如今已经是天下数得着的人口大郡了。南郑作为汉中郡的首府又是张鲁苦心经营之地,无论是人口、城市的繁荣度还是城墙的坚固程度上,也要比往昔强出太多。

    二月春风似剪刀,农历的二月已经脱离了冬季的严寒,为大地送来了春风,披上了绿装,气候本来就相对宜人的汉中盆地更是绿叶新裁,生机盎然。在春意的感染下,甚至连南郑城这座城池也变得生机勃**来,仿佛张鲁这个五斗米教的教主真的给南郑城使了什么法术一般。

    在这种日子里的话,最适合做的休闲活动就是踏春了,对于南郑这样自从张鲁平定汉中后有三十年未经过战火的城市,哪怕他是政教合一,但五斗米教终算是道教的一种,而不是弥勒教之类的邪教,这也就使得汉中百姓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收到太多的荼毒,踏青之类的习惯仍旧还保持着。

    窝了一冬的少爷小姐们纷纷露出了头,出来感受着各种意义上的春意,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乐得悠闲,欣赏一下美景,舒缓一下心情,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在春日某些特定的日子里还需要举行某些祭祀,以祈求丰收或者单纯的祈福,一些重大的日子,张鲁甚至还需要亲自带头来祭祀。

    今天,只是二月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已,只是在这份普通之中却又多了一份不普通的味道。说它普通,是因为并不是什么节日,而说它不普通,则是因为在大清早,天气仍旧微凉的时候,南郑城南门一开,便有无数百姓蜂拥到南郑城外,与早先赶来的汉中各地的百姓一起组成了一道道纷乱的人。

    这种无数百姓大清早蜂拥而出的状况,以往只有在由张鲁张天师亲自主持的盛大祭祀中才可以见到,今天显然不是张鲁祭祀的日子,但是今天这个日子显然比张鲁亲自带领的祭祀更加令人激动,因为今天是第一波俘虏返回汉中的日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亲情、爱情、友情更是人类最重要的感情,白发苍苍的父母翘首企盼自己的儿子,身形寂寞的妇人翘首企盼自己的丈夫,稚气未脱乃至嗷嗷待哺的小儿则翘首企盼自己的父亲

    在这个男人代表顶梁柱的时代,每一个男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家庭,张鲁派出的一万士兵几乎就代表了一万户人家,而这一万户人家再这么一沾亲带故,牵扯的人可就多了去了。所以当杨昂惨败的消息传来之后,整个汉中可以说是一片愁云惨雾,尤其那八千多没能够逃回来的士卒的家眷,整个新年完全是在哭声中度过的,而他们的哀伤又带动了左邻右舍以及一众亲朋好友,如此一来近乎导致整个汉中的新年都是在悲伤的气氛中度过的。就连张鲁本人也被这种气氛感染的难受不已。

    平心而论,张鲁还是很爱民的,义舍之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及相对宽松的政策,使得他被称为三国时期最仁爱百姓的诸侯也不为过,杨昂一战惨败,损失惨重,他张鲁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张鲁明白,不论是八千还是一万,这在上位者眼中都只是一串数字而已,但对于百姓却是一连串悲痛欲死的家破人亡,对于此,张鲁心中难免会有一定的愧疚。

    如今总算有了消息,刘备方确认俘虏了五千多人,刘备更是大发慈悲同意先行放回三千人,得知这一消息不仅张鲁高兴不已,那些士兵家眷更是无比激动!虽然并不知道来的人的具体名单,但是此时每一名士兵的家眷都迫切的希望回来的人中有自己的亲人,因而那七千多名士兵的直系亲属以及关系较好的亲朋好友都来到的南郑,焦急的等待着杨白带领的俘虏的归来,天不过刚刚放亮,南郑城外就集中了五六万百姓。

    天阳渐渐高升,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不过比天气更热的,却是人们等待着俘虏归来的那颗焦急的心。

    “我的儿子一定没事的!”头发花白的父母面患得患失的想到。

    “我的丈夫一定没事的!”泪眼朦胧的少妇眼中挂满了泪痕。

    “父亲答应会带礼物回来的!”还未了解战争可怕的孩童天真而没有恶意的思量道。

    只是,人心里越着急,时间却仿佛过的越慢,原本的半天时间,如今给人的感觉竟然比一天都长,终于时间临近中午,焦急等待了一个上午的人们脖子都弯了,却仍旧没有看到杨白带领的俘虏的踪迹。反倒是南郑城内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嚣,百余名骑士带头分开了堵住道路的人群,然后在阎圃、杨任、邓芝等一众官员的陪同下,被数百健壮武士拱卫的汉中的王者张鲁张天师乘坐在华丽而不失威严的马车上,缓缓出了南郑城。

    张鲁这是要亲自迎接杨白以及那三千俘虏!

    主公出城迎接臣子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除非说臣子真的立下了惊世之功,又或者说这个臣子才是真正的实权人物主公不过是他手中的傀儡的话,基本上不会出现主公迎接臣子的情况。

    对于张鲁而言,迎接邓芝这个刘备势力的使节只是迫不得已而做出的姿态而已,对于自己的属下杨白,完全没有亲自出城迎接的必要,哪怕在张鲁看来杨白对自己忠心耿耿临危受命出色的完成了交好刘备的任务也是一样。

    可以说,直到昨天,张鲁都还没有要亲自出城迎接杨白的心思,最多最多在自己的府邸前迎接杨白就已经给杨白留足了面子。

    但是当听到有几万人在南郑城外等待的消息之后,张鲁却坐不住了,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今天自己要是不出场的话,恐怕会有失去民心之忧,因为随杨白一同过来的,还有三千俘虏!

    这三千俘虏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三千人,还有包括这三千在内的所有被俘、被杀以及失踪的士兵的家眷和亲朋好友,就算是其他的士兵,也在紧紧盯着张鲁的态度,毕竟刘备送还俘虏人家说的是刘备仁义,可不是他张鲁爱兵爱民,更没有士兵愿意替一个不爱兵的主公卖命!

    因而为了争夺人心,为了让自己麾下的其他士兵安心,张鲁必须要表达出自己的立场,一定要对这些士兵大加安抚,而且最好还是当着这些百姓的面!如此一来的话,这些人自然会对他张鲁更加感恩戴德,刘备仁义的影响力也会降到最低。

    所以,张鲁终于临时决定亲自出城迎接杨白,最重要的迎接杨白带来的三千俘虏,要是到时候自己再流下几滴眼泪,表达一下自己对他们的愧疚,这些士兵还不对自己死心塌地!

    对于张鲁突如其来的想法,杨任这个大将自然出声反对,认为张鲁没有必要自降身份做这样的事情,反倒是张鲁的智囊阎圃对此持了肯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