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荡虏将军查抄了许多豪门富户之后,天知道他到底捞了多少银子,更有许多盐商按月把“保护费”送上门来,现在的荡虏将军绝对是扬州最有钱的那个人了。

    荡虏将军李乙丑有了钱,自然不会亏待本地的父老,来这里干活的人们全都给高薪,还格外管两顿饭,自然引得很多人趋之若鹜。

    虽说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做最费力的小工,却也实实在在的能赚不少。要是家里有辆架子车,就可以到城西的二十里铺,把那边的青砖拉过来,一车砖的运费就是五十个钱。这活确实叫劲儿,稍微孬一点的汉子都干不了,需要的都是膀阔腰圆的彪形大汉。要是好好干的话,一天两趟绝对没有问题,起早贪黑的干下来,一天能拉三车青砖。

    只要把三车砖头拉过来,就是一百五十个钱呐。虽说现如今物价飞涨米价腾贵,也可以买**斤糙米或者是十二斤杂和面,省着点用的话,够家里的女人和娃娃吃好几天的了。

    若是家里有驴骡牛马之类的大牲口,必然赚的更多:可以专一的在安江们的码头上将荡虏军需要的粮米、木料、各色货物拉过来,扣除牲口的草料之外,一天差不多能赚两百来个钱,还不用自己带盘缠。

    虽说给荡虏军干活确实辛苦,也确实累的够呛,油水却足的很,赶着骡车好好干个六七天,就能净赚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啊,对于普通的人家而言,是笔不大不小的财富了,怎能不让人眼热?

    铁器厂旧址的炉火昼夜不熄,匠人们部分白天黑夜的干,参与建设的小工和力夫则是起早贪黑的干。随着一声铜哨声响起,身材健壮的厨娘和帮灶把几十个大木桶一字排开,每个木桶旁边都有个大大的深竹匾。

    干活的人们纷纷涌上前来,排成一列列纵队,从木桶中盛了满满的一碗热汤面,顺手从竹匾中抄起几张黄面饼。三五成群和相熟的伙伴们聚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

    热汤面中有熬煮的稀烂的老肥肉,这绝对是干活的人最爱的食物,轻轻松松就能灌下去两大碗,还能顺便消灭三四张黄面饼。

    “干活的时候没见你小子这么卖力气,吃饭的时候却却显了能耐。”老工匠斜着眼睛看了看旁边新来的力夫,大声的提醒着:“别吃的那么快了,当心噎死你,吃了还有,给荡虏军干活,是管饱的。饭是李大将军的,可肚皮是你自己的,要是吃撑死了可怪不得别人。”

    因为力夫大多是流民出身,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吃过饱饭了,来到这里干活之后,见到油腥全都不管不顾,玩儿了命的傻吃,甚至还发生过很多次胀坏肚皮的事情。干过几天之后才知道,这边的一日两餐可以随便吃,根本就不必担心食物不够。

    正在众人捧着饭碗风卷残云之时,一个穿着皂色衣裤的学徒走过来大喊:“需要十个砂工打夜作,连干一个月,每晚一百五十个钱,晚上加一顿饭,有肉,每晚赏三两关东烧酒,报名的到我这里来领牌子!”

    一个晚上就能赚一百五十个钱?要是连干一个月的话,就有将近四两的纯收入了,省着点花足够一个四口之家大半年的开销,一个月就能赚出来。赶着大青骡子拉砖,连人带牲口才能赚一百多一钱。这么高额的收入,还有酒有肉,傻儿才不干呢。

    正在闷头扒饭的工人们一拥而上,把穿着皂色衣裤的学徒儿团团围住,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

    可惜的是,名额只有十个,围上来抢这个肥美差事的却有上百之多。

    为了多赚几个钱,人们故意甩掉满是碱花子的汗衫,故意露出健壮的身体,希望可以被选中。

    奇快的是,那个穿着皂色衣裤的学徒却不选二十啷当岁的血气汉子,专门挑了十个三四十岁老成一点的,每人发了一面竹牌子,领着这十个人来到临时搭建起来的工棚。

    工棚里边炉火熊熊,稍一走进就能感觉到那灼热的温度。李乙丑穿着一身荡虏军的制式军装,正在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攀谈。

    站在李乙丑对面之人约莫四十多岁,身材矮胖面色黝黑,一身短打扮,土黄色的衣裤之上满是被铁水烧灼出的细小孔洞,讲话之时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上一次铸造失败,乃是翻砂之时颗粒不均,出了气泡,李荡虏再给我十日光景,必能铸出神威将军炮。”

    “铸炮之事本就繁杂,哪有一做就成的道理?陈师傅只管放手去做,时纯绝不在乎成本,无论是缺钱还是缺人,知会一声,时纯必竭力供应。”

    这位姓陈的师傅,从打扮上来看仿佛是一乡农,却是大大的有名。

    此人姓陈名子阶字年德,松江人氏,久居天津,崇祯七年迁居山东,后回到松江老家务农。师从徐光启,不仅精通铸炮技术,更通晓西文,曾任协理詹事协助徐光启督练新军,此人虽实业实干却不擅长做官,老师徐光启过世之后很快就受到排挤,干脆回老家耕田种地去了。

    李乙丑并不知道陈子阶其人,苏子朋却很清楚他的能力:明清交替之际,此人在铸造火炮方面的专业程度,不敢说天下第一,起码也在前三位之内。所以专门点了他的名,要李乙丑尽可能的挖过来。

    连三百年后的苏子朋都知道这个人,必然是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所以李乙丑转门派人到松江府去邀请。

    陈子阶曾经是大明朝的官员,深知官场弊病,所以提出了一大串的条件:“携带家属”“不受干扰”等等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李乙丑甚至可以答应他“无限量”供应人力物力的前提条件,才终于说服这位火炮专家来给荡虏军效力。

    荡虏军的铜胎炮数量极多,但是在大型火炮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陈子阶的专长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他最擅长的就是铸造本土版的红衣(夷,下同)重炮。

    城西铁器厂当然不仅仅只是生产铁器,已经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后勤供应总基地,各色原料和人员都非常齐备,所以一上手就可以直接开工。

    可惜的是,因为技术细节问题,第一批铸造的四门重炮全部成了废品。

    按照当时的技术标准,陈子阶主持铸造的四门重炮,无论是射程和还是火力,都远远超过大明朝最常见的神威将军炮。但是在试炮之后,陈子阶却坚持认为炮身的胀缩悉数存在缺陷,是典型的废品,需要进一步改良。

    四门新式的神威将军炮(俗称金炮,***首次攻打开封之时曾大展威风)造价高昂,要是就这么回炉重造的话,就等于是把上万两银子打了水漂。

    李乙丑却还吝惜,没有表现出半点心疼,反而极力支持,非常大度的表示出“成本不是问题”的态度:“区区万把银子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实在是太便宜了,时纯已专门给陈师傅调拨了十二万缗钱,专做试炮之用,但有所需,陈师傅直接去李福处知会一声即可,不必让我知道。”

    “制炮所用之铜,需黄四红六,须用精色才成,以前朝廷用铜,总是舍不得。洗炮的獾油所需甚多,价值不菲”

    李乙丑哈哈一笑,很随意的摆着手:“陈先生不必替我省钱,火炮乃是军中利器,只求精湛不问成本。”

    “有李荡虏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陈子阶很有信心的说道:“有了李荡虏的支持和供应,陈某保证月内即可出炮,上一次没有铸成,是因为火砂粗细不匀,翻的不够细致,所以才专门要了几个老成稳重的砂工。这番铸造出来的火炮,胀缩才够均匀,必能连射五次,用上等的獾油拭过之后即可再射”

    说起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少言寡语的陈子阶就变得滔滔不绝不起,李乙丑很有耐心的等他说完,才面带微笑的说道:“陈师傅乃世间罕见的才子,却不为朝廷所重,避居乡野这么多年,实在是可惜了”

    陈子阶哈哈大笑道:“我本乡农,粗通些铸炮的技艺,最多算是个手艺人,算得甚么才子?李荡虏谬赞了。”

    “要我说,陈师傅乃国之瑰宝,说大才子都是屈才了呢。您若不是才子,我国朝谁还敢当才子二字?那些个做出一手锦绣文章的书生么?嗤!”发出不屑的声音,李乙丑轻蔑的说道:“那些个自命文采风流的书生,能做的了什么实事?如今时局动荡天下纷扰,一百个举人都比不得陈师傅一人。时纯已为陈师傅准备了一个六品的告身,陈师傅若是不嫌弃”

    陈子阶年轻之时,也曾踌躇满志,跟随师傅徐光启多年,却因为官场倾轧而避居民间,本以为一身本事再无用武之地,想不到却被名动天下的荡虏将军李乙丑如此看重,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对于真正有大本事大能耐的大才而言,金银官职远远不如认同感更加有用。

    “我来此间铸炮,可不是为了官职钱财,只求胸中所学能得施展,便已心满意足。”

    “陈师傅高洁,时纯钦佩!”

第一百零一章严守中立() 
刚刚平整出来的操场上,新兵们正在操练,七个方阵交互穿插,行动迅速快捷整齐,已经有些军人的样子了。

    众所周知,铁器厂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荡虏军选拔士卒之时,在铁器厂干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优先考虑。

    因为很多新兵曾经在铁器厂做过学徒,早已经熟悉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所以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成军。最重要的是,这样非常适应荡虏军的氛围,有着分工合作的精神。更难得之处还在于,这些新兵已经在识字班里学习过大半年,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文化人,按照当时的标准也可以算是“粗通文墨”了,对于命令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远远超过大明朝的卫所士兵。

    时至今日,大明朝的卫所制度早已名存实亡。按照朝廷的正式规定,卫所兵执行的是三操两会的训练强度,每个月只有三次训练机会。即便是如此轻松的训练,早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军官喝兵血吃空饷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为了生发赚钱什么样的破事都做得出来。除了边军还保留着一点战斗力之外,其他的官军和卫所士兵大多已忘记了什么叫做训练。

    训练是要花钱的,军械的保养、训做的银子、油菜的银钱都是一笔额外的开销,很多卫所的军户穷的连裤子都穿上了,还有什么好训练的?

    和绝大多数大明官军相比,荡虏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军队。

    士兵不是军官的私奴,军费的开支走另外一套系统,谁要是敢动士兵的训做银子,立马就得行军法。在荡虏军中,这种情况永远不可能发生,因为荡虏军本就是私军,谁见过贪墨自己银钱的傻瓜?

    荡虏军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打仗,至于银钱粮秣永远都不是军官和士兵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训练强度极大。

    什么都不必去想,什么都不必去做,只是没完没了的训练,自然可以迅速打造出一支强兵。如此简单到了极致的道理,在当时很多人的目光当中,根本就是一件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

    天底下没有什么比养一直军队更花钱的事情了,如此的训练强度,让这支军队变成了一个吞噬金银的无底洞,白花花的银子如大河淌水一般花销出去,就算是有一座金山都不够。

    也只有掌握着海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