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战马已经冲到了杨晋祝面前十几步的距离之时,叶布舒自作聪明的调转了一下马头,希望可以避过那寒光闪闪的枪尖,顺着刚刚撞出来的缺口冲过去。

    “笨蛋!”

    这是杨晋祝对叶布舒的评价。

    这个满身披挂的清军肯定不是小兵,应该是一个大人物,但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笨蛋。

    若是骑兵的数量足够的多,或者他们已经列出冲阵的纵队,从前面队友撞开的缺口中冲过去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他身边没有足够数量的骑兵作为掩护,更没有可以策应的步兵跟着冲上来,自以为是的调转马头本身就是一个减速的动作,这也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几乎把整个战马的身子横在杨晋祝的面前,成为一个面积巨大的靶子。

    这根本就送上门的军功啊,杨晋祝怎么会放弃?猛然端起长枪,朝着横在眼前的战马刺了过去。与此同时,又有两柄长枪突刺而出。

    战马悲鸣着朝外倒下,胡乱踢蹬着四个蹄子。

    叶布舒的一条腿已经被战马压住了,再也动弹不得。

    杨晋祝拔出长枪,踏前几步,端着血淋淋的长枪朝着叶布舒奔了过来。

    “不要杀我,我是大清国的皇”

    杨晋祝根本就不想知道他是谁,只想尽快的杀死眼前这个敌人。

    长枪倏然刺出,贯胸而入,把叶布舒死死的钉在地上。

    叶布舒还没有死透,但他已经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胸口那个巨大的创口把他的肺部刺穿了,鲜血倒灌进肺里,已经让他很难再发出有意义的声音。

    “别杀我,我是”

    拔出长枪,恶狠狠的反复捅刺。

    几次剧烈的抽搐之后,叶布舒的身体已经软了下来,嘴巴张的很大,似乎还想说点什么

第六十七章贪天之功() 
“阵斩敌酋皇太极?”当文秀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稍微一愣,旋即面带微笑的对李乙丑说道:“此番血战,我军已获全胜,我虽是文官,也曾亲临军中摧敌破阵,淮扬健儿之血勇,至今思之,依旧胸中血沸。必然竭力为弟兄们争取封赏,李指挥大可放心。至于阵斩皇太极这样的这样的”

    一连说了好几个“这样的”,才勉强没有把“冒领军功”这四个字说出来,而的继续笑呵呵的把写好的捷报递给李乙丑看:“东昌血战,历时二十余日,虏兵百余次攻打,终未踏足东昌一步。摧敌八万,斩首两万级”

    东昌一战从最开始算起,至今也不过十余日,说成二十多天,其实也是正常的写法。虽然清军的主力已经崩溃四散而逃,但战斗还在继续,只不过已经变成了追击战,零零散散的打下来,就算用不二十天,起码也能凑半个月出来,所以这不算夸张。

    摧敌八万是典型的春秋写法。清军这次入关大掠,总兵力有没有八万都说不好呢,东路军方面不可能有这么多,就算是把辅兵奴兵都算上,甚至把被俘的百姓包括在内,都到不了这个数字。

    至于说斩首两万,纯粹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打了这么多天,把后期追赶溃兵的数字也包含在内,都很难凑出一万颗人头,这明摆着就是谎报军功。

    在崇祯朝,谎报军功已经成了通行的官场规则,广平一线的数万明军主力,只是和清军的斥候相互劫杀了那么几下,就敢报“破敌三千”的弥天大谎。明明已经被清军吓的放弃了防线退了上百里,居然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伺机而战”,朝廷不也没有说什么吗?

    象淮扬民练这样,真刀真枪的血战数日,打的甲破刀残拼到了最后,确确实实击溃了清军的主力,绝对是本朝从未有过的辉煌大胜。只把战功夸大了一倍多不到两倍,已经算是相当忠厚老实相当对得起朝廷了。

    这样的军功已经足有笑傲天下,虽说文秀之这个监军大人代表着朝廷的利益和立场,终究是淮扬民练的一份子,必然会竭力为这个团体争取更大的利益。兄弟们都已经打成那样了,多报点军功多争取点封赏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至于说阵斩皇太极这样事情,太过于耸人听闻,别说朝廷会不会相信,首先文秀之自己就不相信。不管大明朝承认还是不承认,皇太极终究是大清国的皇帝,怎么可能跨越千里御驾亲征一个小小的东昌?这明显不合逻辑!

    李乙丑分明就是想给兄弟们多争取一点封赏,所以才说出“阵斩皇太极”这么不着边际的大话。这句话实在是太不靠谱了,这样的谎言随时随地都会被戳破,那岂不成了笑话?

    “要我说呀,这份捷报还是写的太”东昌郡王笑了笑,故意扭过头去不看文秀之,低声说道:“就算是在捷报上写斩杀四万首级,本王也是绝对不会怀疑的。”

    淮扬民练终究只是客军,东昌郡王才是“地主”。反正两万个首级的军功已经有非常大的水分了,索性报的更大一些。

    把军功报的大一些,对于东昌郡王也是有好处的。

    本地守军已经彻底打残了,正好可以说明敌军势大,等于是间接的给本地守军增光添彩了。至于朝廷信不信,那已经是两外一码事情了。

    身为皇亲国戚,东昌郡王居然怂恿文秀之继续谎报军功,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支持了。

    这当然是出于对淮扬民练投桃报李的心思,同时也是为了给自身争取好处,所以郡王才会这么干。

    有了东昌郡王的“支持”,自然可以肆无忌惮把军功夸张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就在文秀之摇动生花妙笔准备再写一份更加夸大的捷报之时,李乙丑反而出言阻止了:“不,完全不必夸大,有多少就报多少吧,我不贪朝廷的这份军功。但阵斩皇太极一定要清清楚楚的写上,那是兄弟们拼死血战得来的功劳,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漂没了。”

    “这这不好吧?”

    阵斩满清皇帝皇太极,这分明就是天方夜谭,怎么报得上去?回头皇太极一露面,岂不是立刻就会戳穿?

    文秀之做琢磨一下,当然不是在想李乙丑有没有真的斩杀了皇太极,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琢磨的是李乙丑为什么会如此执着的要声称斩杀了皇太极!

    稍一思量,文秀之就笑了:“如是李指挥执意认为捷报上一定要有某个大人物才能显得更风光体面一些的话,也不是甚的难事。我会写上斩杀了一个衣甲鲜明的清军大将,至于这个大将到底是谁,因为战局混乱已不可分辨”

    这也是当时谎报军功一种经常用到的手法:我干掉了敌军中的一个大人物,至于这个大人物到底是谁,因为当时的情形纷乱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我绝对可以确定那是个大人物,是个很有价值的目标。反正也是无名无姓无从查起,万一敌军阵营中某个大人物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挂掉的话,刚好坐实了这份功劳。

    “不,不是无名无姓的大人物,也不是无从查起,那就是皇太极!”

    李乙丑的固执让文秀之根本无法理解。

    皇太极怎么可能会率军来到这里?就算他真的来了,又怎么可能会被你干掉呢?

    “这李指挥,莫说是皇太极了,就算是亲王贝勒,也是需要佐证的。你可有凭证。”

    “当然有,”李乙丑说的理直气壮:“当时皇太极率兵窜逃之时,护卫他的分明就是清军中至精至锐的白甲战兵。事后缴获伪皇仪仗和佩刀一把,经辨认,正是皇太极本人所用之物。后又详细审问过生俘的八旗辫子兵,众口一词都说是皇太极御驾亲征”

    缴获了情人的皇家仪仗?还有皇太极专用的佩刀?虽然李乙丑可以拿出这些证据,但文秀之和东昌郡王还是不敢相信。反而更加倾向于认为率军的是某个满洲勋贵,毕竟皇太极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实在太过于耸人听闻。

    至于李乙丑说的那些俘虏的证词,那就更不足信了。严刑拷打之下,什么样的证词拿不到?哪怕李乙丑说格杀了西天如来佛祖,都能让那些俘虏乖乖的承认。

    不管是文秀之还是东昌郡王,都不在乎夸大军功这种“小事”,他们在意的是李乙丑把牛皮吹的太不靠谱了。

    阵斩皇太极这种事情,根本就是一个神话,估计也三岁的娃娃都哄不过。

    想不到的是,李乙丑却对此事非常执着,在他的一再坚持之下,文秀之也只能用一个模棱两可的春秋笔法,在捷报上有添了几句:

    “淮扬指挥李,言及阵斩奴酋皇太极事,并伪仪仗并生俘口证为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没有真的干掉皇太极其实我也不清楚,这些都是李乙丑的说法,至于真相如何还需进一步确认。就算是弄错了,也不是我文秀之的责任。

    本以为这只是李乙丑的贪功之举,想不到的是,捷报送上去之后,李乙丑居然认认真真的调查起来:到底是哪位血勇过人的勇士手刃了皇太极。

    这么大的功劳,总是需要弄个清楚的,要是找不到干掉皇太极的那个勇士,总是有些不圆满。

    可惜的是,经过好几天的调查,也没有任何准确的结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杨晋祝,我记得你曾在血战当中捅死了一个批锦袍的鞑子,据说那个鞑子被很多白甲战兵护卫着,想必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该不会是你干掉了皇太极吧?”

    所说有双层甲胄的保护,但杨晋祝还是受了些伤,只要是淤伤。如今大战已经结束,只剩下一些追击、扫尾之类的事情,血战数日的士卒已经开始休整了。

    早已经脱下甲胄的杨晋祝身上满是又青紫色的淤痕,把手里的干粮粘了点盐沫子,很用卖力的啃着——这个小兵的饭量和他的英勇一样值得称道。

    因为嘴巴里塞满了干粮,以至于让杨晋祝的声音有些含糊不清:“皇太极?我可不晓得啥皇太极不皇太极的,我捅死的只是个脑袋里装满了屎的笨蛋而已。”

    在杨晋祝的心目当中,死在自己长枪之下的叶布舒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笨蛋,和阵斩皇太极的事情扯不上半点关系,所以也不贪这份天功。

    皇太极必然已经死了,而且是在八日之前死的,这是三百年后的好兄弟苏子朋亲口说过的事情,万万不会有错。

    皇太极是不是被淮扬民练斩杀于东昌城下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人全天下都相信这一点。

    云纹水龙旗确实是满清的皇室标识,从看到那片旗帜的那一刻开始,李乙丑的心里就有这个贪天之功的想法,这也是他力排众议冒险出击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管有多少怀疑,都要把阵斩皇太极的功劳座到实处,只有如此,才能如苏子朋说的那样搅动风云

第六十八章大殿之上() 
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丝丝缕缕的白色雾气把偌大的京城罩的严严实实,有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和沉闷。

    这几年的气候十分反常,似乎比往年更冷了些。因为闰月的缘故,九月已经相当于往年的十月了。

    刚刚降过一场霜冻,老杨树的树尖尖上仅剩的那几片叶子也在无奈和眷恋中有些不舍的掉落尘埃。

    寒霜、落叶、满是肃杀之气。

    因为时辰太早,偌大的京城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沉睡中醒来,街上冷冷清清,除了几个游逛的泼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