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万?两万!

    这个数字让东昌郡王的手脚冰凉。

    虽说冠县的守备力量不怎么样,但是清军可以在只用一个多时辰就攻克城池,足以说明兵力雄厚。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两万人马。

    就算其中一部分是辅兵和随军的夫子,至少也有一万战兵吧!

    一万战兵啊,崇祯九年惊天动地的通州大战,明军集结了七万官军,依旧被两万多的辫子兵打的哭爹喊娘溃不成军。

    小小的东昌城,能挡住一万清军战兵吗?

    一想到数以万计的辫子兵正朝着这边掩杀,东昌郡王身边的每一个官员、乡绅就有种毛骨悚然的惊惧。

    “李指挥,能能打得过么?”

    带到东昌的淮扬军只有四个营,而且全都不满员,战兵只有三千多。算上辅兵,充其量也就是五千来人。如果算上随军民夫的话,数量当然很大。但是民夫不具备战斗能力,就算是强行送上战场也就是送死,所以完全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淮扬民练再怎么悍勇,终究不是三头六臂的天兵天将,李乙丑很清楚自己的军事素养,不敢和古往今来那么多以少胜多的绝世名将相提并论,所以也不敢打以五千胜两万的主意。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王爷一直都说援兵即将到达,都已经过了好几天,怎么还看不到援兵的影子?”

    “援兵真的快到了,昨天晚上的消息,济南府的援兵已经过了荏平,再有两天,最多三天就可以到来。兖州府那边的援兵要稍微慢一点,估计现在已经到了东阿”

    援兵指日可待,终于让李乙丑放心不少。

    稍一思量就打定了主意:“清军势大,怕是很难一战而胜,只有尽可能的拖延时机等待后援。我可以先替王爷顶几天”

    清军虽然已经破了冠县,从距离上看已经可以算是和淮扬民练脸对脸了。但他们的规模太大,不可能走的太快,明天晚些时候能够到达这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且清兵一样需要休整、集结,真正开战恐怕要等到两天之后了。

    淮扬民练的人数虽然不占优,装备却相当不错,且又携新胜之威,就算不能击败清军,若是充分的准备一下,抵挡三五日应该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各路援兵齐至,不难打个漂亮的防守反击。

    “能不能退敌制胜,关键就看我淮扬健儿能守多长时间了。”

    “我理会得。”

    “我需要更多的民夫,需要更多的木、铁资材。”

    到了这种地步,已不再吝惜钱财。已有过两次经验的东昌郡王深知清军的可怕,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李乙丑的全部要求,不管他索要什么,都尽其所能的尽量筹集。

    数万清军大举来犯的消息早已哄传东昌,城中百姓无不惊惧,唯恐城破之后遭受兵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出城听候差遣。

    几千民夫在城西各险要处挖掘拒兵壕,竖起一排又一排的木栅。

    火药早已搬运过来,民夫们正卖力的拉动着风箱,把各色铁器融化,铸成火炮用的弹丸。

    火炮用弹丸的铸造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平整的地面上铺开几十块瓦片,瓦片的阳面朝上,浇上冷水,然后把融化的铁水倾倒在潮湿的瓦片上,铁水就会顺着瓦片的弧度自然滚落,迅速凝结成大大小小的弹丸。

    当天夜晚,双方的斥候就开始相互截杀,这说明敌军已经非常近了。

    因为首战告捷的缘故,监军大人文秀之信心爆棚,极力主张野战,务求将八旗兵尽数歼灭于东昌城下,成就他那个“封狼居胥”的英雄梦想。

    以文人的身份,率领士卒击败来犯之强敌,就算比不上当年的卫青霍去病,也是当代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了。

    一想到要和清军主力正面对决,文秀之就热血沸腾,把“决战”“全歼”等等这些口号喊的震天响,完全就是一副“为国杀敌九死不悔”的决绝作风。至于敌我之间的兵力相差有多么悬殊,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术等等这些最直接的问题,他甚至都没有认真的想过。

    在文秀之那个装满了圣贤文章的脑袋里,这一战就是圣人所说的“以有道伐无道”,军民齐心将士用命,击败强敌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连夜翻看兵书典籍,整理出了好几套作战方案,无非就是那些早已老掉牙的条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暗度陈仓等等,文秀之甚至很严肃的向李乙丑建议,可以模仿汉丞相诸葛孔明的故智,把主力绕到东昌侧翼,唱一出满堂喝彩的空城计,好好的戏耍一下清军。

    和这个满腔热血满脑子都是圣人教诲的监军大人比起来,李乙丑则要务实的多。敌我之间已经完全进入了对方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之下,什么样的阴谋诡计都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异想天开,就算是兵圣再世卧龙重生也很难耍出什么奇谋妙计。至于文秀之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计策,根本就是不懂兵事的书生之言,要是听了他的建议,就等于是在拿淮扬民练的数千士卒在开玩笑,所以根本就没拿文秀之搜肠刮肚琢磨出的这些所谓“计策”当一回事。

    第二日辰时前后,敌军的前锋就抵达在东昌正西一个叫做贾家集的村庄。未时过后,清军主力集结完毕,正一路向东朝着东昌掩杀过来。

    清军的速度比想象当中更快,至少比李乙丑的预期提前了至少半天的时间。

    因为双方相距只有三十多里,清军的斥候侦骑频繁出现,彼此之间都已经把对方的底细摸的很清楚了。

    清军拥有不少于一万战兵,骑兵为先导步军为主力,而且排列的非常紧凑,虽然李乙丑派出好几股人马去骚扰,却没有什么效果。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引诱、骚扰之类的小动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清军主帅的意图十分明显:以最快的速度直扑东昌,以雷霆万钧之势把东昌城击破。

    明晰的作战意图,简单到了极限的战术安排,让淮扬民练根本就找不到占便宜的机会。

    好在李乙丑没有文秀之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是***的布置阵地,反而显得沉稳老练有条不紊。

    淮扬民练高昂的士气和李乙丑本人从容镇定的气势,总算让东昌残余守军多少有了一丝底气。

第五十七章有进无退() 
次日拂晓。

    启明星高悬,天光还没有大亮,天地之间一片青蒙蒙的颜色。

    丝丝缕缕的雾气缠绕在树梢之间,草尖的嫩芽刚刚凝结出晶莹的露珠儿。虽然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这个时候却分外清凉,甚至还带着一点点冷冽之意。

    因为早就预料到今日,所以早早就准备好了战饭,辰时初刻,夫子门就担着担子把干粮、汤水送了过来。

    就在士兵们刚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前边的望哨处突然响起凄厉的铜笛警报声。

    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站立起来,在朦朦胧胧的天光中极目远眺。

    身后的东方已经现出了一抹淡淡的亮色,前边依旧影影绰绰看不清楚。只是朦朦胧胧的看到一大片黑乎乎的暗影在慢慢涌动,仿佛站立在城头观看远方涨起的海潮。

    随着“潮水”的缓慢涌动,连脚下的大地走是微微震颤。虽然东昌守军已经有过和清军交战的经历。但是居高临下的守城和面对面的野战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亲眼见到清军的前锋部队就已经有了如此的威势,脸色都已经变了。能够在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军面前保持最基本的队型,没有未战先逃,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军纪和士气了。若不是有淮扬民练在侧后方向上押阵,恐怕早就是调头逃回城中。

    两个卫所的士兵和东昌残存的守军勉强摆出一个迎敌的姿态,不约而同的派传令兵过来报讯:“敌军势大,宜凭城坚守,望李指挥仔细斟酌。”

    若是依托坚固的城池和高耸的城墙,在悬出花红赏钱的情况下,守军或许还有一战之力。象现在这样和清兵正面对敌,他们实在没有这份胆量。

    虽说淮扬民练的战斗力比东昌守军要高出大截,终究算是客军,所以只是安排在右翼上。眼看着中军位置上的守军已经出现了收缩的迹象,李乙丑赶紧打出旗号。

    一丈四尺高的认旗高高竖起,黑色为底的旗面上描绘着一个对角交叉的血红色十字,这是淮扬民练的军旗。

    随着军旗摇动,整个右翼快速移动,前进了三百多步以后,才以非常紧凑密实的队型再次稳稳的停住。

    如此一来,右翼方向的淮扬民练已经摆出了一个牙突的队型,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攻姿态。

    对面的清军也在横向分散,左翼和淮扬民练遥遥相对,这是个颠倒过来的雁行阵形状,看样子是要全面出击。

    清军骄横,根本就没有把眼前的这点明军放在眼中,所以一开始就把架势拉的很大,准备将明军一举歼灭。

    趁敌立足未稳,速速发起攻击,免得清军越聚越多,这是李乙丑的主场优势。

    李乙丑抽出佩刀,遥指正前方,高声大叫:“全军——出击。”

    前些日子刚刚在野战当中击败过清军,发现传说中悍勇无敌的八旗兵也不过尔尔,所以民兵们的士气很高。随着李乙丑的一声令下,清脆的鼓点声中,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陡然提升,小跑着冲向敌军。

    因为奔跑的速度并不很快,所以队型保持的很好,城头上观战的东昌民众忍不住的发出一声喝彩。

    一直以来,八旗兵已经习惯了抢先发动攻势,眼看着对面的明军已经冲上来,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般,牛皮打鼓猛然响的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清军也冲杀上来,开始和明军抢攻。

    几乎与此同时,斜对面一个低矮的山丘之上出现了清军的大量骑兵。

    这些骑兵并没有和步兵一起前冲,反而朝着山丘的顶部不住后退。

    骑兵冲杀,最重要的是速度。清军的骑兵显然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在极力的占据最高处。十几个呼吸之后,随着一声尖锐的呼哨,骑兵陡然冲出,顺着山丘的坡度居高临下冲杀下来。

    因为通讯方式的落后,兵种混合作战的方式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和完美的配合。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会尽可能的步兵和骑兵分开,在不同的攻击方向上各自突破。

    清军的战术很简单也很直接:步兵迎上淮扬民兵,用高速机动的骑兵冲击侧后方向上的东昌守军,左右两翼同时进攻。无论哪个方向上最先突破,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扩大战果进而奠定胜局。

    大战当前,李乙丑已无暇理会和淮扬民练“擦肩而过”的清军骑兵,而是专心致志的盯死了当面的敌人。

    两军对冲,相互接近的速度快了整整一倍。对面的清军呐喊着狂奔突进,跑过的距离远远多余淮扬民兵。虽然这会极大的损耗体力,却能在士气上压过对方。

    双方的距离只有一百多步了,甚至可以把双方的士兵和军官服饰上的区别看的清清楚楚,但没有急于放箭,依旧在快速前冲飞速接近。

    “强兵!”

    虽然还没有开打,就已经看出了双方的实力:战斗意志同样顽强。

    若是普通得大明官军,早就在这个距离上停住脚步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