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常的年份,八旗兵总是会在马肥弓劲的秋季入关,源源不断的把抢掠来的大量财富和人口运回辽东,以“打草谷”的形式为满洲八旗和蒙古各部储备好过冬的物资。这一次却是在春夏交替之时,就已经开始集结军队了。

    以往的时候,八旗兵入关总是会习惯性的选择大东口和喜峰口等地作为突破口,过了长城拗口之后在京师附近重新分兵,席卷京南、山东等地,甚至达到过江淮一带。今年的八旗兵似乎看出了大明朝的外强中干,已经懒得再采用那种重点突破的谨慎战术,而是联合了蒙古各部直接沿着长城一线摆开阵势,大有横扫平推之势。

    同时面对满清和反贼的大明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维持两线作战的能力,不得不一再增加辽饷和剿饷。天灾加上人祸,活不下去的人们纷纷揭竿而起,把本就混乱的局面搅和成了一锅粥。

    饥民造反外患频仍,不过是历朝历代都经历过的事情。大明朝幅员万里国祚绵长,又有圣天子在位,只要刷新鼎革,用不了多久就会剿灭反贼平定外患,这种盲目的乐观依旧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真实想法。

    李乙丑已经知道了大明朝的时日无多,时至今日,更是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了大明根基动摇之时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震颤

    “苏兄,看样子八旗兵将要再次南下,你有什么看法?以后的局势会如何发展?”

    “八旗兵南下,必然会再次削弱朝廷的实力,大明朝必将亡于流寇之手的结局是注定的,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着力打造你的军队”

    “淮扬民练已有战兵四千六百,辅兵四千余。”

    以李乙丑的官职和地位,拥有这么多的兵力已经可以算是实力雄厚了,毕竟他只是一个五品的民练头子而已。

    虽说人数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苏子朋严重怀疑这些民兵的战斗力。

    在苏子朋的心目当中,没有经历过实战检验,没有在血和火的残酷战斗淬炼出来的军队,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

    强兵是打出来的,总是窝在军营中训练,锻造不出天下无敌的队伍。

    “此次八旗兵会拿下到黄淮一代,甚至一度靠近淮扬,我建议你拉出队伍去和八旗兵碰一碰,借这个机会用实战锻炼军队。”

    虽说淮扬民练已经有过一次定远之战的战斗经历,但那只是和一群乌合之众交手而已,甚至没有爆发激烈的冲突,虽然打了胜仗也起不到练兵的目的。

    “在你的那个时代,满洲八旗基本上可以算是战斗力最强悍的队伍了,而且终究会成为你的生死大敌,早一点熟悉你的对手没有坏处。”

    虽说满洲铁骑强悍无敌的名声早已经哄传天下,甚至已经到了无人敢于面对的程度,但是李乙丑坚信拥有华丽装备的淮扬民练是一支比满洲铁骑更加强悍的队伍。

    “苏兄早就说过,淮扬民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日后和八旗兵争个高下,我也早就和真正的八旗兵较量一下了。不过我没钱了。”

    虽然从扬州的钱庄、商号等处借贷了四十余万银钱,看似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在李乙丑原本的估算当中,这些钱足够支撑到明年开春。但是开支太多了!

    军队本身就是一个吞金的怪兽,尤其是淮扬民练这种自筹自建的军队,每一眉铜板都要从李乙丑的腰包里出,引起如同大河流水一般淌出去,那点钱根本就不够用。

    仅仅是维持目前的训练强度,能够支撑到十月份就已经算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了。若是出征的话,所有的费用肯定会飙升,恐怕到不了八月份,淮扬民练就得断炊!

    “没钱了?没钱那就更应该打仗了。现在的你需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苏兄的意思是要我去缴获满洲人的银钱粮秣?”

    “缴获一切能缴获的东西,不仅仅只是满洲人。”

    “苏兄此言似乎别有深意啊。”

    “各地有的是富户官绅,他们盘剥来的钱粮放在仓库里,迟早会便宜了满洲八旗,还不如收为己用”

    “苏兄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队与民秋毫无犯”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传说,那么多的钱粮,谁抢了就是谁的。左良玉、贺人龙等等大明将帅一直都在这么干,“官盗甚至于流寇”的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

    “大明朝的丧钟已经隐约可闻,天下就的亡了,乱世当中,为了壮大自己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

    “我懂了。”

    “那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完全是受到了苏子朋的影响,有时候李乙丑也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大明朝的灭亡,甚至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这一点:从来就没有不灭的帝国,从来就没有不倒的王朝。江山易主王朝更替不过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就算是大明朝真的没有了,也无需太过惊奇。

    一想到苏子朋说的“亡天下”“扬州十日”这些毛骨悚然的字眼儿,李乙丑就有种迫在眉睫的压迫感,仿佛一只蚂蚁看到了冲向蚁穴的滚滚洪流。连三百多年以后的苏子朋都对“扬州十日”念念不忘,作为扬州土著居民,李乙丑绝对无法接受“扬州十日”这个血海末日一般的景象。

    练兵、疯狂的练兵,尽一切可能为即将到来的泼天大祸做更多的准备。

    自从苏子朋给了那些关键的部件之后,铜胎炮的铸造极其顺利,已铸成四十多门。连环锁子甲早已装备完毕,除了军官之外,弩兵、炮手甚至一部分辅兵都穿上了亮闪闪的锁子甲。

    连辅兵都能装备铠甲,在当时绝对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为了避免过于耸人听闻,同时也是为了低调一点,李乙丑坚持要士卒把锁子甲穿在淮扬民练制式布衣的里边。

    十几天以后,苏子朋又给了一部分鳞甲的半成品,其实就是一包包打磨穿孔之后的钢片儿。象以前那样,让心腹李初九偷偷摸摸的把这些钢片儿转运到城西铁器厂。

    锁甲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工匠连接一下即可。相对而言,鳞甲的制作过程就显得繁琐了很多。

    首先要把所有的这些钢片儿穿连起来,还要嵌挂在熟牛皮的内甲之上,虽然只是半身甲,也颇费工夫。

    前期刻意囤积的皮革、桐油、生漆已经消耗一空,正在不顾一起的大肆收购

    因为主要的零部件都已经由苏子朋利用后世的工业化生产搞定,只需要组装一下就可以使用,所以生产速度很快。五月上旬,淮扬战兵备甲超过五百具。按照当时的情形,这已经算是一支装备相当豪华的军队了,但李乙丑和苏子朋都对这样的生产速度非常的不满。

    苏子朋准备好的关键零件足够制造五千具鳞甲,时至今日,真正装备军队的才区区的十分之一,手工生产的速度慢的令人发指。

    为了尽快武装军队,李乙丑不惜血本,给工匠们悬出花红赏格:每生产一具甲,额外多给一缗的赏钱,生产量最高的工匠再赏十二两的小元宝十个,次之赏九个,以此类推

    如果没有婚丧嫁娶的大事,五缗铜钱就足够一个四口的小康之家整年的日常开支。如此的花红赏格简直就是天价,足以让任何一个工匠为之疯狂。

    不分昼夜拼命工作的工匠们已经把生产能力提升到了极限,依旧没有达到让苏子朋满意的地步。

    五月中旬,八旗兵分两个方向再次破关,等李乙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满清八旗铁骑进展速度最快的东路军已经兵临蓟州城下。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八旗铁骑的东路军还会沿着前几次的路线在通州稍做休整、补充,在京城附近大肆抢掠之后,留下一部分人马作为牵制,继续朝南席卷。

    早在八旗兵破关之前,苏子朋就已经把这一次满清入关的详细情报给了李乙丑:在何处集结,在哪里分兵,每一股八旗兵的行军路线是什么样子,具体的兵力部署甚至带兵将领的名单都已经准备的细致周详,全都交给了李乙丑。

    很快,崇祯皇帝的勤王大诏就传到了扬州,李乙丑马上响应,在第一时间喊出了带兵勤王的高调。

    监军文秀之治军的本事虽然差劲的很,一腔热血却绝对不必怀疑,很快就写出了一份勤王的上疏

第四十九章北上勤王() 
监军文秀之文翰林的文采绝对一流,把这份上疏写的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这份上疏传到南京之后,那些素来喜欢夸夸其谈的清流官员们顿时炸开了锅,仿佛要带兵出征的不是李乙丑,而是他们自己一样。纷纷大赞文秀之和淮扬民练的忠君爱国之心,翰林学士文秀之隐然已是清流当中的中流砥柱。一时间群情汹涌舆论滔滔,好像只要文秀之带着兵北上之后,就可以在谈笑间把八旗兵打的流花流水,就可以再造大明朝的太平盛世。

    舆论的声势搅动起来之后,谁要是敢在这个事情上说三道四,马上就会被扣上一顶“居心叵测”的大帽子,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南京方面已经在极力的促成此事,等到各方面都协调好正式的命令下来之后,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清流当中,能够出现文秀之这样的“国家栋梁”“青年俊彦”,让身为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史大人万分欣慰,除了征召一千六百名随军民夫之外,还给了四十匹战马和一百匹挽马,另有铁甲六十具,箭矢、营帐、被服若干,算作是对淮扬民练的支持,同时又给了文秀之一个很大的头衔:江南勤王兵马总督官。

    这当然是一个临时的头衔,所以也就无所谓品级了。只要勤王的战事结束,这个头衔也会收回。

    之所以给这么大的一个头衔,完全就是南京***方面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历年来,江南都很少遭受兵灾和贼乱,所以对于北方的战事并不怎么上心。以前清兵几次入关大掠,江南仅仅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并没有出太大的力气。这个头衔一安上,淮扬民练就成了江南勤王的代表,也算是给了天下人一个交代,足以堵住悠悠众口。

    一时间,文秀之成为江南士林瞩目的焦点,仿佛他就是那羽扇纶巾的周公瑾,只要文翰林带着兵马出征,马上就可以在谈笑间让八旗铁骑灰飞烟灭。

    至于李乙丑虽然他也捞了个江南勤王兵马指挥使的头衔,其实根本就在沾文秀之的光。

    因为监军的文秀之成为“总督官”,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总指挥。

    文秀之是这支队伍的一把手,李乙丑只不过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军事长官而已,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

    六月二十二,深夜。

    “苏兄,明日,我将率队出征,你还有什么要嘱咐的没有?”

    虽然早已经把满清入侵的详细情报给李乙丑看过,苏子还是有些不放心,又专门把这些资料整理一遍,打印出来交给李乙丑贴身收藏。

    因为是后世之人,苏子朋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这些宝贵的情报:按照记载,这支以八旗兵为主要战斗部分,混合了大量蒙八旗和汉军旗的队伍会在京城附近稍微逗留,然后分成大小不等的八股力量,呈一个巨大的扇面铺开,一路往南席卷。东路军的主力最远可以打到兖州,作为策应的偏远师甚至直接绕过胶东半岛的突出部,一直打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