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我家小门小户,只怕高攀不起”

    所谓的高攀不起,乍一听好像是拒绝了,不过看荣掌柜的脸色,肯定早已允的不能再允了。

    对于卖香油的荣六指而言,能把女儿嫁给李乙丑这种当官的,也算是一步登天了,怎能不允?

    “说甚么高攀不高攀?令千金与李指挥青梅竹马,若是结为佳偶,也是一段佳话。”熟读经史遍阅子集的文秀之笑呵呵的讲了几段历史上有名的青梅竹马的故事,再次催问道:“事情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荣掌柜是怎么个意思?允是不允只需一句话,我也好给李指挥回话。”

    “我”容六指刚要说出那个“允”字,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很小心的问道:“翰林老爷,李乙李将军看上了我家翠儿,不会是要娶过门去做小的吧?”

    很多大户在人家,在娶妻之前会先纳妾,虽然法理上有些说不通,但社会风气如此。尤其是那些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们,若是看上了哪个贫寒之家的闺女,就会先娶过去做小妾,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荣家和李乙丑的地位相差太过于悬殊,所以荣六指才会有此一问。

    好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般,文秀之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很难看,让荣六指愈发的忐忑起来,不过这位文翰林说出来的话却让他欣喜万分:“纳妾?若是纳妾的话,随随便便喊一个穿红鞋的媒婆子过来即可,又何需文某亲自登门提亲?平白污了文某的名声!文某所提的亲事,乃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荣掌柜切莫会错了意思。”

    文秀之乃是堂堂的翰林学士,至少从名义上来看,比李乙丑本人要清贵的多。翰林学士保媒,自然是正室夫人,万万没有纳妾做小的道理。

    知道了不是做小,而是要成为堂堂正正的李夫人之后,荣六指愈发的高兴起来,连告罪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呢:“小民愚笨不明事理,翰林老爷莫怪。难得李将军垂青小女,又有翰林老爷保媒,小人自然是一千个愿意一万个愿意。只是尚需征求一下小女的心意”

    古代的男女婚事,最重的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作为婚姻当事人的年轻男女反而没有什么发言权。既然荣六指本人已经同意了这门亲事,基本上就算是成了。至于他说的“征求一**儿的意思”,不过是一句遮脸的客套话而已。

    连当爹的都同意了,荣翠儿本人同意还是不同意其实已经不怎么重要了。

    事情说到这种地步,这本亲事已经成了八成,和文秀之想象当中的一样顺利。

    摸出一柄燕回头的嵌玉金钗,还有一串珍珠链子放在桌上,笑呵呵的说道:“初次相见,本该备些厚礼,奈何来时仓促,只略略备了两样薄礼”

    这两样东西当然是给荣翠儿的,所谓的见面礼其实就是定礼,表示已经定下了这门亲事。

    荣六指当然明白这一层意思,略略客套了几句就把礼物收了。

    “荣掌柜可否把令爱的生辰八字交给我了?”

    “要的,要的,”赶紧把女儿的生辰八字告诉给了文秀之。

    看着荣翠儿的生辰八字,文秀之不住的微笑:“令爱真是好命格,这八字端得是好的不成再好了,正好于李指挥的八字相匹配,若说不是天作之合,文某是万万不信的。”

    作为读书人,文秀之本人并不怎么相信命格这种虚无缥缈的说法。既然李乙丑和荣家这种小门小户结亲非常符合他的利益,就算荣翠儿的八字不好,他也能买通几个神棍,将这门亲事说成是八字匹配珠联璧合的上好亲事。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下一步就要请吉、纳礼,然后就可以正式的定亲下婚书了。

    又是一番客套之后,文秀之带着荣翠儿的生辰八字离开了香油铺子。

    文秀之前脚刚走,在前厅后面偷听了许久的那些叔伯兄弟子侄晚辈齐齐涌了进来。乱糟糟的向荣六指道贺恭喜:

    “叔儿,您老真是好造化。”

    “我早就看咱家翠儿是个命好造化大的丫头,原以为寻个吃饱穿暖的好人家就已经算是不错了。想不到居然能嫁给李大将军做官太太”

    “难得是那李大将军主动上门提亲,还是堂堂的翰林学士保媒。咱们荣家也要风光一回了。”

    “快把翠丫头唤过来,让她也高兴高兴。”

第四十五章小家碧玉() 
当荣翠儿知道了这门亲事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发呆。

    李乙丑家和这里只会有一街之隔,自幼就认识的,只不过没有太深的印象。在荣翠儿的心目当中,李乙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儿时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也就疏远了。后来李乙丑发迹,升官发财一路扶摇直上,更成了两个世界的人,几乎没有任何接触。

    突然之间李乙丑就派人上门提亲了,确实让荣翠儿始料未及。

    “乖女,人家李大将军连定礼都放了,你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古代的少女不讲究感情基础、共同语言那一套,只是已经发迹的李乙丑居然主动上门提亲,让荣翠儿有种受宠若惊的惶恐。

    人家李乙丑都已经是朝廷命官了,还能看上一个卖香油的丫头,荣翠儿当然欢喜万分,却还拿捏着女儿家固有的矜持,万分羞涩的嘟囔了一句“全凭爹爹做主”,就已经羞的抬不起头来。

    看这个样子,女儿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

    一家都很满意,更难得是翠儿本人也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当然是一门上好的亲事,这事基本上就算是定下来了,只等走完那一套传统上的流程,就可以和李乙丑李大将军结亲了。

    “这固然是一门上好的亲事,”满堂欢喜气氛当中,荣六指的一个堂兄有些忧虑的说道:“既然左右都是自家人,我也就不必客套。这门亲事是咱们高攀**,那李乙丑李将军是淮扬民练指挥使,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五品,说不得以后还得升一升。咱们小门小户的人家,就算是因为青梅竹马的关系,成了这门亲事,只怕翠儿也作做不好将军夫人”

    象荣翠儿这种小户人家的闺女,随便嫁给普通的小门百姓,自然是足够了。若是做堂堂的官太太,以她的那点素质肯定是不够的。

    “咱就不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了,至少也得能读书识字吧?六指兄弟啊,你先别忙着高兴,当务之急是请个女先生,先教咱家翠儿认字,孝经女儿经之类的,不能说倒背如流吧,起码也得读一读,顺便学一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

    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荣翠儿虽然会计算一些简单的账目,却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怎么能做好一个合格的将军夫人?

    请先生教孩子认字读书,是要花钱的,尤其是女先生,更是难得。甚而至于还要学习琴棋书画之类有钱人才有资格学习的东西,更要花费甚巨。

    明明知道学习这些东西要花费很多银钱,荣六指还是咬着牙应承下来:“好,为了咱家翠儿,便是多花点银子,也得先请个好的女先生教她认字读书。只是家里实在有些短住了,手头上有些紧”

    “咱们荣家做了几辈子的泥腿子,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便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翠丫头的事情就是族中的大事,咱们各家各户都出点钱,凑一凑,说甚么也要把咱们家翠儿打造成为合格的将军夫人。”

    没过几天,荣家就托人找到了文秀之,正式答应了这门亲事。

    既然荣家已经应了,就已经变得非常简单,请吉纳礼等等按照通俗的做法走完这些程序就可以了,至少文秀之是这么认为。

    请吉之前肯定要征求李乙丑的老爹李老太爷的意思,当文秀之说起这事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的灰,几乎是被李老太爷给骂出来的。

    儿子李乙丑的仕途刚刚走的顺畅了一些,老太爷已经托人象高邮的周家提亲了,结果文秀之却弄了一个荣家的女儿出来。

    那个卖香油的丫头怎么能配得上李乙丑?

    因为以前曾是阉党中人,李老太爷早就看这些自命清流的东林文人不顺眼了,如今又掺和自己的家事,立刻就变得不客气起来,一通臭骂将文秀之赶出了家门。

    “李指挥,令尊好像不怎么满意这门亲事啊,当时你怎么没有对我提起?我还以为令尊和你一样,都对荣家女儿很满意呢。”

    “老爹要是满意的话,我自己随随便便找个媒婆上门提亲就可以了,何需劳动文兄出马?”

    “林尊不允,这门亲事难啊。”

    “老爹不同意,确实有些不好办。文兄能不能想想办法?帮我做做老爹的工作?若是和荣家的亲事成了,乙丑感激不尽。”

    父母之命大于天,尤其是在婚事这个问题上,老爹的意见至关重要,过不了老太爷的这一关,一切都是空谈。文秀之琢磨了老半天,才留下一句“从长计议”的话语。

    从此以后,文秀之几乎是一天三趟的往李乙丑家里跑,喋喋不休的和李老太爷说起这门亲事的好处,几乎每一次都被李老太爷举着扫帚赶到大街上。

    当李乙丑对苏子朋说起此事的时候,抽屉那头的苏子朋一边想到一个东林文人和一个阉党老头讲道理的情形,就会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我估计这门亲事短时间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文秀之有的忙了。”

    “文秀之若是能把此事办妥,自然是最好,就算是搞砸了,也没有什么打紧的,反正是已经打定了主意,绝对不会同意周家这门亲事。就让文秀之和老爹慢慢的扯皮好了。”

    “乙丑兄弟,我发觉你自己对这门亲事也不怎么上心啊。”

    “一想到扬州十日,我的脑袋都要炸开了,***的只想着练兵练兵再练兵,哪还有心思去想什么亲事?”

    “你的民兵练的怎么样了?”

    “按照苏兄给的练兵纪要,新兵已经可以结阵了。年前张三哥和周六斤带着一千二百兄弟去山东平乱,据说打的不错,不过具体的情况要等张三哥回来之后才能知道。”

    真正的强兵从来就不是练出来的,必须在血和火的实战中反复锻炼,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过年之前,山东地面上忽然冒出好几股“闯贼”,声势一度壮大。李乙丑主动请缨,派出一部分民兵去剿匪,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实战中锻炼军队。

    这个做法还是苏子朋最先提出来,因为他很清楚现在的闯军主力是在湖广一带,千里之外的鲁南地区虽然冒出好几拨打着闯军旗号的反贼,却没有一个的真的,全都是趁着局势纷乱想要浑水摸鱼的土匪。

    从张三哥送回来的战报来看,鲁南一带的反贼确实不是正牌子的闯军,而是趁势而起的匪徒,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赤脚大仙”“无生**”等神仙的忠实信徒,战斗力可想而知。

    那些吞了符水之后就敢大喊着“刀枪不入”往前冲的乱贼,根本就不是淮扬民兵的对手,往往只需要一两次冲锋就能把他们打的满山遍野四下逃窜。

    “你的火炮铸造的怎么样了?”

    “按照苏兄给的设计图纸,已经铸出了四门铜胎炮,却只有一门勉强能用。”

    按照大明朝的律法,地方军队不能私自铸造火炮这种重型武器,必须取得朝廷许可。苏子朋根本就不理会那一套,直接拿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