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只有一年的时光?李乙丑再次惊的目瞪口呆。

    想那强秦盛汉,无不是经历了多年的征战之后,才耗尽国力灭亡的。便是赵宋王朝,虽然被金人占了国都俘虏了两个皇帝,还能衣冠南渡维持一百多年。偌大的大明朝,却只能支撑一年,这也未免太耸人听闻了吧?

    仔细想想,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从定鼎南京建立大明朝开始算起,也只是用了一年的时光就是把占国无数天下无敌的蒙古人打回了漠北,大明朝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虽然深感震惊,但自古以来就没有不变的王朝不倒的帝国,王朝更替江山易主才是常态,仅仅只对大明朝怀着一点有限的归属感的李乙丑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国朝亡于谁人之手?”

    “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很难用一两句话说的清楚,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攻破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

    大明朝居然亡于流寇之手?连崇祯皇帝都被***给逼死了?

    闯贼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却没有稳固的地盘,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建置都没有,充其量也就是一股规模很大的流寇罢了,注定成不什么大事。虽然把大明朝折腾的焦头烂额,终究只是不是心腹大患,这也是当时主流的观点。

    以李乙丑的见识,实在无法想象,那个流窜的反贼***居然可以攻破京城逼死皇帝。联想到这一年多来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论是开办铁厂生产钢弩还是兴办民练训练士卒,绝非的升官发财那么简单,每一件事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我明白了,终于明白了,苏兄要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积蓄实力。为的就是让我与闯贼决战,扶保大明江山!”

    苏子朋指导和帮助李乙丑所做的每一件事,确确实实都有深刻的军事和政治目的,但绝对不是为了让他扶保大明王朝。

    “几千年来,无论秦汉隋唐,从来就没有不倒的帝国,也没有不灭的王朝,明朝也不例外。亡也就亡了,其实也不算什么,最要紧的是天下要亡了。”

    “亡大明与亡天下,有甚的区别?”

    “区别太大了,***灭亡了大明朝之后,八旗兵趁势破关建立清朝,旋即席卷天下,于当年蒙元灭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满清?虽说清兵屡次进关大掠,终究是个小族,如何能够席卷天下?

    对于李乙丑而言,今天晚上感受到的震撼已经太多了,但满清入主中原这个消息比其他所有的震撼加在一起都更加的震撼!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最正统的法理地位就在于驱逐了蒙古人,所以一直以来,都对蒙元灭宋和强分天下四等的政策大力宣传,让治下百姓有了很朴素的民族观念,所以李乙丑很轻易的就明白了“亡天下”的含义。

    当年蒙元灭宋入主中原,就是一场天大的灾难,虽然苏子朋没有详细说明满清到底是怎么有过之而不及的,苏子朋却已经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

    历史的真相竟然是如此的诡异,让李乙丑始料未及。

    “大明亡,”“李闯破京”“逼死崇祯”“满清席卷天下”“天下亡”等等这些念头在脑海中翻腾汹涌,如晴天霹雳一般阵阵轰鸣,终于让浑浑噩噩的李乙丑第一次真正的意识到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波谲云诡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和颠覆的时代,是一个兵荒马乱血火交替的时代!

    “国朝若没有灭亡,满清就不会入关,究其根本,还是***这个反贼作乱,给了满清趁虚而入的机会”

    历史的局限性啊,身在大明朝的李乙丑就算知道了历史的走向,也很难跳出自身所处的时代从历史的角度看到这个问题:***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却不是根本原因。自明朝中后期开始,各种问题渐渐积累,年深日久之后才来了个总爆发。就算没有***,也会出现王自成、刘自成之类的人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把***说成是“贼”,究其根本是因为闯军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并且打进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从这一点上来看,把闯军说成是反贼实在不算冤枉了他们。但是在满清入关以后尤其是在明朝存亡断续的最后关头,保卫南明***抗击清军几十年的中坚力量恰恰的***的闯军余部和张献忠的西军残部。至于大明朝的文臣武将,则大多转身去伺候清朝的主子去了。

    至少在苏子朋的认知当中,不能简单的把那个时代的农民起义军看做的单纯的破坏者,因为在最后关头,正是那些残余的农民军在守卫着这个民族最后的希望。

    “苏兄让我聚敛钱粮整训士卒,是为了击败满清?”

    “击败满清这个目标对现在的你来说,实在太大也太不切实际了,短时间内基本没有可能做到。我要你做的事情很简单,你只要保住扬州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

    “国朝倾覆亡天下,守住一个小小的扬州有何意义?”

    “扬州意义极其重大,只要你守住了扬州,就保住了抵抗的希望,就保住了民族的脊梁。”

    “苏兄之言颇为深奥,小弟不懂。”

    苏子朋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在网路上找出一段关于“扬州十日”的名词解释,转换成李乙丑最熟悉的繁体字样,然后打印出来,将这张满是字迹的a4纸放到抽屉里。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克扬州,对城中民众展开惨绝人寰的***”

    纸上的字迹仅仅只是一个很笼统的名词解释,简单的叙述了扬州十日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

    字里行间的血腥味道让李乙丑毛骨悚然,轻飘飘的一页纸仿佛有千钧之重。

    脑袋里好像塞进了一万只苍蝇,嗡嗡的响个不停,“尸积如山”“血可泊舟”之类的枯燥乏味的字眼变得无比鲜活无比生动,对于这个时代生活在扬州城中的李乙丑而言,就算是只有出现在噩梦中的地狱,也没有这张纸上的内容更加恐怖。

    读完纸上的内容之时,虽早已经汗流浃背,胸中却有一团火焰在烈烈燃烧,通身的血都已经沸了,脑袋里有千万到炸雷在反复轰鸣

    今天晚上的震撼已经足够多了,但是这张小小的纸片子带给他的震撼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可惜的是,李乙丑不知道公元纪念的算法,更不清楚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究竟是哪一年,所以也就无从得知扬州十日发生的确切时间。

    “苏兄,这幕惨剧何时发生?若要挽救还来得及么?”

    “扬州十日离你已经很近了,若是想挽救的话,必须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再耽搁,而且还要冒很大的风险。”

    “若能挽此灾祸,乙丑纵粉身碎骨亦无怨无悔,些许的风险又算得了甚么?”

    “好,很好,咱们哥儿俩就好好的博一把,只要能过了扬州的这一关,我保证给你一个你做梦到想不到的前程。”

    做梦都想不到的前程是什么?李乙丑不知道。

    但是他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个时代的幕布已经拉来,他已经急不可待的想要登场唱一出满堂喝彩的大戏了!

第四十三章调虎离山() 
“李指挥,文某办事不利,实在无有颜面见你了。”身为监军,文秀之就是淮扬民练这个团体当中朝廷的代表,甚至可以理解成是一把手,至少从名义上来说,他的地位比李乙丑这个实际控制者还要高那么一点点,但是在筹措军饷这个事情上,连文秀之自己都觉得万分羞愧。

    当初史可法史大人带着朝廷的旨意下来之时,文秀之和孙启功二人的心气很高,满是报效之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打造成为牢牢掌握在东林人手中的军队。练兵、作战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把主要的心思放在筹措军饷的方向上。

    银钱、粮秣是任何一支军队生存的基础,只要能够筹措来足够多的军饷,就算不能实际控制淮扬民练,至少也可以和李乙丑分庭抗礼。原以为有了皇帝陛下的资助之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军饷粮秣筹措上来,和孙启功二人跑了两个多月之后,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两个多月,文秀之和孙启功跑遍了淮、扬、江南,却只筹措到三千七百多两白银和两千多缗钱。淮扬民练纸面上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三千,实际训练的人数也达到了两千四百余。这么点钱都不够塞牙缝的啊,别说是兴建淮扬民练指挥衙门,给军队添置铠甲、战马、火炮等物资了,就是连过节的油菜钱都不够。

    两个人带着淮扬民练监军的大帽子,跑了两个月多,却只筹措到这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军饷,并非是文、孙二人不卖力量,实在是筹不到钱。

    江南富庶,扬州本地得大运河之便利,为天下盐运的集散中心,银子有的是,就是拿不到手。

    毕竟淮扬民练自称体系,和地方官场没有任何关系,现如今和淮扬都指挥司那层名义上的从属关系都没有了,成了一个没家没底的“野孩子”。每当文、孙二人去各衙门“化缘”的时候,那些地方官吏只用一句“没有钱”就把他们打发了。如盐务、漕运、厘金等肥得流油的衙门,则更加干脆:“有钱,就是不给你们。”

    你们淮扬民练不受地方辖制,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凭什么把白花花的银子交给你们?

    就算是扬州本地的大盐商,虽然没有直接开口拒绝,多少给了文秀之一点“军费”,但最大的一笔却只有九十九两白银,根本就不够他们吃一顿饭的,完全就是把文秀之文大人当叫花子给打发了,而且一个个理直气壮的很:

    “万岁爷才给了四百两银子四百缗钱,我们小小的商贾之家,怎么敢和陛下看齐?出个百八十两银子已经战战兢兢的唯恐有逾制的嫌疑了”

    “什么?文大人你要我们出一千两白银?开玩笑,皇帝陛下才出了多少钱?难道我们还敢超过当今万岁和皇后娘娘不成?”

    面对辛辛苦苦跑了两个多月却白忙一场的文秀之和孙启功,李乙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阶级的局限性“。

    当苏子朋知道文、孙二人帮着淮扬民练筹措军费的消息之时,就层断言他们是白费劲,根本就指望不上。当时的苏子朋说的非常清楚:大明朝的官僚阶层,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国家所面临的灾难,更没有经历过血火兵灾的乱世,以为可以象从前一样长久的统治下去。依靠剥削底层富裕起来的商人和乡绅阶层,根本就不在乎大明朝的兴亡。就算大明朝真的亡了,也不过是一次例行的改朝换代而已,皇帝可以和轮流做,大地主大士绅才是天下的根本,不管这三万里河山姓朱还是姓李,都需要和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江山易主王朝更替之类的事情。

    苏子朋把这种现象称为“阶级局限性”,当时的李乙丑并不怎么明白,现在却深刻理解了。

    “文兄孙兄本就是满身正气是清流言官,不擅长和那些钻进钱眼满身铜臭之人打交道,”很罕见的没有以官职相称,而是以称兄道弟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二位兄台都是文人出身,最擅舞文弄墨鼓张声势,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