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黑衣人,胸前的两条红线如血一般殷红。,

    这是扬州民练的制式军服,自己就是被他们击败的

    在忐忑和惊惧之中这么久,突然来了两个扬州民勇,马上就意识到死期将近,脑海中一声嗡鸣,仿佛痴呆一般喃喃的念叨着:“这就要死了么?不会真的是凌迟吧?”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看破了生死,情知是要拉出去行刑之时,突然之间又没有了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身子软的好似一滩烂泥。想要说点什么,喉咙里却象是塞进了一团猪毛,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能发出几声“呼呼”的无意义音节。

    手指抠着墙缝,努力支持着不让自己瘫软倒下,在哗啦啦的镣铐碰撞声中,艰难的往前挪动了两步,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讲出一句话来:“我听说临死之时可以吃到一顿断头饭,有酒有肉的断头饭”

    在沈培伦看来,自己这个的重罪之人,肯定难逃一死。眼前的这幅情形,分明就是行刑的日子已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人之将死,反而看开了,什么抱负什么雄心,一切恩恩怨怨都成为微不足道的过眼云烟。

    长时间的囚禁和心理折磨,已经让沈培伦形骸大变,整个人都瘦了两圈,两颊的肌肤深深陷了下去,须发虬结仿佛一块脏兮兮的毛毡,只有那双充满了绝望之色的眼睛还在闪动。

    极度的虚弱和伤痛,已经让沈培伦连保持站立的姿势都很困难

    三分象人七分象鬼!

    两个扬州民兵一句话却都没有说,默默的打开镣铐,把已经虚弱的站不起来的沈培伦架起,拖着他就往外走。

    看这幅情形,不象是要公开凌迟的样子,很可能是要被秘密处决了。

    若是真被无声无息的秘密处死,沈培伦反而是暗暗高兴的。至少不必再受那千刀万剐的酷刑,引颈一刀倒也痛快。

    “若真有来世,宁可托生为太平盛世的牛马,也不愿再做这乱世之人了。”

    就在沈培伦满脑子乱七八糟的想法之时,两个扬州民勇已经把他拖进一间屋子里。

    因为是南房的缘故,屋子的光线有些昏暗,不过沈培伦还是一眼就看到了站立在桌前的那个魁梧身影。

    那是李乙丑,扬州民练的头子。

    就是他击败了自己!这就是那个要把自己送进地狱的人!

    时至今日,面对李乙丑之时,沈培伦的心中竟然没有丝毫恨意:如此兵荒马乱的岁月,弱肉强食本就是天地间唯一的公理。李乙丑的扬州民练兵强马壮,战胜了自己并却取走了自己的性命,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沈培伦已经任命了。

    “定远民变逆首沈培伦,勾结叛逆抗拒官军,罪在不赦。与押解途中心生歹意,竟妄图遁逃,已被当场格杀。”说到这里,李乙丑看了他一眼,沉声说道:“世间再也没有沈培伦这个人了,以后你就叫李福。”

    ”从今以后,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踏出铁厂半步,否则我不介意再让你死一次,你要记清楚了。”李乙丑似乎已经懒得再多说什么,直接就扬长而去了,连房门都没有关。

    我已经死了?沈培伦已经呆了!

    虽然不明白李乙丑为什么要放自己一条生路,却知道已经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自己又被这李乙丑给拉回来了。

    生的希望和欣喜,让以前的沈培伦现在的李福有种如在梦中的虚幻感,甚至连腿上的剧痛都感觉不到了。拖着化脓的左腿来到窗前,贪婪的吸了一口冷冽的新鲜空气,望着东方渐渐升起的朝阳,心中百感交集,不知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在这间小屋前方不远之处,就是新近才开辟出来的练兵场。一队队穿着黑色军服的扬州民兵正排着整齐的队型练习阵型变换,朝阳的映照之下,黑色军服上那两条红线是那么的鲜艳,如血一般艳红,如火一般炙烈。

    窗台下的条案上,放着一套同样颜色同样款式的皂色衣物,连中衣、小衣、腰带、皮靴都一应俱全。

    不用看也可以知道,这套衣物就是扬州民兵的制式军装。

    沈培伦已经明白了李乙丑的心意,心中突然升腾起一股更加澎湃的浪潮,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套衣服穿在还在剧烈抖动的身上。

    从这一刻开始,煽动定远民变的罪魁祸首沈培伦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一个崭新的李福,一个扬州民练小兵

第三十八章加官进爵() 
“奉天承运,大明皇帝诏:切朕闻两淮之事,朝夕是心。扬州千户李者,兴民练解君忧,朕甚慰,为彰赏罚之明求才之心,特旨加三等义勇伯,领淮扬民练指挥,委以淮扬民练事,以堪大用。另,文秀之、孙启功监军有方克敌有功,加翰林学士衔,领淮扬督军职钦此,大明崇祯十五年乙亥月丁卯日。”

    用舒缓却有不带感情色彩的语气宣罢了圣旨,随旨前来的史可法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喜悦之色,语气也略略的平和了一些:“谢恩领旨吧。”

    扬州民练大大小小几十个军官趴在地上领旨谢恩。

    史可法把圣旨交给文秀之,用很欣赏的目光看着文秀之,黝黑消瘦的脸上满满都是笑意:“你是崇祯十一年的进士吧?我是崇祯元年的”

    按照官场上不成文的规矩,谈论起这个就表明双方的关系比较亲近,尤其史可法还是东林领袖之一,能和文秀之这样的后起之秀攀交情,实在是给足了他的面子。

    文秀之当然不敢和史可法平辈论交,而是恭恭敬敬行礼:“学生师从怀德顾学,仰史督风仪久亦,今日得见尊颜,足慰平生”

    史可法师从左光斗,乃是东林巨擎,隐然已是领袖群论的士林泰斗,按照清流内部的辈分,文秀之勉强可以算做是他的师侄。

    二人不以官场上的职位相称,而是按照士林的辈分而论,基本上就算是“家礼”了,所以显得格外亲近。

    定远一战,以不足千数的民勇击败近万流民,那份捷报经过层层价码之后,再已经夸张的看不出原本的模样。到了崇祯皇帝手中的时候,已经变成了“血战旬日”“破贼五万”“杀敌万余”“收复三城”的天大功劳。

    夸大战功本就是官场上的惯例,尤其难得的是,这次的胜利还是出自扬州民练。而扬州民练又是文秀之等年轻一辈清流官员鼓捣起来的,虽然一开始的不被人看好,却打了这么大的一场胜仗,自然会被东林、复社等清流当作是“做实事”的样板,反复宣扬一再夸大。

    当然,在所有的捷报当中,这次大捷的首功之人是文秀之,次功是孙启功,然后才抡得上李乙丑。

    当除兴办民练的旨意,其实也不过是崇祯皇帝一时的心血来潮,并没有太过重视。想不到却有如此的收获,崇祯皇帝的面子上也多了几分光彩,愈发显得“圣明”起来,马上就动了要把民练进一步扩大的想法。

    民练不用花费朝廷的银子,还能平定地方,有这么大的好处自然是要大办特办了,所以才特旨升了李乙丑的官职,让他把淮扬民练的事情办起来。

    给文秀之加的这个翰林学士衔,其实只是一个正五品,并不算很高,却意义深远。

    按照大明朝约定俗成的惯例,翰林学士这个衔是进入中枢的捷径。对于文秀之而言,这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好兆头。

    至于说淮扬督军这个实实在在的职务,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他原本就是扬州民练的监军,现在的扬州民练要升格成为淮扬民练,他的身份自然而然的也会水涨船高,其实还是个监军的身份。

    史可法本是漕运总督,这次却被委以南京兵部尚书的职务,其实也是沾了李乙丑的光。身为清流领袖之一,年轻一辈的清流能做出这么大的事情,着实让整个士林增光不少,一改清**士“务虚不务实”“好空谈不做实事”的看法。正是因为清流“主导”下的扬州民练打了大胜仗,他才成为南京***的兵部尚书,其实这本身就带着非常明显的要大起民练的意思了。

    让史可法本人宣旨,更加强调了这一点。

    “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年轻一辈当用心做事,不可辜负朝廷洪恩。”

    温言勉励了几句之后,史可法终于转过脸来,朝着李乙丑说道:“起于市井勤于王事,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李指挥当为天下人表率,需时时存临渊履薄之心”

    在史可法的心目当中,李乙丑这种不是科举出身的武官,终究不如文秀之来的亲近。虽然他的功劳不小,终究是盐贩子出身,就算是有些报效之心,最多也只能算是义勇而已,所以专门嘱咐了几句。

    虽然史可法的言语中有些疏远的味道,但李乙丑却毫不在意。

    民练本就是一个单独的组织,连系统都谈不上,和方方面面的官员也没有什么关系,随便他们怎么说好了。在扬州民练刚刚成立的时候,史可法曾经有过一封书信,这是唯一的“关系”。

    只不过因为三百多年以后的苏子朋苏兄弟对史可法相当的敬重,并且有过“浩然之气”“忠烈之心”的超高评语,纯粹是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才对他多了几分恭敬之意。

    史可法微一摆手,身后的长随马上就捧出了一些银钱布帛等物:“李指挥,现如今你也是开府建衙的方面大员了,整个淮扬的民练之事,都要操持起来。圣上怜你满腔忠义之心,特从内库调拨银四百两,钱四百缗,助你做招募民勇之资。后宫亦出绢十二匹,绫四匹,上等的精米二十石,我已一并于你带来了。”

    扬州民练本就是李乙丑掏自己腰包鼓捣起来的,现如今朝廷又要他担负起淮扬地区民练的担子,就算李乙丑真的有家财万贯也负担不起,所以当今圣上也“破费”了一下,拿出了几百两银子和几百缗钱,算是资助李乙丑了。

    以九五至尊的身份,才拿出区区几百两银钱,实在有些抠门的不像话了。奈何崇祯皇帝是真的很穷,就这点钱还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至于那些丝绢布匹,更是周皇后代表整个后宫给李乙丑的奖赏。

    花自己的银子给朝廷办事,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之下,李乙丑已经算是“满腔血诚”之心了。天家表示一下,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皇帝和皇后他们两口子资助的这点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意义却极其重大。

    象民练这样的事情,地方上肯定一个铜板都不会出,朝廷又不会开赋税来养这支队伍,以前李乙丑还可以掏自己的腰包。现如今已经成了淮扬民练指挥使,说的勉强一点,也是算开府建衙的方面大员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崇祯皇帝才以私人的名义“赞助”一下,其实就是在树立一个标杆儿。

    连皇帝和皇后都出钱了,地方官吏当然得“意思意思”。

    史可法笑道:“圣上出些钱财,一来是表彰你为国效力的血诚之心,再者你去地方衙门化缘的时候,各司各衙总会出些钱的。”

    淮扬一带的地方官员可以不给李乙丑的面子,却不能不给当今圣上的面子,连皇帝两口子都出钱了,别人还能不出点么?

    “圣上怜我,纵是粉身碎骨,亦难报皇恩之万一!”

    听了李乙丑信誓旦旦的慷慨陈词,史可法只是微微一笑,勉励了几句之后,连安排好的宴席都没有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