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头满脸都是泥土的东昌郡王府众听到路躬行的声音,第一反应就是路詹事带着朝廷的军马前来营救大家了,马上爆发出一声欢呼,随手抓起石头、土块等物,跳出大坑和鞑子兵战在一处。

    虽然在人数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终究敌不过身经百战的鞑子兵,又没有趁手的兵器,眨眼之间就已经有几十人倒毙在血泊之中。

    本以为必死的东昌郡王平日里连杀鸡都不敢看,今日却是分外勇猛,趁着一个鞑子兵倒地之时,抓起石头就把那个光秃秃的脑袋砸的脑浆崩裂。

    任凭鲜血和碎肉喷溅到脸上,也顾不得擦一把,而是站立在坑缘厉声高呼:“路詹事已率十万大军来此,尔等与本王奋力杀贼,有格毙真奴者官生三级赏银千两!”

    眼瞅着就要被活埋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来了救兵,所谓的“十万大军”怎么想都不象是真的是,却也顾不得再去分辨,反正也是个必死之局,还不如舍命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刚刚还在给自己挖掘坟墓的奴隶们顿时成了疯狂的猛虎,脚踢牙咬不顾一切的和鞑子死拼。惨叫与喝骂声此起彼伏,喷涌着鲜血的身体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滚落坑底

    不得不说鞑子确实悍勇,战斗力也十分卓然,往往要付出几个人命的代价才能砍死一个敌人。即便如此,依旧险象环生,刚才若不是庄有财从背后劈死了那个鞑子,李乙丑的脑袋就要被砍飞了。

    虽然极力闪避,脸上依旧被战刀扫过,伤口从左眼延伸到嘴角,整个左脸一片模糊。热乎乎的鲜血糊住了左眼,却也顾不得了,依旧不顾一切的挥舞着砍刀

    最多只有半盏茶的工夫,东昌郡王的人就已经死伤过半,鞑子战兵也只剩下三几十个。

    此时此刻,各处的大火已经烧的熊熊烈烈,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喊杀之声,满眼都是晃动的人影,谁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大明官军。

    仅剩下的那三十几个鞑子战兵本不惧这些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奴隶,正准备做垂死挣扎之时,突然看到一道耀眼的光柱冲天而起。

    李乙丑高举着强光电击器,让那道白色的光柱直指苍穹。

    这是一个信号,是召集其他同伴尽快朝着这边靠拢的信号。

    就好像那几十个鞑子战兵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大明官军一样,李乙丑等人也不清楚这里还有多少敌人。

    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完全就麻杆打狼两头都怕的局面。

    当光柱冲天而起之时,鞑子战兵立刻就畏了,仿佛见到了最不可思议的奇景一般,呆呆的看着那道光柱发愣,过了好半天才猛然发出一声惊呼:阿偡!是阿偡!

    阿偡,满语中是雷神的意思,通常情况下专指雷电。

    一道直冲苍穹的光柱从李乙丑手中发出,分明就是雷神!

    鞑子战兵的信心在一瞬间崩塌,再也无心恋战,发出一声恐惧而又整齐的呼喊四下逃窜。

    这道光柱到底是什么东西,就算是李乙丑也不大明白,众人虽然惊奇万分,也最多只能把此物理解成为某种超自然的玄力。

    不管那是什么东西,至少在自己人的手中,至少可以让鞑子害怕,这就足够了。

    “剥下鞑子的衣甲,拿上他们的武器,烧毁一切可以烧毁的东西,跟着我走。”

    身在敌营事态紧急,已顾不得多说甚么,一手拎着砍刀,一手举着那道“直冲霄汉”的光柱,引领着众人往南撤退。

    在纷乱的战斗中,想要找到准确的方位实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有苏子朋给的这个“法宝”。

    黑夜当中,这道光柱万分明显,指引着分散各处的同伴们纷纷朝着这边靠拢过来。

    “赵满仓兄弟已经殁了。”

    “得禄得福兄弟俩都被砍死。”

    “水生大哥也”

    跟着李乙丑一起出来贩盐的兄弟们死了一半,挑夫也死伤惨重,却也顾不得伤悲:“脑袋都带来了么?”

    此时此刻这番情形之下,把兄弟们的尸体带回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家能够做到的就是带着他们的脑袋一起回家。

    “都带着呢。”

    “好,全都装在车上的箱子里,要是咱们还能活着回到扬州,再给兄弟们好生祭奠一番。”

    李乙丑跳上一辆马车,打开一个箱子,把箱子里的银锭、银饼一股脑的撒出,再把兄弟们的人头用绸缎包了装进去。

    朝着装了人头的箱子躬身一拜,喃喃的念叨着:“兄弟们杀敌而亡,死的壮烈,必然英灵不灭,保佑我们杀回家去”

    “乙丑兄弟,快走吧,莫等鞑子回过神来。”

    回头看了看,鞑子营中的大火烧的正旺,映亮了半边夜空,蒸天一般红艳。

    四周满是黑压压的人群,后面还有些刚刚被解救出来的同胞正急急忙忙的朝着这边奔跑。

    根本就来不及清点人数,只是举着强光电击器高呼:“还能跑能走的,全都跟着这道光柱走,不能走的全都上车,快!”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强光照亮了大明朝的夜空,仿佛深夜中的太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是夜,四十多辆骡马大车,百十匹战马,还有近千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不顾一切的朝着东南方向狂奔。

    唯恐被鞑子的追兵赶上,顾不得坡陡涧深,深一脚浅一脚的疾行八十多里,到了破晓之时,也不曾见到鞑子的追兵。

    博洛虽然身份高贵,却没有多少嫡系军队,在经过第二次分兵之后,早已经成为偏师中的偏师。事实上只是一个保管财物和奴隶的驻屯点,本身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又和野战军队相距甚远,就算是骑乘快马打个来回,至少也需要差不多一个昼夜的时间才能把其他地方的鞑子战兵调集过来。而且博洛和他手下的佐领几乎被李乙丑等人给一锅端了,指挥系统荡然无存,现在最要紧的是找个替罪羊为此事背黑锅,至于那些逃走的奴隶奴隶跑了还可以再抓,阿巴泰贝勒的儿子死了却再也活不过来,首先得有人为此事负责才行。

    奈何李乙丑等人只是***的想要逃离,若是换个有经验的战将来指挥此次行动,必然会有更大的收获。

    盐贩子们逃命都唯恐不及,根本就想不到其中种种关节,在水米未进的情况下带着这么多人颠颠簸簸的一直跑到第二日中午,直到远远的看到邹县的城墙之时,才有机会停下来喘口粗气。

    就在进城之前,路躬行凑到李乙丑身边,小声问道:“李兄弟是白身的吧?”

    “是。”

    “此次脱险,仰赖李兄弟之处甚多,”路躬行笑嘻嘻的说道:“方才还听到我家王爷亲口盛赞李兄弟之忠勇,若是里兄弟想到郡王府谋个差遣,我可以代李兄弟向王爷说道说道,想来也不是甚的难事。”

第十五章结识郡王() 
以李乙丑为首的盐贩子们敢于拼死闯进鞑子营中,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忠勇仁义血气无双,完全就是因为他们深信李乙丑就是那个被神仙眷顾的幸运儿,跟着他做事情肯定不会有错。

    至于把东昌郡王从鞑子的屠刀之下救出之事,纯粹就是个不在计划之内的意外。

    虽然如此,成为东昌郡王的救命恩人却是事实。

    作为大明宗室,贵为郡王,正经的皇亲国戚,碍于身份也不可能亲口道谢。借路躬行之口帮李乙丑在郡王府中某个差遣,其实就是酬功谢恩之意。

    按照大明祖制,郡王府中大大小小的官职于地方官是两套系统,本身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实权,却胜在油水丰厚。比如路躬行的詹事之职,虽然只是个区区的从八品,收入却远胜一般的地方官吏,而且方便结交达官显贵,无论是人脉还是实惠,都让很多地方官吏羡慕不已。

    路躬行说“在郡王府中谋个差遣也不甚难”,必然是东昌郡王本人的授意,只要李乙丑点头答应,马上就可以混个一官半职的出身。

    虽说家中的老爹不大赞同李乙丑入公门为官,但作为贫苦惯了的市井小民,对于“官职”二字还是有种天然的期待。

    看着李乙丑脸上的热切表情,路躬行本以为他会满口答应,想不到在犹豫了片刻之后,李乙丑反而拒绝了:“多承王爷青眼有加,蒙路詹事瞧得起,奈何我李乙丑本无才学本事,难承王爷和詹事大人的美意,只能心领了。”

    李乙丑居然拒绝了去郡王府做官的邀请,让路躬行吃惊不小。

    所谓的“才疏学浅”不过是个好听点的推托之词罢了,本意还是不想去郡王府当差。

    “这李兄弟你难得王爷看得起你,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万万要想清楚了。”

    出仕为官是无数人的梦想,以李乙丑的本事和出身,想要通过科举正途步入官场根本就是痴人说梦。难得有东昌郡王这位贵人的提点,想要拉他一把,这个盐贩子居然拒绝了。

    哪个不想去郡王府中过那种吃油穿绸的好日子?之所以拒绝并非是李乙丑不想当官,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鞑子只是入关大掠,抢了银粮财物之后就会退回到关外去,而东昌郡王必然也会回到封地。据苏子朋所说,那个抽屉是万万不能移动的,若是去到郡王府中,自然就不能再和他联络,这是李乙丑万万不能接受的事情。

    苏子朋曾经说过,只要李乙丑和他合作,用不了三五年的时光,混个功成名就封妻荫子也不过是寻常之事。东昌郡王的身份虽然尊崇无比,但是和那个来自三百多年以后的苏子朋比起来,似乎还是差了些。

    不论路躬行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李乙丑只是反反复复的说着“才疏学浅难当大任”之类的客套话

    因为带着那一千余从鞑子营中解救出来的百姓,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入城之时很是费了些周章,好在有东昌郡王在场,言明状况之后很快就顺利入城了。

    这么多的百姓需要暂时安置,还有九死余生的东昌郡王府诸人也得好生伺候着,让邹县官吏好一通忙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李乙丑等一众盐贩子。

    在邹县休整一日,第二日起了个绝早,残存的盐贩子和挑夫们赶着骡马大车,再次踏上南归的路程。

    刚出了邹县的城门,身后就传来急促的马蹄之声,还伴随着一声声呼喊:“李壮士留步”

    回头一看,却是东昌郡王。

    东昌郡王只带了五七个随从,骑乘快马赶了上来。

    “壮士南归,本王特来践行”

    “小民何德何能,劳动郡王大驾。”

    一番应有的客套之后,东昌郡王很快就切入了正题:“李壮士即诸位义士皆为当世俊杰,本王实心结交诸位。前番许是路詹事没有说清楚,故赶来一晤。若李壮士有所需,可随时来找我”

    昨天入城之前,路躬行就已经把招揽之意说的很明白了。现在东昌郡王又一次亲自赶来劝说,虽不能和三顾茅庐的刘皇叔相提并论,也把礼贤下士的姿态摆了个十足。

    若李乙丑有心当郡王府去谋个一官半职,就应该赶紧做出感激涕零状说出“甘效犬马之劳”的话语。

    可惜的是,李乙丑实在不想离开扬州,只要还是不想离开那个抽屉,所以又一次婉拒了:“郡王垂爱,小民万般感激,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