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遥控大明-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多铎大军南下之初,李乙丑就料定泗州必然失陷,而且料定李遇春必然会投递,所以才提前部署安排。

    深谋远虑料事如神等等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李乙丑的大智如妖了。

    早在数月之前就看到了今日的局面,并且提前做出应对,这已经不是目光多少深远的问题,而是李乙丑还是不是人的问题了。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可能如此准确的预见到两个多月以后的事情。如果说荡虏将军李乙丑在泗州的提前布局仅仅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是凑巧蒙对了,李初九第一个就不相信。

    锄奸营是荡虏军的匕首,一定会用在最要紧的关口。李荡虏把锄奸营的两个精干小队全都砸在泗州,分明是早有筹谋,绝对不是因为无聊而布的闲子。

第一百三十七章釜底抽薪(5)() 
荡虏将军为什么会看的这么准?难道真如时间传言的那样,是有神仙在暗中相助?还是说荡虏将军真是仙佛转世拥有未卜先知之能?

    这两个多月以来,李初九一直潜伏,一直接受另外一个小队的命令。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另外一个锄奸小队已经混进了清军当中:这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泗州本就一直在招募人马,只要做出投军报国的样子就可以当兵,然后跟着李遇春一起投降,摇身一变就成了清军。

    联络方二爷和火烧武库也是另外一个小队给的命令,李初九等人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现如今武库也烧了,粮草的大火也起来了,李初九却依旧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立刻就断定另外一个小队还有安排,所以才去而复返,带着方二爷等人又混进了救火的队伍当中。

    今夜的泗州城,已经乱成一团,另外那个小队必然会在今夜下手。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的兵营当中突然起了几点火光。

    开始的时候,还是星星点点不怎么显眼的火头,和粮仓这边的大火比起来,实在有些微不足道。没过多少时辰,火头越来越密也越来越大,中间还夹杂着呐喊厮杀之声。

    就在额勒真准备派人去探个究竟的时候,已经有一小队辫子兵骑乘快马赶到。

    每一个辫子兵的身上的沾染着星星点点的血迹,显然刚刚经历过一场惨烈的厮杀:“报,汉军造反,举火焚烧大营,现八旗兵正于之激战”

    刚刚投降过来没有多久的汉军又反了?

    清军当中,真正的满洲战兵数量并不多,大部分的战斗力来自于投靠过来的各路汉军。尤其是在泗州这样的大后方,满洲真鞑子的数量不过十之一二,汉军的人数几乎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若是在往日里,额勒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带兵回去眼压,但眼前的大火让他犹豫了。

    汉军造反?没有理由哇!

    那些汉军的数量虽然不少,却多是辅兵和杂役,而且本不统属不一,他们是怎么联合起来的?事先怎么半点风声都没有察觉到呢?且不去考虑汉军底下的战斗力,就算他们依靠数量优势真的打败了八旗战兵,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不是两军交战的前线,不是说造反就有出路的。泗州已经可以算是大后方了,汉军造反成功之后也五路可走,前边的清军主力调过头就能把他们给灭了。

    先是火烧了武库,紧接着又焰焚了粮仓,大火还没有扑灭呢,那边的汉军又反了,要说这些事情没有关联,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要不是汉军造反的消息传来,额勒真还不明白这两场大火是怎么起来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看清楚了敌人的安排部署。

    潜入清军后方,注定明军的奸细不会很多,能混进泗州举火焚烧库房,这份胆气说明对方必然是敌军中的精锐,而且绝对是好不畏死的死士,估计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能用少量精锐的生命,换取清军后勤的丧失,对于明军而言绝对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

    武库已经完蛋了,粮库已经大半历了火,能抢多少粮草出来谁也说不准。额勒真已降相干人等的脑袋肯定会被多铎砍下来以正军法。现在要是能把作乱的奸细捉住,或许还有保全性命的机会

    此时此刻的额勒真已经冷静下来,在自己的生命安危面前,烈焰中劈啪作响的大军粮草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留汉军在此救火,八旗兵丁随我回营弹压捉拿奸细。”

    一声令下,两百多个八旗兵丁纷纷而动,追随者额勒真的脚步火速回营,只留下那些汉军大眼瞪小眼的看着。

    营中的汉军已经反了,这里的汉军会不会吃挂落?若是额勒真能弹压的住军营中造反的汉军还好,万一弹压不住,汉军反杀了把八旗兵和额勒真,自己在这边帮着鞑子救火,到时候肯定会有一顶汉奸的大帽子砸在脑袋上。泗州的汉军若是举义反正,救火的这些就是祭旗的不二人选。

    这火到底是救还是不救呢?

    且看看再说吧!

    反正额勒真在的时候大火就已经烧起来,反正烧的有不是自家的粮食,且先作壁上观,等局势明朗之后再决定救火还是添柴比较稳妥。

    李初九稍一思量,马上就领会到了队友的意图,朝着方二爷等人打了个眼色,在混乱当中悄无声息的退出火场,一路穿过大街小巷,带着众人来到南门。

    当初说好的集结地就在南门之外的鬼柳坡,另外一个锄奸小队肯定会从这里出城。

    城中纷乱,四门紧闭最基本的常识,所以李初九等人只能隐在暗处,等候队友的到来。

    果然如李初九所料,时辰不大,就有二十几匹快马奔腾呼啸而来。

    “开门,快开门,”

    “深夜之时,无额勒真大人的手令,谁也不能出城。”守城的士兵还算是尽忠职守,坚持要看手令。

    “营中汉军反叛,额勒真大人正在救火,哪儿来的什么狗屁手令?职等依紧急军情奉命出城调兵,若是耽搁了时辰,额勒真大人会亲手砍了你们的脑袋瓜子。”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李初九灰心一笑,召集众人过来略略的嘱咐了几句,继续等待时机。

    城中火起已经闹腾了大半夜,额勒真去救火,军营又逢叛乱,这些都是事实。虽说没有手令,可事态实在紧急,若真耽搁了,失火和叛乱或者是贻误军机,随便哪个罪名砸下来,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守门的清兵赶紧打开城门,那二十多骑打马绝尘而出。

    与此同时,李初九等人故意做出追赶的样子,气喘嘘嘘的跑过来,朝着城门大喊大叫:“城上的兄弟,今晚城中乱起,上峰有令,紧闭四门,任何人不得进出。”

    任何人不得进出?那刚刚逃走的二十多个是做什么去了?

    听了这句,李初九勃然大怒,一巴掌将那守门的小兵打翻在地,气急败坏的大叫起来:”混蛋,刚才你放走的就是作乱的奸细!快开门我追。要是侥幸追上了算你们命大,要是追不上嘿嘿,有一个算一个,自己把脖子洗干净了等着砍脑袋吧!”

    刚才那拨人说是出城调兵,现在又来了一拨说是要紧闭四门,到底哪个命令才是真的?到底谁才是奸细?

    “老子方二,你们有认识的没有?”

    方二爷虽不是什么大人物,在底层军官中也颇有些名声,就算是没有见过的也听说过。城门口的几个清军提着灯笼照了照,果然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顿时就明白了。

    刚才放走的确实是奸细,方二爷等这一拨人马才是自己人。

    奸细把偌大的泗州闹腾的天翻地覆,到了最后却在这里放出去了,这个罪名已经担待不起,若是连追赶奸细的自己都拦住了,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

    再也不提什么手令不手令的,直接开门放行,甚至还祈祷着方二爷等人能捉住刚刚逃走的奸细,以减轻守门士兵的罪行。

    这边厢刚刚防走李初九方二爷一干人等,才不过一盏热茶的功夫,又有一拨人马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隔着老远就开始高喊:“城中敌谍作乱,四门严防,无手令而欲出城者,一律拿下。”

    今天晚上这怎么了?前边刚刚放走了一波,紧接着又是一波,屁股还没有做热乎呢,第三波就到了,而且全都没有出示手令,偏偏每一个都有出城的理由。

    守门的清兵已经万分不耐:“没有手令不能开门”

    “额勒真大人在此,要什么手令?”

    守门的清兵凑近一看,果然是额勒真。

    额勒真大人的脸上青一道红一道,还有半边焦黑,要不是看的仔细,还真的很难认出他来。

    众守门兵赶紧请安行礼。

    刚刚才弄清楚了大营中的所谓叛乱,完全就是误会一场,因为有人纵火挑拨散布谣言,让满汉两军产生误会。额勒真到场之后,马上就压住了场面,顺着蛛丝马迹追赶过来。

    “可有人靠近城门?”

    “刚有一拨人出城去了。”

    额勒真马上追问:“无有我的手令不能出城,这是军令”

    “大人,刚才那些人说是出去追赶逃走的奸细,卑职不敢拦阻”

    “追赶奸细?此前还有人出城?”

    “是是还有一拨人出去了,他们说的是营中叛乱,军情紧急,是要出去调兵的”

    额勒真勃然大怒,一脚将守门的小官踹了个仰面朝天,气急败坏的大叫着:“都是奸细,他们都是奸细,追”

    两波人马都是奸细?守门的清军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追着额勒真的马屁股大喊大叫起来:“卑职晓得那奸细是谁,是汉军中的方二等人”

    “什么方二?”

    “此人小人认得,他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卑职愿戴罪立功,前去锁拿方二的亲眷党羽”

    这些琐碎事宜额勒真已经顾不上,随意点了一部将的名字,让守门清兵带他去锁拿方二的党羽,自己则带着马队出城而去。

    一直到了拂晓十分,额勒真才垂头丧气的回到泗州:夜色苍茫,那些个奸细早已经跑的无影无踪,哪里还追得上?

    更让他绝望的是,方二的亲眷党羽早了昨日午时之前就已经出城而走,至于去了哪里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血肉磨房(1)() 
今天早晨,又有二十多个新鲜的人头挂上了城墙,招来一大群嗡嗡乱叫的绿头苍蝇。

    这些脑袋,既不属于清军奸细,也不是投敌叛国的汉奸,而是扬州城中的百姓。

    战端一开,必然生灵涂炭,对于绝大多数而言,战争就是绝对的灾难,但对少数人来说,战争就是发财的绝好机会。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大发战争财,这种人从来就不曾缺少过。

    对付这种人,不必同情也不需要手软,非常时期当行非常手段,一绳子捆了游街示众都是轻的,闹腾的太不像话,就直接砍头了。

    看这些奸商的脑袋,还真的和荡虏军无关,和李乙丑也没有半点关系,这是扬州府的战时律法。

    知府任民育任大人从来就是个安民如子的好官,在扬州任上着实积攒了很不错的官声,哪怕当初的荡虏将军李乙丑大肆敲诈盐商富豪,任大人都出面说和过。

    只不过这一回,真的是让任知府动了肝火,居然说砍就砍,走什么样的人情卖什么样的关系都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