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凯闻言并不懂,在成刘正彦也一头雾水。唯有韩世忠多少知道一点内幕,所以郑凯眼神左右询问之时,也唯有韩世忠与郑凯点头示意了一下。便是告诉郑凯,郑智于耶律大石,还真有过恩情之事。

    郑凯闻言点了点头道:“你父能带着契丹遗民在此地建立起这般偌大的国家,也是世间豪杰,父皇口中,也曾多有夸赞。说你父乃一代人杰,颇有敬佩之意。”

    郑凯此语,便也是有礼有节的来往之语。既然郑智与耶律大石有过一些所谓的恩情之事,那么也就该是如此,才显风范。

    耶律夷列听得此语,心中便更是安定不少,担忧尽去。立马开口说道:“辽国皇帝差我前来,便是想问太子殿下一语。不知太子殿下率领大军前来,是为了开疆拓土,还是另有打算谋划?”

    郑凯闻言,面色微微有些惊讶。这个问题,郑凯并非不知。郑智一心要往西去,便是真有打算的。奈何这西辽之国,就挡在这条道路之上,成了绊脚石。

    却是郑凯一时之间并不知道该如何去答,而是左右看了看众人,刘正彦自然也知道其中之事,也是面露惊讶之色。

    耶律夷列极为聪慧,连忙又开口说道:“若是太子殿下有其他谋划打算,我契丹大辽精锐八万,可助一臂之力。”

    这句话语说出,耶律夷列心下一松,抬头看着帐内众人,只等回应。

    郑凯与刘正彦对视一眼,想了片刻,开口试探一语:“你辽国可是与突厥人打过仗?”

    郑凯也是聪慧之人,事情可不可为,该如何去做,显然要试探一番。还要看看耶律大石的态度。合作之事郑凯心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西辽之地,虽然地域广大,但是人口并不多,此时也并非有什么出产。

    西辽之地,真正的意义,乃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合作,前提倒是有许多。臣服,便是郑凯心中那可以接受的程度。也要看耶律大石的态度。

    兴许耶律大石也并未想过臣服,臣服于合作,显然是有区别的。这个问题,横在中间。显然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东西之道,女真之悲() 
    耶律夷列听得郑凯话语,连忙答道:“殿下,我们与突厥人在西边打过几仗了,如今突厥人的西边听闻也在打仗,所以突厥人打了几次败仗之后,基本就消失在这西域之地了。”

    郑凯看得耶律夷列这种回答话语的口气与态度,已然把事情猜想了个大概,也就知道耶律夷列此来的目的,自然也就是耶律大石心中的想法。

    但是郑凯的想法显然与耶律大石的想法是有出入的,这个通往西方的通道,必须是要打开的,甚至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上的。

    所以通往西方,便也不可能总是从契丹辽国借道,那么这合作上的问题,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分歧。因为此时即便借道成功了,甚至契丹辽国也与大夏交好,一起合作往西去,看起来是极好的,也避免了一场大战。

    但是以长远眼光往后看,此时不代表未来,若是哪一日这辽国不合作了,不交好了。大夏朝通往西方的道路,自然又被堵住了。

    便听郑凯开口说道:“既然你父亲把你派来了,已然显出了诚意之心。我便也不与你藏着掖着,大夏皇帝陛下,要塞尔柱突厥人之地,要以大军之势逼突厥人就范,把海湾之地划出来给我大夏。所以大军才往西来,但是你契丹辽国挡在路中央,便也只有开战来打通道路。”

    海湾之地,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阿拉伯半岛东边的波斯湾,一个是阿拉伯半岛西边的红海海湾。波斯湾便不需多说,波斯湾周边国家,世界石油储量占比百分之五十八,而且都是高质量的石油。

    红海海湾,东边是阿拉伯半岛,西边就是非洲大陆,北上直通地中海,地中海对面,主要就是欧洲了。从红海进地中海到欧洲,可以省去无数的航程,省去了整个绕非洲大陆一圈的航程。但是还需要一条苏伊士运河,显然这个时候并没有运河可以过。

    郑智要的,就是波斯湾的控制权。以后要不要红海海湾,这倒是另说的。

    耶律夷列闻言,心中大气一松,对自己的父亲更是崇敬有加,便是觉得自己的父亲果然料事如神,又急忙说道:“殿下,我父皇的意思,便是可以为此事提供协助,出兵出粮,合作以共赢,大军一起往西边去开疆拓土,定能打服突厥人,让大夏皇帝陛下心愿达成。”

    郑凯一边点头,一边左右去看,看刘正彦,看韩世忠,看得许久之后,方才开口说道:“此事倒是可行之法。”

    耶律夷列闻言大喜,连忙也道:“我父皇之诚意,绝对没有丝毫其他想法。殿下若是愿意,可派人进城去见我父皇详谈,我可留在此处为质。待得事情谈妥,再回城里去。”

    耶律大石与耶律夷列自然是诚意满满,却是郑凯忽然说了一句:“但是,此事也没哟那么简单,我父皇要一条千百年都能通畅无阻的道路,契丹之辽横在中间,显然是我父皇不可接受的事情。”

    耶律夷列闻言一愣,本以为此事已然就定妥了,却是听得郑凯之语,心中一惊,千百年都能通畅的意思,耶律夷列并非不懂其中含义,却是也不敢接着这个话题往下去说。耶律夷列也没有这个资格在这件事情上面表态。

    “殿下,至于其中细节,殿下可派人进城去,与我父皇详谈,我在此处,也是作不来主的。只要有合作的基础,大夏与大辽,便可成为千年不变的盟友。”耶律夷列也是聪慧,这种事情,便是相信自己父亲的手腕,相信自己父亲能妥善解决。而且话语之中,多少也在表达大夏与大辽,合该是平起平坐的意思。

    郑凯听懂了,眉头皱了皱,却还是说道:“既然辽国有这般的诚意,派人进城一会也是应该。”

    说完郑凯左右看了看,便是刘正彦已然起身说道:“殿下,便让臣入城去见耶律大石吧,旁人也说不清楚这些事情。唯有臣最为了解。”

    郑凯闻言思虑几番,也就点头应下了此事。

    待得宴席作罢,安排了一下耶律夷列休息之事。这大帐之内,灯火通明。郑凯与几人已然又在商量着这件事情,刘正彦入那虎思斡耳朵,到底该怎么去说,该怎么与耶律大石谈判。

    却是刘正彦郑凯等人,大概也是没有想到还会有这样一次谈判,都准备好一场攻坚大战。

    耶律大石的智慧,也是不同凡响。这智慧,无关战争胜败的意气之争,只在国家利益。

    章武二年冬,燕云之北。

    随着女真人被挡在辽阳府之外,甚至被挡在黄龙府之北。这关外之地慢慢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甚至从河北或者燕云来的商人,也会在关外之地置办产业,有许多河北燕云的军汉,甚至昔日辽人的军汉,封赏的土地都在关外之地。

    起初一两年,这些得到关外之地封赏的军汉,大多并不十分接受。随着战局越发稳定,也随着占线逐渐往北推进。这些封赏便也越发的值钱起来,连带着一些军汉的家属也愿意往北迁徙。

    不愿迁徙的,也会把手中的土地低价卖出去,愿意花钱去买的人也是数不胜数。关内之地的土地交易,朝廷法度控制得极其严格,关外之地的土地交易,却是丝毫没有控制。

    这也是吸引更多的人去关外之地置业的办法,置业这种事情,虽然看起来只是买卖。但是以后的影响便是巨大的,待得女真之乱彻底平息下来,也后带来人口的迁徙。

    关外汉人还是太少,土地却并不贫瘠,黑土地也是粮仓。这里,也将是鱼米之乡。

    这里的冬天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积雪已经开始覆盖大地。

    岳飞从黄龙府城南方不远的危州城出来了,马蹄踏着积雪,步履缓慢。

    白色的棉甲上点缀着无数的铜铆钉,棉甲里内衬着一块块铁片,棉甲之内,便是棉袄。这种铠甲,其实是明朝才会有的东西,却是提前了几百年出现在此时的东北之地。

    一列一列的白色铠甲,在马背上冒雪前进,巨大的火炮车架,更是深深陷入积雪之下的泥泞里。马匹与人,不断拉拽着火炮往前。

    马背上的骑士,腰间的长刀,肩上扛着的火枪,火枪前头还有刺刀。万余支火枪,耗费了整整一年多时间来打造。

    火枪的训练,也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此时便是岳飞,也扛着一杆火枪,那三石的硬弓,也在马背之上。

    黄龙府已然是一座孤城,黄龙府往北,其实还有几座低矮的城池,却是也意义不大。

    唯有这黄龙府城,算得上是一座要塞。也是这座要塞,成为了女真人最后的防线。

    奈何从河北来的火炮,越来越多,到得而今,已然有了四百多门巨炮,四百多门巨炮在黄龙府城之外分了几个炮兵阵地。

    操炮手中,许多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来自从讲武学堂分出来的沧州炮兵学院。

    讲武学堂如今分出去了许多学院,海军学院,炮兵学院,基层军官学院,军事科技学院。

    讲武学堂如今倒是其实成了一个战争研究与战争指挥的学院,其实是军官晋升必须的进修学院。

    新兵的紧张,在老兵眼里,倒是并不在意。大多也知道一战之后这些新兵自然就变成了老兵了。

    也是因为如今的军队建设以及新兵的培养,不比从前那般的粗陋。这些新兵的素质都是极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培养,纪律上极为严格。只差一次实战的升华。

    这些变化,与军校的建立,军官的素质,也是分不开的。新兵的培养,与军官的素质息息相关,与心理的建设也息息相关。

    而今这大夏朝的军队,早已有了一套极为成熟的心理建设之法。从家国天下的观念,到民族主义的培养,到历史的普及以及教育。这一套体系,郑智更是亲自参与了建设。

    这也是军队奋勇与忠贞的教育之本质。

    操炮手一次一次的计算着距离,对照着弹道与设计角度的表格。严肃而紧张的做着一切《操炮手则》里规定的准备工作。

    岳飞也不再年轻了,几年已然三十六岁,面庞上的青涩早已消失不见,唯有一脸的刚毅。

    岳飞的青春年华,都耗在了北国之地,每年的大雪纷飞,早已见怪不怪。

    昔日里的大宋朝,早已只是记忆。那时代的变革,岳飞甚至都没有亲身参与其中,在这关外的北地,连改朝换代的消息都来得极晚。

    岳飞唯有被动接受这一切,有些悲伤,也有些憧憬。每一次回河北,岳飞总会经历一次长见识的过程。

    就如那加固辽阳城防的水泥,大炮轰在那水泥城墙上,也不过只是留下一个印记。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越发富庶。这一切的变化,也让岳飞越发的憧憬,憧憬着未来这个华夏之国。

    对于民族国家的忠心,岳飞不比任何人少。所以对于这场朝廷准备了几年之久的大战,岳飞也比任何人尽职尽责。

    岳飞站在城头之下,看着城头上的女真人,似乎依然看到了女真人脸上的恐惧。

    黄龙府并非没有经历过炮击,却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火炮。原来的炮击,最多只算得上是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