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凯回头看了一眼鲁猛,也是发笑,摸着自己的肚皮,却是说了一句其他话语:“他娘的,今夜当吃顿好的。”

    郑凯以前并不说脏话,即便军校之中,讲武学堂之中,都是军中汉子,脏话不少。却是郑凯并不说,因为郑凯还有一个李纲这样的老师,也还有家中的母亲,管教之下,不免也会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

    如今却是不同,因为这句他娘的,泼韩五每日都挂在口中,郑凯便也受了影响。

    韩五韩世忠便也在身侧,面色带笑道:“他娘的,哈剌鲁人倒是见机,知道老早派人来接洽,躲了一番血光,哈哈。。。”

    三十多岁的韩世忠,笑得极为的肆意,自从出得那玉门关,当真是未逢一败,甚至连一个趁手的敌人都没有。契丹人已然收缩了势力,便也是为了集结更多的力量,准备一场大战。

    大军十五万,五万骑兵为先锋,郑凯身后几十里,便还有四万骑兵在路上。身后百多里,便是刘正彦十万大军,皆是骑兵。

    却是这出征,并非就这么点人。草原达旦部落,也有十几万人随行,却非作战部队,而是牛羊遍地,一路随行游牧而来。

    这也是蒙古人的战法,为了保障基本的后勤补给。大军远出几千里,靠补给线运送,显然不现实,只能当做辅助的手段。真正的补给,便是那十几万达旦人满上遍野的牛羊。

    蒙古人西征,便是如此保障后勤,一个一个的部落,带着无数的牛羊跟在部队之后。以战养战,若是不够,便有部落牛羊来补充。

    此番出征,战略目的并非要占多少地盘,而是要以把这汉人的威势让西域之人知晓,让西域之人折服与臣服。以名义上的统治来管理这片混乱的区域,都护府是必须要建立的,但是大量的汉人驻军并不现实。却是郑智也有未来的打算,每过几十年,必须要远征一次,保障都护府压制所有西域民族的威势。

    有游牧之民作为远征的保障,对于西域的掌控,必然比汉唐要强有力得多。若是待得将来能有铁道火车这种东西,便是更简单了许多。

    保障一条道路的畅通。保持一个汉人的威势,那海湾之地,那突厥之人,也就便与掌控。海湾周遭之地,终究还是要靠海路进行掌控,双管齐下,才是让海路先头部署能站稳脚跟的关键。

    站稳脚跟是其一,站稳了脚跟,才是慢慢掌控的基础。便如英国对于印度半岛的掌控,也就是这么一个步骤。

    这一系列的谋划,不知让郑智在地图之前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河间府中,有一个与别的衙门都不一样的地方,看起来毫不起眼,却是这几年这河间府没有一个人会小看这处衙门。

    这个衙门便是巡查司。巡查司里,卢俊义与燕青两人上下而坐,皆是眉头大皱。

    便听卢俊义说道:“吴政务使之事,明日里你入宫一趟,密报上去。至于如何,便当陛下来定夺吧。”

    燕青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只要报上去了,吴政务使必然知晓是我们巡查司密报上去的,往后当真不好打交道了。”

    卢俊义眉头皱得更紧,说道:“我们巡查司,本就是做这事情的,职责所在,便也是没有办法。此事若是交到刑部去,怕是到不了大理寺就没有下文了。”

    而今地方衙门,不同以往,乃分权而治。知府知县衙门,管理政务之事,也掌管巡捕缉拿之事。但是知府知县衙门,却是管不得案件审理定夺。

    审理定夺由大理寺下大理寺各地分署掌管,大理寺如今权势极大,也是朝中与行政院、枢密院平起平坐的衙门,大理寺卿裴宣更是刚正不阿。

    大理寺各地分署长官,品级也与知县知府同级,互不统属。大理寺便是法院,却是这法院**在所有衙门之外。这般的制度自然是极为先进的。甚至这案件审理定夺,也有巨大的变化,讼事这个行业也逐渐兴起,官属讼师,民间讼师,数不胜数。

    倒并非是讼师是什么利益巨大的行业,而是而今科举,想要进京考取功名的,必然要有讼师的经验,要有当地大理寺发放的证明,至少要参与过三起案件的诉讼经历,还要当事人签字,方能参与科考。

    所以只要是读书人,尽管再不喜欢诉讼之事,也要熟读各类新法,参与几件案子。这才是讼师数不胜数的原因。

    巡查司,却也是**于外的衙门。只对郑智一人负责,有自己的巡捕差吏,颇有点锦衣卫的味道。只是巡查司也没有审理定夺的权利,案子最后的审理,终究还是要到大理寺去。巡查司也还有其他职责,有**于枢密院的情报系统。这便是卢俊义与燕青这么多年的差事。

    便听燕青又道:“吴政务使性子与旁人不同,向来有许多小心思。此番其侄在郓州之事,足以死不少人。怕是这仇恨结大了。”

    吴政务使,自然就是吴用,如今朝堂之上首屈一指的人物。燕青话语,说得有些委婉,却也是知道吴用的性子,吴用便是那真小人,这也是郑智对于吴用有许多倚仗的原因。国家刚立,许多事情,光明正大的解决办法,往往不如小人之道来得有效率。

    所以吴用这十来年,做下的小人之事,自然是数不胜数。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旧文人的迫害,吴用更是首当其冲,手段极为狠辣。许多狠辣之事,吴用倒是给郑智背了不少锅。

    甚至李纲,也在朝堂之上与吴用交锋无数,两人几乎势同水火,便是李纲看不得这般的手段。却是这些事情,郑智多少也是支持的,但是明面上显然不会表露。吴用自然就背了这些黑锅。

    这也是吴用当政务使,李纲当副政务使的原因之一。国家刚立,情势不同。

    卢俊义听得燕青之语,也是长叹一口气道:“结仇便结仇吧,这些年得罪的人也不少了。吴用而今过于跋扈了些,当给他一点教训。明日你出宫之后,便去李相公那里走一趟。禀明详细,李相公该帮我们一把。”

    卢俊义的性子,直爽中带有一些侠义,便也是心怀正义的。燕青这些年,反倒越来越多了一些阴狠的心思,一直负责情报之事,对燕青的内心影响实在不小。却是卢俊义也并不傻,给李纲去说此事。便是想让李纲出头,为巡查司顶雷。

    若是李纲先得知此事,拿到朝堂上先说了。吴用自然会把矛头指向李纲,便也给巡查司分担了压力。李纲便是不怕吴用的。

    燕青闻言眼神一亮,点头说道:“此法甚好,李相公若得知此事,必然出面直言。如此陛下那里也知我等办事得力,一心为公。吴政务使那里也少了一番梁子,一石二鸟。”

    卢俊义已然拿大印往桌面上一叠案卷上盖了起来,其中有许多证人证言,有案件详细。所有的事情,直指吴用之侄吴云飞张扬跋扈,纠结泼皮无懒,为祸一方。小如当街殴打百姓,中如开设赌坊,大如贿赂当地官员之类,强取豪夺,杀人之类,应有尽有。

    便也难怪燕青说这件事要是捅上去,要死不少人。这个世界,不论哪个时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太多太多。

    但是清廉高尚,严以律己,严以律下的人不少,比如李纲,种师中等人。

    这才是社会,这才是众生百态,这才是治国之难。

第五章 君心难测,大洋彼岸() 
    “皇帝敕曰:服勤修职,故人臣靖献之忠。增秩易名,用国家优崇之典。事关激劝,义笃始。故政务院使吴用,立国有功,治国甚劳。随朕起于卑,共建革新。念汝体恙,知汝劳苦,悉汝发白。鞠躬年迈,心有不忍,眷怀良切,特封吴用为崇国公,激励后人。再封吴用为翰林院编撰使,修《宋史》,以留后人。优游颐养,长寿安康。钦此!”

    吴用手拿圣旨,站在政务院大门口处,环看众人,面色惨白。

    左右之人,便也是一脸尴尬,不知上上前道喜,还是上前安慰。圣旨话语,多是夸赞,甚至还封吴用为崇国公。却是这实际意义,也是把吴用从政务院使调到翰林院去了,主持修撰《宋史》。十几年来权势滔天之人,从此远离了这国家中心机关。

    在场众人,皆是政务院官员,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争夺,何况这国家最高领导机关。

    吴用把圣旨再看了看,卷了起来,抱在怀中。迈步出了这政务院的大门。

    四周之人,没有一个上前来攀谈几句,便是也不知道到底该对吴用说什么。

    唯有李纲几步上前,认认真真大礼而下,作了一揖。

    吴用却也连忙回了一礼。终究还是头也不回出了这政务院。

    待得吴用上了车架,走了许久之后。路边方才有几人追了上来,叫停了车架,上车架来见吴用。

    吴用看得这几人,便也不多说。今日之事,吴用从来都没有想过,一直以为自己深得圣心,办事牢靠,鞠躬尽瘁,不可能会有此一遭。却是吴用揣摩了郑智十几年,终究还是没有揣摩透彻。

    却是有人已然开口说道:“恩相,此事必然是那李纲从中作梗,今早在那朝堂上的事情众人皆知,若非李纲攻讦恩相,何以至此。恩相不若现在就入宫去见陛下,把那侄子的事情与陛下说明白,陛下必然不会为难恩相。”

    吴用看着这几人皆是一脸义愤填膺的模样,却是摇了摇头,并不答话。

    另外一人见得吴用摇头,连忙接话道:“陛下如此倚仗恩相,岂能不念及一些旧情?恩相只要入宫去见,必然能让陛下收回成命。”

    这几人自然是吴用心腹之人,俗话说树倒猢狲散。这几人义愤填膺,何尝又不是怕这棵树倒了。

    吴用此时方才开口说道:“陛下这番旨意,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们还是不了解陛下。若是放在原来,我侄儿犯了法度,他承担罪责就是。即便要怪罪于我,便也不过言语苛责一番。今日直接让我去修撰《宋史》,显然是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往后能不能再次得到升迁倒是不一定,若是此时去找陛下陈述往日恩情,只会适得其反。”

    吴用对于郑智,自然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便也知道此时不能去见郑智,过得几个月倒是可以多去拜见几番,兴许事情还有些转机。

    便听一人气愤说道:“如今朝廷内外安宁,诸事皆顺。陛下便夺了恩相职权。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果真如此!”

    此人这一语,兴许说到一些点子上了。治国之道,终究是光明正大的事情,立国之初,不稳之时,黑暗手段少不了。但是这国家走入正轨了,吴用那般谋事的角度,多少也与这朝堂有些格格不入了。相反李纲这种中正性子的人,此时反倒比吴用合适得多。

    吴用罢官,罪当真不再侄子为非作歹之上。但是吴用罢官之事,还带有郑智杀鸡儆猴的意思。便是要告诫如今这些既得利益者,不论权柄多大,违法犯罪,便是没有一个侥幸的可能。吴用就是那活生生的例子。

    罢官的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吴用兴许没有想透彻,并不知道自己的毒士之法,与如今的朝堂有些不合拍了。但是第二个杀鸡儆猴的原因,以吴用对于郑智的了解,便是能想到的。所以吴用倒是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爬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