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5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正彦半信半疑,只是盯着郑智去看,杨可世亦然。两人皆是半信半疑的模样,若是事实真如郑智所言,那折可求当真过于厉害了。

    郑智已然站起身来,想了片刻,又道:“小刘相公,某还需麻烦你一事。”

    刘正彦也跟着站起身来,拱手答道:“殿下吩咐就是!”

    “你也带麾下回西北去吧,回去有几件事要办。首先,去把刘延庆的族人都拿了,送到东京来。第二件事便是收拢种家相公的势力,到时候某让种相公给你一道亲笔手书,你带回去,延安府庆州渭州等地,皆要牢牢掌握在手。第三件事便是监视折可求,不得让折可求插手种家与你刘家的地盘。最后一件事情便是要把西夏之地牢牢掌控住,把隔壁大漠中的关卡修建好,不得让回鹘人与吐蕃人越过半步。”

    折可求安然回了西北,郑智必然也要有反制的手段,刘正彦虽然年轻,智计谋略及不上折可求,但是刘正彦也不是傻子,有了刘种两家的势力,暂时把折可求压制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刘正彦开口又问:“殿下,兴许折相公已经去世了。。。”

    郑智闻言浅笑:“哼哼。。。这番你回去就知道了,那折相公只怕半道上就已经生龙活虎了,这些事情瞒不住人的。稍加打听就能知晓。到了秦州,这位折相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兵买马,扩张势力。这些事情,你回去就知道某所言不虚了。”

    刘正彦听得郑智已经这么说了,面色一变,语气已然不同:“殿下,可是当真?”

    郑智看着刘正彦,知道这个年轻的相公是要发怒了。重情重义之人,仗义屠狗之辈。心中的是非观便也是最重的,对于刘正彦来说,世界上的事情,非黑即白。身边关系深厚的人,要么是义气兄弟,要么就是仇人。这种人,便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付与了满心的信任,付与了满心的情感,伤心难过,涕泪俱下。到头来却是一场骗局,被人当做傻子一样盘算,这件事情也就成为了仇恨。

    郑智也是知道刘正彦这般的性格,所以让刘正彦回西北去便也放心非常。

    “当不当真,回去便知晓了。”郑智语气平淡说道。

    刘正彦与杨可世对视一眼,果真愤怒起来,大骂道:“若真是如此,那折可求实在欺人太甚,着实不当人子,此番回去,便看看这西北到底何人能做主。”

    郑智点了点头说道:“小刘相公,熙河兰湟也当多照拂一番,杨将军便不回去了,到时候杨将军也亲笔手书一封,助小刘相公行事方便。”

    杨可世闻言拱手答道:“但凭殿下吩咐。”

    郑智闻言微笑,说道:“杨将军,我们一起去燕云,便去与女真大战几场。”

    “末将必当效死!”杨可世话语直接,面色上也有微微怒意,显然这怒意是对折可求的。

    西军世代与党项大战,各家军将虽然多有一些争夺之类,却是从来都在一个圈子之中,也是西北一直都有领头的灵魂人物,从狄青到如今的种家,也包括现在的郑智,而今这折可求欺骗了众人,自己出了这个圈子。这件事情显然只会让其他人心生怒意。

    军汉之地,感情上的对错,向来比较简单。这也是为何军汉在这东京从来都混不开的原因。比如狄青的悲哀结局,比如种师道的悲哀结局。

    “末将这就启程去追那折可求,看看他是不是已经生龙活虎了。”刘正彦拱手说道。

    郑智点了点头道:“钱粮之事,向来你现在也有一点积蓄,往后河北京畿当也会给你一些补贴。有何难事,直管来信于某,某必将尽力相助。”

    “多谢殿下,告辞!”刘正彦深深一礼,却是也有些不舍,刘正彦自从领兵之后,早就想到郑智麾下办差,随着郑智征战四方,却是这个念想,又这般不成了。

    “去吧,终有一日你我战阵再聚。”郑智似乎也有一些感受,便多说了这么一句。

    “与殿下一起上阵厮杀,最是畅快。”刘正彦笑着说完,拱拱手,终于转身走了。

    东京城中,风花雪月之地,已然在酝酿着一场大事,文人士子,便等那一声惊雷!

第六百五十一章 孤家寡人(感谢加心之士万赏)() 
翌日大早,一大帮年轻士子忽然出现在了太学门口,太学乃是大宋朝最高学府,其重要性不需多言,特别是蔡京改革三元法之后,凡是考进士的士子都要在太学挂名,太学便也越发重要起来。甚至太学毕业之后,便有资格直接做官,都不需要考中进士,这种安排,便也是为了那些高门大族子弟们谋的一条捷径后路。

    士子风流,一个个羽扇纶巾,长衫笔直,昂首阔步,说不尽的风雅潇洒。

    却是这些士子又一个个皱着眉头,面色激愤。

    士子们越聚越多,各处议论纷纷,天气慢慢炎热起来,到处都是纸扇哗哗作响。

    再过得小半个时辰,太学门外已然堵得水泄不通,到场的士子,只有一千多人。

    只见一个士子从太学之内走了出来,霎时间人声鼎沸,众人全部往那走出来的士子看去。

    那士子出来之后,手臂一举,慢慢压了几下,场面慢慢平息下来,便听他开口说道:“国贼当朝,社稷危难,我辈士子当与社稷共存亡!”

    东京城内,这位士子大概是第一个公开说出国贼二字之人。

    便是此语一处,群情激奋,呼喊不止。

    “与社稷共存亡!”

    “皇权旁落,为民请命!”

    “陈兄所言极是!”

    这一场聚会,显然不是陡然而起,已然酝酿了许久,在那些文人士子雅地,在那丝竹乐音之地,才有今日大早这般的声势。

    东京四处还有年轻士子源源不断赶来。

    “国贼郑智,倒行逆施,擅杀官员,挟持圣上,今日我辈士子当挺身而出,诛杀国贼,还我大宋朗朗乾坤,我陈东今日有心赴死一搏,诸位皆是江山社稷栋梁之才,便随我一道与那国贼拼了!”原来这领头之人名叫陈东,也是历史留名的人物。历史上“诛六贼”之事,便也与他带领太学生请命有一点关系。

    历史之中,陈东显然留的是一个比较好名声。这种激进的年轻人,风云际会之下,单凭一腔热血,总是能搏一个青史留名,便也是起到了一点意义的。

    却是今日诛六贼,变成了诛杀国贼郑智。一腔热血依旧。

    这便是这东京城里的惊雷。

    随着这一声惊雷,一千多号士子走入正街,振臂高呼,便往皇城而去。

    人数越走越多,四面八方赶来的士子越聚越多,不得多久,人数就超过了两千。各处高门大宅之中,那些远些还有些畏畏缩缩的年轻士子,此时也出门来聚。

    如此大的声势,便是所有人心中的保护伞,这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朝,便看有何人敢轻视这些未来国家栋梁的声音。

    诛杀国贼也许不成,但是把那国贼赶出东京城,还政于皇帝陛下,这些人心中信心百倍,便是要把这件事情一蹴而就,还这大宋朝朗朗乾坤。

    此时太学之中走出须发半白的老文人,转头望着街巷转角之处,看着还在不断往人潮追去的那些士子,点了点头,又皱了皱眉。

    从另外一边街巷里走出一人,走到这老文人身边,拱了拱手笑道:“白学士,有劳了。”

    这老文人点了点头,回礼说道:“朱侍郎,能为陛下做一点事情,也是在下的荣幸,此事若是成了,还望朱侍郎能在陛下面前抬举几番。”

    这朱侍郎,显然就是朱勔。那被称之为白学士之人,名叫白时中,曾经是蔡京一党的中坚人物,也因为蔡京帮衬抬举,任过相位,这门下侍郎也曾经是白时中的官职。奈何赵桓上位,白时中被贬为观文殿学士。朝堂与之远了,这太学倒是经常能看到他来上课。

    至于白时中其人,便也是一个投降逃跑的路数,历史上女真围城,白时中就是站在主战派李纲对立面的人。

    “白学士放心,只要此事能成,能把那国贼郑智赶出东京,陛下必然要抬举学士的,将来拜个相位,便也是不在话下。”朱勔开口笑道。

    两人又互相奉承几句。皇城门口,大庆门之下,已然聚集了三四千号士子。振臂高呼,要见皇帝,要诛杀国贼,要还政于朝。

    郑智就在周府之内,离那皇城正门不远。

    燕青飞速走进后院,开口禀道:“殿下,东京数千士子于皇城大门外请命,不知该如何处置?”

    燕青如今负责情报工作,事情也是刚刚知晓,却是郑智闻言并不惊讶,只是点了点头道:“先等着,把皇城之门都关闭好,先让他们闹腾着。”

    燕青闻言又问:“殿下,要不要多备兵将,稍后若是事态变化,便把他们都捉拿起来。”

    郑智点了点头道:“事情已有安排,你只需监视着,随时来报,现在时候尚早,还有许多人没有下定决心,待得闹久了,便也有许多胆小之辈也会蹦出来。某要北上了,这东京城合该还有一番血腥,如此才能让某安心北上。”

    燕青闻言一愣,虽然没有明白其中具体,却是也猜出了大概,一切尽在掌握,燕王殿下似乎要杀人了。

    燕青拱手之后,便退了出去。

    皇城高大,城门紧闭,城头之上铁甲簇拥。

    士子们见得那位燕王殿下对于这件事情毫无反应,便是越发大胆,竟然有人开始拿着石块之类往城墙上投掷上去,打在铁甲身上,叮咚作响。

    却是那些铁甲一个个纹丝不动,就这么笔直站立,看着城下那些闹腾之人。

    这么多读书人聚在一起,似乎比战阵声势还要浩大几分。

    有人开始寻来纸笔,奋笔疾书,痛陈国贼大罪,然后四处张贴。也有人寻来一个桌椅,站在上头,开始大声疾呼。

    陈东就在城门之下,丝毫不惧头上的那些铁甲,振臂高呼。

    世间之事,当真也是难以分出对错,只在立场与见识,也只在意识形态。

    皇城之下,人越聚越多,再也不止是年轻士子,便是一些两鬓斑白之人,也开始出现在人群之中。

    更有许多百姓上前围观,指指点点,看着这番场面,也是涨了见识。对这些不畏刀兵,皇城请命的读书人,便也多了一些敬佩。

    城门推不开,砸不开,便也有人搬来长梯开始攀爬高墙。

    城头上的军汉似乎没有一点要保卫皇宫的意思,便是这么看着这些人往城头上爬,便是有人爬上来了,这些军汉竟然也不阻挡。

    不得多久,这只在国家大事的时候才会打开的皇城正门,就这么被这些翻进皇宫的士子们打开了。

    几千人爆发出胜利的高呼,直往皇宫之内奔去,巨大的广场之后便是大庆殿,大殿之后又有一道城门,宣佑门,过了宣佑门,才是皇城几处大殿,才是皇帝办公的地方。

    此时太学之中,朱勔早已离开,白时中已然回到了太学之内,大厅之中还坐了十几个老学究,便是焦急等候着皇宫那边传来的消息。

    却是这消息没有等到,等来的却是一队铁甲士卒。

    士卒们冲入太学之中,刀兵都未出鞘,便是对着大厅之中的十几个老学究一通拳打脚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