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这大名府头前并未有大战的准备,便是连车架都有些不够,两三万大军的辎重,临时调度起来,便也困难重重。

    却是祝龙的族弟祝振东倒是走了一番运道,竟然在离滑州不远的地方被种师中追上了。如此随着种师中入得军中。

    祝振东与种师中一道入得大帐。

    鲁达见得种师中赶来,大喜望外,连忙迎到头前落座。倒是把这祝振东就这么挥出去了,便也让辎重指挥使祝振东逃了一番罪责。

    祝振东出得大帐之外。种师中与鲁达两人相视几眼,反倒又沉默了下来。种师道之死,对于两人而言,皆是难以接受的事情,相对无语的气氛中萦绕了几分悲伤。

    却是鲁达先开口道:“小种相公,洒家便是要打到东京去,必要报得此仇。”

    种师中闻言点了点头道:“王爷也是这番打算,便是要兵围东京。”

    鲁达闻言也不意外,只道:“哥哥必是如洒家一般的想法,便是要杀光东京那些狗官,让他们为相公填命。”

    种师中摆了摆手道:“杀光东京官员也是没有必要的,想来王爷也不会这般去做。鲁达,接下来你可是准备围困封丘城?”

    鲁达闻言点了点头道:“便是要一鼓作气,攻破封丘,渡河便是东京了。”

    种师中闻言,摇头说道:“封丘当放一放,不能攻得太急。这滑州城虽然已破,却是也有几分阻力,想来封丘更加难打。沧州步卒初次攻坚,想来也有些畏缩,还不懂得前仆后继才是避免更大伤亡的道理。这些沧州兵,往后也当时王爷麾下的中坚力量,更不能太过消耗了。王爷麾下有许多达旦人与党项人,用来攻坚便是正好。所以这攻势还是缓一缓,说不定待得大军前来,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势。如此便是更好了。”

    鲁达闻言又道:“相公,洒家保证,攻那封丘城,必然死不了几个人。此时一鼓作气便是正好,何必放任封丘不攻呢?”

    种师中闻言答道:“其中也有战略考量。东京城北不远便是黄河水道,宽广非常。黄河水道以北,便只有封丘城了。此时猛攻封丘,封丘一旦陷入危急,东京之兵必然会沿着河道布下重防。待得王爷大军前来,渡河便成了难事。若是此时放着封丘不攻,留着黄河北岸这个屏障,东京便也不会在河岸布防。待得大军前来,一阵儿破,飞马到黄河,转瞬之间的事情,便是再想布防也来不及了。如此也是为渡河做准备。此乃王爷的意思。”

    如此谋略,当真细致入微。想来郑智早就想过这些事情,便是上次南下东京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在郑智脑中想过,不是身临其境想过,哪里能想到这些。

    南下东京,想来郑智早就在谋划。种师中日夜飞奔而来,便也是主要为了这件事情。若是鲁达此时带着两万沧州步卒围着封丘一顿猛攻,一时半刻打不破。那时候的黄河南岸,只怕是重兵沿岸。

    面对黄河天堑,士卒再精锐,也是困难重重。大军渡黄河,当真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上游下游,声东击西,左右谋划,不知要费多少手脚。也会有不少人要枉死于鱼腹之中。

    鲁达听到这里,也觉得种师中话语有几分道理,又听得是郑智的意思,方才点了点头,开口问了一句其他话语:“相公日夜兼程而来,洒家这就去叫人备些酒菜。再安排营帐以供相公休憩。”

    种师中闻言点了点头,便看鲁达迈步出门。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郑智,才刚刚准备第二天大早聚兵开拔。五万五千号骑兵,已然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骑兵部队了,郑智的马匹,基本也用完了。大名府鲁达这里分了三万匹,河间府组建了五万五千号骑兵,再也没有多余。再也没有了当初一人两骑的奢侈,这份奢侈从此也只有斥候游骑能独享。

    便是后勤辎重,马匹也多有缺乏。养马,实在太过重要。

第六百三十五章 反贼。。。反贼。。。() 
刘延庆终于带着先头部队赶到了东京,永兴军比秦凤近了许多,一路从京兆府沿黄河而下,到得东京不过二十日。

    却是到了东京的刘延庆,心中也多有忐忑。接到圣旨出发之时,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终于熬出了头,一步登天,从此前途无量。

    快到东京之时,一个消息就成了刘延庆的噩耗,加官进爵的欣喜,已然就成为面对郑智的担忧。

    更有一些消息也让刘延庆心中惴惴不安,便是听说了童贯下狱,正在等待朝会之后处置。种师道也死在了皇宫之内。

    这两个消息,便是让刘延庆有一种对于自己的担忧。

    刘延庆先拜见了李邦彦,两人方才寒暄几句,李邦彦便带着刘延庆入宫觐见。

    对于李邦彦内心来说,对于童贯也是有一些羡慕的,特别是这种乱世兵峰四起的时候。李邦彦便也学着童贯的手段开始拉拢人心。

    刘延庆便是李邦彦要拉拢的人选,刘延庆也将是李邦彦将来立身与朝堂之上的资本之一。

    所以在送往刘延庆的圣旨之中,李邦彦也附上了一封私人信件。信件内容自然就是说一下刘延庆能够调入枢密院任副使的原因,便也是旁敲侧击说出自己的举荐之功。

    刘延庆当然也听得懂其中含义,所以入京之后,便是谁也没有拜会,直接就去拜见了李邦彦。

    随刘延庆而来的,还有刘延庆的儿子刘光世。这个历史上被与岳飞韩世忠并列的名将,也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将,此时年纪不大,却也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三人一道往皇宫面圣。

    刘延庆到了东京,赵桓自然是欣喜非常,东京的战事终于有了依靠。

    拜见之后,便听赵桓笑脸直接问道:“刘卿此来,不知带了多少精兵悍将入京?”

    刘延庆面见天子,拘谨非常,听得问话,连忙毕恭毕敬答道:“回禀陛下,臣此来东京,为了赶路,先带了五百铁甲骑士。大军还在道路上,应该五六日之内便能赶到东京。”

    赵桓闻言又问:“刘卿一路飞奔,着实辛苦,忠心可鉴。不知五六日后还有多少军将入京?”

    赵桓便是只关心这一件事情了,军将越多,赵桓才能安然入睡,北地而来的战报如雪片,若是没有足够多的军将拱卫东京,赵桓寝食难安。

    “回禀陛下,臣麾下精兵三千六百人,此番皆带了过来。五六日之后,三千多步卒便能到达。”刘延庆不疑有他,便是如实回答。

    却是这话语一出,李邦彦面色一垮,更是紧张往赵桓看去。

    赵桓笑脸一止,更是阴沉下来。一两万精兵变成了三千六百人,这个差距实在有些大了。

    刘延庆也不傻,看得两人面色上的变化,已然知晓原因所在,连忙又道:“陛下,兵不贵多而贵精,臣麾下三千多人马,皆是与党项人战过几番的精兵,军阵之中,比两三万厢军更有战斗力。攻伐之间,皆是一往无前,奋不顾死之辈。”

    刘延庆说到这里,赵桓面色方才好看了一些,却是口中只道:“反贼麾下,便也多是精兵悍将。刘卿可有把握与之一战?”

    刘延庆听得此语,眉头一皱,稍显犹豫。反贼是谁,刘延庆岂能不知。要说与郑智打仗,刘延庆实在有几分心虚。

    刘延庆虽然与郑智并未有多少交集,但是郑智第一次攻陷灵州城的时候,刘延庆随着老种就在军中,郑智勇武之威,印象实在太过深刻。

    李邦彦见得刘延庆还在犹豫,连忙开口说道:“刘将军,虽然你麾下只有三千多人,但是东京城内有新老士卒七八万之多,折可求也该接了圣旨,便也会启程来援。此番面对反贼,军力之上便是优势。”

    刘延庆听得李邦彦的提醒,便也知道此时在皇帝赵桓面前不该显得犹犹豫豫,连忙开口说道:“陛下,臣与郑智在军中虽然没有打过多少交道,但是素来听闻其善战非常,也见识过一两次。此番若是与之野战于外,臣不敢保证。若是仗着东京高墙而守,当有胜算。”

    赵桓闻言面色更好了几分,刘延庆这一语,至少保证了赵桓的安危。便听赵桓再问:“若是想把反贼一网打尽,可有谋划?”

    赵桓与李邦彦早已有过对谈,便也说过要把郑智一网打尽。此时这个问题到了刘延庆这里,便成了真正的为难。刘延庆怂是怂了点,便也不是傻,一年多前,西北运往河北的马匹,在永兴路的官道上绵延不绝,押送的党项俘虏,便是连尸体都布满了官道两侧。

    刘延庆还带人到官道之上去收拾过那些被迫迁徙的党项人尸体。

    便听刘延庆说道:“陛下,若是想将反贼一网打尽,还需折相公入京之后再详细商议,议定计策之后,再来向陛下禀报。”

    刘延庆大概也是权宜之计,至少刘延庆知道刘法之子刘正彦可是一心向着郑智的。折可求的态度便也能大概猜测几分。要把郑智一网打尽,这件事情,怎么都看起来有些不现实。却是刘延庆也不敢直白去说。

    赵桓闻言倒是也不再多问了,只道:“那便等折可求也到得东京,再谋划剿灭反贼之事。折可求麾下四万西军人马,当是一大助力。”

    刘延庆躬身拱手,却是觉得这件事情越想越不对劲。带着儿子随李邦彦退出大门,刘延庆眉头皱在一处,脑中也在思量。

    郑智,种师中,折可求,刘正彦,杨可世。。。

    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远超出了刘延庆之前的想象,也就更是棘手,而今这些事情忽然都压在了刘延庆身上。

    刘延庆意味深长看了李邦彦一眼,又与自己儿子刘光世对视一眼。心中大概已经有些后悔了,好好的在西北自己地盘里待着好好的,怎么忽然就身陷东京这处旋涡之中?

    此时的折可求,也正在为难之中。刚刚接到了东京的圣旨,命他带所有兵将进京勤王。勤王之事,折可求已然有个了解。就是去跟郑智打仗。

    折可求之为难,不仅在郑智,更在刘正彦与杨可世。若是单纯带兵进京,折可求兴许会欣喜非常,新君登基,若是能获得新天子的信任,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不说别的,就是开口要钱要粮也不知方便了多少。

    此番入京去,以刘正彦的态度,局面当真不是折可求能想象的。兴许勤王不成,反倒会助了郑智一臂之力。那当如何?

    所以折可求拿着圣旨,左右军将本来准备去叫刘正彦与杨可世前来相会,却是被折可求挡住了。

    这份圣旨,当真烫手。

    折可求可没有要翻天覆地的心思,更也没有多想这大宋倾覆的结果。若是这大宋真的倾覆了,对折可求而言,并没有多少利益可言。此时折可求虽然多有拥兵自重,或者是当一方土霸王的心思。主要的需求也在钱粮之上。

    所以这么一个大宋朝相对而言对折可求是有利的,若是换成了郑智当家作主。岂能容得折可求这么一个土霸王的心思?更容不得折可求阳奉阴违的行事办法。

    这西军,也不是折可求一个人的西军,虽然明面上折可求为帅。但是军中派系是分明的。派系分得也简单,就是地域分别。刘正彦继承了刘法麾下的士卒,平夏城的驻守军队皆在刘正彦麾下。

    杨可世来自熙河兰湟,麾下也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