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4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以供改过。”使者口中蹩脚的汉语倒是让郑智听得极为费力。

    却是这国书上的汉字,写当是相当的正宗,横竖撇捺,极其有章法,便是大宋朝一般的读书人都写不出这笔好字。

    高丽人自古用汉字书写,高丽人的话语之中,也多是汉语成词。高丽人的史书,皆是汉字而成。奈何后世的高丽,却是改用了所谓的韩文,也称朝鲜谚文,乃表音文字,非汉字这种表意文字。

    这种改变,直到1970年才真正实行,全国正式使用韩文,抹去了汉字。在此之前,半岛满大街都是汉字牌匾。在此之后,便也造成了半岛人民,连自己的史书都看不懂。看不懂汉字史书,那便也简单,随意捏造历史就成了家常便饭。

    郑智看得国书之上,皆是诚恳之语,也点明了党项人登陆之事,看完之后,郑智也懒得多说,只道:“某与高丽,素来无交往,也谈不上得罪之处,更不谈有何要降罪的地方。至于国书之上的党项之事,某也是一概不知,党项人虽然迁徙到了高丽外海,却是党项百万之多,某也无力控制党项人行些抢夺之事,此事尔等便如此回复你家大王就是。”

    高丽关系到百万嗷嗷待哺的党项人,也关系到谋略女真的大计。郑智不可能停止,便也就两眼一抹黑,假装不知。

    “殿下,小人听闻党项人皆以殿下马首是瞻,如今党项人在高丽,已然不是一些抢夺小事了,已然大军入境,几万之多,攻掠州府。北地又有女真犯境,高丽江山已在风雨之中飘摇,还请殿下高抬贵手,放高丽一条生路吧。”衣衫褴褛的高丽使节,已然涕泪俱下。便是直言把事情挑明来说。跪拜而求。

    这种戏码,在历史上也不是一次两次,从唐之时,新罗能统一半岛,便也是这么祈求李世民而来。到明之时,李氏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也是这么祈求朱元璋。便是朝鲜这个名字,都来自朱元璋亲口定夺。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出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李氏朝鲜又一次祈求明神宗出兵,方才让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铩羽而归。

    再到清末,日本人入侵朝鲜,袁世凯率大军入朝鲜,方才保得半岛片刻安宁,袁世凯更是总督朝鲜十二年,朝鲜也是袁世凯的崛起之地。便是中日甲午海战,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因此而起。

    抗美援朝之战,便也不需多说。

    这些事情,中日两国史书记载的明明确确,朝鲜的史书经过稍微美化之后也历历在目。奈何半岛之人,从来不记得这些。

    却是郑智知道这个民族的品性,开口又道:“党项之事,某难以控制,最多发公文斥责之。尔等与女真之间的仇恨,早已结下,某与女真,也有过大战。女真人战力平平,相信尔等能胜之。走吧!”

    郑智已然开口赶人,身形已起,便往大堂之后而去。

    几个军汉已然往前来赶人出府。出府不过几十步路,却是哭哭啼啼,久久不愿出去。

    郑智到得后厅,燕青已然就在等候,便听郑智开口道:“盯着他们,若是想南下汴梁再走一遭,那便。。。”

    郑智做了一个眼神,燕青已然接话:“死!”

    郑智点了点头,起身又走。燕青已然就去办差。

    而今郑智可不是只杀几个高丽使者事情。燕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便是郑智有命。燕云河北,容不得一个人可以贯通上下。

    郑智也在防止着汴梁得知一些消息,产生与女真人结盟的念头。这一点是郑智要杜绝的事情。

    渤海不准南方而来的行船往辽东高丽。更不准辽东高丽的船只南下。陆路之上,出关口的必然要严加检查,敢出古北关口榷场往北的,必然当场格杀。

    高丽能通女真之地,便也更不准高丽人往南而去。

第六百二十三章 月色如水,人心不古() 
赵佶坐在御辇之上,一路经过外城门,内城门,皇城门。

    再一次回到了久违的大宋皇宫之内,赵佶心情也变好了许多,皇宫还是那个皇宫,红墙绿瓦,大殿亭台。

    却是赵佶又一次看到了东北艮岳高耸的绛霄楼,甚是欣喜,开口说道:“且往艮岳去看看,朱勔于国无功,功勋却是都在这艮岳里面了。此人可用做私差,却是不能于朝堂。而今花石之事也该先停下来,便先把朱勔打发到个闲散衙门里去吧,要用之时再说。”

    赵佶话语,便是再一次与赵桓说封朱勔为太师的事情不妥当。

    赵桓闻言答道:“儿臣这便派人去拟旨,把这朱勔的太师给免了。”

    赵佶闻言,看了看赵桓,随后说道:“皇儿,事情不该这么来办。君臣有义,便也要互相留着脸面。他日若是再用,便也不会为难。所以下旨免职之事,除了真正奸恶之辈,便也不能如此去做。只需暗示其主动辞去太师之名,才是妥善之法,也给朱勔在这东京里留一个脸面。以后不论要免什么权职,皆要如此考虑一下,方才稳妥。”

    赵佶话语,便是真在教导赵桓为君之道。比较赵佶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经验上还是比赵桓足上不少的。

    却是赵桓听言,低着头撇了撇嘴,不以为意,若不是要等候赵佶回京,这朱勔哪里还会留有命在。所以听得赵佶谆谆教导,赵桓心中只有着急,开口说道:“父皇,今日父皇刚刚回宫,要不要先去洗漱一番,也扫去头前的阴霾。如此再去艮岳游览,便也多一分神清气爽。”

    赵佶闻言不以为意,笑了笑道:“也好,便先去洗漱一下,把这一身穿了几日的行头换一换。”

    赵桓闻言,连忙又抬手作请,开口说道:“父皇,头前儿臣都安排好汤浴之事,烧了热水,备了香料,点了熏香。父皇随儿臣来。”

    赵佶闻言又是连连点头,对着赵桓笑了笑,心中也多感觉这个儿子不错,这份孝心当真暖心。迈步便随着赵桓直往后宫而去。

    一路上,人越走越少,本来跟随着的太监侍女,到得后宫之后,大多也各自散去。

    便是赵佶一路往里走,见得不是回自己的寝宫,而是一路往偏僻处去,便开口疑惑问道:“皇儿,这是往哪里去?”

    赵桓心中焦急,挤出一个笑意,开口说道:“父皇,今日备了温汤,温汤之旁还有几处围炉烧水,便是要让父皇好好沐浴一番,便在后宫西北之处安排了,还请父皇移驾。儿臣今日陪父皇一起泡汤,细说一番这几个月的朝堂之事。”

    赵佶这一辈子,当真就是少了几分洞彻人心的本事。也是赵佶这皇位得来太容易,年少时从未想过争夺皇位,便也不曾去谋划这些事情,闲散度日,学文习画,逍遥快活。

    成年了忽然得了兄长传下来的皇位,便也不曾真正去操心半点,每日被人恭维伺候着。城府已然生定,要说鉴别书画,那是眼光精准老道。却是这洞察人心,实在差了太多。

    听得赵桓言语,赵佶兴致大起,便也觉得这个儿子当真不错,甚至也有些觉得愧疚,这么多年来,赵佶多喜赵楷,对于太子赵桓便也少了几分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注,此时也合该父子交心几句。如此想了想,便示意赵桓头前带路,赵佶的步伐也轻快不少。

    待得一座皇宫西北的小院之内,院门之外当真有几个太监恭恭敬敬等候。

    再入院内,院内又有几个太监等候。

    走到房门之前,赵桓停住了脚步,开口说道:“父皇先进去更衣,儿臣且去吩咐一下。”

    赵佶带着笑意说道:“些许小事,随便唤个人去操持便是。”

    便听赵桓开口说道:“父皇今日回宫,儿臣必然要亲自前后操持,方显孝心。”

    赵佶闻言点了点头,一脸笑意往房内而入,进去之后,只见左侧厢房当真备好了一池温汤。

    赵佶走近几步,见得左右并无侍女等候,自顾自解开了外衣,便开口唤道:“来人,且来更衣。”

    便是赵佶话音刚落,身后传来一声重重的关门之声。

    这声音之大,又出人意料,吓得赵佶一个哆嗦,回头去看。只见正门已被关闭起来,还听得门外有落锁之声。

    赵佶已然察觉事情不对劲,连忙几步奔去,这大门哪里还打得开。

    赵佶心中大惊,哪里还不知道事情不对劲,开口大喊:“皇儿,皇儿。。。”

    门外并无人应答,却是左右声音大作,便听得窗户之上传来叮叮咚咚的响声。

    赵佶伸手拉了几下大门,依旧拉不开,口中更急,大喊道:“桓儿,桓儿。。。”

    依旧无人应答,大事不妙。赵佶飞快跑向一旁的窗户,大力之下,却是这窗户也拉不开了。

    “桓儿,你这是为何啊?为何把为父关在房间里面?”赵佶出言大喊。

    房间四周都是响声大作,便是不用猜。封门封窗,甚至连墙都在加固。

    赵佶心乱如麻,四处奔走,到处拉拽,却是这几间房屋,已然变成了一个牢笼。

    “外面是谁?安敢如此行事?莫不是不要脑袋了?”赵佶喊声震天,既有惊惧,又有气愤。

    此时放才听得门外一个回音:“太上皇,奴婢对不住了。”

    说话之人,音调尖锐,明显是一个自小就净身入宫的太监。却是也自小就服侍在太子赵桓身边。

    赵佶听得这一句回应,大怒骂道:“狗奴婢,岂有此理,大逆不道,教你全家斩首。”

    “太上皇还是消停一些吧,奴婢也是无可奈何,今日多说两句。以后便再也不会开言说话了。房内有书籍几千,有笔墨纸砚,每日当也有一日三餐。太上皇好好颐养天年,多自珍重。”门外的太监显然也受了叮嘱,以后便是不能与赵佶接话了。

    赵佶此时已然明白透彻,心慌不止,开口大喊:“桓儿呢?他在何处,叫他过来。。。”

    便是赵佶依旧还不能相信,不能相信自己竟然被这个大孝大义的儿子给关起来了。

    “陛下已然离开了,以后大概也是不会来了。”太监话语之中带着些许的无奈,宫闱之事,也由不得他一个太监左右。

    叮叮咚咚的声音慢慢消停了,赵佶却是依旧大喊大叫,叫人把赵桓找来。门外却是再也没有了回音。

    安静的可怕,安静得似乎连风声都听不到了,好像连鸟雀的声音都没有了。屋内便是连光线都极为的昏暗。

    此时赵佶方才反应过来,连忙去寻了一支笔,凑到窗户的格子上,大力去捅格子蒙着的锦布。

    捅开锦布,一抹亮光透了进来,透过亮光,房外院内,空无一人,院门也是紧闭。便是赵佶猜测,院门之外应该是有人的,又是大喊:“来人啊,去把我儿赵桓唤过来。”

    此时哪里还有赵桓,赵桓已然离开,带着忐忑的心情飞奔而走,心中也是狂跳不止,既有事情成功的喜悦,又有做了亏心事的愧疚。

    却是这份愧疚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这皇位坐稳的欣喜,更是吩咐身边的太监去请李邦彦、耿南仲等人进宫拜见。

    李邦彦自然就在宫门之外,围着自己的马车打转,转了几十圈也没有停下来。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也有人蒙在鼓里还在憧憬着大治之世。

    赵佶呼喊着,没有应答。赵佶疯狂用手脚去击打房门与窗户,甚至回身搬起座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