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彦之语,无不是为了打消赵佶的疑心,暗示着赵桓是如何孝义,把赵佶的亲信封为了当朝太师。

    未料到赵佶闻言,眉头一皱,开口说道:“朱勔封了太师?朱勔岂有资格做太师?朱勔不过做了些皇家私人出差事,于国无功,于民无劳。何以有资格加封太师?此事不妥,朱勔若是因为花石之事加封太师,满朝文武心中,必然多是不服。不妥不妥。。。”

    李邦彦闻言一愣,看了看赵桓,又看了看头前的朱勔,便是不知说什么是好。

    朱勔也是大惊,连忙躬身下拜,口中答道:“臣有愧于陛下厚爱,太上皇所言甚是,臣于国于民皆无功劳,居此高位,必然不能服众。臣这段时间来,虽然加封了太师之名,却是心中多有愧疚,今日便辞去此职,以全天下公义。”

    赵佶闻言点了点头,便也不多说,只顾往前走。眼神不断左右去看,看着汴梁城门,看着汴梁街道。却是恍然觉得有些生分,似乎这汴梁外城的外围街道,赵佶此生都未真正来过,之前出城之时,也多未正眼看过。

    此时仔细看来,当真多有感触,贩夫走卒,来往商旅,大多数人风尘仆仆,大多数楼宇都透着一股市井气息,这才是真正的民间。

    原来看到的汴梁,要么是内城里的高门大院,要么是那七十二楼的商业繁华。哪里看到了今日这般入眼的景象。便是也知道了这些繁华背后,还有无数风尘仆仆之人的支撑。

    世间做好的东西都聚在了东京的核心地方,这些最好的东西都来自全国各地,都是这些面色黢黑,发髻散乱、身穿布衣之人的辛勤劳作。

    “皇儿,你看着天下众生熙熙攘攘。那些身形稍微佝偻的汉子们,想来大多是城外汴河码头上的货工,多靠肩背往来往船只装卸货物为生。你再看那些满脸尘土之人,必然是从西北而来,运送一些西域香料之类,赚上一份糊口的钱财。还有那街角摆摊卖茶水的,一日里卖个几十上百碗的茶水,才能在这城中租上一间偏房。另外一个挑着柴火的人大概也就是把柴火卖个他,上山打柴一日,进城卖些钱财,回去当有一碗浊酒解一下今日的疲乏。这天下万万之人,皆是如此度日,江山社稷便也在此了。”赵佶一边指指点点,一边与身后半步的赵桓语重心长。

    赵桓自然也随着赵佶去看被士卒们挡在街道外边的围观之人,看到的多是一副副好奇的眼眸,看不出多少世间疾苦,多看到这些人对于皇家的好奇,对于皇家的尊重。

    却是赵桓心中也还有焦急,今日宫内宫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却是也怕出了一些差池,怕前功尽弃。便听赵桓答道:“父皇所言极是,江山社稷便在这些百姓之中了。”

    赵桓的话语少了一些真诚,多了几分照本宣科,就如书上看到了一样,话语与文字一样冷冷冰冰,圣贤之言,白纸黑字把这些道理说得极为清楚,民之重、社稷之重,其中的关系之类,道理谁人不知。却是这道理谁人也真知。

    赵佶听得赵桓之语,摇了摇头道:“皇儿,你还是不懂。你也该出东京去走走看看。”

    赵佶一语,听得赵桓眼眉快速跳动了几下,心中大惊。便是赵桓自作聪明听出了赵佶的话外之意,这话外之意,无不在暗示着赵桓若是失去了皇位的下场,便是这个太子连东京都不能待了,得出东京去。

    权利迷人眼!

    “父皇,家国社稷之事,儿臣愚钝不堪,还需多向父皇学习。”赵桓把身形躬下,显示出极大的诚意。

    李邦彦也是心头大急,这赵佶在街道之上流连忘返,李邦彦便也替赵桓着急,连忙上前来道:“太上皇陛下一路舟车,该保重龙体,龙体康泰也是为国为民,还请太上皇陛下早早回宫。”

    赵佶也点了点头道:“先回宫吧,在此处便也是扰民生计。”

    赵佶说完快步往前走,身后跟着无数的车架,便是这赵佶不上车,众人也不好意思上车。

    走得片刻,赵佶忽然发现了这一点,便也停住了脚步,招了车架上前。

    头前两位陛下正在上车,众人等候,也是等得陛下的车先走,众人才好上车。

    一个官员忽然从后面走到头前,走到李邦彦身边,耳语几句。

    李邦彦皱眉又走到容光焕发的种师道身边,开口说道:“种相公,何以还带了几十万的流民?”

    种师道被这话语问得一愣,便道:“淮西战乱,流民遍地。这些流民家中的精壮也多入了军伍,大军回京,这些流民必然跟随,莫非有何不妥?”

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妥不妥,高丽使节() 
“不妥不妥,大大的不妥啊,种相公,东京本就有百多万居民,河东京畿收了冬麦,虽然运来了一些田赋,却是也捉襟见肘,还要练兵,也要补一些官员俸禄,还要补发一些地方粮饷。哪里还有粮食来养活这么多流民。”李邦彦急切答道,便是说种师道不该带着这些拖油瓶来东京。

    种师道闻言面色一变,便是也听不得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语,口中说道:“李相,淮西流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日日有人饿死。难道就丢在淮南不闻不问?就看着他们自生自灭?”

    “诶,种相公话语言重了。何以就是自生自灭,淮南淮西本就是产量之地,地方衙门里也多有一些存粮,入秋之后更会丰收。让这些流民就地而食,岂不是比带到东京来更好?”李邦彦也接不住种师道说的直白话语,即便真要让流民自生自灭,也要找一个好的说词。

    “李仆射有所不知,淮西粮食都在贼人手中,淮南存粮也多有充军,府库也是捉襟见肘。而今京畿收了小麦,应该是养得活这些流民的。大不了把官员的俸禄削减一些,此法也是无妨。总不能让百姓都饿死,粮食挤一挤总是有的,多一份口粮,便也多一条活命。”种师道话语真挚,便也是如此去想的。若是这些新招募的军汉家眷都不能养活,还谈什么血战沙场。

    李邦彦闻言心下一盘算,计上心头,开口说道:“种相公的意思是削减官员俸禄来养活流民?”

    种师道点了点头道:“国家有难,朝堂诸公自然有责任出力解困,百姓无粮,岂能坐视?合该如此!”

    “此法也有待商榷,便是种相公提出此法,我也将如实上报。”李邦彦也知道流民既然来了,便也敢不走,若是强行驱赶,必然后患无穷。那便也要解决,但是这解决之法,似乎有些得罪人,得罪了满朝诸公。

    这个得罪人的事情,便也要有人来承担,种师道亲口所说,那便由种师道承担。

    达官贵族的俸禄,本就是由粮食与钱组成的。高官着,几百几千石也不在话下。拿来赈济流民几个月,虽然不一定够,却是也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

    但是达官贵人也是人,这些大家大户,并非就是几口人的饭食。而是一大家族的饭食,有些人家中便是下人就有几百之多,若是无粮,养活这些下人的成本就成倍数增加了,甚至有钱都买不到大批量的粮食,带来的后果对于一家一户来说,也是极其严重的。

    有时候并非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钱可以积累百年千年,粮就在手头,年年得吃,又存不住。

    古代的大城市,不比后世。后世的城市,基本依托是工业创造的价值,其次是商业流通创造的价值。古代的城市,养活几十几百万人口,主要依托就是达官显贵,整个城市的生活需求,都来自达官显贵。

    不论是商业,还是手工业。都依托着达官显贵来进行。甚至可以说整个城市的生计,大多数都来自给达官显贵提供服务,服务从上至下,一层一层。特别是汴梁城,收天下赋税,养着这些朝廷大小官员,达官显贵们的俸禄与灰色收入,才是经济的基本。便是几十万禁军的军饷,也是从达官显贵的手中漏出来的。

    种师道闻言,也未多想,不疑有他,点头道:“便多谢李相了,此事一定要禀明官家,养活了这些流民,便也是提振军心,将来士卒们上阵,必定奋勇。”

    李邦彦点了点头,皱了皱眉,也不再多说,李邦彦一个新晋仆射,头前不过中书舍人,倒是也还没有多大的家业要养活,大家业都置在家乡,东京城里的宅院都还没有来得及换。无粮有钱,便也影响不大。

    李邦彦转头上了身旁等候了一会的车架,便往皇城之外而去。

    种师道却是并未再随大队往前走,城外还有五万大军需要安置,城内的军营显然太小。城外的军营便也要修整。还有几十万流民也要稍微安置一下,至少也要选几处空地让他们建一些窝棚居住,不论怎么说,这些人也是军中家属。别人可以不上心,种师道却不能不上心,儿郎们的敬重与卖命,便也是种师道这么一点一点争取来的。

    辽东之地,四万多女真大军开始集结,连在草原里追击耶律延禧的军队都已返回。

    高丽实在太近,近在咫尺,甚至就在女真人的眼皮底下。高丽也在头前给女真人上过国书,俯首称臣。

    奈何女真人与郑智达成了盟约,奈何女真人对于人口的需求太过迫切。

    大战在毫无预兆的时候,陡然而起。连理由都不需要女真人费心去找,高丽本身就与女真人多有小战,此番辽国已灭,小战也就变成了大战。

    高丽北部多山林,却是丝毫也挡不住女真铁骑的脚步。女真人再也不是当初的小部落了,与高丽打仗都只能出个两三千人,甚至更少。

    而今的女真人,人人铁甲在身,个个兵刃锋利。四万多人,东南而下,有城池便攻,野战更是漫山遍野,丛林里乌拉嘶嚎。

    王氏高丽,新君王楷刚刚登基不久,国家已然要遭蒙大难。

    高丽人对于北部边界,向来若看重,因为北部边界,多生蛮人,又多生战乱。高丽人在边界之上也多有小战,渤海人要抢掠,奚人要抢掠,熟女真要抢掠,生女真更要抢掠。

    却是高丽人一直跪伏在辽国之下,怎么也没有想到几个女真人便真能成事,如今辽国没有了,却是有了一个大金国。这是高丽人之前不曾想象的事情,便是高丽人也对女真人多看不起,便也帮辽国做了不少压制女真的事情,军粮不少,却是小仗也打过不少。

    如今这个被看不起的对象,势力大到了高丽人不可想象的地步,高丽这个国度,向来都是骑墙摇摆的,便也跪伏而下,俯首称臣。

    却是这一回不好用了,女真人终究还是来了,大战已起。

    正当整个国家都在筹备着北地抗金之事。却是不想,海上的盗贼也来了。无穷无尽的党项人上岸了。

    显然高丽人也知道党项人是哪里来的,世间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强。却是这高丽朝廷,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如何就得罪了那位大宋燕王殿下。

    郑智坐在河间府衙的高堂之上,座下跪着几个从高丽渡海而来的使者。

    却是这些使者在海上就被抓住了,如今才刚刚松了绑,身上衣衫褴褛,显然也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

    “燕王殿下,小人此来,带了我高丽大王亲笔国书,更带了人参貂皮等礼物。以高丽小国寡民之地,从来不敢与殿下为难。若是有无眼得罪之处,还请殿下降罪,以供改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