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师道自己心中也有一份侥幸,人只要有这种心态,便会下意识里先去相信自己预想的侥幸。却是种师道也不是那种不面对现实之人。

    蔡京闻言,面色大变,已然转身就往城头而下,坐上马车直奔宫城而去。

    “陛下,贼军势大,城内守军太少。若是想胜此战,还需想方设法与之周旋,为太上皇带兵回援拖延时间。如此方可得胜。”蔡京心中的定计便是如此,面对赵桓,也直言不讳。便是想方设法报仇雪恨。

    这个计策也是极为高明。便是拖着不战,拖到勤王之师赶来救援。

    赵桓闻言一脸疑惑,之前赵桓虽然多听说郑智之事,却是对于兵事并不了解,除了胜败之类,赵桓实在不懂其他,便开口问道:“太师之意是说此战会败?汴梁守不住?”

    蔡京点了点头道:“陛下,臣与种师道皆有如此担忧,奏明陛下只为想方设法稳住郑智,如此也好拖延时间。”

    赵桓点了点头,只道:“朕知晓了,且等那李邦彦回来再说。你先回去吧。”

    蔡京闻言行礼之后出得御书房。赵桓却是也眉头紧皱,若是这一战要败,那便是一切皆休。显然赵桓不能让汴梁失守,若是汴梁失守,且不说这皇位,便是身家性命也难以保证。

    只要汴梁保得住,赵桓能付出的东西是可以没有底线的。就如女真南下之时,土地的索取割让,女真人便是予取予求,只要女真退兵,要赵桓放弃多大的地盘也可以接受。主要原因便是为了能稳掌东京朝局。

    天蒙蒙发亮,一个军汉睡眼惺忪从城垛之下站了起来,往北打量了几眼,随后面色大惊,连忙把左右同袍都叫了起来。

    只见城外大营,号角遍地,一队一队的铁甲从营房之内奔出,整齐的队列与步伐。便在城外不远操练了起来。

    时而放箭,时而冲锋。更有大队骑兵飞奔驰骋,还有那游牧党项习惯性的呼号。

    便是如此操练了近一个时辰,随后鼓声一起,所有操练的士卒聚集在简易的将台之下,点数报备。

    城头之上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军汉们面面相觑,脸色难看。

    更有许多领了几百个铜钱的泼皮无赖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偷偷往城头而下。不得多久,刚刚醒来的东京汴梁城,立马沸腾了起来。

    无数人涌向城墙之下,寻着阶梯往上去看。这城墙本不得让百姓上去,却是这诺大的东京城墙,无数的阶梯,早已处处空缺,哪里挡得住上城的百姓。

    这些百姓似乎并未对战争有个直观的理解,虽然心中多有担忧,却是并未真正恐惧,甚至还有一种找刺激的心态,登城观敌,兴许也是一件刺激的事情。

    也是大宋朝的郑智与蛮人女真并不是一回事,女真一贯的烧杀抢掠,兵临东京之时,人人皆知大祸临头。

    但是郑智不然,除了城中官员与要守城作战的军汉,城中之民,倒是并不觉得自己会大祸临头。

    “要说这位郑相公当真是厉害,灭党项且不说,听闻他把辽国皇帝都逼死了,大宋朝领兵之人,堪称第一。”

    “听你瞎说,我听说那辽国皇帝是自己病死的,郑相公领兵进入燕京之前,那皇帝就病死了。”

    “你也是瞎说,我听说的是辽国皇帝跑了,跑到草原里去了。”

    众人议论纷纷,多也是最近听来的事情,大多并不详实。

    “这你们就不懂了,辽国有两个皇帝,一个跑了,一个新登基的病死了。”倒是也有人真能知晓个大概。

    “想来这位郑相公是想登基做皇帝了,灭了西夏,灭了辽国,转头又想把大宋的皇帝赶下台去,好厉害的人物。”此人出言,倒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想来平日里也多有些不满。

    “你这厮瞎说什么呢?若不是因为那蔡京蔡攸,郑相公何以会起兵谋反?老子听说郑相公在燕云苦战之时,那蔡攸反倒去沧州拿他的家眷,你说这叫什么事情?”

    “什么事情?便是官家怕他拥兵自重,便想拿他家小为质,你看,他这不就反了吗?”

    “我看他就是狼子野心,便是想改朝换代。。。”

    士族读书人与普通温饱百姓,终究还是有区别的,百姓所言,就如茶余饭后的谈论,心中的少许恐慌,也止不住好奇之心。

    一队士卒从城墙道上飞奔而来,便把人群往城下赶。城墙之上许多地方都有围观之人,也有一队一队的士卒奉命前来驱赶。

    李邦彦也大早而起,正要去大帐与郑智辞行,却是郑智去了将台点兵,李邦彦又不敢私自离开,只得在大帐之外愁眉苦脸等候着。

    一队一队的铁甲从眼前走过,兵器之上的锋刃不时反射出一瞬间的寒光,看得李邦彦更是焦急。

    待得一队一队的铁甲再回来,朝阳初上,郑智打马而回,映衬在阳光之下,似乎带有一种咄咄逼人之势。

    李邦彦连忙上前拱手,郑智也勒住了马匹,严声道:“李中书,何以你还在军中,且回城里去新皇帝,你便与之禀明,朝廷负了某,若是午时之后还没有一个交代,某便点兵攻城了。”

    李邦彦忙道:“正是要回城复命,便来与郑相公辞行,相公放心,午后必然有回复。”

    郑智点了点头,打马而过,下马直入大帐。

    李邦彦连忙上了车架,便吩咐赶车之人快走。

    南下的赵佶,到了亳州之后,却是并未在急着南下,便在亳州停了下来,又派人送圣旨往各地,着各地军将到亳州聚集,还有檄文而下,民间义士若是带兵刃而来,如何如何重赏云云,便等百万雄师。

    东京大殿之内,李邦彦终于赶到朝会,所有人退开左右,让李邦彦快步到前。

    赵桓站起身来,连忙开口问道:“李卿,那郑智如何说?”

    “陛下,臣此番用命犯险,终于见到了郑智。打探之下,也有收获。”李邦彦在郑智那里战战兢兢,却是回到这禁宫之内,又开始拿捏起来,便是要凸显自己的功劳。

    赵桓连忙又问:“有何收获,快快道来。”

    李邦彦见得赵桓颇为着急的模样,方才慢慢说道:“回禀陛下,此番臣与那郑智详谈了许久,头前皆是互相指责争论,气愤之时也不乏喝骂之语。到得后来,臣才得知郑智心中所想,那郑智起兵造反,并非本意。只道是朝廷负了他,不该在他与辽人血战之时拿他家眷,所以一心想要朝廷一个交代。”

    李邦彦倒是脸皮极厚,文武百官面前,说自己与郑智互相指责争论,甚至不乏喝骂之语,不过也是为了在赵桓面前表功而已,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畏牺牲,忠心耿耿的模样。

    便是这话语一出,吴敏也转头频频去看李邦彦,心中直觉得不敢相信。

    赵桓闻言轻松不少,又问道:“郑智之意,是不是朝廷给了交代就会退兵?”

    李邦彦点了点头:“是也!郑智便是此意,只要朝廷能给其一个交代,他便也没有理由再盘桓在东京城外了。”

    蔡京闻言心中也是欣喜,开口说道:“陛下,若是如此,不妨先许给郑智一些好处,拖延一下时间,待得太上皇大军回来,再剿灭之。”

    赵桓闻言看得蔡京一眼,又问李邦彦:“那郑智要什么交代?”

    这一句倒是把李邦彦问到了,只见李邦彦摇了摇头道:“要何交代,这个郑智倒是并未明说。”

    吴敏连忙上前说道:“陛下,想来郑智是不好明说,但是此事也简单,先皇有言在先,收复燕云者可封王,如今郑智把燕云收回。不若封其为王,若是他接受了朝廷册封,便是还为宋臣,也就没有理由在于朝廷为难。即便是以后,郑智也不得出尔反尔,再启兵端谋反。如此正是一举几得。还请陛下定夺。”nt

    记住网址:

第五百七十一章李卿快快出城宣旨(四千)() 
吴敏话语说完,李邦彦也上前说道:“陛下,吴侍郎此言甚好,不若便封他一个王爵,郑智必然欣喜接受,如此郑智也还是我大宋之臣,再有反复,必教天下人耻笑,便是麾下部曲,也会离心离德。待得朝局稳定,大军聚集,再来慢慢整治与他,也是手到擒来之事。”

    厚颜之人,必然腹黑,此为厚黑。李邦彦倒是诠释得极好。

    蔡京又接话道:“陛下,此法甚好,待得太上皇聚得百万兵将之事,再来拿郑智问罪,待得那时,便是这反贼的死期。”

    赵桓又看得一眼蔡京,眼神意味深重。这也是蔡京第二次说太上皇了,满朝文武,唯有蔡京把这个太上皇搬出来说三道四,赵桓口中不说,却是心中极为不爽。

    蔡京似乎也感受到了赵桓的眼神,一时间也不明所以。

    只听得赵桓开口询问道:“朕刚刚登基,封王大事不敢私自决定,蔡太师,此事是否该禀明太上皇先行定夺?”

    赵桓已然开口试探。蔡京却是并未多想,思虑片刻答道:“陛下,按理来说,此事禀明太上皇定夺本是应该。太上皇人在亳州,快马来回两三日即可,臣以为陛下此举甚合孝道,大善。”

    赵桓闻言,面色陡然一变,心中已然在思虑。

    却是李邦彦听言大惊,连忙出来开口道:“陛下,事急从权,此时大军就在城外,岂能再拖上几日,臣以为,必然是安抚郑智之心为要。最好立马出去答复郑智,如此郑智心中才不会多加猜疑。陛下明鉴。”

    李邦彦终究是没有把郑智的威胁之语说出来,兴许李邦彦也在维护着自己头前的形象,面对郑智据理力争的英勇形象。

    赵桓已然不再理会蔡京,看得李邦彦一眼,连连点头,直觉得这个中书舍人李邦彦不错,只道:“便把燕云封给郑智,如何?”

    李邦彦连忙接话道:“陛下所言有理,燕云本是辽国之土,如今封给郑智也未尝不可,便封他做个燕王。于国也无损失,还能解此危难,妙计也。”

    赵桓闻言,左右看了看众人,也不再提要去禀告赵佶的事情,开口只道:“那便如此决定了,李卿便再走一趟,拿圣旨与诰命文书去见郑智,着他立刻退兵回燕云就藩。”

    李邦彦这回倒是没有抗拒了,反而心中十分愿意,给郑智谋了一个燕王,想来郑智是不会为难他。只要郑智退兵,此番李邦彦便是立下大功了。

    李邦彦兴致勃勃带着圣旨与文书,还从宫内拿了一块不小的璞玉,璞玉便是拿来刻印鉴用的,此时来不及为郑智刻好,便把这罕有的璞玉带给郑智,让郑智自行雕刻。

    本来约定的时间是午后,如今午时未到,李邦彦已然赶到了城外大营。

    郑智稳坐中军大帐,左右依旧是几十虎狼将军。李邦彦这回倒是不那么害怕了,一脸的笑意。进得门来,口中大呼:“恭喜燕王殿下,贺喜燕王殿下。陛下旨意已来,燕王殿下快快接旨。”

    郑智却是也不起身,只道:“拿过来与某瞧瞧。”

    李邦彦身形一愣,本还等着郑智上前接旨,却是郑智这般反应。李邦彦也不敢违背,连忙把圣旨拿到头前双手递给郑智。

    左右军将皆是一脸大笑,听得燕王二字,众人已然觉得目的达到了,便是岳飞也是一脸的笑意,直觉得朝廷虽然多昏庸之辈,却是君主还算圣明,知道弥补过错。

    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