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达这道命令一下,左右奔出几十军汉,下马回头,不得片刻果然把人都绑到了头前。

    “岂有此理,你们是哪里的军将,竟敢绑架钦差,可有想过后果?”一个幞头小帽之人开口怒喊,面色极其愤怒。

    鲁达打量了一眼面前之人,开口说道:“你是个什么钦差?”

    “本官乃中书省下钦差,身怀陛下金牌与圣旨,尔等岂敢造次,还不快快把本官放了,误了皇差,尔等可担待得起!”

    鲁达闻言,心中不禁又多想几分,此处乃冀州,河北腹地,这一队人马还在继续往北,这金牌与圣旨是给谁的?这个问题似乎不需多想。

    “来人,把这些人的嘴巴都堵上,搜查一下。”鲁达皱眉说道。

    左右军汉上前一通捣鼓,几人都被堵住了口舌。不得片刻,圣旨与金牌都被搜了出来。

    鲁达展开圣旨看得一眼,却是不慌不忙,又把圣旨卷了起来,开口说道:“带着这些人一起走!”

    大军又开始启程,往恩州而去。

    待得夜里扎营,大帐旁边一处营帐之内,十几个汉子挥着锄头就在营帐里面掘出了一个大坑,里面七八具尸体横七竖八,被埋得严严实实。

    当夜就有一千余骑兵脱离了大队人马,飞奔出寨,连夜赶路往大名府。

    第二日下午,繁忙的大名府忽然被戒严起来,几个忙碌的城门,全部紧闭起来。

    鲁达已然到了城内,河北与京畿,从这一刻起,开始被切割开来。东京之命,再也进不得河北。

    再过两日,往西磁州、邯郸、相州,皆是城门紧闭。城内都出现了铁甲。

    京东西路,山东境内,济州城也开始关闭城门,城头之上,也有几百号从沧州来的铁甲。

    东京往山东河北的大道,皆已不通。割据之势,已然开始。

    郭药师也随着郑智渡过涿水,开始北上。走在队列最前头的常胜军,八千余人甲胄倒是比较齐全,但是也少有铁甲。队列也并不十分齐整,却是这些军汉身上也有一股杀气,比之州府禁军强了太多。

    郭药师却在郑智身边,沿路给郑智介绍着局势与情况,也介绍着燕京的情况。

    “燕京城到居庸关有多远?道路如何?”郑智开口问道。

    “回相公,北出燕京城,一百三四十里就到居庸关,大道也较为好走。”

    “北出燕京到松亭关(喜峰口)多远?到得古北口(密云北)多远?”郑智慢慢去问,此时的郑智已然就在考虑长城的问题,燕京以北几处重要的堡寨

    “松亭关约四百里,古北口约三百里。相公若是想问金人之事,末将也知晓许多。此时女真已到北安州(承德西南),前锋已在松亭关处,若是松亭关一破,金人越过古北口,可破檀州(密云),顺州(顺义),兵临燕京。若是金人在西北方向打破居庸关,便可直入燕京。”郭药师心中大概也明白了郑智所问,也多分析了几句。

    其实这一带的长城,还并不十分完备,不如明朝那么修缮得极为整齐,但是燕京之北,本来就多是重峦叠嶂,许多关口倒是极为齐整,屏障之势也已形成。

    其实明朝之后极为完备的长城之中,那些在险峻山头之上的长城,真正御敌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主要的作用是传递军情与互相救援。

    烽火台便是传递军情之用,崇山峻岭上险峻的长城还能发挥最短的道路作用。大军可以在山头之上快速移动,救援受攻击的地方。而不是在山间小道蜿蜒而行,如此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当然也是可以抵御小股渗透的敌人。大军翻山越岭是不现实的。

    所以真正发生战争的长城,还是那些关口,关口才是要道。

    郑智闻言只道:“如此说来,若想挡住金人,还是以古北关口为要。其次是出居庸关往归化(宣化),如此一线布防,金人便难以南下了。”

    郭药师闻言顿了顿,接道:“相公所言极是,要想与金人南北而治,必然要保住重要关口,辽人必然是守不住了,相公若是取了燕京,可快速带辽人国书往北,接管关口。金人应该不至于与相公开战。”

    郑智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这个问题,又问道:“燕京城内,何人主事?领兵可还是耶律大石?城内大致有多少兵马可战?”

    郭药师思虑片刻之后,答道:“相公,燕京除了耶律淳,便是萧干主事,领兵之人应该也是萧干,到得燕京,耶律大石大概是做不了主的。萧干如今乃枢密使,统领诸军。又是萧妃之兄。此人极为善战,不比耶律大石。城内能战之兵,恐怕不过两万,至于能帮助守城的民众,便难以预料数目了。”

    郭药师对于刚刚这个大败而回的耶律大石有些看不上,此时的耶律大石这么一败,被人看不上也是正常。郭药师的意思显然是在提醒郑智不能大意,不能小看了燕京城内的辽人。

    郑智闻言,笑了笑道:“能比耶律大石者,世间罕见。”

    郭药师不明所以,只以为郑智是在变相夸萧干。

第五百四十七章 陛下,郑智谋反了!() 
这个大宋朝,似乎还在一片安宁与祥和之中,即便东京之人在四处谈论着北地之事,谈论着郑智的悲哀,但是没有人会真正把这些事情与山河动荡联系在一起。

    不论人们口中说得多么惋惜,生活却还是那个生活。声色犬马的依旧花天酒地,小厮丫鬟还是继续伺候着自己的主人,街边的商户也还在做着自己的生意。

    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情,还让人都在一种喜悦的氛围之中,不论是剿匪成功,还是灭亡西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津津乐道的事情,东京大多数人也只觉得这个国家正在蒸蒸日上。

    若是真有人出了东京四处走走,就会发现这盛世之下,似乎也有很多名不符实。

    江南两浙,无数面黄肌瘦的百姓开始准备着春耕,家中也没有多少余粮,能不能撑到秋天都还是两说。

    饿得难受的小孩,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到城里,沿街伸手乞讨,便是想要减轻家中的压力,让下地干活的大人能多吃上几口食物。

    原本只是少数小孩这么干,过得一些时日,却是有附近乡下成群结队的孩子开始拥入城镇。

    各地衙门自然也有应对,城门口处也多了许多值班的衙役与军汉,驱赶着这些入城乞食的孩童。这些孩童也就只能成群结队拥堵在城外之外,即便在城门之外,也要受到驱赶,甚至挨些打骂。

    西北之地,京兆府附近倒是比较祥和。往北去,还在战备之中,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虽然坚韧,却也是并不宽裕。无数的军汉还在草原回来的路上,还有许多军汉在北地戍边,许多人家还在盼望着出征回来的顶梁柱,能够带回钱粮养活全家。兴许也只是单纯的盼望出征之人能活着回来。

    河北之地自不用说,从汴梁往北,大概也进不得河北去了。

    南方似乎又在酝酿着一件大事,淮西之地,自古也是粮仓,方腊大军曾经也到得淮西边缘,肆虐过几个州县。方腊刚灭,却是又有一人不甘寂寞,想要在这个世道上争夺一点什么。

    像这样的内地之乱,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野火燎原,也会在不长的时间内被扑灭。但是人的局限就在这里,只看得到眼前这些州县无兵无将,便敢揭竿而起。

    这个大宋朝,真正算得上安宁的地方,便是苏轼的家乡,天府之国。在那里,四面环山,进出不易,盆地之下,风调雨顺,盛产粮食,自给自足。自古以来,四川总是华夏最后收到局势影响的地方。

    大宋朝,已然就是这么一个大宋朝。

    郑智到得良乡,良乡已然无人防守,再到宛平,也是一座空城。

    面前已然就是高耸的燕京城墙,后来的蒙古人为了打破属于金国的燕京,在此围困一年。

    历史上此战,萧干本来是领兵出城与宋军对峙。郭药师率领轻骑偷袭燕京城。而今耶律大石一败,辽人龟缩在燕京城内,不出一人。

    郑智面对着高耸的城墙,慢慢安营下寨,打马绕着住了三十万人口的燕京城飞奔。

    对于这么一座巨大的城池,站在它面前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敬畏感,就如郑智当初见到汴梁城的时候一样,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城墙,见证了一个民族历史,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

    这座燕京城也是一样,虽然不如汴梁城巨大,却是也见证了辽与金的兴衰更替,往后千年,还将见证几个朝代的历史。

    燕京,就是后世的北京城!千年龙盘虎踞之地。

    绕着城池跑了一圈的郑智,心中多是一种缅怀历史的心情。对于即将开始的大战,郑智似乎还未开始多想。

    吴用见得重新停在南城不远处的郑智,打马上前,开口说道:“相公,当真是好一座坚城!”

    郑智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口中说道:“辽国从崇山峻岭与草原发迹,在此处终结。青史万年,都有契丹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用自然是没有郑智这般的缅怀之心,只道:“相公,此城难攻啊,内外城墙,还有皇宫之墙,城门内瓮城深厚,瓮城内门便是大炮也轰不到。学生惭愧,此时心中竟然毫无定计。”

    郑智闻言,摆了摆手道:“且打且看吧,辽人已是惊弓之鸟,耶律延禧都逃进了草原,只留一个耶律淳在此把守,城内多是辽人贵胄与达官显贵,只怕早已人心惶惶。攻心之计,可多番谋划。”

    此时的燕京,与靖康时候的汴梁又是何其相似。城内的达官显贵文人士子,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为何耶律大石一人救不了这个辽国的主要原因。

    历史中辽国在这一战中,是投降过的。与宋金两国乞降,希望还能苟延残喘,却是没有多少意义。

    而今提前三个月兵临城下,郑智也大致在猜想着燕京城内的局势。

    “相公所言极是,攻心之计,必可奏效。”吴用答道。

    “吩咐下去,待得大炮来了,全部摆上来,不需节省弹药,日夜轰击城内,瞄准城池中心区域,能打多远就打多远。”郑智已然开始了攻心之计,城池中心区域,自然就是达官显贵住的地方。炮击不为杀人,而是攻心。

    吴用拿出纸笔就记。郑智已然打马回营。

    东京之中,午后时分,蔡京慌慌忙忙往皇城而去,刚刚收到的消息是在太过骇人听闻,大宋一百六十余年,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

    赵佶依旧在艮岳,站在绛霄楼的露台上,伸出手臂不断指指点点,口中尽是往左往右的话语。

    身边的太监也是来回奔忙,听得赵佶的指挥,飞奔而下,跑到远处去。

    远处上百人正在围着一堆石头忙碌,太监带来的自然是赵佶的吩咐,赵佶作为艮岳这座举世罕见的园林的设计师,倒是极为称职,审美之高,无与伦比。

    太监下来之后,百十号人开始搬动着大小不一的石头,按照赵佶的吩咐精准摆放到位。与艮岳融为一体,为艮岳再添几分别样的姿色。

    关闭了许久的应奉局,随着方腊覆灭,朱勔又一次赶去了杭州,应奉局也重新开张。今日便是时隔近一年之后第一船花石纲到得东京的日子。今日这一船花石纲赵佶似乎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