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攸还在喋喋不休:“童太师,此番若是郑智不回头,你也少不得罪过,看你到东京如何与官家解释。”

    蔡攸显然是看童贯不言不语,以为童贯心虚,话语越发没有了分寸,此话一出,已然就有点威胁童贯的意味了。

    童贯此时正是心烦,听得这句不善之言,开口怒道:“你算个什么东西?少在此处聒噪,滚出去。”

    童贯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相与之人,旁边蔡攸叽叽喳喳这么久,童贯也忍无可忍,怒气而出。

    这一句话,倒是把蔡攸给镇住了,只见蔡攸面色一白,停顿许久,开口又道:“童太师,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郑智不尊圣谕,你还能不负责?”

    童贯闻言更怒,口中语调提升不少,吼道:“腌臜泼才,给我滚出去。”

    童贯此时一脸震怒,左右护卫十几人也是忠心,立马怒目而瞪。

    蔡攸更是吓得一跳,伸手指着童贯,脚步却在往后,口中还道:“童贯,看你能嚣张到几时。”

    童贯见得蔡攸步伐已然快到门口,也懒得再去争那口舌之利,回头坐在座椅之上。蔡攸终究还是少了一些勇气,拂袖冷哼出了大帐。

    归义城,第二日大早。

    “启禀相公,涿州城门紧闭,城头之上并未有辽人大军,只有大约三千之数。涿水以北,也未发现辽人大军踪迹。”燕青大早进城禀报。

    郑智闻言问道:“前哨游骑,过涿水多远了?”

    “相公,最前头的斥候已经过了涿水六十里,只见百姓,不见士卒。”燕青答道。

    涿水,就是涿州城以北的一条小河,过了涿水七八十里,就是良乡,过得良乡便是宛平,然后就直入燕京了。从拒马河到燕京,总共不过二百里地。

    燕云十六州,是东西方向上的一条狭长地带,从后世山西以北到北京天津之地。也是长城以南的区域。

    最近之处,从沧州渡河,过武清、蓟州等地到长城脚下,也不过两百三四十里的距离。这个狭长地带,也是现在辽国还剩下的主要地盘,往西北过张家口入草原,广袤的草原,并非如今辽国的根基所在。

    “所有军汉物资皆已到达归义,速速击鼓,命令米氏与往利为先锋,先到涿州城下围困,某率中军随后就到。”郑智此时知道机会还在自己手中,兵贵神速,占领了涿州城,与燕京也不过一百多里地了,耶律大石大概也该到了。

    就看郑智与耶律大石谁会先到涿州,如果郑智先到,耶律大石已然回天乏术,只能退守燕京。若是耶律大石先到,也要让米氏与往利阻拦一番。

    大炮乃攻城利器,没有大炮,攻打涿州城也不是一时半会,必然是久战。所以郑智后去,也是要押送大炮往前。

    童贯于雄州大帐之内,看着前方送回来的战报,眉头紧皱,口中喃喃而道:“唉……归义虽破。此番却是不如你意想了,河北与西北不同,就算得胜而归,取了这燕云十六州,你我也皆不会有个好下场。最好的下场就是如种师道那般留得一条小命。”

    童贯自己叹息,看着手中的战报,口中说的你,自然是指代郑智。童贯此时心中平复不少,也就能想通许多事情。知道这番事情之后,自己一个太监兴许好说一点,小命应该不会丢,郑智怕是难以渡过劫难。

    童贯自言自语,左右护卫也是一脸着急,这些随童贯到处奔走的护卫,也见多了战阵,能留到现在还跟在童贯身边的,大多都是忠心敢死之人。最初跟在身边的柯军之辈,坟头草都已郁郁葱葱。

    “唉……”童贯站起身来,反复幽叹,开始踱步不止。

    米氏与往利,六千铁甲骑兵,飞奔往北,几个时辰就到了涿州城下,涿州城头,早已如临大敌。

    所有军汉都在城头之上,无数守城的器械与物资,都在往城头上运送。

    米真务与往利德两人对视一眼,各自打马左右,主力绕城往北,主要是要堵住涿州城北门。也就是涿水南岸。这也是郑智的命令,要在这条小河处挡住北方来援之敌。

    米真务刚刚待得北门之外,远处河岸,开始出现无数隐隐约约的人马,铁甲骑士与步卒,皮甲步卒,从河边大道而出,不得多久就铺满了河岸。

    米真务与往利德二人用党项语说得几句,身旁七八个骑士打马回头,直奔南方而去。

    耶律大石来了,这个横扫中亚的传奇人物,终于来了。

    党项骑兵也开始集结,然后分出几营人马在河岸来回巡弋,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

    有这一队人马在河南岸,耶律大石必然不敢轻易渡河。这就是郑智的先手。

    往利德已然引兵往城墙之下而去,手中的弓弩开始往城头之上攒射。给城内的守军施压。就怕城内之军冲出,搅乱的战局,让对岸的辽军趁机渡河。

    郑智接到战报,更是不断催促着大军往前。

    却在此时,蔡攸竟然已经接到了从东京而来的圣旨,一千里的距离,大道之上,竟然三日两夜就被送到,这个速度,已然是几匹马轮换飞奔的极限中的极限了。

    送信之人直接把圣旨交到了蔡攸手中,并不往童贯处去,显然也是有人安排好的。

    蔡攸接过圣旨,看得片刻,心中大喜,脸上都红光满面起来,点齐左右几十号护卫直往雄州城而去,已然是要调兵遣将,去沧州捉拿郑智家眷。

    却是这军中主帅童贯,在大帐之中,对此毫不知晓。

第五百四十三章 随我再战一阵(一夜写了八千八百字,不分章 节了)() 
“还是官家圣明,如此一招,必置郑智于死地。本文由  首发”蔡攸边往外走,口中边道,心情着实不错。沧州大军皆是北上,郑智的心腹也都往北而去,此时到沧州去拿郑智家眷,显然就是手到擒来之事。

    只要拿到家眷,郑智必然投鼠忌器,不敢肆意妄为。此番蔡攸直奔雄州,便是要抽调一些人马,再到河间府,也要抽调一些人马。

    虽然两地不过都只剩下几百老弱,但是蔡攸也不在意,凑上千余人手,沧州就算又冥顽不灵之辈,也必不可挡。

    直出营门的蔡攸想到此处,心中大好,脸上不自觉泛出了笑意。

    忽然蔡攸面色一变,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不好!难怪郑智上阵也把儿子带上,原来是早有准备,早就打算好要做这谋逆之事。拿不到郑智之子,只怕。。。。”

    圣旨之中,明确要蔡攸把郑智的儿子擒拿在手。此番郑智的儿子已然过了拒马河,还到哪里去拿。

    没有了郑智这个儿子,这些家眷的意义就小了太多。对于古人而言,女眷相对而言实在算不得多大分量,郑智又没有父母在世,更不谈孝道的绑架。

    蔡攸此时才忽然想到这个问题,直以为郑智城府之深,早早就准备妥当了。

    身旁一个护卫头领开口说道:“学士勿急,听闻郑智之妾刚刚生产,想来也可拿捏。”

    蔡攸心情一松,旋即又问:“郑智之妾,生的是男是女?”

    那护卫想了想,开口说道:“似乎是个男孩,也有可能是个女孩。管他是男是女,在东京的时候,小的听说这郑智极爱这个小妾,花了几十万贯从矾楼赎买来的。既然这么在意这个小妾,想来也能拿捏得住。还有其正妻,也就是嫡子之母。应该都值得一些分量,把这些人都拿在手中,郑智只怕也不敢乱来。”

    蔡攸闻言心头松了不少,口中只道:“想不得那么多了,先把人拿了再说,就怕把人送到东京,陛下怪罪。待本使写一封奏折,解释一下郑智之子的事情,如此官家便更清楚知晓郑智早已居心叵测了,上阵还把几岁的儿子带在身边。”

    郑智显然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出兵之时,也未想过会有抗旨这么一件事情。更不存在早作谋划。郑凯在军中,当真也是机缘巧合。

    郑智兴许还未想过赵佶会派人到沧州去捉拿自己的家眷,也是郑智内心之中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中的严重性。一直只在军事层面想问题,想着如何打赢战争,等待凯旋之时有一个道义上的正当性,也让赵佶没有明面上的借口向自己发难。

    军事之外的事情,郑智真没有多想。更没有想到一向舞文弄墨的赵佶,会如此心狠手辣,毕竟自己还是在为这大宋打仗。

    雄州知州和诜见得蔡攸急忙而来,看了看圣旨,也不多说,城中四五百号老弱军汉直接调拨而出。

    蔡攸更是马不停蹄,又往河间府去,到得河间府,再东进沧州。

    涿水北岸,一个穿着并不十分显贵的汉子从人群之中打马而出,三十出头,脸上的皮肤微微发黑,透着一股坚毅。马车还有良弓箭矢,腰间也有长刀。

    汉子在左右铁甲的簇拥之下走到岸边,皱眉看着河对岸,开口说道:“南人如何这般快,竟然有几千骑兵已经到得涿水,实在出乎预料。”

    “林牙,南人领兵的叫做郑智,灭西夏之人就是他,有此速度,也并不奇怪。”身边一员军将说道。

    林牙,就是翰林的意思。这三十出头的汉子,显然就是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道:“这个郑智倒是听得许多次,萧驸马提起此人,恨之入骨。此番与之一战,不可小觑。”

    “林牙,我等该如何渡河?南人前锋在河岸把守,身后必然还有大军在路上,若是待得南人大军到来,涿州危矣。”

    耶律大石闻言答道:“不急,你看这队骑士,也不过刚刚到达,想来南人大军还相距较远,待得入夜再说。入夜之后,再想办法渡河。”

    耶律大石话语虽是如此,表情上却是一副胸有成竹,显然已有定计。这一条小小的河流,大概也是挡不住耶律大石的脚步。

    待得童贯发现蔡攸离开,心中大惊,连忙四处询问蔡攸去向,身边却是没有一人知晓,只知道蔡攸往南去了。

    童贯连忙派人往南去追,却也不是去追人,而是去打听一下蔡攸到底去了哪里。

    而郑智还在往涿州去的道路之上,无数的步卒在大道上绵延看不到尽头,载着大炮的车架被无人数牵引拖拉,压得泥泞的土路上出现一道一道的车辙。

    说来也要佩服这些古人,一两千斤的大炮,竟然马拉人推,带着可以转战千里。古人的毅力实在不是后世之人能比的。

    米真务与往利德开始安营扎寨,这些党项人如今的营寨,显然再也不能如原来那般扎个篱笆敷衍了事,而是严格按照郑智军中的规定,营寨高必须过两丈,寨墙用木必须手腕粗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郑智离涿州还有二十多里。

    河对岸的耶律大石营寨开始击鼓,鼓声一直不停,连绵不绝。

    米真务与往利得二人也一直不敢睡去。心中知晓对面的辽人想过这条小河。

    耶律大石也并未用什么出其不意的计策,只是用布包住马蹄,趁着夜色,带领五千骑兵往北走了一里之后,然后转向往上游而去。

    南岸也有许多游骑四处巡弋,在上游五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正在蹚水而过的骑兵。

    月色与积雪的映照之下,无数铁甲骑士渡河而过。

    游骑飞奔往回,便去大营之中禀报。

    米真务与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