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凯倒是觉得好玩,台下站得人山人海,郑凯也故意站直一些,笑道:“童爷爷,我一定不教人笑话。”

    童贯点了点头,方才看了一下蔡攸,开口道:“郑智所言有理,这些士卒靠不住,上阵容易拖后腿。西军作战,精锐都在头前,一战而胜,这些州府禁军把守一下城池倒是可以胜任。铁甲合该放在精锐身上,分散开来适得其反。”

    蔡攸左右看得一唱一和的童贯郑智,心中莫名生恨,总觉得这两人在配合着打压自己,又不知用什么话语反驳,也不好在这将台之上再多反驳童贯的主帅威严。

    却是又觉得这两人如此不顾州府禁军性命,正是自己收买人心之时,只等稍后军将上台来报备,自己记下众人名字,待得稍后,定当一个一个寻来示好一番。

    大军集结完毕,校场都站不下这么多人,直排到营帐左右都是士卒。却是在场也没有十万人,只有八万出头。许多人都被郑智的军令送回家去了。

    鼓声一停,一员军将走上台前,恭敬见礼,开口喊道:“启禀童太师、郑相公,末将前厢第一军指挥使钱意拜见,第一军应到两千六百八十七人,实到两千六百七十四人,十三人在营门守备上值。”

    钱意一口西北口音,听得童贯面色一笑,开口说道:“你是庆州兵?”

    钱意闻言答道:“末将正是庆州人。”

    “好,好,好,庆州兵最是勇武,当年在会州新城,若是没有庆州兵挡住党项铁骑入城,某早已一命呜呼。今日再见庆州兵,实在高兴。晚间酒宴,你该到场,某与你痛饮一杯,以谢救命之恩。”童贯连说三个好,兴许脑中真想起那日党项破城,正是庆州步卒挡在缺口之处。

    钱意闻言,面色大喜,心中也是感动非常,连忙在此拜倒,口中说道:“多谢童太师厚爱,末将上阵百死,不负童太师与郑相公恩情如山!”

    童贯闻言,摆摆手笑道:“上阵不可百死,定然活着回来,待得得胜而归,再来把酒言欢!”

    钱意闻言,心中更是感动,只道:“末将敢死!”

    钱意这句话语便是回复,也是钱意的表态。

    “哈哈。。。自古敢死者得活,苟且者得死。勇武如你,定然凯旋。下去吧,晚间痛饮!”童贯开口大笑。

    童贯收心之法,比蔡攸不知高明多少,高下立判。显然童贯此时也明白过来,这河北兵权,显然早已被郑智紧紧收在了手中。面前钱意就是证明。

    待得一员一员的军将上前,果然如此,主要都是西北军汉。还有少许江南的军将,也就是王禀手下,少数河北本地军将,却也是呼延灼的手下。

    蔡攸面色却是越来越难看,难看得如死灰一般。此时见到的军将,与大帐之中的军将,显然都不是同一群人了。哪里还不明白大帐之中迎接的那些各地都统制,原来都是光杆将军。

    真正领兵之人,都是郑智麾下的军汉。

    郑智看得一眼蔡攸的模样,面色上出了一些不屑的微笑。心中倒是爽快,却还在想,待得这位蔡学士过几天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作词的趣事,不知会不会暴跳如雷。一个龙图阁学士,却是只作得出半首劣词,此事早已在各地传扬,想来要不得几日就要传到这位蔡学士的耳中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狗屁不通(又是四千五百字,月票。)() 
正月还没有过完,要过得三天才到二月,郑智与童贯也才刚到河间府两天。

    大早而起,众人齐聚大帐之中议事,也是军中每日惯例。

    一队骑士从雄州飞奔而来,直入大帐,口中上气不接下气,跪拜在地,大声疾呼:“报!!!”

    刚才还在左右闲谈的童贯与郑智立马站起,郑智已然有些预感,连忙问道:“快说!”

    “禀告蔡太师、郑相公,辽国传来消息,金国大军兵临辽中京大定府!”

    郑智闻言有些疑惑,忙开口又道:“女真何以在大雪之时进攻大定府?”

    “回相公,听闻是辽国前线大将耶律余睹率部投降,金人才得意这么快到得中京。”

    郑智看了看童贯,开口说道:“恩相,耶律余睹何许人也?听这姓氏,必然也是契丹皇族之人,何以会率领大军投降金人?”

    童贯皱眉想得片刻,开口道:“耶律余睹也是辽国重臣,其妻更是辽国皇帝文妃之妹,可算是外戚。他会投降,唯有一个原因,便是权利倾轧之失。辽人国内局势不稳,先前辽皇亲征女真,京中就发生过反叛之事,所以七十万大军才如此溃败。今日只怕又是权柄之争,逼得耶律余睹投降女真。如此正好,我等也该进军北上了。”

    童贯果然聪明,也是童贯去过辽国,对于辽国政局有几分了解,辽国皇室内部一直有频繁的权利斗争,反叛之事不知几何。

    宋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正月。辽国前线大将耶律余睹投降,投降原因就是因为辽皇元妃之子秦王与文妃之子晋王的储君之争,耶律余睹因此事被人构陷。辽国枢密使萧奉先构陷耶律余睹准备兵变拥立晋王上位,把耶律延禧变成太上皇。

    没想到耶律延禧还真相信了,吓得耶律余睹临阵倒戈,投降了女真人。可见辽国朝堂之腐败,大敌当前,竟然因为一己私利构陷领兵大将。从此耶律余睹成了金国的先锋,攻陷州府,屡立战功。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更是从耶律余睹口中知道了辽国中京兵力空虚,哪里还会错过好机会,即便大雪弥漫,金国还不到五万的大军已然集结南下。

    金国大军之中,一万多真正的生女真,一万多熟女真,几千渤海人,几千奚人,几千辽人,还有几千北地汉人。就是这样的军队,在生女真的带领之下,所向披靡。

    郑智听得童贯话语,也不多想,又问面前奏报军情的军汉道:“中京开战了没有?”

    “回禀相公,只闻金人兵临辽中京,开战与否并不知晓。过得几日再有情报,方才得知。”

    郑智闻言说道:“好,你速速回雄州去,待得有新消息立马来报,另外一并带信与雄州知府和诜,就说大军不日即到,让他早作准备,平整军营。”

    “遵命!”军汉回得一句,起身出帐。

    郑智转头又与童贯说道:“恩相,以金人之势,中京只怕不久也会陷落,我等该速速出兵开战。”

    童贯闻言点了点头道:“立马传令辎重后勤,快速装载粮草,不日开拔。”

    在一旁坐了许久的蔡攸终于开口说话了:“童太师,两国交战,是不是先报到东京去,让陛下定夺一下,颁布圣旨,再行开战,如此才算合乎礼节。”

    童贯闻言,心知蔡攸说得有道理,却是也不放在心上,开口只道:“嗯,便请蔡学士代劳。”

    蔡攸闻言,面色一喜,心中只觉得自己办了一件大事一般,唤来纸笔便开始写奏折。

    童贯只是眼神示意一下郑智。郑智便立刻出得大帐。

    十几万大军开拔,要准备的事情实在太多,粮草便是首当其冲,十几万人吃马嚼的食物,就不知要多少大车来装。还有一应事情的安排,没有通讯工具的年代,所有事情只能口口相传,如此庞大的军队,便是一个简单的军令,要想传遍全军,也是一件耗费人力的事情。

    沧州还有重要的东西还在路上,郑智也要派人去催。沧州到河间府的路上,二十多门大炮,二十多门小炮。一百多匹健马与车架,几百号操炮的士卒,正在风雪之中慢慢前进。

    蔡攸写罢奏折,军汉快马往东京而去。

    奏折才刚刚发出第三天,军中已起大鼓,无数军将士卒齐聚,已然开拔。

    蔡攸好像被蒙在鼓里一般,直到看到大军集结出发了,才知道今日就要开拔,连忙赶到童贯身侧,开口急问:“童太师,为何今日就开拔,官家的圣旨还没有到,不得圣旨,岂敢擅自开国家大战?”

    童贯闻言只道:“蔡学士多心了,大军只是先去雄州,开赴拒马河岸,并非开战。”

    童贯似乎在这些事情上真有几分胆量,上一次在西北,圣旨都敢不遵。这一次也不在意这些繁文礼节,直接起兵而去。拒马河就是宋辽界河,拒马河的名字也是这个意思,也是出海口泥沽河的上游。

    蔡攸闻言,心中有些疑惑,却是又说不出什么,童贯的解释也无可挑剔。

    再看童贯,已然起身上得车架,车架之中,郑凯已然等候多时。

    雄州自古便是战地,辽宋之时更是百战所在,前线多在于此。往西还有一处交战之地,便是雁门关。雄州还有一处于后世出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洋淀,小兵张嘎的故事所在地。

    大军北去,郑智却是频频回头,心中还惦记着自己的宝贝,又一次派人快马往回,催促着大炮加快速度,到雄州汇合。

    东京城内,垂拱殿上。

    赵佶今日早朝,竟然不等下面这些官员说话,自己先开了口:“昨日河间来奏,金人兵临辽中京,河间大军也该北上伐辽,檄文可写好了?”

    蔡京上前禀道:“启奏陛下,檄文已经按照陛下的意思写就。”

    赵佶点了点头,开口道:“读来听听!”

    蔡京展开手中一张写满了字迹的布帛,朗声读道:“幽燕一方本为吾境,一旦陷没几二百年。彼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哀此良民重罹涂炭,当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

    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军兵百姓,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

    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开口道:“如此甚好,深合朕意。燕云之民,听得王师北来,必然箪食壶浆以迎,檄文传到,燕云旧民,更知朕之心胸,也知大宋仁义,以不战而胜,善莫大焉。”

    檄文之意,一说起兵伐辽的原因,说燕云本是故土,陷落辽人之手快二百年,辽国人汉人与契丹人离心离德,辽国内外又有动乱,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所以起兵北上。

    二说大宋起兵,只在问罪,不是为了打仗,只要投降的人,当官的还当官,有财产的也不掠夺。有功的上次,有人能把燕京献给大宋,就算不是当官的,也封为节度使,还给十万贯与豪宅一座。契丹人投降的,待遇也跟汉人一样。

    三是命令大宋军队不会杀害一个人,连粮草都自己准备,不会让燕云百姓负担,还免除百姓两年的税赋。

    就是历史中这一份檄文,让童贯束手束脚。宋军北伐之初,被辽人用箭矢射杀许多,竟然都不还手。只因为赵佶这一封檄文规定,不杀一人。

    可见赵佶与蔡京等人之幼稚,竟然真以为大军一到,燕云之民就会立刻打开城门跪地投降。若是童贯在京,定然不会让赵佶发出这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