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黼心中大概也隐隐感觉到问题所在,蔡京童贯大概就是幕后黑手。这叫王黼都不知该如何去反击,要说再把蔡京拿出来攻讦一番,却是这蔡京自己都辞官回家了,若是再翻来炒作,便是皇帝也看不过眼。若是拿童贯开刀,和平时候都是无妨,却又是用兵之时,童贯便是稳如泰山,也是无计可施。

    正在王黼左右为难之时,府中管家一脸喜色奔了过来。

    王黼正是忧心忡忡之时,见得管家如此奔来,不悦道:“有何事让你这般狂奔?”

    管家连忙答道:“相公,后院松树下竟然长了一株玉灵芝,通体雪白,有三四斤重,相公要不要去看看。”

    “不就是一株灵芝,有什么可看的。”王黼闻言更是不悦,灵芝对于王黼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稀奇事物。

    管家闻言一愣,却是知道自己来得不是时候。灵芝这种东西虽然算不得多么稀奇,但是玉芝不然,玉灵芝多长在西藏新疆之地,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平原地带却是不生长,王黼家中忽然长得一株玉灵芝,本是稀奇事情,奈何王黼心情不好。

    管家一礼之后,便要告退。

    却是王黼忽然想起了什么,又道:“好,此事大好,快快带本相前去看看,定不能教人采摘了。”

    为何王黼忽然态度大变,便是王黼忽然想通了一些事情。自己与皇帝之间,本不是朝堂之交,而是私下里交好。王黼的优势便是能取悦帝心,与其在朝堂之上与别人争夺,不如回到朝堂之外讨好皇帝。家中长了一株稀有的玉灵芝,这般稀奇事情,哪能不邀请皇帝赵佶前来看看稀奇。

    皇帝之前也多次到过王黼家中,甚至还在王黼家中宿过夜,王黼自然极尽所能招待,这便是私交了。便是这王黼宅邸也被皇帝赵佶称之为“得贤治定”,赵佶更是亲手为王黼宅邸之中的九处亭台书写了牌匾,可见恩宠。也是王黼为何想把皇帝再邀请到家中的原因。

    王黼家中宅院极大,待得王黼到后院,穿过亭台轩榭,过得花草鱼池,还穿过一些少人打理的慌草之地,直到院墙角落处,一棵松树之下,果然长了一株不小的玉灵芝,马蹄形状,通体雪白,细腻非常。大宋生长的灵芝多是红色,这般白灵芝,便是皇宫进贡的都是罕见。

    “快叫人把这些荒草都清理干净,把道路整修一番。再派几人好好把守此处。”王黼看得片刻,甚是欣喜,连忙吩咐道。

    “相公放心,小的这就叫人来办。”管家答道。

    王黼也是转身就走,叫人备了轿子就往皇城而去。

    皇帝赵佶心情也是不佳,朝堂日日烦心,叫这惯于安逸的赵佶心中烦躁不已。便是艮岳也难全消赵佶心中不快。

    王黼前来拜见,梁师成飞禀报,赵佶正停了手中画笔,看着眼前这幅才画一半的作品,怎么看怎么不满意。

    “陛下,王黼求见。”梁师成禀道,若是旁人求见,赵佶身在艮岳,梁师成大多都是回绝了,或者叫人先等候,王黼前来自然不同。

    赵佶回头看得梁师成一眼,放下手中画笔,开口道:“且叫进来。”

    梁师成连忙回头又去叫王黼。

    待得王黼拜见,赵佶已经坐在了座椅之上,开口吩咐梁师成道:“且把这画拿去烧了。”

    梁师成上前把这半成品的画作卷了起来,便是要带下去烧了,赵佶这般书画大师,自然容不得瑕疵之作。却是这梁师成在这件事情上倒是发了些财,赵佶叫烧,烧是不烧还是梁师成说了算,这幅半成品自然是要烧的,若是成品,便是梁师成的发财门路了。

    “何事啊?”赵佶问道。

    “陛下今日开起来似乎有些不悦,臣家中长了一株硕大的玉灵芝,便是整个开封府都从未见过,陛下若是愿意出门去散散心,不若到臣家中去看看稀奇。”王黼答道。

    赵佶听言,问道:“开封如何能长玉芝,莫不是你哪里得来了玉芝挂在树下的吧?”

    王黼也知赵佶只是随意说说,忙道:“陛下,臣如何敢欺君啊,陛下御驾亲临便知晓了,根基还在松树之下,陛下可亲自采摘。”

    赵佶闻言站起身来,只道:“那便去看看,玉芝从来都是只见干货,长于树下的新鲜玉芝倒是还没见过。”

    赵佶显然也是心情烦闷,便想出宫去游玩一下。王黼自然是熟门熟路,赵佶出门,必然是王黼作陪。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 
赵佶今日出宫,倒不是去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直接带着护卫与太监而出,虽然都是便装,倒是队伍也算庞大,明里暗里几十人之多。

    一行从东华门出,直奔内城王黼府邸而去。赵佶于马上之内,王黼却是只能坐轿相随。

    内城之中,要不就是各处衙门或者道观,要不就是达官显贵府邸。倒并不是说内城里面都是人上人,自然也有许多家奴小厮与普通衙吏之类。

    赵佶到得王黼府邸,心情倒是不那么差了,特别是看得四处都是自己亲笔所书牌匾,心情也是极好。边往里走便说道:“若是你家里当真长出了玉芝,不若今日就炖上一锅灵芝银耳羹如何?”

    王黼满脸带笑道:“官家吩咐了就是。”

    到得王黼家中,便是称呼也变了,从陛下变成了官家。官家其实也内涵了君权神授之意味,但是“官家”一词,其实也包含了大公无私之意,无私心无私财之人为公正,便是“官”。当然,这一切也多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另外一种解释兴许更贴切,也稍微实际一些。“官”者,“宀”覆众。便是治理众人。

    王黼带着赵佶穿过外院,便是中院,中院院子左侧最近多了一条小路直通一旁的院墙,院墙之上自然就是小门,小门另外一边就是太监梁师成的宅邸。

    赵佶通过中院之后,眼睛盯着那小路尽头的小门看得几眼,忽然面色大变。这王黼家赵佶也不是第一次来,隔壁是谁家赵佶也是心知肚明,却是这一条通往院墙小门的小路在赵佶心中掀起了波澜。

    王黼并未发现赵佶面色变化,只在一旁引路,口中还笑道:“官家,还需往前,在内院之中,长了许久都没人发现,今日才被下人看到。”

    赵佶也不言语,面色越发难看,随着王黼作请往内院而去。

    进得内院,走到院墙之边,一条刚刚清理出来的小路尽头,便是一棵松树,松树之下,玉灵芝果然长在那里。

    赵佶看得几眼,开口道:“嗯,当真稀奇。也算看罢了,今日朕先回宫。”

    说完赵佶转身就走,王黼面色一愣,忙跟上几步问道:“官家今日不多留些时辰?臣还准备了诸多节目为官家解闷呢。”

    赵佶也不回头,只道:“不多留了,你且在家中,不需多送,明日便有圣旨到你家中来。”

    王黼闻言,也未多想,直以为这圣旨大概是与这玉灵芝有关,皇帝赵佶为道君教主,对于祥瑞之类的事物倒是比较热衷的。

    “臣恭送陛下。”王黼边跟随边道,便是把赵佶往门外送去。

    直到门口,看得赵佶头也不回便上了马车,王黼才感觉有些不对劲,却是也想不明白到底哪里不对劲。

    沧州清池城中。

    郑智带着李师师与老胡等几个经略府退役的老兵到得城南豪客客栈。

    老胡上前问得小二,知道这易安居士在二楼大厅会客,引着郑智往二楼而上。

    待上得二楼,厅内直坐了二十人不止,皆是谈笑风生,正首坐得一对中年夫妇,左右皆是儒衫士子文人。

    这等文人聚会,虽然没有丝竹乐音,更没有其他奢华,唯有茶盏几杯,却是更显得气氛良好。

    头前夫妇自然是赵明诚与李清照,郑智刚上二楼,便听得赵明诚开口说道:“蔡相公之曹娥碑我倒是亲眼见过,字迹苍穹有力。只是稍差了一筹。”

    “哦?蔡相公字迹都稍差一筹,赵兄可是在哪里还看过碑文?”一人问道。

    赵明诚拿起茶水喝得一口,点了点头道:“书圣之字,比之蔡相公如何?”

    曹娥者,东汉孝女,父亲十足溺水,曹娥在河边哭了十七日,投水自尽,五天之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感动天下。

    汉末会稽上虞令感念其孝行,叫人为其作了碑文。蔡文姬之父蔡邕手书文字,刻在碑文之上,蔡邕乃东汉之末书法第一人。此碑文乃金石绝顶之作,只是后来失散了。再到东晋,书圣王羲之复写文字作碑,也是绝顶之作,后来也失散了。北宋元佑八年,王安石的女婿,蔡京之弟蔡卞再次复写文字作碑。

    赵明诚说的的蔡相公自然就是蔡卞,而非蔡京。蔡卞书法也是极佳,不比蔡京差上多少。

    郑智见得众人谈论得极为投入,却是也不出言打搅,只在大厅末尾处落座。

    赵明诚一语倒是惊到了左右众人,便是头前开口那人又问:“赵兄莫非连书圣王羲之的碑文也亲眼看过?”

    赵明诚对于金石之道造诣极深,为此夫妇二人家财散尽,更是著有《金石录》传世千年,为后世研究留下了极为的史料。只听赵明诚答道:“书圣碑文无缘得见,却是拓印绢本有缘巧遇,侥幸收入家中,幸甚幸甚。”

    左右之人闻言大惊,便是有人连忙出言道:“赵兄可带了此绢本?”

    王羲之曹娥碑手迹之绢本,也是流传千年,后世还收藏在辽宁博物馆。赵明诚一生最为自豪的便是金石之事,见得左右惊讶之色,一脸自豪道:“此番到沧州来,倒是未带,若是诸位有暇,他日青州一行,可到家中瞻仰,若是诸位手中也有精品,可带到青州来,在下临摹了几幅,可与之交换。”

    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如今收入实在不多,收藏之法也只得如此,便是以物易物了。

    “赵兄临摹,必然深得其中几味,换之不亏,他日在下带些金石美物青州拜访。若是能见蔡邕手书,便是死也无憾了。”说话之人神采飞扬,想来也是此道中人。

    “蔡邕手书这辈子怕是无缘得见了,在下走遍各地,皆无音讯,生平大憾啊。”赵明诚听得蔡邕,一脸遗憾之色。

    又有一人开口问道:“赵兄,时下听闻一事,说是那魏武曹操与杨修见过蔡邕手书之曹娥碑文,却是不知此事真假。”

    赵明诚闻言摇了摇头,开口道:“我也听闻过此事,便是杨修与魏武还有字谜之争,实乃人之杜撰也,曹娥碑于会稽苏州到绍兴等地,魏武一生未到江南,如何见得到此碑文。”

    此人一听,恍然大悟,说道:“还是赵兄造诣深厚,原道是人杜撰所出。多谢赵兄解惑。”

    郑智头前一直听得一头雾水,此时才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曹娥碑就是《三国演义》中杨修才思敏捷,快曹操三十里的典故。曹操与杨修一起路过曹娥碑下,碑面有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便是一个字谜,杨修立马而解,曹操直到走出三十里之后才解出字谜。

    黄为色彩,绢为丝,色丝为“绝”。幼妇乃少女,少女为“妙”。外孙乃女儿之子,女子为“好”。齑臼是碾磨调料的器具,受辛辣,受苦甜,受辛为“辞”,古代“辞”也作“辤”。

    便是“绝妙好辞”。

    郑智一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