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答道:“合该见官家禀奏,某先回衙门询问一番,王相公速速先去禀报。”

    童贯心思,已然就是向王黼发难。枢密院执掌军事,但是三省才是真正的国家领导机关,王黼才是这些中央机关名誉上的一把手,此事给了王黼也是正好。

    王黼听言眉头一皱,已然知道童贯心思不对,口中说道:“童太师最知兵事,合该同去面呈官家。”

    “王相公乃朝中首席,合该先与官家奏报商议。某此时也不知具体情况,回衙门里询问清楚之后,再来奏对,以免官家有问,某无以答。某先行告辞,王相公快去。”童贯显然知道这王黼有几斤几两,如此先后而去,便是要让赵佶有个对比,若是同场而去,也就显不出这么一个对比了。

    童贯要的就是赵佶问王黼,一问三不知。至于什么询问情况,不过就是托词,西北之事,东京之中还有何人能比童贯更了解。

    童贯说完转身就走,王黼拿着这一份文书当真有些左右为难,却是也不得不往宫内而去。

    郑智跟随左右,已然知道事情大概,随着童贯往皇城之外急走,开口问道:“恩相,党项人再起兵事,此番可灭其国!辽人已经不足为惧,自身难保,必然不可能再插手西夏之事。”

    宋夏之战几十年,中间永远横着一个辽国,打胜了辽国也来斡旋,打败了辽国也来斡旋。辽国就是宋夏两国中间的裁判一般,这裁判的执法能力还异常强大。如今辽国就如郑智说的自身难保,这个裁判也就再也没有了执法能力了。

    “唉。。。当真是焦头烂额,攻辽迫在眉睫,党项又起战端。此事当真还需从长计议。”童贯答道,党项人当真会选时候。

    “恩相,与党项之战不难,不过钱财尔。只要种相公带着一笔军饷回西北,短时间内便可再起一支强军。渭州秦州府库之中军械充足,种相公回去振臂一呼,大事可定。”郑智答道。

    道理也是简单,西北卸甲几年,原来的那些精兵良将也挥了几年锄头,生活多窘迫,战力自然不比当年。但是西夏也不是当初的西夏,如今的西夏,只怕甲胄都凑不出几副,精兵也早已损失殆尽,战力必然也是大打折扣。

    种师道若是归了秦凤,短时间内拉起一支队伍应该不难,倚仗着府库里的军备,与西夏一战应该话下。

    “种师道已去了河朔备战,此时再调秦凤,河朔之事该如何?”童贯问道。

    “种相公必然也愿回秦凤作战,有种相公在西北,党项不足为惧,河朔之事,下官可保定妥。”郑智开口说道,种师道从河北回西北,郑智必然大权在握。如此虽然官职没升什么,但是实际权柄就大了太多。

    童贯眯着眼看了一下郑智,似乎心有所感,却是也未多想,也是别无他法,只道:“唯有如此了。先回枢密院去等候官家召见,看看那个王黼能说出一个什么所以然来。”

    王黼觐见,赵佶依旧在艮岳之上,心情大好,身边也还有赵缨络相随。西北已平,南方已定,内外皆安,收复燕云似乎也近在眼前,每日上朝也轻松愉快,更有艮岳美景,还有什么能让赵佶烦心的。

    绛霄宝楼,赵佶刚刚摊开画院新进画作,准备带着自己爱女品评一番,也是教导赵缨络画作上的造诣。

    “陛下,西北军情奏报陛下过目。”王黼呈上奏报。

    梁师成接过文书,摊开在赵佶面前画作的角落处。

    赵佶把眼神从画作移开,瞄上几眼,开口道:“朕懒得看了,你便说吧,西北有何事?”

    “陛下,西北党项正在聚兵,党项人十三岁以上皆召入伍,随时大军来犯。折家经略估计,可有十万大军。”王黼开口说道。

    “什么?”赵佶听言一惊,眼神又往角落的文书看去,随即又问:“世间岂有这等厚颜无耻之徒,刚刚订立的城下之约,此时翻脸就不认了。西北备战如何?”

    “陛下,文书上说,西北禁军皆已卸甲几年,无兵可战朝廷速派援军。”王禀又答。

    赵佶眉头一皱,派兵不就是要钱?士卒东京多的是,却是这钱。。。

    “合该派多少兵将支援?”赵佶问道。心中也知西北兵力不够了,卸甲令都是赵佶自己亲自颁发的,如何不知这些事情。

    王黼对于兵事哪里懂得,支支吾吾两句,说道:“这个。。。依臣之见,党项善战,起兵十万,援军至少也要比党项人更多,方可得胜。”

    “比党项人更多?多多少?二十万?二十万去出征西北,要多少钱粮?”赵佶开口又问。

    王黼一个御史出身,虽然如今掌管六部,但是哪里懂得这些,又答道:“二十万兵马出征西北,粮饷。。。粮饷。。。一千万贯。”

    王黼当真也是信口开河,若是真从东京派二十万大军远征西北,一千万贯哪里够用。若是再打上几个月,士卒就该饿肚子了。军费并非就是钱,粮食才是重点,军备消耗也是重点。西北缺粮,要养活二十万人,从东京运粮去,若是一个民夫能运一百斤粮食,半路就得吃大半,到得西北边境,能不能剩下二三十斤都是问题。此乃火耗,也是主要的消耗之一。远征从来都不适合农耕民族,便是卫青霍去病远征大漠,也把大汉家底消耗殆尽。

    “一千万贯,你尚书省下户部赶紧准备钱粮。多备一些,攻辽之战也迫在眉睫,不可有误。”赵佶问道,似乎问题也解决了,不过就是二十万人马,一千万贯钱粮。

    王黼听言一愣,别的事情不清楚,但是户部有多少钱王黼是一清二楚了,哪里来的一千万贯,连忙开口道:“陛下,户部存银只怕。。。只怕不够。”

    “户部有多少钱?”赵佶皱眉问道,这事情似乎已经到了死胡同了。

    “陛下,户部存银不足三百万贯,今年江南两浙有方腊作乱,未收到赋税,府库已然捉襟见肘。”王黼答道。

    “捉襟见肘?如今方腊已平,着江南两浙各个州府赶紧把欠缴的赋税收上来以充军资。”赵佶倒是自己了一个解决办法。道理也想得简单,欠的钱还上来就是了。却是没有想过江南之地有没有钱来还。也不想战火之后的江南已然是满目疮痍。

    江南两浙之地,交的赋税多是粮食。几百万石的粮食多在郑智手中控制,也在杭州城,这么多粮食,如何运得来?即便动员整个江南民力物力运得来,郑智也不会拱手献给朝廷,自己在沧州更是捉襟见肘。何况还要养活那些江南两浙战乱之民。

    王黼听言更是为难,开口道:“陛下,这个。。。怕是来不及。各个州府收取赋税再运到东京也不是一时半会,必然要几个月时间方才能到。”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如何?”赵佶听言有些烦心,好好的艮岳赏景赏画的时间,非要来点烦心事情,已然有些不耐烦。

    “陛下息怒,依臣之见。。。。这个。。。依臣的想法。。。”王黼依了几次,便是依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赵佶听得更是心烦,盯着王黼看得几眼,大袖一挥,把那案几角落的文书挥到地下,起身左右踱得几步,已然怒上心头。

    王黼见得赵佶要发怒了,连忙又道:“陛下,依臣之见,童太师兴许有办法。”

    赵佶怒道:“那还不快把童贯召来。”

    王黼满头大汗,拱手答是,连忙起身去请童贯。

    国家大事,终究不只是谄媚迎逢。

    ,,。请

第四百二十四章 此人便是郑智() 
王黼回身出得艮岳,也不走远,只在艮岳之外等候,也有太监已经去传童贯了。

    王黼此时才明白,不论自己与皇帝赵佶的关系有多好,终究不可能变成朋友,皇帝还是皇帝,臣子还是臣子。玩乐可以在一起肆意挥洒,但是公事还得公办。员工永远不可能与老板变成真正的朋友,朋友的氛围必须是在把工作做好的基础上。

    赵佶本来极为惬意的心情早已烟消云散,看着面前的新画也没有了兴致。似乎心中又想起了蔡京的好处,蔡京虽然不懂得王黼这些游戏的手段,上朝时候多有压抑。但是真正有遇到事情的时候,蔡京总能侃侃而谈,一个一个的解决办法呈现出来给皇帝赵佶来挑选。

    原来的赵佶,觉得有解决方案的商量挑选过程都心烦。此时来了一个王黼,连解决方案都提不出来,这种差距才真正在赵佶心中酝酿与感受。

    “父皇,是不是又要打仗了?”赵缨络此时开口问道。

    赵佶回身看着赵缨络,眼神中满是疼爱,答道:“这世间的人才,有人擅文章,有人擅治国,有人擅打仗。大宋人才济济,却是也多烦乱之事。大宋八千里山河,事情不过都是一时烦忧,过不得多久就会风平浪静。打仗的事情童贯自有办法,也不需朕多操心。”

    “父皇,为何那个王黼束手无策,童贯就能有办法呢?”赵缨络多习文艺,却是当真不懂世间百态,出身于这种家庭,自带一股不食人间烟火。不过十三岁的少女,更是不懂家国之事,不免有此一问。

    “璎珞,就如朕刚刚说的话语一样,人各有所长,王黼并不擅长这些事情。”赵佶解释一句。

    “哦,王黼不擅打仗,那他必然是擅长治国与文章了。”赵缨络倒是聪明,听懂了赵佶的话语,也就有了这么一个结论。

    却是赵缨络这么一个结论,把赵佶说楞了,王黼拜相也有一段时间了,朝堂上也不见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两人相熟也不是一日两日,平常更不见王黼作什么锦绣文章。便是赵佶画了一副山水,王黼题跋,一笔字也写得毫无特色。

    此时认真想来,当真不知王黼擅长什么。

    赵佶想不出王黼擅长什么,若是换做旁人来评价,必然给出四个字:阿谀谄媚。王黼就擅长讨皇帝开心。

    赵佶想到此处,又想起刚才王黼那几句支支吾吾的依臣之见,依来依去依不出一个所以然,心中不免更是心烦,开口道:“璎珞,这王黼当真一无所长。”

    赵缨络听言一愣,实在有些不明白了,问道:“父皇,若是这王黼一无所长,为何不教童贯来当尚书仆射呢?”

    这话语要说旁人来说,必然听得赵佶大怒,朝廷任免岂能由他人随意议论。但是赵缨络却是能说,只因她还是一个小姑娘,又极为聪慧,极具艺术细胞,深得赵佶喜爱。

    赵佶听言忽然觉得有趣,哈哈一笑道:“哈哈。。。璎珞,一个太监如何能当文官之首,岂不让天下笑话,太监只能给差事去做。”

    赵缨络听言也笑道:“父皇,如何一个文官还比不过一个太监,宫里这么多太监,不若都去做官算了。”

    赵佶也只赵缨络是在开玩笑,听得更是开心,口中答道:“要不要给璎珞也封个官,璎珞聪颖过人,若是做官,可比司马光。哈哈。。。”

    赵佶也是说笑,大宋朝不可能有女人做官的事情,即便是公主帝姬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同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对手便是司马光,王安石自然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改革派,司马光却是一个极为守旧的保守派。两人算是政敌。党争有一段时期也是围绕着两人进行的。

    司马光算是儒家代表,王安石便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