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汉之话语既是唏嘘叹息,也是在童贯这个旧人面前对自己这一生作了一个总结。年迈之人,多是喜欢如此回顾一生,也有对自己这一辈子过往的怀念。

    “哈哈。。。我看你这模样,许还能活个十来年,此时唏嘘人生,岂不太早了些。与其在这里长吁短叹的,不如先帮我办件差事。”童贯笑道。

    王汉之听言,松手中缰绳,拱手答道:“太尉吩咐便是。”

    “江宁富庶,粮草之事便由你负责了,此来人马五千,加上郑智人马,已达八千之多,人吃马嚼,耗费实在不菲,东京是不可能有粮草支援的,唯有靠你了。”童贯说道。

    官场本就如此,童贯与蔡京这种身居高位之人,能久经不衰,便是有这么多人在后面。打仗要打赢,也少不得这些手段,少不得有人鞍前马后奔走。

    “太尉放心,下官老是老了,但是在这江宁还是有几分手段的,钱粮之事话下。”王汉之受了新官,自然也不会拖童贯后腿。八千人马的粮草,对于江宁府衙来说,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的。

    童贯点了点头,转来问郑智道:“时间紧迫,你来得不少时日了,可有破敌之法?”

    “太尉,破敌之法已有,头前我与杨可世将军也联系妥当了,两路齐头并进,直插杭州城。太尉带的五千人马来得正是时候,苏州杨将军正是缺兵少将之时,把这五千人马归到杨将军麾下,两路齐发之下,一战而成。”郑智当真觉得童贯来得太是时候,杨可世若是再得五千人马,必将如虎添翼。

    童贯听完郑智话语,反倒有些惊讶,实在没想到郑智竟然不要一个援兵,问道:“当真把东京五千人马皆归杨可世麾下去?”

    “太尉容禀,下官麾下皆是精锐骑士,战马也不比其他,一日奔袭两百里话下,若是加了其他人马,反倒累赘。杨将军麾下多是步卒,战法也是步战之法为主,东京之兵到杨将军麾下,更能发挥作用。”郑智出言解释道,郑智便是要一路飞奔往杭州,缩短方腊的反应时间,也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

    “也罢也罢,我哪里还信不过你,你说如何便是如何。我便一路跟随在你身后,同去杭州。”童贯本来心中想的也是来支援郑智的,带兵而来也是为郑智增加战力,此时郑智出言就拒绝了,倒是有些伤了童贯的“拳拳之心”。但是童贯对于郑智也是极为信任,自然不需多说。

    郑智听得童贯之言,也感觉手脚舒畅,有童贯这等上官信任,郑智也自然更加舒服。忽然又想起一事,开口问道:“太尉,还忘了一事。在东京的时候下官曾提过要抽调东京禁军一人,不知太尉还记不记得?”

    童贯脑中一想,随即答道:“记得记得,金枪班的教师,唤作徐。。徐。。。”

    童贯公事繁杂,脑中想的事情颇多,却是忽然之间记不起这个名字了。

    郑智连忙出言提醒道:“徐宁,金枪班教师徐宁。”

    “对对,就是此人,此番也随了军,等大军都渡了江,便派人把他找来。”童贯倒是并意这些小事。

    “多谢太尉,东京禁军都去苏州,江宁便留此一人足矣。还请太尉下个文书,此人以后便随在下官军中效力。”郑智对于徐宁自然是不能放过的,不论如何也是一员武艺高强之将。

    “许你便是了,调令文书,扎营之后一并与你。”童贯此生,兴许没有多少优点,但是童贯用人方面倒是极具慧眼。北宋末年,敢战之将,皆是童贯一手提拔之人。

    app安卓,,,请 zuopingshuji

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师道() 
童贯宁愿跟着只有三千人马的郑智一起去杭州,却是不愿跟着即将有七千人马的杨可世一起作战。这其中的信任不言而喻。

    童贯打马头前,问了问军营方向,却是并未入城,而是直接往军营而去。童贯带兵,多是这般随军而行。

    王汉之也未出言去请,只随着童贯入军营,显然也是对童贯极解。

    五千人马陆陆续续渡江,前后进的军营稍微安置。

    童贯落座大帐中心,已经吩咐郑智拿出地图,郑智拿出地图,自然还要上前汇报情况。

    童贯对于这些事情也极为擅长,地面铺开七八张大小地图。郑智在地图左右来回走动,口若悬河:“恩相,此处江宁,江宁南下往西入宣州,宣州已落贼手,南下往西便是广德与湖州,过得湖州,几十里便到杭州。”

    “再看此图,苏州在这边,下湖州便可直插杭州。”

    童贯看得地图,听得郑智前后解说,心中已有了然。倒是童贯带来五六个东京禁军将领,看得地图倒还有一脸的疑惑。

    显然这些人是听得个一知半解,若是这七八张地图整合起来成为一张大图,这些东京军将兴许还能明白郑智简单几语的介绍。但是这地图七八张铺在地上,并非完整大图,看起来自然极为散乱,郑智话语又是极为简单,并未详作解释,一般人当真听得一头雾水。

    童贯不比这些人,在西北看过的地图多了去了,便是通过地图上的山脉走向,江河走势,边境地名,便能迅速在心中把这些大小不一的地图拼接起来。这便是经验了。

    “破敌计划也一并说说。”童贯刚才听得连连点头,此时知道了敌我军情以及地势大概,便是要问郑智如何破敌了。

    “恩相请看,从江宁出兵,下官三千铁骑,从溧阳之西直入广德,破了广德再入湖州西边安吉,安吉已破,可望余杭。过得余杭便是杭州了,如此一路快马南下,贼人一定难以想象下官进军之速度,必然措不及防。”

    “杨将军从苏州而出,入湖州东边破了归安,便可在湖州会师,大军南下,直逼杭州城。如此大局可定。”郑智简单把计划说了一遍,便是两路合击,两路同进湖州东西两面,会师之后,便能合攻杭州了。

    童贯听得连连点头,这计划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郑智既然做了这么一个计划,对于这计划的可行性自然也有信心,便也不再多言,只道:“宣州该如何?若是敌人来个围魏救赵,从宣州出兵攻打江宁,江宁无兵,只怕要落贼手。”

    郑智听言,又指着地图答道:“恩相且看,从宣州进江宁府,必经高淳,下官在高淳屯了些江宁本地兵马。可挡一二。即便高淳挡不住也不需着急。此战从大战略来看,我等围攻杭州,贼军必然不可能去围攻江宁。杭州乃方腊最的地盘,一旦陷落,方腊大势已去,江宁对于我等来说,只算一座城池,得失之间并无这般的战略价值。

    这围魏救赵之法,也就不能切入我等要害。我等可以舍江宁而打杭州,方腊必然不可能舍弃自己安身立命之杭州而打江宁。对于方腊来说,只要我军一动,势如破竹,必然招回外地兵马来援杭州。”

    童贯听言,看着郑智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开口说道:“当真是这么个实质。如此便实施计划就是。”

    “恩相,待得几日,等把五千东京人马运到苏州与杨将军,再约定一个进攻时间,便可出兵了。”郑智答道。

    郑智童贯两人说得头头是道。东京来的几个禁军将领才终于弄懂了地图关系,听得郑智前后的计划,也在各自盘算。

    忽然有一个军将起身出言说道:“太尉,此事怕是不像郑相公说得这般简单啊。”

    童贯听言,以为哪里还有纰漏,连忙开口道:“田岩将军可是觉得哪里不妥?”

    童贯也不是第一次开这样的军事会议,自然也知道战事无常,集思广益才是重点,就如西北之时,与几位老将军商讨战事,也是这般你一言无一语来完善计划的。

    田岩自然就是东京殿前司下面的指挥使,官职倒是不低,厢指挥使的官职,比地方州府兵马都总管还要大上半级。

    “太尉,郑相公所言,皆是快马奔袭,势如破竹,此计划才能顺利。但是郑相公麾下,不过三千人马,末将听说这反贼方腊麾下,从者百万。百万之众哪里容得郑相公三千人马如此攻城拔寨。若是万一郑相公败了,或者陷入僵持局面。宣州贼兵必然从容过境江宁,我等后路都被截断了,该当如何?”田岩所说,自然也是极为有道理的。

    只是田岩不知,郑智的计划,都是建立在对敌人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更是建立在对自己麾下军将极为自信的基础上的。这两者才是郑智计划的基石。

    童贯听言,摇头笑道:“不需担心,郑相公不比旁人,此计划既然成型,自然有十足把握,你便在苏州配合好杨可世就是,一切听从杨可世的军令行事。”

    童贯对于郑智,对于西军,包括杨可世。也是极为有信心,更是相当信任。西军如何战力,童贯更是亲眼目睹,亲身体会的。

    田岩听言,似乎觉得这童太尉实在太过马虎,如此军机大事,竟然三言两语便决定了,忙上前又道:“太尉,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不可轻敌冒进,唯有再从邻近道路州府多多调兵遣将,集合大军而战方才是稳妥。”

    童贯本以为田岩当真有什么高见,刚才解释一句,此时听这田岩不依不饶,笑意一止,摆摆手道:“调兵遣将?等邻近州府这个出一千,那个出八百,集结到何时才算稳妥?集结几个月才能有你想要的大军。等到大军集结,贼人只怕更加势大,此时不趁那方腊手忙脚乱之时致命一击,更待何时?”

    童贯心中还有一句话未说出来,那便是时间不等人,郑智的时间更是急迫,战事容不得这般拖延。

    田岩看得童贯面色一变,也不得多言,只得悻悻回到座位,却是一脸担忧。

    倒是王汉之听得一头雾水,但是心中对童贯与郑智有十足的信任,郑智一来江宁,入江宁的贼人立马尸横遍野,如此事实摆在面漆那,不由得王汉之不信任。

    军事会议也就开到这里。众人自然又要入席吃喝。

    吴用听了郑智几句吩咐之后,又连忙入城去寻邓先,寻邓先只有一事,便是要船,大船小船舢板,只要能找到了,全部都要。

    五千人马沿江下苏州,这江宁府,便是能漂在水上的一片木板都要被翻出来,也能绑在船后放上几捆羽箭。

    大江对岸,和州马鞍山西、真州六合,扬州皆有公文,全力备船。官商民,全部动员起来,便是要一次性把五千人马载到苏州登陆。

    北方种师道,带着千余亲兵老卒过得大名府,刚到河间府之地。也是奉枢密院之命,先行入河北备战。

    备战之策,不过就是督促各地州府兵马集结。此番集结,也就是为攻辽之事做准备,大小州府之兵皆有定额,大的州府最要出四千人马,小的州府也要出兵两千。

    十万大军之数,便是要这般去凑齐。人马集结之后,自然还要操练点校一番。

    整个河朔山西,已然炸了锅一般,如沧州这般大州,若是没有郑智,也不过能凑个两千多老弱病残,沧州之地,还是有许多罪犯刺配为军的,也不过能集结这点人马。何况其他地方。

    各地皆是焦头烂额,但是也有人接命令之后,点校人马便开拔了。如呼延灼,手下军将颇为严整,人数也够,自然也就不显为难。

    东平府中,双枪将董平皱着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