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智收回了在地上指点的手臂,开口道:“你看地图,若是入了宣州一路往南,还要过境几个城池,入杭州之后又有三座较大城池,如此路途遥远不说,还多了几场战事。若是破广德、破安吉直插余杭,离杭州城已然就只有四五十里。快马一个脚程便到,中途都不需要休息。即便破了余杭之后屯兵于此,杭州城皆在我一个时辰的马步之内,只要战机一到,随时可以进攻,如此于我等有利,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吴用听得郑智话语,也是觉得极为有理,却是心中也有担心,开口说道:“相公,此法甚好,却是我们兵马不过三千,方腊在杭州附近必然囤积重兵,方腊麾下能战敢战之士,只怕大多都在杭州之地,我们三千兵马孤军深入,只怕不妥。”

    郑智心中焦急,想早日回沧州,却是也知战争之事,永远不能操之过急。方腊麾下二十万人马是有的,把这江南两浙剿得一个天翻地覆,二十万人中但凡有三四万稍微精锐一点的士卒,围困自己手下三千骑兵,完全不是问题。人马多寡相去甚远,七八十倍的差距,郑智心中虽然自信,却是也不敢孤身犯险。

    “不知杨可世将军身在何处,此时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知王知府说的那个婺州王禀此时是个什么情况。若是杨可世将军与王禀能一齐进攻,方腊必然首尾难顾、腹背受敌,我等便可长驱直入于杭州城下。”郑智对于杨可世是极为信任的,毕竟同出西军,心中自然比较信任。杨可世后来也是敢率领四五千的西军骑兵与辽国耶律大石正面对战之人,虽然战败,却是也勇武非常。

    再到后来,杨可世上阵与辽国骑兵大战,胸腹中箭,全身是伤,连自己的靴子里面都装满了自己的鲜血,却是还能手杀几十人。即便如此,杨可世自己仗着厚重铁甲,竟然还活了下来。

    此时杨可世入了江南,却是兵荒马乱不知身在何处。郑智心中也只想着杨可世能带兵与方腊打起来,如此自己也可以动手。

    婺州王禀已然被郑智忽略了,却是郑智实在不记得这王禀是何许人也。王禀也是北宋末年铁骨铮铮的军汉,此时任职婺州义乌金华观察使,婺州兵马都统制。后来任职建武军节度使,驻防太原城。

    在宋钦宗把太原割让给金国的时候,朝廷派人来给王禀传达旨意,王禀依旧不肯开城投降。带着自己的儿子与手下军汉死守孤城太原,被朝廷放弃之后,无援无粮,坚守二百五十余日,完颜宗翰强攻太原九次,没有一次打破太原城。最终太原城中,骡马吃光,树叶吃光,地上的草也吃光了,就连马鞍都被吃光了。

    金兵破城,王禀率兵与之巷战,被敌人围攻,身中数十枪而死。王禀之子王荀投河而死。金国大将完颜宗翰粘罕最恨此人,面对王禀尸体之时,竟然打马反复踩踏王禀尸首,用以解自己心中恨意。

    杨可世王禀二人,皆是北宋末年少有的勇武之士。

    郑智此时却并未把这王禀当回事,实在也是第一次听说。

    “相公,不若派人到苏州去联络一下杨将军,若是联系得上,同时进攻,必然能建奇功。”吴用说道,更是知道苏州南下杭州,更加方便快捷。

    “此法甚好,等成扬回来,此时便交与他去做。只要联络上杨可世将军,必然事半功倍。”郑智说道,心中的军事计划也越发清晰起来。

    吴用想了想又道:“若是能联系到婺州王禀,那便更好了。”

    郑智看着地图,摆摆手道:“婺州于杭州之南,方腊横在中间,联系不上了。王知府说那王禀能战,却也不知真假,兴许此时已然被方腊所败。”

    吴用听言也不多说,兵荒马乱之际,信息也就通畅不了,许多事情多说也没有意义。

    不久鲁达打马而回,刚一见郑智便气呼呼说道:“哥哥,那石宝跑得比兔子还快,竟然跑进山里去了。”

    郑智听言,以为鲁达没有追上,便问道:“可是没有追上?”

    “追倒是追上了,却是没有杀得一个军将,斩杀的皆是些喽啰,还捉了几百个喽啰回来。若是哥哥早教洒家去追,哪里能容得这些人逃脱。”鲁达如怨妇一般埋怨一句。

    郑智见得鲁达似乎有些愤愤不平,笑了笑道:“你且带兵入城里去搜捕这溧水都头,等祝龙来了便埋锅造饭,今晚在城中吃上几杯。”

    鲁达拱了拱手便带兵下去了。郑智看着鲁达背影,与吴用笑道:“你道鲁达这厮,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却是这战阵不能不尽兴。。。”

    吴用听言也笑:“鲁将军性情中人,相公能得鲁将军这般好汉相助,当真是相公之福啊。”

    郑智看着鲁达摇头晃脑打马走远,微笑着连连点头。鲁达这人,不贪钱,不好色,重情重义。能与鲁达有缘,这样一世兄弟,郑智心中也是感动。

第三百九十章 安心上路吧() 
祝龙带着几百辎重与火头军终于到得溧水,战事也早已落定。祝龙一来,便又是苦差,埋锅造饭只是其次,清理战场才是主要。

    南城之外,尸首几千,还有趴在地上哀嚎的贼军伤员,郑智都是一概不管,皆放任在城外。郑智麾下倒是没有什么伤亡,轻重伤十几个,一人堕马被踩死。

    郑智带着吴用与几个士卒慢慢上得溧水县并不高大的城墙。溧水虽然离江宁不远,却是并不属于平原地形,反而是小丘陵地带,视野之中其实有不少小山岗与矮山包。

    但是溧水总体来说却算是比较平坦的地方,道路也极为通畅,耕地不少,雨水充沛,自然也是物产丰富,长江大水系旁边,还有石臼湖不远,粮食从来不欠收,实在是一个安居乐业之所。

    从汉以来,南方人口越来越多,自唐以下,已然形成了后世一千多年的南富北穷的局面,传统中原慢慢凋敝,更有西北之地,汉人自古在黄河之边耕种,慢慢形成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本也是郁郁葱葱,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汉人几千年的耕种造成的。

    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战争,基本都是在中原一决胜负,不论是汉末魏晋,还是隋唐,五代十国大宋,明清。

    真正主要的大战都是在中原地带解决问题,中原鼎定之后,中华就会趋于大一统。南方往往都是休养生息,即便发生战争也是华夏一统的收尾之战。强如东吴,比之曹魏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哥哥,洒家把这厮拿来了。”鲁达上得城墙来禀报,

    郑智不再看着城墙之外的大小山包,转过头来眼中便是满城的高低屋檐,比城墙高的房屋无数,屋檐往天空翘起,极为漂亮。

    “把那厮拉上来。”郑智挥手吩咐道。

    几个军汉提着一个人便上了城墙,然后押跪在郑智面前。这人倒是一身破烂铁甲未脱。

    郑智开口问道:“可是你下令开城投降的?”

    那人想拱手,却是手臂被军汉抓住了,只得急道:“回上官,卑职完全是身不由己啊,卑职之所以开城,也是念及全城百姓安危,与贼人谈判之时,贼人答应开城之后不会纵兵劫掠,卑职才打开城门的,上官明鉴。”

    郑智听了这拙劣的谎言,喝问道:“可是贼人答应了你劫掠你家,你才开城投降的?”

    “上官明鉴啊,敌众我寡,卑职也是无可奈何啊,知县都弃城而逃了,留卑职一人在城中御敌,手下不过一百多人,贼军上万,如之奈何?”

    这都头似乎说得挺有道理的,便是知县都逃走了,他开城投降又算得什么。世间多是这种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吃了一辈子的军饷,到了保家卫国的时候,连反抗都没有便投降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都头不比普通士卒,普通士卒兴许生活艰辛,这都头即便不受人重视,却是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朝廷养其万日,却是一时用场也派不上。

    不说忠君爱民,只说这个一辈子的军人,最后竟然派不上军人的用场,要来何用?此人不杀,郑智如何还能服众,麾下军汉如何去看。

    郑智也懒得再问,再问也是这些理由借口,只出言道:“阵前投敌,斩!头颅挂在城门之处示众。”

    左右众人似乎早就知道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因为这种事情在西北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西北的城门之上也不是没有挂过这种人的头颅。

    几个军汉拖起这都头,把头颅摁在垛口之上,一柄大刀已经扬起。

    郑智也看,转身就往城墙而下。

    “上官,杀我又何妨,你可敢去杀知县吗?他先弃城而逃,为何不杀,我一个小兵却是枉死于此!天理何在?”这都头也有几分聪明,出言只想活命,言语相激自然是想让人觉得自己情有可原。

    郑智脚步已经下了几个台阶,却也只是摇了摇头并不停步。郑智的对于军人这个身份的认知与价值观与这人相去甚远,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内心的摇摆。

    郑智下了城墙,军汉的大刀扬起了片刻,也该落下了。却是身边另外一个军汉用手示意了一下,那柄悬在半空的大刀也暂时停住了。

    这军汉凑到都头耳边,说得一句:“我家相公治军向来如此,你是死罪难逃了,死之前告诉你一事你安个心,溧水知县也被我家相公斩杀于道路边上,安心上路吧。”

    这军汉话语说完,站直了身子,手在空中轻轻示意了一下。

    这都头眼神惊骇之间看得军汉一眼,似乎还有话想说,却是那大刀迅速落下,一刻头颅便滚落城下。

    几个军汉又迅速下城去捡那颗头颅。

    自秦国开始,对于人头的称呼出现了一个词汇:首级。首级一词来自战争,为何人头被叫做首级?因为秦朝军队作战,上交一个敌人头颅便能升一级,升级之后便有军功,可以分田地,可以免税赋。

    秦国士兵战阵之上人人奋勇,大秦强军更是扫荡寰宇,一统六合。每一战之后,秦国士卒腰间都挂着人头去登记请赏。口中皆道:又得一级。

    首便是头的意思,首级一词便这么传了两千多年。

    郑智下了城墙,说得一句:“去把那知县的首级寻来,与这都头挂在一处。”

    自有亲兵听了吩咐下去办事。

    祝龙安排人开始埋锅造饭,郑智也进了溧水县衙。

    天黑城关时候,燕青终于赶了回来,叫开城门,直入县衙。

    “相公,高淳并无多少贼军,城头低矮,城头之上左右数来数去不过百十人。只是听说宣州有兵马正在往高淳来,不知多寡。”燕青这个差事也实在辛苦,但凡军情奏报,皆出他手,每日来回奔命,还极为危险。这少年汉子却也乐此不疲,从不言苦。

    吴用听言,看了一眼郑智,开口道:“相公,这高淳之兵应该倾巢而出来打溧水了,此时高淳空虚。但若是想保高淳无忧,必然还要再战一场,把宣州来援之兵击溃,才可保整个江宁府无忧。”

    “学究说得有道理啊,我们人少,三千兵马,不可能分兵把守,唯有再战一场了。把宣州之兵击溃之后,方七佛便会安分下来,没有必胜的信心也就不会再出兵来犯江宁了。”郑智点头说道。

    高淳就是江宁府与宣州交界之城,宣州全境落入方腊左膀右臂方七佛之手,方七佛若是在溧水、高淳连续损兵折将,也就会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