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嘤嘤而泣,显然是被这般场面吓住了,其中也有曾家老大曾涂之子,此时哭得格外的伤心,也是刚刚才知道自己父亲被人杀死。

    曾弄头顶本来是一丝不苟的发髻,此时却是花白头发披落满肩,满脸鲜血。一个老人被如此对待,这场景多少显得有些残忍。

    “李知府容禀,此事误会甚大,曾老太公是无辜的啊,围在外面的百姓并非是老太公指使,他们只是误会了李知府头前张贴的公告,没有读懂其中的意思。还请李知府明察。”史文恭话语恭敬,也有一种他这个年纪该有的人情世故里的智慧。

    李纲听言笑道:“有没有误会暂且不论,其中的细节你们都是心知肚明。想以暴抗法,这大宋朝还从未有过这等强人,便是那梁山水泊也被我家相公踏成平地。闲话少说,此番来谈,是你作主还是曾家老头作主?”

    韩世忠与杨志把事情办成了,李纲头前的犹豫也就烟消云散,此时便是要解决这番事情。

    史文恭头前也是说的场面话,只想把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一下,此时听得李纲一问,史文恭赶紧看得曾弄一眼,回话道:“当然是曾老太公做主,我只是代表老庄主来谈此时。”

    曾弄此时浑浑噩噩之中稍稍清醒了一些,后背隐隐作痛,面目之上也多是伤口,听得史文恭话语,又左右看了看被押在地上的孙子,却是默不作声,心中已然翻江倒海。

    李纲引言一笑:“哼哼。。。那便是你能做主,也好,那本府便直言不讳了,曾家的田地,即便不细算,本府心中大约也有个底数,交得两百万贯,此事作罢。粮食与其他财物抵扣也是可以的。若是不想交,地契之上有名之人,全部拿下大牢问罪。曾家家产全部充公。”

    史文恭听言,也知道数目倒是相差无几,却也只能去看曾弄与他的三个儿子。

    曾索三人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便是也看向自己的父亲。到得如今,实在是被逼无奈。不论心中有多少忿恨也只得压在心中。

    史文恭内心的意见自然是想把这事情了结,花钱消灾。花别人的钱感觉不到心疼,只想把这曾家保住便好。

    曾弄自然也感觉到场中的目光皆聚在自己身上,抬起了头看了看头前的李纲,又看了看自己的几个儿子与孙子,说道:“钱粮我曾家出得起,李知府,你如此欺辱我曾家,杀我大儿,用我孙子的性命做要挟,这般手段岂是朝廷官府所为?”

    曾弄内心倒是有几分狠厉,若不是自己几个孙子也被人拿了,曾弄倒是不怕死,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头来被人如此欺辱,死对他倒是没有多少威慑了。

    李纲被曾弄话语一说,心中莫名一些觉得理亏,一个年轻文人面对此番场景,难免如此去想。

    裴宣立马接道:“老儿,官府收税,你偷逃田赋,指使这些无辜百姓来围攻官差,这般手段又岂是良民所为?这般手段与反贼何异?官府如此对付反贼,岂不是天大的恩惠?你可知那宋江是个如何下场?”

    曾弄被这一句话语问得哑口无言,却是史文恭连忙开口打圆场:“此事都是误会,老太公从未指使百姓围攻官差。曾家哪里会不交田赋,只是这数额实在巨大,一时半会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钱,还请李知府宽宏,可不可以想个折中的办法,减免一些,分几年来交也好,也给曾家留一条活路。”

    李纲听得裴宣之言,再看下面几个半大少年,心中负罪感去了大半,开口回道:“早如此商量,何必让事情到得如今?两百万贯,一个铜钱也少不了。钱粮不够,拿地来抵。四州经略府不久之后就要驻军郓州,但凡再有此事,必然大军前来弹压,你曾家若是老老实实做个良善,可保无虞,若是你曾家还想暴力抗法,其中后果也要想个清楚。”

    李纲对于郑智急需要钱去做的事情一清二楚,哪里能接受什么分期付款的事情,话语虽然说了个来回。其实目的就一个,便是要钱带到沧州去扩充军备,事情不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目的而已。

    这郓州也就曾头市这么一个超级大户了,其余不过多是如晁盖东溪村那种地方,一个村中保正,也算是富家大户,还能为十万贯铤而走险,自然也就富不到哪里去。

    沧州还有几家书香门楣,这郓州便是一户士家大族也找不出,这便是区别所在。齐州济南附近倒是有些士族,如那后世鼎鼎大名的词人李清照,便是齐州人士。

    史文恭听得李纲强硬的话语,又转头去看曾弄。

    李纲看得曾弄模样,也于心不忍,挥了挥手示意后面两个军汉。

    两个军汉便也松了手,曾弄动了几下刚才被反在后背的双手,随后擦拭了一下嘴角,开口道:“给了钱,可是把我家孙儿都放了?”

    裴宣此时听言,开口便道:“给了钱自然就放人。”

    经略府一直由裴宣当家,当家人自然是知道菜米油盐贵,也是知道郑智吩咐下的差事焦头烂额,没有钱当真寸步难行,听得曾弄一问,便立马有了回答。

    曾弄眉头紧锁,便是知道此事只有用钱来解决了,却是心中如何也不痛快,更是憋屈得呼吸困难,还有满腔的忿恨。

    史文恭见曾弄还在犹豫,连忙唤得一句:“老庄主。。。。”

    曾弄摇了摇头,双手慢慢撑地,站了起来,口中轻声道:“罢了罢了,如此罢了。老朽这便回去筹措。”

    裴宣听言,嘴角一扬,开口吩咐道:“把老太公送出营寨去!”

    史文恭连忙起身来扶曾弄,心中也是安定不少。回头一想,不过昨晚到今天,事情为何就成了这般局面。回头又看了看头前落座的几人,李纲,裴宣,韩世忠,杨志。

    心中一声叹息:经略府当真好手段!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战在即;无心风雅() 
曾头市的钱自然是不够的,粮也不够,还要留些存粮下来养活人。如此便只有用地来抵。

    曾头市的百姓慢慢也散了去,钱粮不断从曾家往外面的营寨运来。

    李纲脸上虽有笑意,却是心中知晓此时只怕还没完,杀子之仇,夺产之恨。如何叫人能咽得下去。

    李纲心中担忧,却是也不去多想,如今只想差事能顺利推行下去即可。拿下曾头市这个硬骨头,其余地方自然也就轻松简单得多,阻力也会小上无数倍,省时省力之下,应该也是对郑智要做的事情有个很大的帮助。

    衙吏们不断计算着银钱数量与田产折价,李纲便在一旁监督着。天色已然黑尽,曾头市内外依旧灯火通明。

    史文恭带着最后一车粮食来到营寨之中,面见李纲,怀中还有一叠地契,即便是要用来抵扣田赋的地契,曾弄也是多加挑选,自然是把那些相对来说差一些的田地交给经略府。

    史文恭从怀中取出地契递给李纲,开口说道:“李知府,这田赋基本已经补齐了,不知何时放了曾家几位小公子?”

    李纲接过地契,随意翻看了一下转交给一旁的沧州衙吏,开口说道:“放自然是要放的,等曾弄随本府到郓州府衙去把这些地契上的手印都按了,本府便把那几人放了。”

    李纲心思也是缜密,一来要保证这曾家不会行险翻脸,二来也是地契要有个交接,也就需要曾弄亲自签字画押才行。

    史文恭听言反倒有些心安,只要这李知府不出尔反尔就行,拱手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明早便随李知府进郓州城去。”

    李纲听言,摆了摆手示意史文恭退下去。时候也不早了,多说无益,好好休息一夜,明早把事情了结妥当,自然还要赶往下一家去丈量田亩。

    ………

    江宁城秦淮河支流,夜幕降临,河中水流轻缓,河道之上慢慢多了许多张灯结彩的游船,这种船叫做画舫,画舫之内不时传来丝竹之音,还伴有温柔的曲调。

    虽然比不得往日的喧嚣,却是也热闹非凡。

    其中一艘颇大的画舫之中,郑智带着吴用、杨再兴与几个亲卫首席落座,对面便是江宁知府王汉之与几个本地官员。

    唱的曲子倒是熟悉,也是郑智所作《浪淘沙》,头前不久郑智在皇帝赵佶面前背出来的这一曲《浪淘沙》,赵佶方在皇宫之内叫周邦彦手下之人唱得几次,转眼间就传到了江南之地。

    便是大宋传递军情的速度也不过如此,可见文人在这个世界的影响力是何其之大。就如后世流行音乐一般,眨眼间就能传遍大江南北。

    王汉之听得新曲,也是连连点头,一曲唱罢,开口问道:“云姑娘,此曲所出何处?”

    头前小台子上的清倌人生得也是美丽,还伴随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说话唱曲的语调却不似江宁口音,反而是一口的吴侬软语,听得人格外酥麻。大同的婆姨,扬州的瘦马,虽然这句话语到明清时候才真正开始流行,也说明了江南女子在整个中国是格外受欢迎的。

    瘦马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其中深意就是可以随意凌辱之。也是一种对于女性的悲剧,更是说明江南女子的性格温和,任劳任怨。

    婆姨一词便多了一分泼辣,当然这泼辣与后世说的泼辣也不是一回事。只是性格上的外向,并非后世所说的泼妇。大同婆姨与扬州瘦马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子形态,一种是情趣上的优点,一种是能满足男人的掌控欲。

    不论怎么说,男权至上的社会,两种明码标价的女子,自然也是命运与社会的摧残。但是也能满足男人对女人最根本的身心需要。

    “王相公,此曲刚从东京传来,听姐妹们说是东京官家最近听的曲子,听闻词的名叫郑观汐,是北地的大官。头几年还有一曲《青玉案》,想必相公也是听过的,便是这个郑观汐所作。”小台之上的云姑娘放下手中的琵琶,语调温婉,有礼有节。

    王汉之听言,会心一笑,又看了看郑智,心中自然知道这郑观汐是谁,毕竟王汉之便是从东京来的,还与童贯关系不错。看着郑智开口道:“郑相公,此乃上达天听也,恭喜恭喜啊!老夫在东京十来年,从未在如此在官家面前露脸,郑相公着实让人羡慕。”

    郑智当然明白王汉之指的是什么,开口笑道:“山野隐士之作,偶尔听来,王相公见笑了。”

    王汉之听言,笑意更深,只道:“哈哈。。。不知郑相公还从那山野隐士处听来何曲,今夜不妨再背诵一两篇如何?”

    大宋文人大多如此,天塌下来也挡不住吟诗作词的娱乐,杜牧在江宁秦淮河有诗《泊秦淮》,里面便有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世人听得此诗多是鄙视那唱曲的商女不懂国仇家恨,却是从来不想为何这商女在有亡国恨之时,还在隔江唱曲。

    没有自我麻醉的文人士子饮酒作乐,又哪里会有商女唱曲。

    郑智一来,王汉之面对贼人的心病就去除了,心情自然大好,美人佳音,美酒在手,不来一些文人风雅,便也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倒也不是这王汉之不知轻重缓急,王汉之在这大宋,相对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官员,却是这整个大宋朝就是这个风气。

    靖康之后,两位皇帝被掳。大宋偏安一隅,照样还有“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慨。天塌下来,大多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