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个进士,哈哈。。。”

    李纲听得郑智调笑,也笑道:“读书读了十几年,当真无趣,但是这战阵还从来没有见过,实在遗憾。”

    郑智心想这李纲当真是这个时代的异类,古往今来,投笔从戎的有不少,能说读书无趣的读书人,从古至今也不多,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圣贤之道都保有一份至高无上的崇敬。

    郑智看着李纲一说到战阵就两眼放光的模样,笑道:“伯纪妙人啊,若是他日你领兵上阵,不知是一个什么模样?”

    李纲听言,更是来了劲头,答道:“最近这孙子兵法,我已烂熟于胸,有朝一日我若领兵了,必然智计百出,运筹帷幄。”

    郑智听言笑了笑,一般没有见过战阵的人,对于战争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想法,如何其谋划策,克敌制胜,看得李纲这般模样,郑智再问:“那伯纪觉得哪些事情能决定胜败?”

    李纲想也不想,笑道:“良将得胜,庸帅则败。孙膑伏庞涓,减灶之计,令庞涓孤军深入,便是奇谋得胜。秦之白起,围赵四十万,从此唯秦独大,也是将帅奇谋。相公以为然否?”

    郑智看了看李纲,这个年轻读书人并不是没有智慧,而是对战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有宋一朝,重文轻武,便是这个模样。不说年轻李纲,便是这朝堂之上稳坐的那些士大夫,又有几个懂得兵事,兴许大多还没有现在李纲这么一个简单的见识。

    兴许更多人以为兵多将广就能得胜,孙子还说,有敌十倍,围之能胜。天下禁军八十万,这天下太平得紧。

    郑智摩挲了一下双手,慢道:“战要胜,唯有几条良策,一是士卒精悍,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二是武器精良,铁甲厚重,马匹良健。三是有钱有粮。唯此三者之后,才有将帅之谋。守成之将也可,进取之将也罢,只要不是蠢材,战可不败!不论如何奇谋良策,最终也是士卒兵刃厮杀,上将之才可大胜,中将之才可小胜,下将之才可不败,无才之将便不论。”

    李纲听言一脸惊疑,这个理论,当真是与兵书说得都不一样。却是也没想,书写兵书之人,必然知兵事,兵书之上,自然只写打仗的办法,却是不写多少打仗的基础。郑智说的就是打仗的基础,什么才是打胜仗的基础。

    虽然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太多太多,郑智说的便是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哪里来的胜利。三条说白了就是士气勇气,装备水平,经济水平。不然领兵将军再有奇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围之不紧,攻之不克,守之不御,哪里还有胜利可言。

    “相公,若是没有良将,如何能克敌制胜?”李纲内心有些颠覆,出言再问,心中也在思考。

    “此乃相辅相成,有精良军队,有良将,自然克敌制胜。战阵是谋略不假,却非小道之谋,实乃大局之势,士卒军将勇武才是得胜的基础。”郑智说道,却是也难以说太多,两人如此交谈,真要把战争进行深入分析,一时之间也难以面面俱到。

    却是这一番谈话,郑智心中已然产生了要建立军武学堂的想法,用现代的分析模式整体对战争进行深入的解剖。战争的必要性,战争的准备,军队的训练与思想工作,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之法。

    “相公是不是说只要军队精良,战事不败?”李纲听得前后言语,自己总结了这么一句。

    郑智听得李纲的总结,想了想之前自己所说的话语,似乎真传达了这么一个理念,回道:“此乃基础,军队的精良也不是一个方面,是综合来评判,我准备在沧州建立一个讲武学堂,深入解析战争,你若是有兴趣,可来听讲。”

    郑智为什么这个时候把军队的精良拿来反复强调?却是郑智知道北宋之败,与大宋禁军无用有最主要的关系。就如这沧州禁军,哪里能叫军队,这种军队聚起十几万去打仗,能打胜仗才是怪事。

    若是这种军队面对女真铁骑如狼似虎,那真是如纸糊的一般。靖康之难也是必然的事情。

    “好,相公若是讲武,一定派人知会一声。”李纲听得郑智只言片语,似乎对战阵更有了兴趣。文人本就是聪明人,学理论上的东西自然一点就透,却是李纲此时越通透了些便越有更多疑问。

    郑智点点头,李纲初到,自然也要安排一顿酒菜。也就准备起身请李纲往偏厅里去。

    却是此时裴宣匆匆进了厅内,口中拜见道:“相公,紧急公文。”

    郑智上前接过裴宣递过来的公文,看得片刻,笑了笑道:“无妨,不用管他。”

    裴宣急道:“相公,匪贼围了青州,慕容知府来函求救,当真不理会?”

    郑智点点头道:“清风山上能有几个贼人,如何破得了青州大城,宋江、王英、燕顺、郑天寿之辈哪里有本事攻得进青州,这慕容知府实在是胆小如鼠。”

    当然这青州慕容知府不仅是胆小如鼠,还愚蠢之极。宋江引着花荣、王英之辈带几百喽啰与青州兵马都统制作战秦明作战,慕容知府就听得别人说秦明投靠了贼人,劫掠青州百姓,便把秦明一家抓到城头上砍了。

    却是也不想想,一个州的兵马都统制,有什么动机会去投靠几百喽啰的匪寇?何况秦明一家老小还在城中。这种简单的道理,是个人也能想明白,便是这慕容知府想不明白。

    “相公,这慕容知府既然来求救,只怕情况真是十分紧急了。”裴宣又道,也是郑智着想,贼寇攻青州,沧州经略见死不救,自然也是大罪。

    “无妨,你通知燕青多注意梁山上的动向,这清风山上的贼人大概也要上梁山去了,梁山匪寇也将越来越大。”郑智自然知道清风山赚了霹雳火秦明,自然也就要上梁山了,花荣、王英、燕顺、郑天寿、秦明,一路还有吕方、郭盛、石勇。

    此时合该是让梁山势力展起来的时候,郑智要养的贼也该养起来了。郑智自己的布局也该加快度了。

    等到宋将从江州回来,这梁山可就要大展身手了。请:

第二百二十五章 山东有大贼() 
李纲一到盐山县,第一件事便是去军营视察,主要也是李纲对军事实在感兴趣,盐山知县,自然是盐山县禁军厢军直接领导主官。..

    原来的盐山知县自然调不动这些西北的骄兵悍将,却是这新来的李伯纪不一样,众人皆知李知县是自家相公亲自从东京请来的,也知这李知县是自家相公的熟识朋友。

    知道李知县马上要来军营校场,一百多西军与几十沧州兵早早列队等候。

    李纲一入校场,见得这般场景,不免有些心潮澎湃,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见到营里军将的模样,百余战马整齐列队,几十沧州兵也不用之前,站得也算整齐。

    一员高大的骑士上前,下马拜见:“卑职盐山都头高祥拜见!”

    李纲笑着拱手道:“高都头客气,听闻你们西军甚是能战,今日当见识一番。”

    高祥自然是郑智麾下的老军阵,皮肤黝黑,三十上下的年纪,站在李纲面前身形笔挺,毫不卑躬屈膝,自古下位者见上位者多是躬身随行,只有郑智麾下,只有一点要求,便是抬头挺胸。

    “李知县请上将台,今日卑职带弟兄们演武一番。”高祥作了个请的手势,引着李纲往将台而去,对于李纲的夸奖丝毫也没有一点谦虚之意,便是要手底下见点真章给这李知县

    李纲慢慢走上不大的将台落座,再,几步从将台之上翻下身子,稳稳坐与马上,策马就走。

    几十个沧州兵此时远远让出了校场。

    在之上,口令呼喝,响箭飞起,百余健马飞驰,箭雨不断,百骑犹如一人,忽左忽右,或是直冲而去,一会成列横扫,一会紧密成团。。。

    李纲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脸是笑,虽然其中的细节,却是也能闹,还有那插在自己面前不过二三十步远的紧密箭矢,李纲心中毫无惧怕,反而更是兴致高涨。

    左右几趟,百骑打马往将台而回,李纲下得将台与迎高祥,近前开口就夸:“高都头,汉子们好射术,好骑术!”

    高祥连忙下马回道:“射术不差,却是这骑术还要多练。”

    李纲以为高祥谦虚,夸道:“高都头,如此骑术,当真惊为天人,百骑如一人,阵型变化如臂指使,高得紧啊!”

    “李知县,你是没有见过党项人的骑术,我等随相公在会州筑城之时,党项骑兵攻寨,个个都能站在疾驰的马背之上,两丈高的寨墙,直接从马背飞身而起,翻身便入了营寨,那等骑术才是惊为天人。”高祥解释道,骑术之道,终究还是略逊一筹。

    李纲听言,更是感兴趣,问道:“东京里都说党项人不堪一击,见我大军便望风而逃,原来党项羌人如此厉害?高都头快说说后来如何胜之?”

    也不怪李纲有这么个想法,便是鲁达等人在酒桌之上说起战阵,也多是说如何杀得痛快,也没有真正讲过这些细节。鲁达等人话语口气中也多是对于党项人的不屑。

    高祥见得李纲如此感兴趣,也十分高兴,笑道:“说起那日,当真畅快,我等随着相公冲阵,对面敌将是党项金甲嵬名氏。。。。。。不过要说起党项人,骑术实在胜我等一筹,李知县若是不信,有暇去沧北那里还有相公的五百米擒骑兵,骑术实在厉害。”

    李纲越听越是起劲,开口说道:“你家相公冲阵之时当真勇不可当,东京最近也有传说,说你家相公就像当年武襄公一般,高都头,今日随我入城吃上几杯如何?边吃边聊。”

    高祥拱手笑道:“那便多谢李知县。”

    “还有一事你要允了我,便是在你军中借匹好马,我也习练一下骑术,以后若是有机会,当与郑相公同上沙场。”李纲又道。

    若是旁人想要借马,那是门都没有的事情,李纲借马,高祥想也没想便答应了,还道:“明日我就文去经略府中,挑匹好马送到知县衙门里去,哪里还要李知县你借马,知县衙门里的那几匹老马实在是不堪用了,骨瘦如柴的,知县你骑着也折了身份。”

    边走边谈之间,高祥安顿了一下麾下军汉,与李纲入城而去。

    清池城内,四处皆是布告,经略府招兵,实月饷两贯,还有粮食补助,自然引来不少清池城内的闲散汉子围观。还有官府派的人在不断念着布告。

    听得这实月饷两贯声音,场面已然热烈起来,沧州当兵的,历来到手不过几百文,却是这新来的相公招刺,实就有两贯,还粮食补助。

    当三个县城的告示都贴出后,沧州闲散的汉子们依然炸了锅,都往军营校场奔去。

    沧州本就武风盛行,当兵吃粮虽然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情,却是也架不住这丰厚的钱粮引诱。再一个便是没有人觉得这安稳的大宋朝会打仗,宋辽百年不战,当兵的实在算是白混了一份粮饷。

    这种情况倒是郑智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招刺本就是难事,没想到在这沧州反而应者云集,闲散的汉子与被郑智除名的军汉,几个县加起来直有上万。

    此事自然是高兴的事情,兵源多了才能挑选优秀精壮者,自然更能精益求精。

    城外的酒坊也开始产酒了,几个县城里面的酒楼商场也在建立,一切有条不紊。

    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