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屠家子-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计不妥!”

    褚贡本以为,就要行此下策之际,一道粗犷的反对之声响起。褚贡皱眉,有些不喜。抬眼望去,竟然是太平道的张曼成,张天师。他这才想起来,这次宴会有一半的原因还是为了酬谢太平道在这次抗瘟疫过程中的帮助。不曾想,发生此等突然的事情,倒是怠慢了这位天师。不喜之色稍减,问道:“天师认为何处不妥?”

    “大人,贫道认此为计亦是非常不妥。一则复阳不比宛城,没有护城之河流,没有高耸坚固之城墙,难以坚守;弃宛城而守复阳,是为不智;二来贼军如若围而不攻,分兵突袭宛城,那时宛城空虚,当之何为?”

    褚贡一听,脸色更加苍白。他自然是知道这个方案的风险性,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只能算作是下下之策。但无奈只有此方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方世家豪强的利益,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不然光凭他的三千郡兵,单是守宛城都会费劲。

    “天师有何妙计可以教褚某?”

    “不敢当!贫道有一建议,供郡守及在座的诸位参考!”

    张曼成,微微一笑道:“招募青壮!”

    “招募青壮?”褚贡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瞬间坠入深渊,“贼兵三五日之后便要杀到。此刻招募青壮哪里还来得及?”

    “非也!”张曼成挥手道,“如今疫病刚过,流民众多。郡守登高一呼,百姓为守护家园,必然蜂拥而至。郡守需要付出的不过是足够的粮食和少量的金钱罢了。”

    褚贡略一思忖,“钱粮不是问题。只是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如何能够抵挡山贼?”

    “青壮是乌合之众,山贼何尝不是乌合之众呢?郡守只需择一良将,击溃山贼甚至聚而歼之,唾手可得。”张曼城的话说得掷地有声。听这话的世家豪强则是鸦雀无声。

    良将?

    褚贡目之所及,所有的世家豪强都底下了脑袋。

    率领一群青壮去对付凶恶的山贼?谁吃饱了撑得会去领这样一个要命的活。谁是良将?爱谁谁。反正不是自己。

    褚贡摇头苦笑,望向张曼成。

    张曼成见状,抱拳道:“贫道不才,略通武艺,愿领命抗贼!”

    “哦?!”褚贡一听大喜,“有何条件?”

    “望郡守提供一万青壮所用之刀枪箭矢,郡内老兵一千,各家私兵三千,三日之内整装开拔!”

    “此话当真?天师可有信心?”

    “贫道愿以项上之人头保证!誓杀山贼,保卫本郡!”

    “好!诸公可有异议?”褚贡大喜。

    按照此计划,如果张曼成胜,皆大欢喜,宛城之危自然解除;假如张曼城不幸失败,他还有二千郡兵以及各世家豪强的一千私兵守御宛城。更何况,张曼成领兵和山贼交战,怎么着都会拖延进军的脚步,只要扛到江夏之援军一到,就是胜利之时。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上上之策。

第67章 拦路的书生() 
褚贡自然是一百个愿意。各世家豪族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反正不用自己领兵对抗山贼,出点人、出点钱粮,都是皮毛之事。唯一不爽的就是,靠近复阳地界的世家豪强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安。张天师虽然说得轻松,可那是整整十数万的贼兵啊,一万青壮加上一千郡兵、三千私兵,怎么看都没有太大的胜算。为今之际,唯有将族人和世代积累的钱粮暂运到宛城内仓储,才是完全之策。那些搬不走的天地、宅屋只能听天由命。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一场大危机已经找到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在某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场更大危机的开端。

    一万青壮?那真是青壮那么简单吗?武装了一万刀枪箭矢的“青壮”,带走了一千有战斗力的郡兵和三千的豪强私兵,补充了大量的钱粮物资,这一计连消带打,诈光了宛城防御力量的同时,极大限度地提升太平道众的武装力量。堪称是神级布局!

    从整个宴会过程来看,张曼成一开始的迷茫并不是伪装。变局从那个黑袍书生的出现开始。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手段,获取最大的利益。计划发生了变化,比之前更加猛烈。

    破局之子已落,一场即将席卷整个大汉的风暴,将以宛城为中心展开。

    太平道,起事在即!

    本来可能导致成为鸿门宴的宴会终于散了,杀机暂隐。何氏一行以筹集粮草,集结私兵为由,迅速离开了郡守府,出了宛城。

    回首望去,整个宛城被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操控,忙碌地运转了起来,募兵、收粮、集武器兵甲。

    这是一个极大的漩涡,不是何咸不敢插手,而是不能。

    太平道利用疫病的危机,获得褚贡的信任,又因为山贼的危机,取得兵权、钱粮物资。在这中间,就算何咸主动请缨,抢夺兵权,能够削弱一部分太平道的力量,但是那样一来,何氏必将成为太平道处之而后快的对象。以一己之力对抗太平道的怒火,何咸不能。既然不能,那便只能放任。洪水滔天,堵不如疏。何咸能做的就是低调再低调,积攒实力,在洪水泛滥之际,做好疏通工作,将洪水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何真和阿福一辆马车在后,何咸独自一辆马车在前,文聘带领了二十几名护卫环绕在车队四周,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脱离宛城视线之后,文聘便催促车队加快了速度。早一分进入何家庄范围,便多一分保证。

    离开宛城没有多久,一名意料之外的客人骑着一匹老马和一筐竹简出现在车队前方。

    听到文聘的回复,何咸有些吃惊,但还是亲自下车,将他引上了马车。车队继续快速驶往宛城西北的何家庄方向。

    何咸似笑非笑地看着对面的客人,捉摸不透对方此次来访的目的。但可以确定是,对方没有恶意,更不会是太平道的信徒。因为他就是不久之前,将四大山贼联盟准备突袭宛城的消息透露给何咸的那名复阳李氏的少年,李严,李正方。

    “公子似乎对我的到来很意外?”短暂的沉默之后,正襟危坐的李严还是先开了口。

    “确实!此次此刻,咸认为李公子已经是在飞奔回复阳的路上更加合理。”何咸也不客套,自己点出了自己的疑问。

    “复阳有兄长李能配合家父主持即可,严,不过是个多余之人。”

    “哦?便是那个郡守府里的青袍书吏吗?”何咸有些好奇地问道。

    “正是!家兄李能,才德出众,又是嫡系长子,深得家父喜爱,郡守赏识。”

    李严的话语方正恭敬,但依旧掩饰不住那股不得喜爱的落寞感。

    “这与你出现在这里有何关联?”

    “关联很大!因为郡守对家兄不薄,故而家兄肯定会遵照郡守的意思应付此次山贼危机;又因为家父喜爱兄长,故而会着重参考兄长的意见。也就是说,此番复阳李氏会和郡守站在一条船上,而这就是我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和郡守一心抗贼,有什么问题吗?”

    “郡守必败!”李严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话听到此处,何咸发现这个李严很不简单,他看问题的思维逻辑非常缜密,是何咸现在拥有的人才中所最缺乏的。更重要的是,他竟然能够得出出“褚贡必败”的断论,这让何咸非常好奇。

    “哦?你连郡守准备如何抗击山贼的计划都不清楚,又如何判断其必败?”何咸继续问道。

    “山贼不过是皮疥之患,与太平道人的亲密关系才是郡守必败的主要原因。”

    “太平道人?”听到这个词汇,何咸对这个李严的兴趣越加浓厚了。

    “以我复阳县为例,太平道人传播之日以有将近十年,前些年而言,信徒尚且寥寥,但太平道入道门槛很低,只要捐赠少量的钱粮便可以成为入道,修习所谓强身健体,祛病长寿的道法。但是这几年来,随着瘟疫肆虐,天灾不断,信众从底层百姓到富庶之家,信仰太平道,成为其信徒的百姓越来越多。”

    “虽说强身健体,祛病长寿的道法有一定的欺骗性,但这似乎并无不可啊?”何咸故意考校道。

    “一开始,严,也是如此认为。信徒在了解到那些符水道法无效之后,自然便会失去信任。但听闻去年颍川郡发生了一件“太平道人被杀事件”,让严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李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脚边的背囊里面取出一卷卷竹简,恭敬地递给何咸。

    “复阳,信者约五千户……”

    “宛城,信者约一万三千户……”

    “新野,信者约七千户……”

    “博望,信者约……”

    ……

    “这是……太平道在南阳郡的信徒数量?”何咸惊呼道。

    李严递给何咸的,竟然是太平道在南阳郡的信徒数量统计!这是何咸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竟然有人,和何咸一样,密切关注着太平道的发展!

第68章 大数据人才来投() 
“正是!为求证心中所想,几年间,严,访遍南阳郡三十七县,一边走一边记录,越记录越是害怕。这太平道究竟想要做什么?“没有等到何咸的回复,李严便自问自答道,”十数年间,他们没有宗门,不修道庙,不显于世间。却每逢疫病降临,官府无力之时,就会出现在市井勾栏之间,施舍米粥,赋予符水道咒,展现神迹,发展信徒。如今,单是南阳一郡,信徒已逾十数万。南阳之外有荆州,荆州之外有九州,整个大汉,该有多少太平道的信徒?这些信徒每年奉献的钱粮珍宝不计其数,都去了哪里?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师们不图名利图什么?圣人云,不图小利者,必有大谋!太平道之大谋,大汉之大害。南阳危,李氏大危。”

    “大才啊!”何咸心中忍不住想拍案叫绝,“这个李严竟然能够从如此蛛丝马迹判断出太平道的意图,而且不显于史书,难道是一名被埋没的大才?”

    “你就是通过这些推断出来的?”何咸指着李严脚边的那一筐竹简问道。

    李严拱手表示确定,“这些是南阳地区各县太平道信徒数量、钱粮、铁器交易等事项的记录,另有部分是南阳地区人文、地理、文俗等信息,想必公子会有所用处!我复阳李氏世代为南阳书吏,最擅长记录、统筹,以及从杂乱无章的信息当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

    “大数据人才啊!干情报工作的不二人选!”何咸强忍住内心的激动问道:“如此重要之事为何不与郡守直言?”

    “家父批严杞人忧天,将能力浪费在无用之事上面。亲眷尚且不信,郡守如何能够信之?”李严摇着头略显失落,“严本心灰意冷,惶惶不知如何自处。然去年,司马先生来宛,严有幸到何家庄一行……”说到此处,李严已经目光灼灼看向何咸,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严发现,这竟是一处丝毫不见太平道痕迹的地方!惊讶之余,严请颍川的友人,搜集全部关于公子的消息,发现震惊一时的颍川太平道人被杀事件也与公子有关。知音难觅,同道中人难求。随着公子相关的信息越集越多,严发现对公子的钦佩之情越如滔滔之江水,延绵不绝矣!”

    何咸一口口水差点喷到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