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屠家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整个颍川郡的文人雅士都盯着何咸,看起其下一首词曲佳作能再何时问世的时候,何咸却像消失了一般,躲进了何府和书院之内,再也不抛头露面。

    练功习武,看书习字。何咸的心绪真正开始沉淀下来,融入大汉朝的生活。

    更重要的,何老太爷准备了七年的药材终于集齐。他要给他的乖孙子,做一个重要的药浴,也叫作筑基!

第21章 武者之道() 
“练武之道,谓之百曰筑基,千曰炼气,十载化神,甲子还虚。筑基之后,还有易骨、易筋、洗髓……除了武功招式,内功心法,很重要的一项,是要配合药浴!这几年间,爷爷利用内劲给你拓展筋脉,打稳了根基,但是要进入武者的境界,你还需要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利用药浴进行筑基!药浴之后,你体内的杂志一排而空,同时又能达到强根培元的目的,能够快速帮你进入筑基期,成为真正的武者!”

    何咸闻言,目瞪口呆。本以为何真神神秘秘提供的所谓三十六式擒龙手不过是骗骗小朋友的大路货,这个世界所谓的功夫不过是比拼谁的力气大,谁的招式熟练。但是听何真这么一解释,仿佛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所谓的药浴,其实就是就在一桶熬制了七七四十九天,添加了上百种珍稀药材的中药里泡澡。每天三个时辰,连着泡上7天。

    药物、招式、心法,三位一体,循环往复。

    七天之后,何咸慢慢地感受到一股暖流自丹田而生,流转于七经八脉之间。

    这就是所谓的筑基成,内气生!

    何氏的这门类似于太极的三十六式擒龙手,说到底也是一门旺气血的功法。按照古代养生学的说法,人在七八岁时,齿发更生,气血初成。筑基就是要激发潜能,强壮气血运行,从而使血脉旺盛。以气血养神蓄精,是所有武功强大起来的根本。

    何老太爷处心积虑7年,为的就是今天。何咸不成功晋入筑基期才怪!

    晋入筑基期,何咸算是真正晋入武者的行列,虽然只是最低级的武士。但只要何咸勤加练习,慢慢积累,就能慢慢从武士晋级为武将,从武将晋级为宗师。

    何咸最后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功法的等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何咸的悟性和刻苦程度。

    三十六式擒龙手是什么级别的功法,何咸并不清楚,何老太爷也没给他选择的余地。但从何真一惯对何咸的宠溺程度来看,这份功法绝对不会是地摊货。除非,何老太爷本身就是一个草包。

    冬去秋来,转眼就是一年过去。这一年来,何咸潜心看书练武。

    三十六式擒龙手的招式和心法,何咸已经烂熟于心。但何咸的修为却迟迟没有突破筑基,晋升到武士的第二个阶段:易骨期。因为按照何老太爷的意思是不着急,筑基期打得越稳固,将来的成就也就更高远。

    除了练武,何咸把其他的时候都用来看书。凭借着后世练毛笔字的一点点基础,何咸对于这些远古汉字已经不再陌生,书法的水平也是突飞猛进。融合记忆中的颜体楷书风格,何咸倒是创造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字体,介于楷书和隶书之间,虽不成熟,但别有一番风味。

    只是,前往岳麓山访友的司马徽迟迟没有返回颍川,何咸也不想贸然请教其他的名士,只能闷在家里苦练。

    张朗倒是来请教了好几回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作为正牌大学毕业生,这些基础数学还真难不倒他。无他,这个时代太不注重数学了。数学,被归为杂学,也属于奇淫技巧一类。可见地位之低下。

    公元180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迟迟不来,气候反常的热,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黄月英给何咸写信了,信是通过商队带过来的,颍川郡守府何咸收,很好找的地址。

    小丫头在信里埋怨小翠把那坛蜜糖桂花都吃完了,现在来向何咸讨要蜜糖桂花的做法,她准备明年自己做。信的最后,小丫头说到一个信息,荆州爆发了瘟疫司马夫子的行程受阻,可能不会按时返回颍川,让何咸莫要着急。

    瘟疫?何咸终于知道哪里不对了。是瘟疫!

    东汉的灭亡,除了皇帝昏庸,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之外,天灾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太平道的发展就是借着民间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

    三年一小疫,十年一大疫,就是汉末瘟疫盛行的真实写照。

    何咸来到汉末已经五年,尚未直面过瘟疫的侵袭,所以忽略了这一个魔鬼。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揭示中国古代气候变迁波动状况的研究中发现,东汉末年恰好处于第二个气候大波动期。反常的气候条件,是造成当时也是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看来今年的暖冬不单单是发生在颍川郡,整个大汉朝的南部和中部都受到了影响。而荆州,是第一个因此而爆发瘟疫的州郡。

    防疫!刻不容缓!

    但是,荆州离颍川尚有数百里之地,况且现在是冬天,何进会相信瘟疫之说,在全郡范围内开展全民防疫工作吗?毕竟这种动员性质的行动牵扯到太多人,一个不好,就会被言官弹劾,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看来,只能曲线救国了。

    “什么?瘟疫?”听到何咸的提议,何老太爷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阴沉的极为可怕,“咸儿有几成把握?”

    “没有把握,但预感非常强烈!入冬以来的天气太反常了!温热的气候太适合疫病的流行了!”

    疫病,是中国历史上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包括因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其它微生物引起的多种疾病。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则称为瘟疫。二十一世纪初流行的SARS就是一次现代的瘟疫,被公认为是一次世界性灾难性传染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了损失尚难以估计。

    “如何防疫,可有对策?”何老太爷脸色数变,问道。

    “我这里有几条措施可是执行,起码可以防范于未然。但需要您说服我父亲。”

    “你父亲不用说服,他会支持你的!”何老太爷笃定道。

    何咸很疑惑,但说服何进确实相当容易。甚至于说,他根本没有开口说服,何进就拿着何咸准备的《防疫八策》,召集属官商量实施对策去了。只留下一脸愕然的何咸和一脸落寞的何苗。

    随后,何苗娓娓道出了缘由,也解开了一直以来萦绕在何咸心头的一个困惑。何府的女眷都去哪里了?何府这一辈为什么只有他一根独苗?

第22章 大疫来袭() 
答案是,其他人都死于了上一次的宛城瘟疫。

    何进原有二子一女,何咸只是他最小孩子。何苗原来也有两子,岁数均比何咸年长。

    在上次来袭的宛城瘟疫中,何家失去了二十七个亲人。何咸的直系亲属祖母、母亲,三个姨娘,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堂兄均死在了那场瘟疫之中,最后顽强活下了的,只剩下祖孙三代四口人。

    这件事情对何进和何苗的打击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这五年来两人一直没有再娶妻妾的原因。失去挚爱,让两个大男人至今没有从痛苦中回味过来。何进还好,可以强迫自己周旋于公务之中,为争取家族地位,为宫中独自打拼的小妹提供援助。何苗就惨了,无所事事的他只能封闭自己,纵情于吃喝玩乐。这也是何苗向来放纵何咸,任他胡作非为的原因。没有人知道,下一场瘟疫将在什么时候降临。

    真相总是很残酷,没想到何府竟然还影藏着这等苦痛的回忆,想必那会儿自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还尚未适应,没有丝毫的记忆。

    有了这样一个惨痛的教训,这次预防瘟疫侵袭颍川郡,成功的把握已经更加大了。

    《防疫八策》:

    其一,在通往荆州的各条道路设置路卡,建造隔离坊。欲进入荆州的百姓商队,必须在隔离坊待满七日,每日对其人身、乘车和马具用艾蒿等药物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七日之后,无病症者方准许进入颍川郡地域。擅闯者,以悍匪罪,格杀勿论。

    其二,建立防疫管理体系,一经发现有感染者,现场人员立组织人员将病人送“病迁坊”隔离,置医药,并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的调查,不得延误。

    其三,各县统计空置民房,以为“病迁坊”,严格隔离,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

    其四,郡内医者全部登记造策,关于瘟疫的药方搜集研制,一旦瘟疫爆发,就近出诊治疗,所有医药费用由朝廷支出。

    其五,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勿食用变质的菜饭,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鼠涉饭中,一律捐而不食。不管吏、民五日必须一洗浴,保持个人卫生。

    其六,组织专门人员,督促百姓改善卫生条件,尤其是贫民区的卫生条件。生活垃圾一律集中清理,凡“弃灰于道着”,罚铜币。“都厕”,也就是当时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和村间的茅坑,一律铺撒生石灰,消毒灭蝇灭鼠。

    其七,疫区一律施财赈灾,来年免税减租。妥善安葬亡者,救济抚养遗孤。死于瘟疫者,必须深埋或者火化,以免危害家人。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遗孤,如不满十二岁,由同族亲属负责养育,官府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无亲属者,朝廷统一设立孤儿所进行抚养。疫区百姓万勿惊慌,不要离开故乡,以免瘟疫传播。

    其八,将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每县、每乡、每村发放,置于病坊、村坊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

    郡守府的政令已经发布下去,阳翟城防疫除四害,打扫卫生死角,共建大汉朝文明城市的运动在郡尉何苗同志的带领之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但除去郡冶所在地阳翟城,其余下辖的长社、许县、舞阳、颍阴、轮氏、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定陵、临颍、新汲、鄢陵和偃县等一十六个县却反应了了。究其原因不过是这些县城,世家的力量远大于朝廷的号召力。而何进在发布政令的同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和世家进行商量,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策。

    何咸是在七日之后,才知道各县地的情况。在感慨世家力量的同时,何咸第一时间拜访了郭嘉,郭氏是阳翟城大家,祖上郭弘、郭躬,习《小杜律》,讲授徒众常数百人。

    郭嘉愿意说服郭言,以郭氏的名义号召阳翟所辖的百姓,配合朝廷行动。但颍川世家众多,郭氏影响力有限,要整个郡开始行动,郭嘉建议何咸必须要得到“颍川四长”的支持。所谓的颍川四长,便是颍川世家里面名望最高的四大世家的话事人,分别为颍阴荀淑,长设钟皓、许昌陈寔和舞阳韩韶。

    其中,由以颍阴荀淑为首。现任颍川书院院长的名士荀爽就是荀淑的第六子,也是下一任荀氏家主的不二人选。

    和郭嘉告别,何咸马不停蹄赶往书院求见荀爽。

    没人知道何咸是如何说服荀爽的,颍阴和许县的防疫工作终于开始推进,说明何咸的努力已经成功了。

    当年SARS横行的时候,何咸正值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