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屠家子-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第一禁军。立场暧昧,与各方势力都有关系,貌似又最忠于皇帝的曹操,调任左中郎将。没有立场,貌似是帝党一系的太尉张温麾下武将鲍鸿为羽林中郎将。

    同时,为平衡清流党人的势力,新帝又启用袁绍为右中郎将,袁术为虎贲中郎将,拜皇甫嵩为右车骑将军。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丛生() 
除此以外,因为刘辩曾在东观习读经传,故而对东观士人印象大好。登基之初,便大肆征用东观士人担任重要职位。其中,征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马日磾为廷尉、征经书大家、征书法大师蔡邕为大鸿胪,征颍川书院院长、有“硕儒”之称的荀爽为大司农,征“弘农杨氏“的杨彪为卫尉。此外,迁正在长安等候军令的左将军卢植为左卫将军,继续负责凉州平叛事宜。迁河内太守朱儁为左将军,负责平定冀州黑山贼。

    刘辩的变化之大,令何咸瞠目结舌。虽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谋略是出自皇叔刘洪之手,但当初何咸点醒混混沌沌、只知道欺负宫女的刘辩,也是刘辩能有现在的判断能力和魄力的重要原因。何咸突然发现,在汉灵帝那样的昏君手下打工,似乎比现在被猜忌要舒心得多。但时光不能倒流,逝去的日子一去不回头。现在的何咸只能一步一步往前看。

    虽然心有不满,但何咸不得不承认,刘辩与刘洪在做这些人员调整时充分考虑到了何氏与清流党人的利益,而刘辩提拔的那些东观士子,大都盛名在外,让四大辅臣中的另两位…大将军何进与司徒袁隗无从反对。当然,皇帝要收回权力,必然会有受害者。这位受害者,就是四大辅臣中的最后一位辅臣…中常侍张让。

    新帝虽然没有和十常侍算旧账,但信任程度明显远不如前朝。因为刘辩接连撤销了与十常侍亲厚的助军右校尉赵融,左校尉冯芳,右校尉夏牟三人的兵权,所属兵马全部填充到北军五校与光禄勋下属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与羽林中郎将手中。在新帝的支持之下,又一股势力慢慢崛起,已有取代宦官团体的倾向,被称之为“帝党”。“帝党”的势力急剧膨胀,已经隐隐成为外戚、清流党人之外的第三股势力,并大有超越前两者的意思。

    明明是皇帝在收权,“帝党”在成长,但可怜的十常侍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惶恐地觉得,这是党人与外戚联合起来,试图剿灭宦官势力的前奏。嚣张跋扈十数年,权倾朝野的十常侍能就此束手就擒吗?他们会不会酝酿另一个“十常侍之乱”的阴谋,掀起更大的风波?

    这些,是何咸所不知道的。何咸以为,只要何进不提议诛十常侍,十常侍就不至于鱼死网破。何进不出昏招令董卓等外军入洛阳,历史就会发生改变,何氏便不至于灭族。

    思索完毕,何咸回到现实。

    “既然招贤令不能用,那如何解决现在的用人荒问题?”何咸追问道。

    “举荐!现如今,也只能通过现有各位大人的举荐,搜罗一些人才!“郭嘉回道。

    说到举荐,何咸第一个想到的是江东猛虎孙坚!若能得到他的投效,相当于收了汉末三分之一的力量。但可惜,孙坚现在已经贵为长沙郡守,未必肯来大将军府上当一员参军。更何况,当初举荐孙坚成为长沙郡守的是司徒袁隗。何咸怀疑,孙坚已经倒向了袁氏的怀抱。

    ”奉孝可有良才向大将军举荐?“郭嘉的筹谋能力,在诛杀蹇硕一战中,已经得到了大将军何进与左车骑将军何苗的认可。

    ”嘉这边倒有两人可以推荐!这两人,忠信也极为熟悉!一人姓荀名彧,字文若;另一人姓荀名攸,字公达!两人乃是叔侄关系!“

    方听得郭嘉说到自己的表字,何咸也是一阵恶寒。汉灵帝临终前给何咸赐了”忠信“,让何咸莫要忘记永远用于大汉的誓言。现如今,刘辩却已经想走自己的路,并不热衷于重用何咸,这可让何咸情何以堪。

    “颍川荀氏?”何进眼前一亮。

    ”不错!荀文若有王佐之才;荀公达机变无双。两人之智谋,不在嘉之下!”

    何进大喜,旋即又有些叹气道:”好是好!但颍川荀氏向来不好做官,那荀爽,先帝可是征辟了数次都拒召不来。这荀氏叔侄能够应召而来吗?“

    郭嘉把视线移向何咸道:”这就要看忠信的魅力了!文若、公达曾与我等同窗,想来知道忠信的为人!”

    “行!我过会儿就给两人分别修书一封!至于能不能招来,我就不能保证了!”荀氏叔侄虽然也是世家大族,且后来与曹操捆绑到一起,为曹魏的建立贡献了汗马功劳。但最后,荀彧却因反对曹操称帝,而被曹操赐死。何咸猜来荀氏应该不是君子堂的人,值得信赖。

    郭嘉之后,陈琳等人又陆续推荐了郑泰、种辑、伍琼、钟繇等人。何咸依稀记得钟繇是有大才的人,在曹魏集团的后期,位至三公。其余人则都没有什么印象,想必也不算什么大人物,但总比使用袁绍、袁术要安全许多,何咸也便由着何进。

    势力范围划分完毕,汉少帝刘辩貌似也一改灵帝时期的弊政,每天上朝听政,皇帝工作当得是兢兢业业,有模有样。除了凉州的韩遂、马腾叛军与冀州的黑山贼尚在闹腾,整个大汉竟然隐隐有稳定下来的趋势。

    为增添喜庆气氛,何皇后还张罗着给刘辩纳了一房妃子。此女姓唐名婉,颍川人士,乃会稽太守唐瑁之女。貌美无双,贤良淑德,进宫之后深受刘辩宠爱,日子过得倒也欢乐。

    本以来,这光熹元年(刘辩即位之后改中平六年为光熹元年)能够平平安安过去,何氏也就可以免去那场灭族大祸!没想到,南阳宛城传来的一个消息,却让何咸没法继续呆在洛阳:何真,何老太爷病危!

    作为何咸来到这个世界,第一个认可的人,何真在何咸年幼的时候给予了他很多的包容的鼓励。如果不是何真的护佑,或者何咸早就被何进当做妖魔鬼怪、或者疯癫傻子给处理掉了。

    何真习武,身体一直很硬朗,连一般的小毛病都没有,怎么会突然之间就病危了呢?

第二百二十五章 张让的决断() 
何咸的心中焦急万分,恨不得立马飞回宛城。但是有些事情却不得不再叮嘱一下何进:

    第一,千万千万不要提议诛杀十常侍!十常侍的存在相当于外戚的一道护身符,有十常侍这些拉仇恨的阉人在,何氏暂时无忧。而一旦十常侍被除,清流党人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与宦官集团同样臭名昭著的外戚。虽然何氏并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作为正义的化身,以解救苍生为已人的清流党人必定不会放过何氏!

    第二,尽量减少与何太后的会面。尤其不要孤身前往嘉德殿。特别是一些特殊时间的召见,一定要多长心眼,谨防十常侍狗急跳墙干出什么没脑子的事情来。

    第三,这边有一个锦囊,里面有一条妙计,我不再洛阳期间,若是碰到危急情况,可以取出来拆开。里面的妙计可以助你脱困。

    假如说第一条提议,何进还能理解的话,那么第二条,何进纯粹听得是云里雾里。什么叫不能孤身前往长秋宫?什么叫特殊时间?这个度如何把握?完全没有操作的实用性嘛。更何况,难道自己的妹妹会谋害自己吗?十常侍如今自顾不暇,被陛下的雷霆手段整得胆惊心颤,抱着大腿求庇护来不及,安敢耍阴谋?

    就像世家大族看不起何进这个屠家子,何进也看不起那帮身体有残缺的阉人。他并不认为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敢有这个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谋害自己。所以,痛快地应承了下来,但并没有太走心。

    至于第三条,何进并不认为自己会碰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大事情。但何咸一片好意,也就勉强收下,贴身放置。

    何咸不放心何进,不顾汉少帝刘辩是否忌讳,强用大将军令,调虎牢关守将张辽为屯骑校尉、伊阙关守将文聘为射声校尉、河南郡尉高顺为步兵校尉,卫将军司马赵云为越骑校尉,再加上最早过来的长水校尉魏延,凑齐了北军五校!同时,留下郭嘉以卫将军长史、北军中侯之职,坐镇洛阳。

    此外,何咸又命何乾领军,带着特战小分队深入洛阳民间,以求在最短的时间整合洛阳的地下势力,探查一切来源的情报。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汇报郭嘉,由郭嘉决断!

    布置完这三重保险,何咸才算安心,当即入宫与汉帝刘辩请辞。带着被汉灵帝召回洛阳的医圣张机及二叔何苗,连夜在五百面甲军的护卫之下,出洛阳、过伊阙,飞驰前往南阳宛城。

    ……

    禁宫深处,十常侍再次聚首,商议大事。

    “现如今,陛下启用孙璋、栗嵩、高望等人!再这么忍下去,在禁宫之内,将再无我等立足之地。难道我等就此引颈就戮吗?”自从本家的侄子夏牟被撸掉右校尉的官职之后,夏恽就视此为皇帝准备对他们动手的信号,心中既是愤怒又是惊惧,已经许多天睡不了一个完整踏实之觉。再这么下去,皇帝还没杀他,夏恽自己就要先精神奔溃。

    “夏恽很激动,但张让却没有正面理会他,转而问郭胜道:“大将军是如何答复的?”

    郭胜想来与何进交好,答曰:“大将军言此事与他无关,全是小皇帝与那宗正刘洪在幕后搞鬼!”

    “荒谬!”程旷也跳出来质疑道,“陛下年幼,岂能谋划如此大的布局?刘洪一介观星望气的术士,何来这老谋深算的手段?这必是大将军想要效仿那梁冀,企图只手遮天!”

    郭胜蹙眉,想要反对,但看到张让脸色不悦,到嘴边的话便咽了回去。

    张让依旧不应对,再问段珪道:“太皇太后那边怎么说?”

    “太皇太后答曰,先帝本不欲立皇子辩为帝,可惜当初蹇硕功败垂成……”段珪小心翼翼答到。

    郭胜闻言,心中大惊。若是段珪所言不虚,太皇太后的意思是刘辩这帝位来的不正……

    张让又转而问赵忠道:“忠公怎么看?”

    “且不说大将军是否想除掉我等,清流党人必不容我等,小皇帝也不容我等,我等想要继续苟活于这天地之间,难道还有更多的选择吗?”赵忠淡淡道。

    赵忠的话终于是说到了张让的心坎里面。得不到皇帝支撑的宦官不过是无根的浮萍,就算大将军不针对,他们迟早也是被清缴的命运。想要保住现在的富贵荣华,想要保住现在人上人的权势,只能想办法换帝!蹇硕当初就是这么做的,可惜他失败了。尽管蹇硕死之前,并没有透露任何幕后指使的事情。但十常侍作为禁宫的地头蛇,这些事情岂能瞒得过他们?

    像当初,蹇硕领着五百上军军士埋伏在崇德殿将近一个时辰,若没有张让派人暗中照拂,岂会没有人撞见?张让不说,也不做,但他放任蹇硕的行为。因为刘协年幼,比刘辩好控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张让的判断也是对的。若早知刘辩登基之后,十常侍的日子会这么难过,相比张让当时就不是放纵蹇硕这么简单,而是要倾力相助。可惜,时光不可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之药。

    “让公,早做决断啊!”最沉默寡言的程旷也站出来进言。看样子,众人都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