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屠家子-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初一,逍遥阁。

    逍遥阁位于内城最繁华的主干道上,和郡守府相距不远。为一幢两层的木质结构的小楼,屋檐飞展,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一到夜间,此地更是颍川郡名人雅士荟萃的场所。

    虽然总共没有几个人参加,但荀攸还是很大气地包下了一个偏厅,世家子弟的气概总是不一样的。偏厅就在一楼的西北角,和大堂隔开,很是幽静。

    郭嘉找来帮帮唱的歌妓就是逍遥阁的头牌红袖姑娘。看着红袖姑娘亲自跑到门口迎接了一群毛都没有长齐的孩子,引得正在逍遥的文人雅客们纷纷侧目,交头接耳猜测这群小屁孩的来头。眼尖的客人甚至看到了潇湘苑的头牌小鱼儿也夹在其中,惊异之声越烈。但也有见多识广的客人则重重点头,暗示自己已经了然于胸。惹得不知内幕的客人抓耳挠腮,问又问不得,一问不就显得自己的见识比不过人家吗?头可断,血可流,面子不可丢啊!

    何咸、郭嘉、荀攸、荀彧可不管这些,带着各自的书童,在红袖的带引之下,走进侧厅,分主宾落座。好酒好菜上来,好戏马上就要开场。

    “诸位,胜饮!”作为买单的人,荀攸当仁不让地第一个提议,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一口入嘴,何咸不有忍住,直接喷了出来。

    这是什么酒?没有酒香不说,但有一股淡淡的未发酵完成的酸馊味,酒渣也没有滤清,酒色浑浊不堪。这就是汉代的美酒?何咸愣住了。

    来此七年,因为年幼,何咸一直没有接触到酒,今天是第一次。接触之后才发现,汉朝人民在饮酒一道上实在是清苦,这样劣等的酒在这里竟然就可以称之为美酒了。改明儿得好好琢磨琢磨,提高一下这酿酒的水平,不然苦的还是自己的胃。

    红袖最是机敏,立马吩咐身边的侍女,“给何公子倒一杯茶水回来。”

    郭嘉、荀攸、荀彧都欢快地笑了起来,认定何咸是因为年幼,不胜饮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对于何咸来说则是茶过三巡,菜过五味。在荀攸的提议之下,红袖姑娘率先展示了郭嘉的作品。

    这是一首传统的汉乐府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讲述了一对相爱的青年,因为战争而分离,丈夫出征边塞,马革裹尸;妻子操持家务,日夜盼望,积劳成疾,郁郁而终。生不得相伴,死同归黄泉。

    红袖姑娘如泣如诉地唱法,也较好地表现了这首长诗的特点。不仅偏厅内的几人如痴如醉,就外逍遥阁的大堂之内也因此而变得安静下来。偏厅和大堂之间本来就只是隔了一道道的屏风,能遮视线,但并不能完全挡住声音。当然,沉醉的人里面并不包括何咸。

    阳春白雪般唱法只能吸引古朴的汉代人,却无法吸引经过了流行音乐和重金属摇滚音乐洗礼的何咸。

    曲终,逍遥阁一层爆发出阵阵喝彩。

    红袖鞠躬下台,小鱼儿接下来表演。

    一曲天后王菲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鱼儿一开口,偏厅里面的人就呆掉了,逍遥阁一层的客人们也都呆掉了。曲儿还能用这个调调唱吗?说它怪异吧,它偏偏有着古风的气息,但它又明显不是汉乐的常见风格。不但是曲调风格迥异,词更是诡异。不是绝句,不是赋体,倒像是楚辞的风格,有长有短。说它不工整,它偏偏极为押韵,朗朗上口。说它不华丽吧,偏偏立意高雅,风格清隽。尤其是这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多少悲欢离合。一时之间,不但逍遥阁的一层,逍遥阁的二层的客人都静下来聆听小鱼儿的歌曲。小鱼儿天生空灵的音质更为这首水调歌头增添几分神秘和飘逸的气息。

    “你赢了。”郭嘉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尤其是在诗词歌赋,在他看来不过就是纯粹的爱好罢了。他的心中有更为宏大的理想和目标,只是现在深埋在心底而已。

第20章 文艺青年() 
“好诗好曲好唱功!”一位富有磁性地老者声音在屏风外面响起,而且这个声音还非常熟悉。

    红袖赶忙站起来迎接,来人竟然是颍川书院的院长荀爽。

    何咸第一个站起来鞠躬行礼,显得相当慌乱,仿佛做错事情的孩子被父母逮到的样子。

    第一次逛妓院就被校长逮个正着,这要是在二十一世纪,那还不得直接被开除了。但这是大汉朝,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朝,院长逛妓院也是光明正大的。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他的两位子侄辈的学生。想到这里,何咸心里才觉得安定下来。

    荀爽今天不过是在此邀请来访的老友,也就是后面跟着的那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皇室宗亲,兖州山阳郡名士刘表刘景升。

    在荀爽的引荐之下,何咸和郭嘉,荀氏子侄一一过来给刘表行礼。

    对于这位未来的荆州之主,何咸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史书记载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亲眼见到这位刘荆州,果然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大帅哥,三十多岁的年纪,长须美髯,仪容仪表没得说。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让人瞧着颇为亲切。但何咸知道这位貌似温厚的中年男子,将来可是单骑入荆州,在乱世之地执掌了荆州将近20年。虽然没有开疆扩土的豪迈,但绝对不是易于相处的腐儒。

    能在汉末三国时代,成为一方诸侯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就在何咸打量刘表的同时,殊不知刘景升同志也正在关注场间这个年纪最幼的小胖子。

    作为汉室宗亲,刘表自然是密切着朝堂的一举一动。何贵妃如今得蒙圣眷,何氏一门的富贵已经板上钉钉。交好何氏不管能否带来利益,起码不会有太多的害处。

    于是,刘表自然亲切地和何咸交谈了几句。虽然话题总是离不开问候何咸的父亲,现任的洛阳令何进以及近期在颍川地区名声大造的何老太爷何真,但刘表表达的意思是明确的:我看好你们家哦!

    何咸自然是恭敬对答,倒是一副前辈和晚辈之间的和谐画面。

    荀爽经过简单询问,得知今天的饭局是何咸和郭嘉斗词曲呢,不禁大为赞赏。同时,不忘打击一下荀攸和荀彧,这么好的切磋机会,为什么不参与呢,真是不思进取!说的荀氏子侄连连点头称是,连辩驳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经荀爽这么一折腾,胜负之分变得更加淡化。饭局也变成了长者宴,何咸等人完全变成了一副副孺子可教也的点头虫。

    代沟啊!在任何年代都是可怕的!

    荀爽今天很高兴,老友相伴,又有书院弟子出彩表现,很是长脸。酒足饭饱之后,就领着荀攸和荀彧回府了。荀氏家教甚严,吃饭喝酒不是问题,留宿烟花之地就是堕落了。

    郭嘉目送荀氏的马车离开,也对何咸拱拱手离开了。他今天也很高兴,和他所料一样,何咸又给了他一个惊喜。今天的比试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他能感觉到,他和何咸之间的缘分远不止于此。来日方长,且行且斗吧。

    小鱼儿也很高兴,力压颍川郡第一花魁逍遥阁的红袖,让她非常激动。今晚之后,她必将声名远播,给潇湘苑带来大量的客人。能得到更多的钱,她当然很高兴。但她更高兴的是,今日的比试,让她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颍川郡唱曲第一人。

    她喜欢唱曲儿,她的天赋来自她的母亲,一名歌妓。她的父亲曾是书香门第,在烟花之地和母亲相遇相爱,父亲为母亲赎身,娶回家做了小妾。但因仇人陷害,家道中落,父亲惨死,母亲病重,还被赶出家门。不得已,她只好重操母亲的旧业,唱曲儿救母。她现在还不到十四岁,卖艺不卖身,老鸨子暂时倒也没有逼迫。成为大汉朝唱曲儿最好的歌妓,就是她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卖艺不卖身的规矩还能维持几年,她自己也不知道。

    小鱼儿的福哥儿也来了,一个相当帅气的小伙子,年纪不过十五,星眸剑眉,面庞英朗,身形飘逸。

    见到何咸,就深深一躬,算是赔礼道歉了。

    “在下单福,多谢公子!”单福的话不多,但很诚恳。

    “好说好说!不打不相识!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何咸拱手回礼道。

    看着单福的面相,何咸就知道这个小弟不好收了。穿着虽然朴素了一点,但单福浑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可不是那些草莽之人可以比拟的。这单福不是一个体验生活的公子哥就是一个家道中落的世家子弟。不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可以纳头就拜,称唤自己为主公的主。说白了,这是一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放逐于后世,就是文艺青年。想要得到他的认可,你得有镇得住他、能让他心服口服的手段。

    小鱼儿盈盈一拜之后,由单福护送着走了,是回了潇湘苑还是哪里,何咸就不得而知了。

    水调歌头让小鱼儿爆红的同时,何咸也顺带着火了一把。有人说这么有生活深度的词句,是不可能由一名七岁的孩子创作出来的,肯定是找人代写了,比如说著作了《百家姓》和《千字文》的何老太爷。也有人说,这词曲确实为何咸自己所著,有小鱼儿为证。这何咸前几年一直在寻找的那个门原来是返回仙界的通道,何咸本为迷路的仙人,流落反间,而那个叫做导演的则是说好接应他的仙人。未曾想,等了七年,还是等不到。凡间的浊气入体,何咸难再返回仙界,只好静下心来最好一个凡人,重新修炼,争取能够再次返回天庭。

    何苗再和家宴上说这些故事的时候,笑得前俯后仰,直呼编故事的人太离谱了。

    直到被老爷子一巴掌拍进了面前的汤盆里。

    “这些故事就是老子我命人放出去的!”何老太爷气鼓鼓地说道。

    何苗就是一个奇葩的人,听到老爷子的话,二话没有,竖起了大拇指,全然不顾十秒钟之前,他还在嘲笑那个编故事的人。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真真假假掺在一起,听起来越假越好。何家根基浅,不需要天才。咸儿,今天之后不需再如此张扬了。你的名气已经够大,司马先生也同意收你入门。你已经足够出色,接下来就该藏拙了。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帮世家没一个好定西!咱们得提防他们捧杀你!”何老太爷叮嘱道。

    “诺!”何咸乖巧地应承。道理他不是不懂,有时候只是收不住这种快感。得到历史名人肯定的那种快感,这是前世的何咸不曾享受到过的。看样子是要改啊,免得到时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就在整个颍川郡的文人雅士都盯着何咸,看起其下一首词曲佳作能再何时问世的时候,何咸却像消失了一般,躲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