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封疆-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武帝给出的理由如此冠冕堂皇,由不得这些太学弟子不去。

    如今众人看向霍光的目光已经变成了深深的忌惮,半年不见霍光虽然没了官职空有爵位,但是他依然能够几句话就左右天下局势,堪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更难得的是,如今的霍光汉武帝对他没有丝毫的戒心,甚至还越发的倚重了!

    “好,北巡和封禅之事就此定下了,一月之后待大军齐聚长安,朕便北巡匈奴彰显我大汉天威。”汉武帝从未如此的意气风发过,大军未动,汉武帝仿佛已经看到了,整个北方的匈奴大草原都在自己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陛下,不知乌孙昆莫所提的和亲请求该如何回复?”当封禅和北巡之事都已尘埃落定的时候,张骞出列奏道,这时候终于开始了原本属于这场朝会的内容。

    昆莫是乌孙对国王的称呼,等同于于大汉的皇帝和匈奴的单于。如今的乌孙昆莫名叫猎骄靡,是个已经五十来岁的小老头了。而乌孙国则是目前西域诸国中较大的一个国家,拥有近十万骑兵,如果能得到乌孙国的同盟,大汉便能与乌孙两面夹击,进一步的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因为匈奴的活动范围实在太大了,不仅整个大汉的北面都是其游牧区域,甚至匈奴的骑兵还时常进入到西域地区。因为利益关系,乌孙也时常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战争,所以这个西域上的强国就成了大汉天然上的盟友。

    “和亲?乌孙公主。。。。。。。这一切终究会发生吗?”霍光跪坐在席位上,心中却是百转千回。当张骞说到乌孙昆莫请求和亲的时候,他便不禁想起了故园中那个总是站的远远的瘦弱身影。

    “宗正以为如何?”汉武帝看向刘安国问道,和亲虽然不一定非得皇帝的女儿,至少必然是宗室女子,在这方面没有人比刘安国更清楚了。

    刘安国挺直了身子,对着汉武帝微微一拜说道:“宗室之女的话,如今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是谁?”汉武帝平静的问道。

    “罪臣刘建尚有一幼女,此女唤名细君,年方十三,如今人也在长安,若作和亲人选在合适不过!”刘安国几乎没怎想就回答到了。

    像刘细君这样有罪的宗室之女,用作和亲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结局了,至少皇帝会给她一个公主的封号。如果遇到疼爱自己的外族首领,也能圆满的过完后半生。当然更多的和亲公主最终也只是被异族首领当做玩物而已。

    “陛下,臣觉得宗正之言可行。如此一来既能缔结大汉与乌孙友好,又能让江都王女戴罪立功,也算为她的父亲赎罪!”张骞也跟着附和道。自从张骞回朝,几乎由他一手主导这西域诸事,对于选择刘细君为和亲人选,张骞也是非常满意的。

    “江都王的女儿?”汉武帝小声的说道,是心中还有些犹豫。

    江都王刘建是他的侄子,刘细君算起来也是他的侄孙女,在汉武帝的印象中江都王一脉应该已经断绝了,当得知刘建还有这么一个幼女的时候,汉武帝心中竟然真的有一丝的犹豫。

    与汉武帝那莫名其妙的犹豫不同,满朝文武都觉得派刘细君和亲再合适不过了,既然是罪臣刘建的女儿,如今正是她将功赎罪的时候,似乎没有人会比她更合适了。于是朝臣们纷纷出声表示赞同刘细君和亲乌孙。

    汉武帝看朝臣都赞同了,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便传朕旨意,封刘细君为。。。。。。。”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就在汉武帝即将颁布完旨意的时候,霍光突然出声打断了汉武帝的话。

    这种时候大臣出言打断皇帝的话,其行为本身就属于大不敬了。不过当朝臣们看到霍光一脸阴沉的站起身来的时候,很识趣的没有人出言指责霍光,就连桑弘羊也只是静静的看着霍光。

    所有人可都还没忘,就在片刻之前,这霍光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现在他突然打断汉武帝的旨意,谁知道这位安阳侯又要搞出什么幺蛾子?在情况不明朗前,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都明智的选择了静观其变。

    “嗯?安阳侯又有何事啊?”这次汉武帝的语气也不免有些温怒了,任谁被打断说话都不会高兴,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霍光脸上露出少有的严肃,当他再次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汉武帝一拜的时候,连汉武帝都感觉到霍光要说的话恐怕非常重要,不知不觉间整个宣室殿的气氛都在霍光的影响下变得严肃压抑起来。

    “臣以为,我泱泱大汉不应有和亲的公主,若要和亲,也只能是乌孙女子入长安为奴为仆。自陛下而始,我大汉不应再有和亲的公主了!”霍光的声音低沉而又严肃,一字一句的回响在宣室殿中,每一个字都如同敲击在大殿的墙壁之上久久不息。

    西汉自立国伊始,自高祖而起便有宗室公主和亲之事,随后历经的吕后、惠帝、文景二帝,都一直延续着用和亲的手段来缓和大汉与四方诸夷的矛盾。

    “安阳侯请慎言,陛下之前我大汉与外族和亲多为迫不得已,而今乃是外夷主动请求和亲,其本质上已然不同。”张骞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对霍光说道。

    以公主和亲乃是大汉国策,张骞感觉到霍光似乎有意想要改变这一国策,可是张骞自己出使西域,已经与好几个国家谈好了和亲的基本条件。如果被霍光贸然改变了国策,岂不是等于他这几年的努力白白浪费了大半。即便他对霍光再欣赏,此刻也不得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了。

    “博望侯,我有一言不知对也不对?如异族心存异心,岂是一个公主和亲就能消弭的?对于这些异族只有用屠刀,用铁蹄将他们彻底打怕了,他们才会真正的臣服。如今我泱泱大汉还需要用一个女子的幸福来换取边疆的短暂安宁吗?朝堂诸公能安心躲在一个女子身后高谈阔论吗?”霍光看着张骞负手说道。他的声音开始还很平静,但说着说着就仿佛在质问一般。

    “安阳侯。。。。。。老夫敬你是少年英豪。但你可知西域诸国林立,势力错综复杂。如今我大汉依旧四面强敌环视,老夫也知你能征善战,但是有些时候不是全靠战争就能解决问题的!安阳侯不会不清楚,一旦战争再起,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地方生灵涂炭吧?到时候可就不仅仅是安阳侯口中一个女子的幸福了!”张骞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在这个立场上他无法赞同霍光,甚至两人完全处在了对立面上。

    张骞的话算得上老成持重之言,而且句句在理,让人难以反驳。霍光也没有继续与张骞争论,而是对着汉武帝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陛下北巡在即,若此时再派出公主和亲,置陛下的脸面何在?置我大汉的威仪何在?我们连匈奴都不怕,何惧区区乌孙?只要陛下一道旨意,臣愿率军踏平乌孙,将猎骄靡的头颅献于未央宫阙!”

    霍光用的是军礼,说出的话自是也有一番气势。倒是张骞看到霍光这个样子,有些气愤的大袖一甩,口中不住的说道:“少年意气。。。。。。少年意气啊。。。。。。。”

    汉武帝看着这两个他极为倚重的重臣因为和亲之事而争执不下,便轻轻的咳了一声说道:“咳。。。。。。。两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依朕看就先安抚乌孙使者,和亲之事暂且不提,待北巡封禅归来再议。”

    “陛下圣明!”霍光连忙拜道。

    霍光心里清楚,要想改变大汉和亲的国策,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暂时压下此事,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陛下圣明!”宣室殿中齐声响到。随着汉武帝明确表态,满朝文武自然不在多说什么,连同张骞在内也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

第二一八章 匈奴王庭() 
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真是年年有大事,日日有新鲜。更新最快未央宫的朝会才一结束,皇帝秋季北巡匈奴,明年春季封禅泰山的事便开始传的沸沸扬扬。而关于和亲乌孙的事反倒被大部分人给忽略了。

    未央宫东侧太子的居所中,此刻不仅有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还有平阳长公主和当利公主,太子刘据与史良娣,以及皇长孙刘进。这些人一个个都春风满面,看起来心情极佳。

    “舅父,父皇真的说要我监国?”刘据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当得知皇帝已经下旨让自己监国这事后,刘据就觉得自己云里雾里,仿佛一切都是一场梦。

    “陛下当着满朝文武定下的,此事岂能有假?”卫青也是面带微笑,看着刘据这个样子,他心中其实有些微微失望,但更多的还是关爱之情。

    “据儿,这陛下让你监国是好事,不过其中分寸你也需拿捏好才是。凡事多与陛下留下的老臣商议,切不可一意孤行!”皇后脸上有些严肃的说道。她虽然心中也高兴霍光为刘据争取来了监国的机会,但是她又有些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做不好。

    “太子倒是生了个好儿子啊!这次安阳侯提议太子监国,听说很大程度是因为进儿拜在了他的门下?”平阳公主有些好奇的看着刘进,却是问出了大多数人的疑惑。

    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霍光会提议太子监国,最后一些有心人就将矛头指向了皇长孙刘进。

    刘进见平阳公主问话,便对着公主微微行了一礼说道:“安阳侯不准我们称呼他老师!却还不算拜在安阳侯门下。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陛下同意了安阳侯让太学弟子随军北巡,那是不是说我也可以去?”

    “胡闹,你才多大怎么能跟陛下去北巡匈奴,万一遇到与匈奴人交战怎么办?你还是留下跟着孤学学如何治理国家吧!”太子刘据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说道,他是太子自称孤倒是符合礼法的,虽然他平时也极少这样自称,但如今一想到自己即将监国理政了,心中也难免意气风发起来。

    “或许进儿说的也有些道理。”过了许久卫青突然开口说道,这让原本已经垂头丧气的刘进一下又有些兴奋了起来。

    “大将军,可进儿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啊!”身为母亲的史良娣有些不放心的问道,平时她很少在这种场合说话的,可是涉及到她唯一的儿子,而且这个儿子还是大汉帝国的皇长孙,她也顾不得许多了。

    “母妃,孩儿这半年跟随安阳侯可是学了不少行军打仗的本事,再说我现在也不小了!”刘进拉着自己的母亲,特意挺起了胸膛说道。

    “陛下北巡有十多万骑兵相随,朝中大将几乎倾巢而出,安全方面应该没有问题。若进儿随行还可让陛下觉得进儿孝心可嘉,更能在天下臣民心中留下进儿孝顺的名声。再说阿光与他毕竟有师徒之谊,有阿光照拂便无甚忧虑了!”卫青将心中所想道了出来,虽然他一心一意都扑在太子刘据身上,但是平心而论,刘进这个做儿子的,比他那太子父亲更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要不我这就去请求陛下让我随军?”刘进心中有些小小的兴奋,男儿纵横沙场征战天下是天性的向往,加上这半年来在霍光的言传身教中,刘进更是变得锐意进取了,对那漠北草原他也早就心生向往。

    “不。。。。。。。与其你去求陛下,不如太子亲自提出来。”卫青双目之中难掩智慧的光芒,他此话一出当利公主随即抚掌大笑道:“好啊。。。。。舅父此举真乃一举两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