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封疆-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明白了!”东方朔连忙点头说道,他与霍光合作已经相当有默契了,几句话东方朔已经完全明白了霍光的意图。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你们有什么看法?”霍光又转到另一个话题上。不过他只是说了个开头却没有说具体的内容。

    东方朔和杜延年闻言神色肃然,不过两人也没有多问,而是继续看着霍光。这时候霍光对着两人点了点头,而后伸出右手食指在茶碗中沾了些茶水,随后就用食指上的茶水在案几上写了几个字。

    字不多。只有四个。任谁都知道。在这么安全的环境下,霍光都没有直接开口来说这四个字,可见这四个字是何等的关系重大。

    东方朔和杜延年身子都向前倾斜,初见这四个字的时候两人脸色都是一变。不过随即又恢复正常,进而都一副沉思之色,显然实在思考霍光写下的这四个字。

    霍光见这两人都开始思考,便伸手一摸将这四个字抹去。当案几上四个字完全变成一滩茶水的时候,霍光才继续说道:“想必你们也都一直好奇。为什么这几天我没有一点动静,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白政此人虽然有些能耐,但也不是说无从下手,只是河内乱局一定我们就必须返回长安了,如今告缗令正在紧要关头,我不想这时候回去。另外就是我们如果过早的离开河内的话,以后想要彻底掌控河内就难了。”

    “君上想建河内为根基,这不是不可以。不过属下以为,河内郡毕竟是京畿之地。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这一次杜延年先开口说道。

    “呵呵,看来延年兄有些误会我的意思了。我霍光也不是什么弄权之人,此生也将忠于社稷。不过你说以河内为根基倒也不错,不过这个根基是给后来之人一个晋升之阶。就拿东方先生来说,如果一直在朝中为官。待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先生以为能位居何职?而我的本意是,此番河内乱局平定后,我将上书陛下。请封东方先生为河内太守,李陵为河内都尉。”霍光明白杜延年有些误会自己意思了。他们以为自己有了反意,而实际上霍光要控制河内,确实只是想给自己这个派系的官员一个晋升的舞台。

    这个想法其实也是霍光来自后世的灵感。在后世一个官员要进入中央决策层,都需要一省首长的工作经历,而这位首长一旦上位,他所在省就是一个政治派系,这种派系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霍光想要掌控河内郡,并不是说以河内为根基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而是让整个河内郡官场成为自己的政治派系势力范围,以后河内郡就会是自己手下历练和晋升的地方,而从这里走出去的官员,不管他承不承认,那都是霍光一系的人了,而实际上河内郡一旦成为霍光的势力范围,别人也很难插手这里的事务,即便皇帝派其他人来做太守,也会被整个河内官场架空。而到了霍光如今的身份,也可以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了!

    “君上深谋远虑属下佩服,我等一定为君上将河内郡打理的井井有条。”东方朔连忙说道,一开始他与杜延年确实也有些担心霍光心生什么谋逆的念头,而经霍光这么一说,两人顿时放心了,而且霍光这个计划让两人都看到了光明的未来。确实如霍光所言,像东方朔这也的官员,如果没有机会做官到老死都只能在中层混混,而一旦有了一郡为根基,加上朝中有大背景的权臣为靠山,这样的一个政治势力就可以早就大批的朝廷高层。(。,!

第一四五章 棋子弃子() 
一秒记住【阅读。

    霍光一开始到河内郡平乱,不过是为了躲避告缗令风波。而将河内打造为自己势力的根基,这其实是最近霍光才想到的。不过想到这些后,霍光再次想起了出此计策的王怀古,霍光不知道王怀古在出这个计策时,有没有想到借平乱之际可以建立一个稳固的根基,如果连这一步都想到的话,那么王怀古就太厉害了。如今霍光已经有些后悔当时让王怀古离开了,如果能将此人留在身边,那等于自己身边有了一个诸葛亮。

    当然这些想法霍光也只能想想就作罢,先不说王怀古现在在何处,就算此人就在身边他愿不愿意帮霍光也难说。霍光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凡是都讲究实际行动,和注重眼前,所以当务之急还如如何来经营河内。

    而经营河内郡,就要在铲除乱匪的过程中来完成,所以重点就成了如何控制剿灭乱匪的进度。而这也是霍光刚才提出的问题。

    “此事确实有些难办,如果平乱过早,君上很快就会返回长安,而这就有悖于君上的初衷。可如果拖得太久,陛下定然不会高兴,这也就得不偿失了。”杜延年思量着说道,养匪自重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可要办好却非常的难。

    “所以我才找你们二人来商议一下。而且那白政也有些能耐,最好能想个万全之策。”霍光说道。

    “君上,属下倒是想到一个办法,不过真如此做的话恐怕有伤天和!”东方朔想了一下说道,不过他看样子他也很纠结这个办法究竟该不该用。

    “什么办法?先说来听听。”霍光道。

    “属下已经查过了,河内郡各县的粮食储备其实并不多。如果我军围困修武,不出一个月城中粮草必然告罄。到时候白政一伙就只有出城一战,接下来要怎么个胜法就全凭君上做主了!”东方朔小声的说道。

    霍光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东方朔这个办法之所以说有伤天和,就是因为一旦修武城中无粮,乱匪肯定会抢夺城中平民的粮食,到时候城中几千平民很可能被活活饿死。不过霍光还是说道:“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难为了修武城中的普通民众。”

    “其实一旦白政抢夺了修武百姓的粮食,这反而是一件好事。所谓普通民众都是指一般情况下,如今这些乱匪不久前不也都是普通平民吗?”东方朔继续说道。此话一出霍光和杜延年都纷纷点头。

    正如东方朔所言。一旦白政抢夺了修武县平民的粮食,那么修武县内部就会首先乱起来,原本的平民在没有了粮食的保障下,都会变成乱民,而这些人首先仇恨的对象肯定是抢夺了自己粮食的白政一伙。

    “好,就这么办。随后我便下令螅皇逗椭煳浯叭ノЮ尬洹!被艄獾奔磁陌澹饬苏飧龇桨福还獯位艄饷挥写蛩闱鬃匀ィ侵唤耸陆桓{不识和朱武去办。

    当霍光在河内郡规划着他的大计时,长安城已经是一片风声鹤唳。汉武帝去了甘泉宫。而这个时候丞相庄青翟大将军卫青等人又出奇的低调,几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因为告缗令的关系,如今的长安几乎成了廷尉杨可一家独大。

    在杨可的压迫下,最难受的自然是内史义纵和大农令桑弘羊。杨可在内史各县都派遣告缗使,一开始这些告缗使还各司其职,可渐渐地这些人日益骄横,隐隐开始以告缗为由干涉各县政务了。而桑弘羊管理的大农令衙门,因为告缗令的关系许多政策都无法开展,现在已经有些感觉形同虚设了。

    “放肆……这些什么狗屁告缗使胆子也太大了。来人。马上调集内史府兵丁,本官要将这些人统统抓起来!”义纵在内史府怒不可遏的吼道,就在刚才有人来报。说杨可派出的告缗使竟然将长安城中许多商铺都给查封了。

    “大人且慢,就算要抓这些人,也应该有个由头,毕竟他们都是有官职在身的!”内史丞连忙在义纵身后说道。这些日子义纵憋得气都在这一刻爆发了,内史丞知道劝是劝不住义纵的,只能想办法尽量避免麻烦,凭心而论他自然是不希望义纵因为一时气愤而抓了告缗使。

    “还要什么由头,这些人就是扰乱民心。阻碍民生,先抓起来再说。”义纵不假思索的说道,在他看来这已经是最好的由头了,而事实上告缗使的行为确实造成了这也的后果。

    很快义纵便带着几百兵丁,出了内史府。而义纵逮捕部分告缗使这个消息很快便传遍了长安,自然也落入了杨可和桑弘羊耳中。

    听到这个消息,这二人的反应是截然相反。杨可是一声冷笑,表现的一点都不激动,只是阴声说道:“呵呵,好你个义纵,本廷尉不为难你,你倒是没事找事,这次恐怕没人能救你了!”

    杨可心中冷笑,却没有着手去救自己的手下。而是收拾片刻之后直接骑上快马向甘泉宫而去了。

    “糊涂啊……义纵真是糊涂,如此一来谁能救他!唉,难道我只能去求助于他?罢了罢了,先姑且一试吧!”桑弘羊听闻义纵抓捕了部分告缗使,顿时气得直跺脚,而他遗憾之后很快便做了一个决定,随后一个信使带着桑弘羊的书信就离开了长安,而这个信使去的方向竟然是如今正值战乱的河内郡。

    桑弘羊的信使还没有达到河内,杨可已经亲自到了甘泉宫。如今他可谓汉武帝身前的红人,很轻易的就见到了汉武帝。而杨可一见汉武帝,就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将义纵阻挠告缗令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杨可才一说完,汉武帝就勃然大怒。先有杨可告缗取得天下之财充盈国库,这让汉武帝非常高兴,而义纵这时候却因为迟道未休整而让汉武帝心生芥蒂。这一下更是让汉武帝感觉到义纵公然反对自己,原本汉武帝看重的干吏,这时候却成了厌恶的对象。

    “苏文,传朕旨意立刻逮捕义纵,并让让廷尉正杜式严加审理。内史之职暂由廷尉杨可代理。”汉武帝当即就下了旨意,义纵是彻底的下台了,而杨可则成了真正的赢家。

    几天之后,廷尉正杜式就了解了义纵的案子,昔日位高权重的右内史,如今已成阶下之囚,而杜式本就是杨可的下属,这次给义纵定的罪名可是一点都不小。破坏执行诏令之罪,这就是公然与皇帝为敌的罪名,其罪当诛。而汉武帝这一次异常爽快的批准了义纵的罪行,与以往袒护义纵的情形完全不同。

    廷尉府的牢房之中,义纵一身囚服面对着墙壁。当他知道自己的结局时,没有表现的如何激动,只是看得出眼中神色黯然,仿佛瞬间心灰意冷了一般。只听义纵喃喃自语的说道:“终究只是一枚棋子,也到了弃之无用的时候了。今生为人问心无愧,死有何惧?”

    义纵说完这些话,就忽然站起身来,而后猛地对着墙面一冲,下一刻义纵的脑袋就撞击在坚硬的石块墙面上,瞬间鲜血横流,不过片刻就断了气。

    最终义纵没有走上刑场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死法在西汉时期倒也流行,许多获罪的重臣为了给自己留下最后一点体面,都是在狱中自杀的。以前的李蔡是这样,现在的义纵是这样,以后的张汤也是这样。

    义纵的死并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不过在长安一处普通的府邸中,一个二十七八的青年正铺开一卷竹简,在上面用刀笔刻画着。此刻他刻的这枚竹简上,赫然就有义纵的名字。此人就是当今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司马迁。

    在司马迁手上有很多这样的竹简,每一片竹简都记载了当朝一位重臣,那些已经死去的司马迁就将竹简记录完整,而后保存起来,今日义纵已死,司马迁便将属于义纵的竹简补充完整。

    当司马迁写完义纵的死因后,他停下刀笔露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