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明朝当霸主-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耀祖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根本就没有给袁云奎反对的机会。说完之后,他边认真地挑起弹丸来。

    陈耀祖之所以要如此认真地挑弹丸,这是有原因的。

    在这个时候,由于明朝没有统一度量的关系,此时的火枪,其口径并不是完全的统一,导致同火枪,口径也会有些微的大小差异。

    而弹丸因为工艺的缘故,也会有着细微的大小差异。

    并且由于此时的火枪是前装枪,如果弹丸的大小完全与火枪的口径一致,将会导致士兵无法顺利将弹丸装进枪管,所以现在普遍采用的是亚口径的弹丸,也就是弹丸的大小要比枪管的口径要小一点。

    这样问题就来了。

    在射击的时候,因为是亚口径弹丸,密封性不够好的缘故,导致在发射的瞬间会有相当一部分能量损失,导致射程原本有可能达到150步的,实际上却只有100步出头。

    也因为是亚口径的弹丸,导致弹丸在射出的时候,着弹点的偏差有点大。

    这正是陈耀祖在生产自己的燧发枪的时候,一定要统一度量单位,并且将子弹改为气密性圆锥形的原因。

    而此时陈耀祖之所以要挑选弹丸,目的就是选择和枪管口径尽量接近、并且尽量规整的圆弹。

    挑选完毕之后,陈耀祖开始装枪。

    在装完火药,该装弹丸的时候,陈耀祖并没有直接装弹丸,而是取了一张用来擦拭枪支的毛边纸,撕下一小块,把弹丸包裹起来后才往枪口里塞。

    包裹了毛边纸之后,弹丸的大小总算是和枪管口径接近了,不过这样也费了陈耀祖些许的力气,才用通条将弹丸捅进了枪管。

    这样发射时的气密性应该好一点了,射程应该有所增加。

    陈耀祖地点了点头,开始举枪准备射击。

    此时他自然站在了离标靶100步的距离上。

    “嘭”的一声,子弹射了出去,准备地集中了标靶,而且落在了靶心附近。

    陈耀祖心中有数了,开始再次装弹。

    连续五枪,陈耀祖集中了标靶,而且着弹点都集中在靶心附近。

    此时袁云奎和那群兵油子已经看呆了。

    在100步的距离上能有这个射击精度,意味着在这个距离上陈耀祖是弹无虚发的,确实称得上是百步穿杨。

    袁云奎心想,要是我有100个枪法这么准的军丁,那我的实力可是要强上不少啊!

    “耀祖,明天我再加派几十个军丁过来一起训练,可好?”

    这货,有求于陈耀祖的时候,不再叫陈家小子了。

    “我有答应吗?”陈耀祖终于有资格报复了。

    这小子记仇!

    袁云奎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吞精百发也失败!上原亚衣挑战。。。

第61章 车床与钻床() 
“百步穿杨的要领:端枪要稳,眼神要准,呼吸要平,心念要静!”

    陈耀祖开始传授射击的要领,他把自己所理解的射击精华总结成了此时大家都能理解的简短口。

    “端枪要稳这一要领,是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才能练出来的,接下来大家要练的就是端枪。”

    陈耀祖开始传授正确的端枪方式。

    在陈耀祖看来,一个神射手的产生,除了天赋之外,大部分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而成的,他并不指望这些人都能成为神射手,但起码应该做到在100步的范围内,能够做到尽量准确,这样的队伍才能带得出去。

    葛新峰等人以及那群兵油子这才发现,玩枪并不完全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在成为神射手之前,还得先克服这练枪的枯燥。

    不过,有了陈耀祖这个百步穿杨的标杆在这里,大家还是愿意吃这份苦的。

    “以后每天下午练枪一个时辰以上,练枪完毕后每人10发实弹射击,由葛新峰组织并记录成绩,成绩差的加练。”

    陈耀祖又令人取过来一个标靶,在标靶上加上了一环套一环的圆圈,由里至外分别标上了“十、九、八、七、六……”等数字。

    他这是又要当甩手掌柜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人并不是他自己的人马,加上他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他没可能把时间都耗在这些人身上。

    安排好一切之后,陈耀祖就离开了校场,他要去往自己的工匠房。

    与在校场受袁云奎的憋屈相比,工匠房则是有几个小惊喜在等着他。

    首先是工匠房一下子就多了好几个陌生的面孔,而且都跟着唐二牛等人在忙碌起来了。

    不用说,这肯定是来应聘的工匠和工匠学徒,这些人年龄都不算大,大的也不过是三十来岁的样子。

    果然,陈耀祖一出现,唐二牛等人就围了过来,拉着几人给陈耀祖介绍起来。

    稍一了解,陈耀祖便得知,这些新面孔里面有两个铁匠、一个木匠、一个铜匠和两个学徒。

    这是好事,陈耀祖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便把他们全部留了下来,立即试用期。

    至于这些工匠的,他最终是要交给袁二的,这也正是陈耀祖把袁二要过来的原因。

    第二个小惊喜,就是几种砂轮样品终于烧制出来了。

    这应该说是一个大惊喜。

    有了砂轮,打磨机就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这意味着陈耀祖的一系列计划都可以启动。

    没说的,立即试机。

    陈耀祖拿起了一个薄片的砂轮片,把它装上了打磨机,然后用螺丝把它固定好。

    空转了一会之后,确定打磨机是可以使用的,于是陈耀祖拿起了一根铁条。

    安全起见,陈耀祖又在自己面前挡了一块木板。

    工匠们都围了过来。

    之间陈耀祖又一次把打磨机踩得飞快,此时的砂轮已经只能看到虚影。

    然后,陈耀祖双手握住铁条的两端,小心翼翼地往飞速旋转的砂轮片上凑了过去。

    只见火花四溅之下,一道肉眼可见的沟痕在铁条上慢慢出现了。

    陈耀祖。

    只见沟痕越来越深,最后铁条被切成了两节。

    工匠们都看呆了,唐二牛不可置信地从陈耀祖手里接过一截铁条,只见切口非常的平整。

    这玩意连铁都可以切断?太不可思议了!

    “这玩意可以锯木头吗?”木匠陈大毛兴奋地问道。

    陈耀祖心中一动。

    锯木头为什么不可以呢?这就是一台原始的多车床啊!

    只不过,锯木头得把砂轮换成圆形钢锯片才行。

    有了打磨机的存在,打磨出来一片合用的钢锯片还是难事吗?

    陈耀祖非常的兴奋。

    他觉得,这台机器已经集打磨、抛光、切割为一体,已经不适合用打磨机来命名了,应该叫多车床才对。

    尽管这只是一台最原始的手工车床,但陈耀祖觉得,这机器在明朝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它将彻底改变工厂手工艺的工序,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抑制住兴奋,陈耀祖又换了一片厚砂轮片,尝试了一下打磨之后,把车床交给了工匠们。

    工匠们比陈耀祖还兴奋,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太好用了一点。

    “好了,该进行下一项了,制作枪管专用钻床。”

    终于要开始火枪生产中最的一个环节了。

    陈耀祖之所以要拖到今天,目的就是等打磨机完成。因为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工具需要打磨机才能方便制作,那就是麻花钻。

    在了解唐老汉他们的钻枪管工艺时,陈耀祖就注意到,他们使用的钻头是最为传统的扁钻,钻枪管全靠钻头最顶端的刀口,这才是导致枪管钻孔又慢又差的主要原因。

    想想也是,后世到处可见的麻花钻,可是要很多年以后才出现。

    麻花钻头的加工,最关键是麻花形状的磨制以及钻头的打磨,如果没有专门的打磨机,那这种钻头的加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在机会终于成熟了。

    至于钻床的床体则很简单,那只不过是用来固定和定位枪管和钻管,保证让其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好用力即可。陈耀祖画了一个水平的架子及几个支架即搞定,再配上一些和紧固螺丝即可。

    最关键的还是麻花钻管。

    按照陈耀祖的设计,麻花钻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麻花钻头。

    按道理来讲,麻花钻头的材质应该使用高硬度的合金钢或高速碳钢,但现在明朝的钢铁工艺有限,陈耀祖只能退而求其次,又一次打上了百炼钢的主意。

    百炼钢的硬度应该是够用的了,因为现在的枪管普遍是用熟铁或低碳钢,用“削铁如泥”的百炼钢来做钻头应该是勉强够用的了。

    事实上,唐老汉他们之前的扁钻用的也不过就是百炼钢。

    第二部分中间是长直通条,这部分的工艺要求无需太高,保证长直圆润就可以了,口径可以稍小于麻花钻头,材质也可以用闽铁里面普通的低碳钢即可。

    第三部分是摇臂。这部分其实就是一个便于钻头转动的转臂,可以直接在长直通条的后部弯成直角的“ㄣ”型即可。

    图纸一拿出来,唐二牛便好奇地问了起来:“这个钻头真的好使?”

    陈耀祖笑而不语,他打算用事实说话。;!

第62章 初见成效() 
按照陈耀祖的设计,一根12毫米口径的枪管,因为粗坯打制时预留的口径是8毫米,因此他安排了两个麻花钻,一个为10毫米,一个为12毫米,这样整根枪管的钻孔将分为两次完成。

    对此唐二牛等人很是有点不解,但陈耀祖懒得解释。

    只有林水生比较机灵,他代为解释道:“每次只钻薄薄的一层,应该更为容易。”

    因为有四个铁匠了,唐二牛等人分两组,各拿起一块硬质的闽铁,也就是陈耀祖嘴中的“高碳钢”,投入火炉,烧得通红后,开始乒乒乓乓地打制起来。

    两个长不过十几厘米的圆形粗坯而已,打制这个可比帮陈耀祖打制虎牙军刀要轻松多了。还不到两个时辰,一粗一细两个粗坯已交到了陈耀祖的手里。

    在这些人里面,手艺最精细的自然是铜匠林水生,因此打磨成麻花钻的事情就交给他了,陈耀祖在一边指导。

    有了陈耀祖的带头,这些工匠们的心思都开始活泛了起来。

    无需陈耀祖提醒,林水生就开始车床工作台面的高度,并临时在木板上面添加了一个卡位器,用游标卡尺精确了以后,才开始对粗坯进行打磨。

    打磨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将粗坯打磨成尺寸标准的圆柱。

    这就是陈耀祖对林水生提出赞许的缘故。有了卡位器的帮助,这样打磨精密圆柱时就不会出现太大的人为误差。

    林水生非常的有耐心,一次次反复的打磨、测量、再打磨之后,两个闪着寒光的精密圆柱交到了陈耀祖的手里,陈耀祖拿起游标卡尺一测量,分毫不差。

    对此,陈耀祖非常赞叹不已。

    难怪后世那些最有名的精致钟表全部是出自于手工制作。看来有了精密仪器的帮助,这些匠人的手艺实在是太精细了。

    接下来就是打磨出麻花钻的螺旋切口了,这更是一个精细活。

    当陈耀祖把麻花钻的多个剖面示意图交给林水生之后,林水生思量了很久,才开始做准备工作。

    这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