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明朝当霸主-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陈青云来说,非要和忠君爱国相比,还是陈家有后更加的。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陈青云来说更是如此,整个中原陈氏都一向很重视这个观念,弄得陈海生把陈耀祖弄回梦境,也还在把开枝散叶当成了一个主要的任务交给了陈耀祖。

    陈青云又陷入了矛盾之中,陈耀祖总算在与陈青云的交锋当中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当然,对于陈青云的洗脑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陈耀祖觉得自己还得努力。

    不过陈耀祖觉得自己应该已经找到了对付陈青云的办法。

    “老陈同志,你早点休息吧,我还得忙工匠房的设计去了。”

    “老陈同志?”陈青云又被陈耀祖这个很现代的叫法弄迷糊了。

    “哦,同志是后世对长者一个尊重的叫法,表示志同道合的意思。”陈耀祖连忙解释道,带有了一丝忽悠的味道。

    陈青云对后世的事情是很感兴趣的,点头表示认可了这个新称呼。

    老陈同志的叫法就这么定了下来。

    陈耀祖要忙的自然是造枪工艺的事。

    现在属于自己的工匠房已初步搭建起来了,但要想达到陈耀祖的工艺要求,还有太多的东西要设计了。

    别的不说,就说最原始的打磨机,陈耀祖就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要想原始打磨机的转数够,能真正起到需要的效果,陈耀祖觉得还得解决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轴承得弄出来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零部件也得设计。

    不过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让大明第一台打磨机能从自己的手中诞生,陈耀祖又开始了他的设计事务。巨臀妖艳女星曝大尺度床照"!

第34章 打磨机的完成() 
接下来的两天,陈耀祖上午就跟那帮小子在一起,狠狠地练他们,剩余的时间则是泡在了工匠房,他最近的重心也全部投放到了这里。

    工匠房的这帮年轻小伙可是给陈耀祖折腾坏了。

    以铜匠学徒林水生为例。

    林水生名为铜匠学徒,但技艺其实已足够出师,原本跟师父的时候,他干的已经是铜匠的活,但师父以学徒年限不够为由,并没有让他出师。

    跟了陈耀祖之后,按照陈公子的应诺,他已经可以领铜匠的薪酬了,因此他干劲比之前强多了。

    但陈公子实在是太能折腾人了一点。

    林水生先是被安排高精度的游标卡尺,这这把游标卡尺还没完成,陈公子就安排他去在一根桃木制成的尺子上刻尺度,而且刻的是一种叫“米”的奇怪尺寸,而且陈公子还要求这把尺子细微的误差都不能出现。

    那把奇怪的尺子叫“米原尺”。

    米原尺完成之后,林水生又制作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完成之后,陈公子又要求他在上面刻尺度,刻的当然是“米”制单位上的尺度,主标上刻的是一种叫毫米的单位,而副标上刻的是毫米的十分之九。

    游标卡尺完成之后,陈公子又教他使用这把尺子。

    还别说,这把新的游标卡尺与工匠们惯常使用的铜卡尺真的不同。这把尺子不仅可以测外径,还可以测内径。并且,连头发丝细的差别都能准确地在这把游标卡尺上反应出来。

    这把游标卡尺林水生一掌握就立即喜欢上了,他从没见过这么准确的尺子,而铜匠的手艺要求就是要求精确、精湛。他可以想象,自己有了这把游标卡尺以后,自己的手艺肯定比别的铜匠更精湛。

    游标卡尺制作完成之后,林水生原本以为可以稍微歇息一下了,但陈公子又给他安排了一项新的活计,要求他以铜匠的精湛来打磨一些钢珠。

    陈公子把这些钢珠叫做滚珠,要求连一根头发丝细微的差别都不许出现,简直比当子弹用的铅弹还要严格。这下好了,那条新造好的游标卡尺可算是派上了用场。

    陈公子安排的活计简直就没完没了,不过林水生忙得很开心,除了因为拿的将是师父的薪酬以外,陈公子安排做的这些东西太新奇了一点,这对工匠们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铜匠林水生在忙碌的时候,其它匠人也没闲着,铁匠唐二牛、木匠陈大毛、窑匠葛喜林就在配合着完成一些奇怪的铁轮子,大大小小都有。

    比如说最小的那几个,陈公子说这是轴承的内外轮,大一点的那几个,陈公子说那是打磨机的上下飞轮。

    这些轮子的工艺如出一辙,都是木匠先用木头雕刻成标准的圆形,然后由陶匠用陶泥制模,再由铁匠用滚烫的熟铁汁浇铸而成。

    这还不算完。

    这些铁轮子浇铸完成之后,又得用工具在轮子上下沿细细地打磨出一条精细的圆弧出来。

    这可是一个累人的活计,就算这是熟铁,打磨这些光滑的凹型圆弧也是费了铜匠和铁匠的九牛二虎之力。

    一个个零部件还是慢慢被加工出来了,最先完成的是那些轴承的各个部件。

    只见陈公子把一大一小两个铁环套在了一起,然后往里装钢珠,再用两个铜质的卡位器将这些钢珠均匀固定在两个铁环内部,陈公子又往里滴了几滴菜籽油。

    奇迹出现了。

    只见陈公子用一只手把内环固定住,另一只手把外环一拨,那个小小的轮子竟然飞溜溜地转了起来,转得那个快,把几个工匠都给看呆了。

    接着,陈公子所设计的打磨机各部件也给打制或者浇铸了出来,该组装了。

    与以往的铆合式组装不同的是,陈公子这次使用的是一些叫螺丝和螺母的东西。

    螺丝和螺母这些东西别看小,但第一次做起来可比那些大铁轮子还要麻烦。

    为此工匠房又多了一些叫丝锥、板牙的奇怪工具,都是铁匠用最上等的硬铁出来,再由铜匠细细打磨出螺纹制作完成的。

    不过,有了丝锥和板牙之后,螺丝和螺母的制作倒是简单了。

    螺丝和螺母的粗坯还是用铁汁通过陶模浇铸而成,一次可以弄出一大批出来,然后把粗坯一固定,再用丝锥或板牙攻丝,一套螺丝螺母很快就出来了。

    螺丝螺母这种新奇的东西确实又让大家长见识了。

    大家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零件的组合方式,既方便,又稳固,还随时可以拆装。

    螺丝和螺母一出来之后,最兴奋的是唐二牛,他赶紧问陈公子:“以后咱们的火枪击发装置是不是也可以用螺丝来组装?”

    唐二牛立刻就获得了陈公子的表扬:“不错,二牛很有发明家的潜质,能想到这一点很不错。事实上,以后我们工匠房零部件的组装,都将使用各种型的螺丝螺母,所以以后大家还得制作出各种大小的丝锥和板牙出来。”

    这就是大家再苦再累也干得很带劲的原因,一个个新的东西出来,完全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观念大家学到了很多在师父那里学不到的东西。

    按照陈公子的说法,这个工匠房以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工匠房,并将引领出一场工艺革命。

    想想就让人兴奋!

    打磨机的组装没铜匠林水生太多事了,他好奇地看着陈公子带着大家忙碌起来。

    这个打磨机的架子也是用各种浇铸铁件制成的,再用螺丝组装起来,腰高的位置还覆盖了一块厚厚的、结实光滑的铁犁木板。

    接下来就是大小两个飞轮的组装。

    两个轴承分别被嵌入了两个飞轮,再用两个大的螺杆和螺母分别固定上了打磨机架的上下两端,大飞轮在下,小飞轮在上。

    连接两个飞轮的是一根牛筋编织而成的特制绳子,它从木板的两个孔洞里穿过,把两个飞轮紧紧地结合到了一起。

    “可以试机了!”陈公子兴奋地宣布。的!

第35章 意外的财路() 
因为工序问题,石英砂轮的烧制正在进行当中,所以现在只能空机试转了。

    陈耀祖很慎重地站到了已好的原始打磨机前面,一只脚踏上了接近地面的加速踏板。

    随着陈耀祖的一只脚前后起伏,两个飞轮开始转动了起来,而且越转越快,慢慢地,上飞轮变成了一道看不起的虚影。

    “成功了!”陈耀祖很淡定地说道。

    “陈公子,这东西真的能打磨铁件?”唐二牛还是有点难以置信。

    其他几个工匠也一脸狐疑地看着陈耀祖。

    在明朝这个年代,大家还不知道飞速旋转的飞轮的厉害,现在看着陈耀祖把这个打磨机踩得飞快,看起来确实觉得很稀奇,但要让他们相信这东西可以轻松打磨铁件还有点难。

    看来不给他们点厉害看看是不行了!

    陈耀祖想了想,对林水生吩咐道:“将一个厚点的木质砂轮模具钉上一层厚点的麂皮,再取一面需要打磨的照子过来。”

    在明朝,铜镜通常被称之为照子,而打制铜镜则是每个铜匠的手艺,而铜镜的抛光,往往用的就是麂皮等动物皮革。

    虽然现在烧制的砂轮暂时还没有出来,但用来给砂轮做模具的木质母模是有几个的。

    按照陈耀祖的吩咐,林水生很快就将一块厚厚的麂皮钉到了一个木质飞轮上面,并且小心地确认钉子已完全陷入了麂皮下面,不会伤到铜镜。

    陈耀祖要试的自然是给铜镜抛光的活计。

    在这个年代,给铜镜打磨和抛光是一件很费工费力的事情,大街小巷里还有一门专门的职业,就是给打磨照子铜镜经常保持光亮,这种磨镜人是很受妇女们的欢迎的。

    当然,纯手工打磨出来的铜镜,其质量跟后世的镜子是远远没法相比的,不仅只能勉强看清人影,还很容易让人影变形,相当于哈哈镜。

    一面尚未抛光的铜镜也拿了过来。

    陈耀祖飞快地将飞轮装到了打磨机的转轴上面,并且用螺丝将其固定好,又一次踩动了打磨机。

    在铁质飞轮的带动下,加了麂皮的木质飞轮也地转动了起来,陈耀祖拿起铜镜,小心地地凑了上去。

    几秒钟之后,陈耀祖把铜镜移开,自己看了一眼之后,把镜子递给了林水生。

    林水生结果镜子一看,立即变得口呆目瞪,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

    其他几个工匠好奇之下也凑过去一看,只见镜面上刚刚被打磨过的地方已经光可鉴人,而没打磨的地方还满是划痕,非常明显的区别。

    陈耀祖懒得理会众人的惊讶,他又问林水生道:“你打磨一面照子需几日?”

    林水生回道:“一面上等的照子起码得打磨上十日,还是达不到如此效果。”

    陈耀祖让开了位置,示意林水生自己来试试:“你现在打磨一下试试!”

    林水生依言站到了打磨机前面,学着陈耀祖的样子踩动了踏板,打磨飞轮又一次地转动了起来,林水生又小心翼翼地把镜面凑了上去。

    一开始,林水生的动作还很生疏,熟悉之后,他的动作变得越来越娴熟。

    这只不过是一面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铜镜,现在用变身为抛光机的打磨机来抛光,其实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大约10分钟之后,林水生心满意足地停了下来,把镜子递给了陈耀祖,嘴里还在嘟嚷道:“太不可思议了!”

    陈耀祖接过镜子一看,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光从打磨的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