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明朝当霸主-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着跑着,大家在陈耀祖的令下,一齐喊起“一二三四”来。这帮小子有了观众之后,喊声更加的威猛,人虽不多,但气势是足够的。

    这种气势恐怕只有戚将军的戚家军才有吧!千户所的这帮人哪里见过这种阵势,不停地点头赞了起来。

    小息之后,队伍操练环节。

    “列队!”

    随着陈耀祖的一声令,队伍整齐地站成了一排,纹丝不动。

    “分列!”

    队伍步调一致地分成了两排。

    “弓步冲拳,一……二……”

    军体拳的分解动作整齐地打了出来。

    此子不仅有大才,还颇有大将之风。最关键是年纪还这么小!

    袁云奎看得又心动了。

    军体拳的后续教学开始了。

    “陈先生,此套拳术怎么不见你在军中教习啊?”

    这套拳术真的很实用的,连袁云奎见了都动心,他赶紧问起陈青云来。

    陈青云自然不能说他儿子来自未来,那样太吓人了,因此他只好替陈耀祖圆谎:“此套拳术应该是小子自创,我也是第一次见识。”

    这更加坐实了陈家小子有大才的说法。

    队伍开始了实战对抗。

    对打这么真、这么猛、这么不留手,这样肯定能连出真正的勇猛之士!

    连陈青云看了都忍不住连连点头。

    ……

    “陈家小子,来来来,陪伯父喝酒去,陈先生也一起来。”

    如此大才,袁云奎又动心了。在训练结束之后,他又要拉上陈耀祖,并且连伯父都自称上了。

    陈耀祖没有拒绝。

    他知道,袁云奎的酒没那么好喝的,但他并不介意。

    对他来说,他前期的许多事情都需要依赖袁云奎,因此他也不介意让袁云奎占点好处。

    “陈家小子,你真的无意参军?”酒过三巡之后,袁云奎又问了起来。

    对于陈耀祖,袁云奎真的很心动,他很想把他揽入自己军中。

    但是不能逼迫的事情。陈耀祖与他父亲不一样,在他接替陈青云的军户身份之前,他就是自由身。因此袁云奎只能对其动之以情。

    “袁伯父,你打我主意,还不如让我帮你训练一些新式兵士出来。”陈耀祖还是很委婉地拒绝了。

    “哦,怎么说?”

    “如果你相信我,你可以招一些青壮之士回来,交由我来,必要时,我还可以带他们出征。但又一点,非紧急军情,你不得限制我的自由。”陈耀祖换了一种说法。

    陈家小子确实有大志,袁云奎放弃了完全招揽陈耀祖的想法。

    他的提议好像也不错!可以试一试。如果真能让陈耀祖练出来战斗力的话,袁云奎就赚了。

    袁云奎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练兵,这是有原因的。

    如果是在早年,袁云奎可能还想着升官发财,现在他所想的就只有发财和保全他的家产了。

    袁氏在东莞是大族,颇有家资。

    袁云奎成为东莞守御千户所的千户之后,通过这么些年的经营,也累积了价值不菲的资产。

    以原属于千户所的军屯为例,在经过长久的运作之后,那些军屯中的良田已有半数落入了袁云奎之手,还有一小部分分给了那些下级军官,剩下的只有不到三成的军屯还在千户所名下,由少数的军户在耕作。

    而且,因为长年海盗的滋扰,东莞很多平民被迫迁移,转卖之下,不少民田也落入了袁云奎的手中。再加上海上捕捞和其它一些生意,袁云奎这些年来确实有了不错的身家。

    在袁云奎看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整个国内的风气都是这样的,他袁云奎已经算是比较收敛的了。

    资产多了,袁云奎自然就想着怎么来保护它们,而且石碣袁氏家族的资产也要依赖他的保护。可偏偏东莞是一个多事之地,经常会受到海盗和倭夷的滋扰,所以袁云奎不得不强兵。

    真的可以小试一下,袁云奎也想知道陈耀祖的新式练兵之法能有什么效果。

    “必须15至20以下的小伙。”陈耀祖又提了一个要求。

    袁云奎虽然有点不明所以,但他还是答应了,少量新增军士的军资他还不差那点钱。

    不过袁云奎没有想到的是,陈耀祖并没有打算长期来让袁云奎掏这些军资,最起码不是全部。

    按照陈耀祖的想法,他现在就是要借袁云奎的名来练自己的兵。因此袁云奎所招来的那些人,特别优秀的精兵他将会发展成为自己的人马。

    对于这点他还是有把握的,特别是那些背景比较简单的平民子弟,他有绝对的信心来让他们只听自己的。

    没办法,由于根基太差,陈耀祖现在只能用借力的办法。

    陈青云又是很诧异地看着陈耀祖,他不知道这个“来自未来”的儿子又在打什么主意。

    而且,这个儿子现在似乎太有自己的想法了,他根本无力去干涉。

    儿大不由爹啊!陈青云只好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又喝了一阵之后,陈耀祖向袁云奎告辞了,他还要去他的造枪大计,并且还要去接手属于他自己的工匠。

    在前往工匠区的路上,陈耀祖的身后跟着一个尾巴,他的便宜父亲陈青云。。,!。请

第31章 工业班底到位() 
陈耀祖径直去了唐老汉的铁匠铺,袁二管家已经如约在那等他了。

    “唐二牛,你可愿意跟我一起做事?”

    跟唐老汉打了一个招呼之后,陈耀祖直接说明了来意,他第一个盯上的就是唐二牛。

    唐二牛虽然名为学徒,其实是可以出师了的,手艺已尽得其父真传。陈耀祖虽然名义上说是要学徒,但他当然是要手艺娴熟的,而且他还要的是年轻人,年轻人才够活力一起跟他折腾。

    “是造新式火枪吗?”唐二牛兴福地问道。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唐二牛早就对这个待匠人很温和,又有着很多新奇主意的陈公子很是佩服了,从他内心来讲,自然是想跟着陈耀祖来见识更多的新东西。

    不过他还是先征求起他父亲的意见。

    “陈公子这是要……”唐老汉看向了袁二管家。

    “这是袁大人的意思,被陈公子选上了的学徒,以后就听从陈公子的调遣,酬劳照旧。”袁二管家的解释相当的简洁,有点不容商量的味道。

    “既然是袁大人的意思,那二牛你就好好跟着陈公子干吧。”唐老汉对陈耀祖的印象也是非常不错的,他希望自己儿子能跟着陈耀祖多学点新的东西。

    第一个目标搞定。

    “我还需要一个铁匠学徒,两个木匠学徒,一个铜匠,一个缸窑匠,要技艺娴熟的年轻后生,管家和二牛可否有好的?”陈耀祖又询问起二人来。

    这是袁二管家自然熟悉,而且他现在对“有大才”的陈公子佩服得很,想和他搞好关系,因此他极力了起来。

    唐二牛对于袁二管家的这些人也相当熟悉,他相当认同袁二管家的看法。

    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有袁二管家出马,不管这些人是否情愿,都必须服从安排。而且这些人一听说是跟随最近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陈公子造新式火枪,一个个都很是积极。

    “陈公子,这几人的契约我稍后给你。”

    人马召集齐了,袁二管家立即当众表态。

    袁二管家这是在表示这些人的使用权指挥权以后就归陈耀祖了,这些人的契约虽然没有转到陈耀祖名下,但契约一旦到了陈耀祖手里,袁府就无权调遣了。

    这应该是袁云奎的一种姿态。

    这样最好。

    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工匠房和工具的问题了。

    工匠房问题也不大,在千户营区空闲的匠房可不少,而且又是袁二管家在,陈耀祖临时借用几间不成问题。

    陈耀祖直接要了三间,一间铁匠铺,一间木匠房,一间制陶房。

    工匠们的工具袁二管家处也是有的,不过这些就得陈耀祖自己掏钱了,好在昨晚袁云奎还赏了陈耀祖30两银子。

    因为匠房是现成的,一阵忙碌之后,必要的工具总算到位,几间匠房也勉强可以开工了。

    陈耀祖又把六位工匠召集到了一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造枪,而是先制作各种必要的工具。”

    陈耀祖也很想立即就制造新式火枪,但那种工艺原始、外形粗糙的枪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必须先对造枪的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因此各种必要的新式专用工具是必要的。

    陈耀祖要制作的工具很多很多,但这些东西是一环套一环的,急不来,因此陈耀祖只能从零开始。

    开始分配任务了。

    唐二牛和另一位铁匠学徒的任务是打制一套标准的燧发枪击发装置的零件,而且陈耀祖对这套零件的精度要求很高,要求完全符合图纸的尺寸,还要打磨光滑。

    陈耀祖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这些零件是要用来做击发装置的标准母件的。

    按照陈耀祖的设计,以后这些部件的制造就不采用大致的方式了,而是用铁水在模具上浇制,这样应该会省很多时间,也会标准很多,维修起来也简单。

    事实上,后来北美的工匠们制作燧发枪的击发装置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工艺流程。

    陶匠的工作很简单,配合木匠完成各种规格的模具箱的制作,然后准备陶泥制模。

    木匠除了配合陶匠制作各种模具的木箱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先帮陈耀祖完成,那就是帮陈耀祖制一条三尺来长的扁木条,而且要求用上好的桃木制作,精度要求非常高。

    陈耀祖说是这根扁木条是用来做标准尺的,但又不要求刻尺度。

    然后,陈耀祖又交给了铜匠一张很奇怪的图纸,和工匠们用的卡尺很像,但又多了一些东西,陈耀祖把它叫做游标卡尺。

    这把游标卡尺的制作要求也非常高,但同样暂时没有要求刻尺度。

    陈耀祖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自然是要统一度量标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明代工艺制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度量标准不够统一,比如当时的一尺营造尺是32厘米,量地尺是32。7厘米,而裁衣尺则达到34厘米,并且各个工匠的尺子刻度也还有细微的差异,导致很多东西制造出来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就以火绳枪为例,不同工匠制造出来的火绳枪口径都不同意,有的为12厘米,有的小一点,有的又大一点,导致装弹时各种状况百出,射击的精度自然也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是陈耀祖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只好自己来统一度量标准,而且要直接统一成为他所熟悉的米制。

    外面能不能习惯这种新的度量他不管,但在他这个小体系内是一定要统一的,因为这事关以后的发展问题。

    当然,现在的标准米制连欧洲都还没有统一,陈耀祖就只能以一把标准营造尺为32厘米来推算了。

    工匠们开始忙碌起来。

    各种材料的事情也无需担心。工匠区的材料都是统一采购的,要什么大家找袁二管家领就是了,反正最终都是陈耀祖来买单。

    而陈耀祖自己,则是又找袁二管家领了一把标准的营造尺,准备开始他的统一度量大计。

    陈青云一直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