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地,万万不能聚集起怎么多物资。

    “贾愿,把渔阳府库打开,给城中每户百姓发放一百钱,布一匹,粮食一斛。”元起轻描淡写的说道。

    贾愿一愣,在心中快速的计算了一下,要是按照元起的标准,恐怕渔阳城中的钱粮布匹,至少要用去一半啊。有心要提醒一下元起,但是当贾愿看到元起坚定地脸色时,就知道元起已经下了决心,虽然贾愿跟着元起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他知道元起下定决心的事,是断然不会更改的。在贾愿看来,元起有些太过爱民如子了,要知道这些钱粮足以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了,可是元起却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就分给老百姓了。

    不过,贾愿心中也有些佩服元起的气魄,拿出一半的钱粮赈济百姓,这样的举动可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即便是那位号称仁德为本的泰山,恐怕也是舍不得的。当今世上,也只有自己的这位小主公,才会如此,这才叫真正的仁德为本啊。

第一百零五章 英雄纪念碑() 
光复渔阳的第五日清晨,一轮初升的朝阳爬上天空,无力地向大地散发着它微弱的光芒,在这初冬时节,让人感觉减弱了一丝丝的寒冷。

    进行完晨练之后,十万大军排成队列,静静的看着站在军校场中央点将台上的元起。今日过后,各地援军就要回归各郡了,十万人同时列阵的景象,短期内怕是不会再上演了。

    当十万人的眼光都注视在元起身上时,元起向台下招了招手。几名天归营精锐合力抬着一块硕大的石碑来到了台上,把石碑放在了点将台的正中央,然后退了下去。

    元起看着眼前这座黑色的石碑,一边轻声叹息着,一边伸出手抚摸着石碑的边缘。良久之后,元起抬起头,把目光看向了点将台下的十万雄兵,元起朗声说道:“将士们,本侯在大战之前,就已经雕刻好了这座忠烈碑,能在忠烈碑上留名的人,已经为国捐躯了,但是,当名字留在忠烈碑上的时候,他们将会被载入史册,他们都是是为国捐躯的烈士,是真正的燕赵男儿。”

    十万大军的目光全部转移到了忠烈碑上。此刻,这座黑色的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上了许多人的名字,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刻完后,还用红漆渲染了一遍。红与黑,两种色调融合在一起,更加突显出忠烈碑那肃杀壮烈的味道。

    每一个将士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他们明白,忠烈碑上的名字,不仅仅是几个字符、几笔雕刻那么简单,那些名字代表的,是他们曾经亲密无间的袍泽,是他们军中的好兄弟。“忠烈碑上一共有一万两千七百五十七个兄弟的名字。本侯为他们骄傲,这些兄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却把平安带给了幽州百姓!他们并没有真的死去,他们的灵魂会和他们的名字一样,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为后世敬仰!”

    元起的声音,被十万大军听得清清楚楚。爱兵如子在很多诸侯口中,只不过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但是在元起这里,这四个字在元起的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元起也用行动无数次地体现出他对这四个字的重视。

    十万大军对元起的话感同身受,他们完全能体会到元起此刻心中的激动与悲伤。他们在赵虎马越等将领的带动下,无声地举起了手中的武器,笔直地指向天空,为忠烈碑上留名的袍泽默哀致敬。

    这十万大军有元起麾下的直属部队,也有元鹰的幽州军,还有各地的郡兵。但无论是属于哪里的军士,此刻,在他们心中,彼此之间都是一个完全的整体,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统帅,就是站在忠烈碑旁边的元起。在统帅的指引下,一个坚定的信念被植入他们的心中,为了家人的幸福,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有了信念的人,才能被称作有思想的活着,有了信念的军队,才会成为真正的精锐,因为,坚定地信念将会在以后的战斗中,支撑着他们,支撑着整只军队赢得更多的胜利,这种信念,可以演变成军魂。

    “杀!杀!!杀——!!!”十万大军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情绪,随着元起的话高声呼喊了起来。当十万人异口同声的高喊同一句话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的声浪冲向天空,饱含着十万将士的信念和决心。似乎把刚刚爬上天空的太阳,都震的一哆嗦。

    将士们的呼声经久不息,在这一声声铿锵有力地呼喊声中,十万大军的士气高速地飞涨着,每个人的心中都无形地经过了一次洗礼,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注入了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不惧怕死亡了。同时,他们看向元起、看向忠烈碑的眼神也变得更加热切了起来。

    元起又拍了拍忠烈碑,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要拿两样东西来祭奠这些兄弟。第一样东西,就是围困肥如的魏攸所部,我们要擒下魏攸,在忠烈碑前枭其首级;第二样东西,同样是一颗人头,叛贼张举的人头,不杀张举,不足以告慰这些兄弟的在天之灵!”

    “先擒魏攸,再杀张举——!”十万大军不停地呼喊了起来。

    就在喊杀声直冲云霄的时候,一声雄壮的声音在军校场外响起:“张举人头在此!”

    元起目光一凝,寻声望去。

    军校场外,十余骑勒马站在场地的边缘,拱卫着中间的一个少年。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孙策。此刻孙策浑身浴血,但是看他的神情,到没有受伤后的萎靡,可见他身上的血都是别人的。

    孙策坐在马背上,从身后的随从手里接过一个包裹,打开之后,露出一个被割下的人头。孙策高举起手中的人头,再次高呼:“叛贼张举首级在此!”

    在十万大军的注视下,孙策翻身下马,把重枪插在地上,双手捧着张举的人头,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军校场,走到了点将台上,然后把张举的首级放到了忠烈碑前。之后,孙策推开了几步,对着忠烈碑弯腰行了一礼。

    壮士已已,英魂犹在,引无数豪杰竟折腰!

    看到孙策的动作之后,元起的微微一笑,看来,这头江东猛虎被自己挫败之后,傲气当真是收敛了很多,内敛的锋芒,在爆发时才更加的夺目!

    伸手拍了拍孙策的肩膀,元起道:“天佑英灵。伯符斩杀张举,大快人心。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某能做到的,一定不会推辞。”

    孙策直直地盯着元起的眼睛,轻笑道:“元骠骑一言九鼎,某正有一件事要拜托元骠骑,就怕你不肯答应。”

    元起心里暗骂一声:靠,我只是客气下,你不会真要好处吧!

    随即虎躯一震,朗声说道:”只要不违道义,某定全力以赴!”

    孙策挺直了腰板,认真地说道:“某要拜你为师!”

    元起嘴巴立马成个”o“字型,这是什么情况。。。。

    “某要拜你为师!”孙策又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声。

    元起再一次听到这句话之后,脸上的神色顿时精彩纷呈起来,这是个什么节奏啊?这头江东猛虎怎么会冒出拜师的念头来了?

    斟酌了一下,元起有些不明所以的说道:“伯符啊,你看,咱们年纪差不多,不合适?要不,某把师父介绍给你,他老人家……”

    “不,某就要拜你为师!元骠骑刚才可是答应过某的,难道要当着十万大军的面,失信于某不成?”元起是真的为难了,自己还没有出师,哪有什么资格收徒弟啊,可是刚才确实答应过孙策,只要是自己能办到的事,就决不食言。更何况,在场的十万大军可都看着呢。

    “好。某暂时就答应下了,不过还要禀明师尊,若是他老人家不同意,你这个徒弟,某坚决不收。”元起无奈的说道。

    孙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把披风向后一摔,单膝跪倒对着元起拜了一礼,口中大声说道:“孙策拜见师父!”

    元起无语地点点头,示意孙策站起身来。

    孙策立刻从地上跳了起来,然后退后两步,毕恭毕敬地站到了元起的身后,完全是一副执弟子礼的样子。

    话分两头,为什么孙策会斩下张举的首级呢?这其间还有一段事情要讲述。时间回到当初元起带兵出征的时候。

    在元起的帮助下,顿悟后的孙策心中对元起很是感激,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点醒了孙策,让他明白自己陷入疯狂的特殊状态,是可以在经过引导之后,能够调节的。如果把握好方向和调节度,让孙策身体力量大涨的同时,避免陷入真正的疯狂中,而是保留应有的理智,那绝对会是一件大杀器。

    出于感激,孙策当时就想开口对元起说,随元起一起去渔阳平乱,但是孙策历来是十分骄傲的,虽然被元起挫败后,骄傲之气大减,但他还是说不出软话来,毕竟孙策不属于元起麾下的将领,想要随同出征多少也要搭元起一个人情。

    所以孙策就暗自下了决定,暗中尾随在元起大军之后,看看到渔阳之后,能不能帮上元起的忙。可孙策没料到元起带兵确实是十分了得,元起军中的斥候很快就发现了有人跟随在大军后面,孙策为了不暴露目标,只好改道而行,折路向北,打算从北边迂回到渔阳。这一绕远,就让孙策等人的行程,比元起大军慢了一些。好在孙策等只有十几个人,行动便捷,绕了一大圈之后也没赶到渔阳参战,当元起攻城的时候,孙策等人还在渔阳北方数十里之外呢。

    无巧不成书的是,当孙策向渔阳狂奔的时候,正是元起部下攻城最猛的时候。当时张举丢下军队,只带着一千余人从北门出城,向北奔逃。于是,孙策和张举所部就在大路上相遇了。更巧的是,原本孙策不一定能认出张举,可是孙策这次北上,刚巧有程普跟在身边,程普是北平人,自幼生活在幽州,年轻时曾和张举打过交道,一眼就认出了张举。孙策二话不说,策马直奔张举杀去。张举千算万算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人会在北边路上等着自己,毫无防备的张举被孙策当场刺杀与马下,一代枭雄竟然落得个莫名其妙就见了阎王的下场。

    张举死后,逃兵人心涣散,被孙策杀的七零八落。见到孙策勇不可挡,这些逃兵立刻就做鸟兽散了,让孙策等人避免了一场恶战,轻易就来到了渔阳城。

第一百零六章 先锋人选() 
元起没想到当初心血来潮,雕琢了一下孙策,竟然让孙策兴起了拜师的念头,真是一饮一啄皆有天定啊。暗自摇了摇头,把孙策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元起调整了一下心绪,伸手指着辽西的方向,大声说道:“现在,张举已经授首,肥如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叛贼魏攸还在肥如城下,肥如城中的百姓们,还等着我们去解救。大军休整一日,其间各地郡兵返回所属驻地,明日一早,本侯带领幽州军征讨魏攸。”

    各地的将领都是幽州本土人士,都有着燕赵男儿特有的豪爽义气,听到元起的将令之后,纷纷叫嚷了起来:“君侯,大乱未定,我等怎能返回?就让我等略尽绵薄之力吧。”

    元起摇头说道:“大家的心意,本侯心领了,但是你等身负一郡安危之重任,还是早些返回。张举已经授首,魏攸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听到元起这么说,各郡的将领知道元起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各郡将领本就不归元起统御,跟随元起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