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将军这样的贤才相助,将如虎添翼。”

    说到最后,泰山又把惯用的噱头搬了出来,声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以匡扶元氏为中心的。泰山这番声情并茂的话,最终还是打动了严颜,严颜也知道元璋并非明主,在泰山的劝说之下,也就不再固执己见,当下单膝跪地,对着泰山叩拜道:“严颜参见主公,愿助主公一臂之力,共同匡扶元氏!”

    得到了严颜,泰山就等于是得到了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在绵竹到CD的路途上,大半的县令、县尉都是严颜的门生或者部将,在严颜的感召之下,他们纷纷向泰山投诚,一时之间,泰山声威大震,顺利的来到了CD城之下,将CD团团围困了起来。

    这个时候,早已暗中投效泰山的张松等人,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好友,越城来投奔泰山。他们开了这样的先河之后,CD城中的其他官员人心惶惶,不少人纷纷效仿,趁夜潜出CD城,到泰山的军中请降。众将官出城投降,本就在情理之中,元璋的暗弱人尽皆知,稍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元璋并非明主,与其和元璋死守CD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不如出城归降泰山,越早归降,以后也就越能博得泰山的信任。在这样的思想之下,短短十日之间,CD城内的官员十成中有六CD归顺了泰山,最后连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益州郡太守许靖都趁夜来到泰山军中,向泰山投诚。

    十日之后,元璋自觉大势已去,决定开城投降。有的官员劝阻元璋,认为西川各地还有不少兵马,只要元璋在坚守一些时日,肯定会有忠贞之士前来救援的。对此,元璋只是摇了摇头,叹息着说道:“我父子入川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现在又和泰山发起争端,血肉捐与草野,都是吾之罪过。不如投降,让益州军民免去这场动乱。”

    次日,元璋手捧益州牧印信出城投降,泰山在接受了投降之后,让人护送元璋离开益州,到荆州的长沙去隐居,和当初夺得荆州之后,处置元琮的手法一模一样。至于元璋和元琮能否像泰山说的那样,在青山绿水间颐养天年,还有谁肯去关心?敢去关心?

    拿下CD之后,益州各郡的将官纷纷投降,泰山至此彻底掌控了益州的局势。之后,泰山上表元协,自请封为益州牧,把荆州牧的职位转封给关威。对泰山来说,元协答不答应都已经无所谓了,反正益州已经在手,即便元协不答应他的请求,他也是当之无愧的益州牧了。随后,泰山对益州中众将官和麾下原有的班底都进行了封赏,封关威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领荆州牧之职;张武为征虏将军、新亭侯;陈到为镇远将军;于禁为扬武将军;其余马良、廖立、马谡、伊籍、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向宠、元封、关平、周仓、廖化、刑道荣、陈应等荆襄旧部都得到了官升一级的封赏。

    益州新近投诚过来的官员们,法正被封为益州郡太守;严颜受封为前将军;许靖为掌军中郎将;庞义为营中司马;张松为左中郎将;黄权为右中郎将;孟达为后将军,其余吴懿、吴班、张嶷、张翼、彭羕、泠苞、雷铜、李恢、秦宓、谯周、霍峻、费祎等六十多名官员尽皆得到了重用,唯有元巴不知去向,张松之兄张肃以及王累两人不愿辅佐泰山,自刎于家中。

    对于元巴、张肃和王累这三位,初得益州的泰山为了稳定局势,虚情假意的表示出了大度的胸怀,表示不会追究他们的家属,反而还把他们的家属供养了起来,并在CD郊外给张肃和王累立碑,厚葬了他们。

第三百三十一章 流水无情() 
当庞统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已经不是那个令他感到绝望的落凤坡了,可不管身边的空间怎么转换,那份令庞统心悸的痛楚,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越发的清晰,让庞统感到钻心的疼痛。

    “年轻人,你的伤势已经稳定下来了,那些箭伤已无大碍了,老夫早就跟你说过的。不过,你恢复的很慢,似乎你有着一种解不开的心结,阻止着你的恢复。年轻人,你后面的路还长着呢,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以后还要绽放出更多的光彩呢。”一道略带苍老,但却让人感到十分温暖的声音,在庞统的耳边响起。

    庞统躺在床榻上的身体微微转动了一下,他看到说话的老人,正是当初在落凤坡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老者,庞统依稀还记得,这位老人就是神医华佗,看来自己的命,也是被他救下来的。

    “多谢。”庞统用虚弱的声音,轻轻说出这两字,然后就掉转过头,闭上了双眼,再也不肯多说一个字了。两行清泪,从庞统紧闭的眼角滑落。很难想象才智卓绝的凤雏,有朝一日会如此的失魂落魄,甚至连话都不愿意多说一句。

    看着庞统的神态,华佗轻轻叹息了一声,然后就转身走出了庞统的房间。房间之外,元起已经等候许久了。当典韦带着重伤的庞统回到军中之后,元起就意识到,泰山入主益州已经定局,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在和张鲁继续争斗下去了。自从元起从军以来,还从未像今天这样折戟沉沙过,不过元起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益州日后还可以在去打,但是庞统的命却只有一条。两者之间,元起依然选择了庞统。他的伤太重了,华佗也只是暂时维持住庞统的生命,要想救活他,必需返回武都,依靠城中的良药才行。这就出现了眼前的一幕,元起带着麾下将士和重伤的庞统返回了武都。

    看到华佗走出房间,元起上前两步,低声问道:“元化先生,他的伤怎么样?”华佗向房间内看了一眼,低声叹息道:“他的心事太重。非药石可以医治啊,唉,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对庞统的状态,元起心中很是理解,换做是谁被自己的主公当做弃子给出卖了,心理都不会好受,更何况庞统还是整件事情的谋划者,而且是在自己志得满满的时候,被自己谋划的计策,给坑了,成全了那个虚伪的伪君子泰山。

    “元化先生辛苦了,回去休息吧。某进去看看他。”元起低声向华佗道谢之后。便迈步走入了庞统的房间。听到元起的脚步声,庞统甚至连转头看看来者是谁的动作的欠奉,可见他真的是心如死灰了,已经没有任何事情能引起他的注意了。

    元起搬了一把椅子。挨着庞统的床榻坐了下来,先是看了庞统一会儿,见庞统没有任何动作。这才缓缓说道:“士元先生,某是元起,某来探望你。”庞统充耳不闻,一点反应也没有,或者说,庞统根本就没在意元起说了一些什么,他只沉浸在自己的心伤之中,不去理会外界的任何变化。

    元起知道,庞统因为心中的难过和委屈,强行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把自己的整个心神都封印了起来,想要打破这个封印,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做到的。

    “对了,告诉你个好消息吧,你的叔父庞德公老先生,已经被某接出襄阳了,某怕泰山加害于他老人家,第一时间就通知孙伯符派人潜入襄阳,把他老人家带出来了,现在,他老人家应该已经在去往燕京的路上了。”元起不厌其烦的和庞统说着话,努力帮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尽管庞统还是没有说话,但是元起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元起说到庞德公的时候,庞统死寂的脸上,明显的跳动了一下;而在元起提起泰山这个名字的时候,庞统平放在身侧的右手猛然间握成了拳头。

    看来庞统在心中的封印上,还是留了一线缺口的,至少他还关心着自己的叔父,同时也还记恨着伪君子泰山。这可是好现象。伸手帮庞统掖了掖被角,元起轻声说道:“你好好休息吧,明日某再来看你,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就和元化先生说,他是你的救命恩人,你应该感激他的。”

    此后连续十余日,元起每天都会来到庞统的房间中,和庞统说上一会儿话,但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得到庞统的回应,庞统心结之坚固,远超元起的想象,对此,元起颇有些感到束手无策。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庞统身体的伤势倒是逐渐好了起来,现在庞统已经可以坐起身来,依靠在床榻上了,只是大多数时候,庞统都是斜依着床榻,独自发呆,根本不理会身边的人来人往,也从不会转头看身边的人一眼,似乎在他的眼中,整个世界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一样。

    在过去的十几天中,元起已经收到了潜龙成员送来的消息,知道泰山已经掌控了益州,并且对荆襄旧部和益州众位将官都做出了封赏,益州的局势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元起最不想看到的局面,还是发生了。泰山的羽翼已丰,元起也就没有继续留在武都的必要了,以他现在手中的将士,根本不足以拿下益州,更何况益州到处都是天险,易守难攻,泰山从内部发起兵变,还要经历一些波折,如果元起强行从外部攻入益州,只会落得损兵折将的下场,这一点,元起自己也很清楚。

    既然没有停留的必要,元起就决定班师回燕京了。班师之前,元起把庞德留了下来,让他驻扎在武都,防止汉中张鲁和泰山的进兵,同时元起还留下了大量的潜龙密探,让他们散步到东西两川,密切监视着泰山和张鲁的一举一动。

    安排好了武都的防务之后,元起就带着天归、地归两军精锐和重伤初愈的庞统,返回了冀城。在冀城停留了两日,元起对马越叮嘱了一些话,让他守护好凉州,保证从北方六州借道凉州进而出兵益州的通道不会出现纰漏,为以后进兵益州打好基础。对此,马越一口答应了下来。元起相信,有陈宫、庞德和马岱留在凉州辅佐马越,马越应该可以应付的来一切的麻烦。

    两日之后,元起从冀城出发,班师回燕京。这次出征,是元起生平第一次无功而返,徒然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和人力,却没能收获任何的成果,只带回来一个失魂落魄的庞统。这样的战果,让燕军将士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遭到了终结,因此在回程的路上,燕军的士气很是低迷,不少将士都显得闷闷不乐,似乎庞统的心结,传染到了他们的身上一样。

    元起很理解部下将士们郁闷的心情,但却并不愿意看到大家这样的精神面貌。于是,在归途中,元起对部下大军做了一番疏导。他把重要的将领和谋士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挫折并不可怕,那只是推动燕军更加努力向前的动力,只要把这次的失败牢记在心中,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后就一定会避免类似的失败重现。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长久的胜利,已经让燕军们生出了骄傲,这对以后的作战并没有任何好处,偶尔失利一次,让滋生出来的骄傲被消磨掉,也未尝不是坏事。

    在元起的开导之下,大将们很快从失败的阴霾中走了出来,然后元起让他们把自己的话逐级传递下去,通过中下层的军官,传递到每一名军士的耳朵中,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同时,每当在扎营露宿的时候,元起都会在吹响休息号之前的半个时辰,挨个到军中的帐篷中去,亲身向那些普通的军士讲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并不是会幽默的讲一些冷笑话,来逗军士们的开心。

    元起的苦心很快得到了回报,当大军来到并州和凉州的交界线的时候,将士们已经恢复了士气,再也不复从冀城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