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孙策赶回江东的时候,袁白称帝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天下。借着这个理由,孙策一改先前向袁白示弱的保全之策,立刻发布檄文,声成江东孙家是元氏之臣,只听从天子的号令,绝不会与袁白同流合污,并在檄文中对袁白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声名江东孙家脱离对袁白的依附,并择日对倒行逆施的袁白进行讨伐。

    在前往燕京借兵之前,孙策把江东事务都交给了孙权,并且让威望很高的江东二张以及程普、黄盖等老臣辅佐孙权。江东二张就是张昭、张纮兄弟,两人在江东很有威望,对管理内政也是一流的好手,在周瑜的推荐下,半年前孙坚就已经把他们两位请到了麾下效力。

    孙策前往燕京,来回共计两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孙权为了保存孙家的有生力量,不得不向袁白低头,以弱势者的姿态,延缓了袁白对孙家赶尽杀绝的想法,为孙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袁白称帝之后不久,孙策就带着一万军士以及甘静统领的五千麒麟军赶回了江东,有了军马在手,孙策的底气也足了很多,经过和孙权以及麾下众人商议之后,做出了声名立场,反对袁白的决定。

    可笑的是,现在的袁白兵多将广,自视甚高,认为孙策虽然是只猛虎,但也仅仅是一只没了牙的老虎而已,仅仅凭着一郡之地,绝对掀不起声名大风浪,再加上称帝后的奢靡生活,早已让袁白丧失了雄心,竟然对孙策返回江东之事,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而孙策也没有辜负袁白的这番美意,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扬州的两个郡,并且还让甘静率领麒麟军清扫附近水域的水贼,在剿灭了数股水贼之后,孙策不但得到了近两万的生力军,还得到了水贼首领蒋钦、陈武这两员大将。由此,孙策声威日盛,江东百姓都称呼孙策为“孙郎”。

    直到孙策接连占据了两郡之地,袁白才对孙策稍微重视了一些,但也仅是一些而已。他派出扬州刺史元芳率领本部人马前去征讨孙策。元芳又花费重金,买通了实力强大的水贼首领薛礼,商议一起攻打孙策。孙策接连剿灭了数股水贼,震动江东,薛礼担心孙策早晚会对自己用兵,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欣然答应了元芳的请求,召集起部下五千余人,和元芳成犄角之势,在神仙岭一带和孙策展开了鏖战。

    元起为此特意给元协写了一封奏折,言明自己一定站在元协这一边,抵制袁白的倒行逆施。

    和元起的反应不同,当宇宫照烈受到袁白登基称帝的消息之后,宇宫照烈哈哈大笑了足足有一刻钟。大笑之后。宇宫照烈还意犹未尽的对着麾下众人说道:“可笑死我了,袁白那个蠢货,竟然称帝了!这真是太好了,本来某还担心我军在拿下兖州、豫州和青州半部之后。会惹来天子和袁丁的不满,现在好了,袁白这个白痴主动跳出来。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我军可以安心的发展了,哈哈……”宇宫照烈说的没错,袁白就相当于是后世游戏里,拉取Boss仇恨的玩家,把仇恨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了,间接的给了宇宫照烈一个休养生息和发展的机会,这可是让宇宫照烈喜出望外了。

    再说袁丁,别看他和袁白是兄弟,可是两人从小就面和心不合,现在袁白仗着自己割据江淮地区,就敢狂妄的称帝,简直是太愚蠢了。要比地盘,江淮不如河北地区大;比人口,冀州是全天下第二多人口的大州,比元起的幽、并二州加起来人口还要多;比经济实力,江淮地区在汉代是比较落后的,远远比不上靠着黄河流域的黑背地区富庶;比麾下将士的实力,袁丁更是高出袁白一大截,武将颜良、文丑、高览等都是当世名将,文臣沮授、审配、许攸等,也都是足智多谋之士,可是偏偏袁白就看不到这些,竟然先于自己称帝了!

    平心而论,袁丁不是不想称帝,但是袁丁比袁白要清醒的多,他清楚地认识到,自从元起横空出世之后,元宏、元协两朝天子,都明显有着改善目前困境的决心,尤其是元协,现在元协可不像他父亲那样,只是个摆设而已,要知道,在元起的帮助之下,元协现在手里可是握有数万人马的,早已不是软柿子了,因此,元协是绝对不会容忍有人会公然僭越称帝的。

    要说袁丁和袁白的关系并不好,袁白的死活,袁丁是丝毫不关心的。但是袁丁担心的是,袁白抢着称帝,会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袁家是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头,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一旦把天下人都得罪光了,那他袁丁以后扩张地盘,岂不是会困难重重吗?难道还要袁丁改姓不成?这,才是袁丁真正气恼的地方。可是他却忘记了,败坏袁家声望的事情,他袁丁也不是没有做过,当初在沙县伏击元起的事情,一直到今天,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呢。

    除了这三个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之外,其余的各路诸侯也是纷纷表明立场,坚决和袁白划清界限,尽管他们不会在行动上真正采取什么措施,但是口头上的谴责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的话,就会落人口实,被说成是袁白的同谋,这个罪名,他们可担当不起。

    当然,还有一位,是最最最愤怒的。他就是当今天子元协。在收到袁白称帝的消息当天,元协把寝宫中所有能砸烂的东西全部都给砸烂了,然后一头扎进太庙之中,独自一人对着历代皇帝的灵位,整整呆了一天。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但是当他走出太庙的时候,文武百官都明显的感觉到,十二岁的元协似乎忽然间长大了许多,稚嫩的脸上多了一层成熟的韵味。

第二百七十三章 猜忌() 
荆州,南阳郡,新野县。新野地势狭小,人口也不密集,但却重要的军事要冲。这里北接宛、落,南依荆、襄,是扼守荆州的咽喉要道。

    自从到这里之后,泰山的全部心思都花费在了招兵买马上。同时,泰山也在仔细琢磨着元起在南阳发迹的一些规律,他越想越觉得蹊跷。元起在南阳的短暂时间内,除了率军讨伐举据守宛城的红巾余党,就是清剿附近的山匪、贼寇,几乎就没有时间来整顿军备,但是那些后来威震天下的斩马刀,却是在元起出任南阳太守时期就被武装到麾下将士中的,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元起麾下精锐使用的武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任何的事情,都禁不住有心人的推敲。泰山被元起压制的久久抬不起头来,心中早就憋着一口怨气,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元起的破绽,可是破绽没有找到,泰山却找到了元起心中的另一个秘密。

    在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和分析元起在南阳任职期间的行踪点之后,泰山竟然依靠自己的老谋深算,找到了当初元起进入过的秘宝。当初元起麾下的实力还没有现在这样强悍,所以也没有能力把秘宝中的所有东西一次性全部运走,只是运走了三分之二而已。现在,泰山发现了剩余的三分之一。

    虽然仅有三分之一,但依旧是让泰山喜笑颜开。在剩余的秘宝中,泰山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武器,其中还有几把残破的斩马刀和罗睺龙角枪在内。这些剩余的钱财,可以帮助泰山进一步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而那些武器则刚好可以装备到自己的军中。为泰山省却了一大笔军费。同时,泰山还出资让工匠对残破被遗弃的斩马刀进行了复原,仿造出五百把斩马刀,装备到自己的白毦精兵中,至于龙角枪,却被泰山给忽略了,因为这种造型复杂、分量沉重的武器,实在不适合普通人使用。

    当五百白毦精兵身穿鱼鳞铁甲,手握斩马刀出现在泰山的眼前,泰山眼中不由得精光爆闪。这样的形象。不就是元起麾下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归军初期的造型吗?看出这一点的,可不止是泰山,关威和张武也同样看了出来。他们三人和元起都有过接触,尤其是关威和张武,因为和元起私交很好的原因。对元起部下的天归军更是知之甚详,他们二人仅看了一眼。就断定了下来。这就是当初第一批天归军,当时还叫做天归营的装扮。

    张武的那些老部下,原本就是元起送给张武的一队骑兵,当年那些毛头小子,现在早已成长了起来,其中不少人还都担任了骑督或者更高的职位。虽然离开幽州已经将近十个年头了,但是在这些人心中,依旧存留着元起的身影。至今不肯称呼泰山为主公,而是以将军相称。当这些人看到白毦精兵的装扮之后,纷纷翻身下马,面朝北方单膝跪地,脸上布满了热泪,不少人一边流泪,一边感慨的说道:“天归!这是天归!主公,您还好吗……”

    这些骑兵军官的反应,再次引起了泰山心中的不满,十年了!这些人还是像当初一样,不肯称呼自己为主公!难道在他们的心中,我泰山就真的比不上元起吗!要不是今后还要继续倚重这些人,泰山早就忍耐不住,将这些骑兵军官斩杀了。

    和泰山的反应不同,关威、张武甚至是陈到,都被这些骑兵军官的举动所感染,各自唏嘘不已。为了元起的命令,这些人跟在张武身边已经快十年了,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人历经了一场场的恶战,人数从最初的一千人,锐减到现在的四百多人,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心生怨恨,凡是泰山的命令,只要不涉及到元起,他们都会百分百尽心的去执行,不避生死的跟随在张武的身后,为泰山冲锋陷阵,他们,是可敬可佩的。现在看到和故主亲卫军一样的装束,他们心中有些波动,也是在所难免的,历经十年而不忘故主,这本身就是一份值得去赞同的情怀。

    暗中观察了关威、张武等人的神色,泰山已经把他们的心思猜了个大概,心中对元起的恨意,更加深沉了。为了巩固自己在众将心中的地位,泰山违心的对那些幽州籍的骑兵军官进行了嘉奖,让他们继续跟随在张武身边作战。同时,泰山筹备了一支马步军混合的军队,人数在三千左右,装备上秘宝中的武器装备之后,交给了关威统领。至于白毦精兵,依旧是作为泰山的亲卫,由陈到率领。

    借着三分之一秘宝中的钱财和军备,泰山很快武装起一支人数在一万人的军队,除了张武的三千骑兵,关威的三千马步混编军和陈到的五百白毦精兵之外,其余的三千多人,泰山分别把他们交到各级将官手中,时至今日,泰山麾下的实力规模,终于上万了,这也让泰山三兄弟欣喜不已。这样的情况,也大大的出乎了元起的预料,他万万没能想到泰山竟然会发现剩余的秘宝,从这一刻开始,泰山已经逐渐脱离了元起的掌控,形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细微的偏转。

    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泰山大举扩军的同时,襄阳的元表却坐不住了。对泰山,元表还是怀有一定戒心的,听闻泰山大举扩军,旬月之间就聚集了上万人马,元表的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他不清楚泰山如此大规模的扩军,到底是为了帮他抵抗宇宫照烈,还是准备挥兵南下,夺了自己的荆州。而且,泰山在一夜之间变得财大气粗起来,也让元表相当费解。

    在重重疑问之下,元表召集了麾下几名重要的武将和谋士,专门对泰山扩军一事,进行了讨论。作为元表麾下的水军都督,又是元表的妻弟,蔡瑁当仁不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