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而得到质的飞跃。

    因为此次作战时间紧迫的关系,元起没有浪费时间,在到达辽东的第二天,元起就率领所部,联合邓芝率领的辽东郡兵,合计一万五千人,对高句丽发起了猛攻。

    一日之内,元起大军连克三城,其所部将士因神迹出现的原因,士气高涨,战斗起来极为勇猛,且悍不畏死,简直和传说中的天兵天将没有区别。在打破城池之后,元起采用了邓芝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城内的异族子民进行了安抚,告诉他们,自己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冠军侯,是秉承天子的旨意,来高句丽给这里的子民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元起还不吝耽误一些进军的时间,亲自视察了城中的粮田和耕具,指出高句丽人落后的耕种方式和已经被时代淘汰的耕具,是不可能让土地收获到丰收的,并让军士们拿着先进的耕具,给高句丽人民做示范,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最有效率的对土地进行开垦。

    元起的和善以及先进耕具和耕种方法,让大量的高句丽人走出家门,围在身边问个不停,恐惧,逐渐从他们的脸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丰收的渴望。无论是哪里的子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土地里,能收获到更多的粮食,对于这些最最普通的劳动人民来说,谁能带给他们丰收,谁能让他们一家老小过上温饱的日子,谁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在元起的努力之下,高句丽人对燕军的仇视,消弭于无形。在已经占据的三座城中,元起每个城只留下一百名军士,他们的任务更多的不是守城,而是把更多的农事上的知识传授给普通的高句丽人民。

    第二天,元起继续率军前进,再次上演一日之内攻克三城的大胜。不过,这一日的战斗与昨日不同,高句丽的抵抗已经不再那么强烈,甚至,还有一个城的子民,杀掉了残暴不仁的将领,自发的开城投降。原因无他,昨日元起的义举,已经获得了高句丽子民的认可,他们不再认为元起是前来掠夺他们财富的入侵者,而是认为,元起是来指引他们的引路人,将会带领他们过生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有的时候,底层民众的心,就是如此单纯,即便你是国王,但你如果不能给我安定的生活,我也不会认可你国王的地位;即便你是外族人,但你如果能让我的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我就会对你敞开心扉,认为你是我的朋友。

    第三天,元起依旧保持着连克三城的势头,这一日,有两个城的子民,在其守城将领的带领下,主动打开城门,奉上酒食,迎接元起大军入城。

    丸都,王宫之内,东川王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战报,脸上既震惊,又愤怒。他不明白元起对自己的部将子民们施了什么魔法,竟然让他们主动对元起投降。不过,东川王心中清楚,最多再有两天,元起大军就会杀到丸都城外,届时,摆在自己这个高句丽王面前的,除了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

    不甘,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尤其是像东川王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心中的不甘就更加强烈,他绝不能容忍自己安逸的生活被破坏,自己的王权被肆意践踏!于是,东川王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来人,传令让丸都南方所有城市的军队,放弃抵抗,丢掉那些贱民,即刻汇集到丸都来,本王要在丸都和燕军决一死战!”

    东川王的想法是疯狂的,在丸都南方,还有七座没被元起大军占领的城池,每座城池中,都有着一千到三千不等的军马,再加上丸都城中的两万多驻军,东川王准备集合起四万大军来,和元起所部的燕军,来一次破釜沉舟的正面对决!他就不相信,自己集合起来的四万大军,凭借着丸都城的坚固,还不能打退元起的一万五千人吗?

    于是,在东川王的命令之下,南部七城的军马,奉命调动了起来,他们不得不丢下自己的父母妻儿,在一片悲泣的哭声中,拿着武器,踏出了家乡的城池,向着丸都城集结。

第二百三十二章 小白的烦恼() 
两日后,糜竺把家产散去了大半,全部换做了铁制的重铠和钢刀等军备物资,还买来了大量的粮食,足够泰山手下的六千人食用一年的了。那些没来得及散出去的家财,糜竺都带了过来,全部献给了泰山。

    对糜竺的表现,泰山简直可以用大喜过望四个字来形容了。泰山是草根出身,何曾见过这么多的钱粮?似乎在这一瞬间,泰山的雄心壮志盖过了天上的白云,有兵又有将,有钱又有粮,这样的场景,以往只能在梦中才能出现,时至今日,第一次鲜活的出现在了泰山的现实生活中,让泰山踌躇满志,由此对糜竺兄弟更加看重了。

    经过换装之后,泰山的麾下人马显得焕然一新。尤其是那一千多名老兵,更显精锐了。这一千名老兵,有五百步卒是当初泰山在涿郡起兵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泰山身边的,这许多年过来,他们历经大小数十战,早已是百战精锐,更因为他们和泰山是同乡的缘故,对泰山忠诚无比,因此泰山才会授予他们白毦精兵的称号,让他们做自己的亲卫军。另外的五百多人,则是骑兵,是当初肥如被围困的时候,元起送给张武的解围的骑兵。当时元起一共送给张武一千名骑兵,经过这几年的拼杀,现在只剩下五百多人了,但这五百骑兵的精锐程度,丝毫不比白毦精兵差,比之元起麾下的精锐骑兵飞龙军,也是仅差一线而已。现在,这队精锐骑兵,依旧是由张武来掌管。

    关威和张武等人也换好了崭新的铠甲,喜气洋洋的来到了泰山面前。从他们的神色上来判断,显然众将对糜竺馈赠的铠甲和战马,也是相当的满意。泰山虽然虚伪。但他的阅人之能,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却是出类拔萃的,虽然没有元起那样的远见卓识,但也堪称一时翘楚。因此,在泰山麾下聚集起来的众将,大多都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能让他们这样的人露出喜笑颜开的神色,可见糜竺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

    糜竺自知刚刚加入泰山麾下。泰山对他的信任,以及众将对他的认同感,绝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给全军换装的同时,糜竺还特意打探了泰山麾下众将的喜好,并按照他们的身材,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心意的铠甲。比如说关威喜欢墨绿色,他的铠甲就以墨绿色为主。张武喜欢黑色,而陈到喜欢白色,他们的铠甲就分别以黑色和白色为主……这还不算,糜竺知道泰山以前颠沛流离。手中没有什么钱财,自然也就不可能为众将配备宝马良驹,因此,糜竺把以前收集来的数匹良驹拿了出来。送给关威、张武等几名主要将领。如果说铠甲还只是让关威等人对糜竺有了好感的话,那么这些良驹简直就是挠到他们的痒处,让他们心花怒放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对糜竺的认同感。试问哪个武将不喜欢宝马?

    泰山看着关威、张武等人一身鲜亮的戎装,英姿勃发的时候,心中长久以来的压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手握重兵,笑傲天下,这就是泰山心中的梦想,现在,泰山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尽管,为了迈出这一步,泰山足足用了十几年的光阴!

    迈出第一步之后,泰山当然想要迈出第二步!第二步是什么呢?讨伐袁白!泰山是当代枭雄,自然不会被眼前的成就冲昏了头脑,他清楚的知道,以自己手中的这点人马,绝对不是袁白的对手,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袁白现在已经变成了过街老鼠,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了,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袁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但是别忘了,在元协的诏书下,其他的各路诸侯也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共同讨伐袁白了,这个场景,和当初的讨伐董猛何其相似!泰山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一片讨伐声中,尽可能的占有实惠。击败袁白不可能,但是泰山有信心从袁白的手中夺下一块地盘来,只要有了自己的地盘,泰山就算是成功的迈出第二步了,之后再慢慢经营,泰山坚信,距离他实现梦想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在泰山春风得意的时候,袁白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头烂额之中。原因无他,因为元协的怒发冲冠,各路诸侯不得不派出人马,共同来讨伐他。哪怕那些诸侯中的绝大多数,都只是做做样子,但想趁机消灭掉袁白,把袁白的地盘占为己有的人,也是有着好几位的。

    和袁白的地盘接壤的,有宇宫照烈、元表、孙策、陶谦这四路诸侯,其中,元表和陶谦是守成之主,顶多只是象征性的派出几千人马走走过场,但是宇宫照烈和孙策就是来真格的了,宇宫照烈起兵五万,孙策更是几乎倾巢而出,单单是这两人联合起来,就足以让袁白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了,更不要说还有其他人参与其中了。

    在其他的几路诸侯中,袁白以前最为痛恨的元起,现在反而变的无关紧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和袁白有着兄弟之情的袁丁!袁丁和袁白平日里是不怎么对眼,但是因为同样是出身袁家的缘由,每逢关键时刻,兄弟两人总是能放下私怨,保持一致对外,至少在面子上维护着共同的利益,可是这一次,袁丁竟然一反常态,派出大将颜良、文丑为主将,审配为参谋,率领五万大军借道徐州,来攻打袁白来了!对此,袁丁有着自己的想法,当初被王诺当枪使,牵头在沙县伏击元起,这件事的负面影响,一直到两年之后的今天,依旧没有完全消除,前不久随着王诺被元协处死,当初沙县一战的前因后果又被公诸于天下,让袁丁更加感到了压力。

    舆论往往可以毁掉一个大有可为的人的前途,古时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说法,就是如果所有人都埋汰你的话,就算你身强力壮,也会夭亡,更不要谈施展抱负了。因此,袁丁为了维护自己的声望,借着这次袁白自立为帝的机会,不惜派出重兵来讨伐袁白。袁丁的目的不是为了袁白的地盘,也不为了钱粮,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拿袁白来做垫脚石,挽回自己受到损失的声望。在直接利益的面前,袁丁也顾不得什么兄弟情义了,而且袁白做的蠢事,已经激起了众怒,激起了民愤,袁丁要是在这个情况下,还顾念兄弟情义,那他才是真的犯傻了。反之,袁丁站在元协这一边,率兵讨伐袁白,这样大义灭亲的举动,可以为袁丁赢得不少赞誉。

    再说宇宫照烈,他不但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兵指东南,准备征讨袁白,还让镇守青州的泰河让开道路。放袁丁的五万大军过境,顺着徐州南下。宇宫照烈和袁丁的矛盾,在一年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当初为了争夺青州。宇宫照烈和袁丁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以每人占据青州半部而暂时结束了这场争斗。

    宇宫照烈之所以会轻易的放颜良、文丑二人率袁军过境,是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的。他和袁丁之间的争斗。乃是私利;而天子诏,则是公道。在公道面前,宇宫照烈只能暂时放下私利,这样做,可以大大减轻他面对袁白的压力,毕竟袁白麾下有着三十余万将士,而宇宫照烈只带来了五万人马,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能有袁丁部下的颜良、文丑做临时帮手,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这样做还可以为他赚得好名声,宇宫照烈是想借那些文人之口,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