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道之士-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伸手触碰,只是一瞬间,就明白棉絮状红尘的来由,竟然是阵亡的土著军灵魂,蕴含着凝如实质的死气、煞气,如此方能在中原九州的冥土,显化成尘土的模样。

    消息很快传到天庭,叶知秋略微垂视,心里咯噔一声,立即推演出彼方天道意识的用意和打算了。

    天庭帝君笑道:“原来如此!彼方天地的神类文明,还属于比较原始的城邦时代,没有在漫长的接触交流中,淘汰不合格的神灵,融合成自圆其说的多神教,也没有凝聚出独一无二的圣山,甚至连万神殿都遥不可欺。”

    “南海群岛的土著神,想要在陌生的地域站稳脚跟,首先就得有自己的领地。从无到有的开辟,实在是太艰难了,毕竟益州冥土也是九州的一部分,耕耘经营的时日以千万年计,彼方天地的神灵还不具备如此威能。因此,他们想到了血祭,以虔诚信徒的血肉、灵魂,在地上占据一块地盘最好,再不济他们也能在冥土奠定根基。”

    叶知秋伸手戟指灰红色的尘土,随着土著军的不断死亡,成千上万的异域灵魂,已经在益州冥土的一个角落,沉淀出薄薄的土壤,足以令神灵凭藉此处站稳脚跟。

    “可惜,连朕也弄不清楚,彼方神道在中原九州偏远角落拥有一席之地,究竟有何用意。如若不能洞悉彼方天道意识的动机,我们只能见招拆招,持续被动直到破解明了为止。”

    斗战胜真君笑道:“南海群岛其数二千四百八十有余,经益州、交州冲撞后,土地广袤的洲岛不过一掌之数。我方遣出的仙道先锋,早已站稳脚跟,且在海岛地气灵脉的诱惑驱使下,不断地往外开拓进取。随后跟上的大汉帝国开拓团,不仅分出人道洪流稳定住局面,此后源源不断运往彼处的失地农民,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将彼方天地所化的南海群岛全部占有。”

    五气水德真君抚掌大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倒要看看,哪一方能够笑到最后。不过,本君估计,我方决计不会输就是了。”

    天庭帝君轻轻点了点头:“圣人与十二祖巫和解,南蛮诸部都是上古巫族后裔,想必女娲娘娘把手伸过去了。看在以往并肩作战的情分上,益州冥土之变,就交给妖神应付罢。也算全了百眼神君的人情,毕竟当年仙朝横扫南蛮,少不了妖神信徒的带路。”

    “大势在我,权柄自有,天意倾向,再明显不过。即便与天地同在的圣人,也要避让三分,想必不会有反复之事发生。”

    凌霄殿内,神道、仙班的群臣立即会意过来,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曾经是膏腴之地的临海益州,如今变成内陆大州,地脉多起褶皱而破裂,肥肉由此变成难啃的骨头,由得妖神前往经营,日后调理完毕后,天庭正好上去摘果子。

    万妖殿没有任何损失不说,还有大笔资源进项,圣人当然不会因此置气。眼看胜利的果实唾手可得,没准还能籍此为跳板,向彼方天地的冥土渗透控制,获得新的地盘,无论神道、仙班都有收获,岂不美哉!

    天庭群臣看准其中的利弊,迅速摒弃嫌隙达成共识,紧接着,一道清幽灵光,从天庭烽火台发出,迳自投往太行山某处的朝歌洞天,如入无人之境地转去万妖殿,落在女娲娘娘的手里。

    圣人看了一眼,就将此事的来龙去脉都看清楚了,尽管有被天庭帝君利用之嫌,不过益州冥土再乱,毕竟是一块新地盘,其中蕴含多少机会,不用圣格推算,女娲娘娘都一清二楚。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圣人上体天心,知道己方天地的本源获得不少进项,此时正在勃发高涨,绝对不能和天庭帝君对着来。

    当下,女娲娘娘轻轻额首,笑道:“准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融合() 
    地上的战争,蛮王孟获最终也没能成功弑神,由于不擅水性的缘故,眼睁睁地看着土著神藉水遁走,悻悻然地返回战场。

    天可怜见,图腾兽火鸟徒步飞奔,却没能逃出蛮王木鹿的手掌心,被承袭上古的驯兽巫术制服,又有多位巫师上来帮忙,下了多重禁制,直令它分身逃脱的保命术,都没有用武之地。

    尽管来自南海群岛的土著,死后会坠落益州冥土,成为土著神的领地基石,天庭却没有及时阻止,任由南蛮诸部联军将他们杀了个干净,又用野火烧过,彻底挫骨扬灰,才能一泄被土著入侵家园故土的忿怒。

    大汉帝国直属皇帝的禁中道兵集团,秉着迟来早到,迟早来到的精神,按照朝廷新制的地图指引,终于抵达换了模样的益州,开始赈灾救难。

    南蛮诸部在板块大冲撞中损失惨重,后又有土著军入侵,为了抗击敌人,青壮少年都上了战场,才勉强凑足五万,留在益州郡城的家人,待在安全的大后方,每日的饮水食物非常艰难。

    所幸的是,道兵带着法宝“炼妖壶”前来,内有可以随身携带,可移动的洞天福地,储备着难以计数的粮草,被此行道将诸葛亮悬在城头,揭开了外方内圆的壶盖,由此源源不断地倾泄出黄澄澄的稻谷,白花花的米面,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泉。

    益州郡城原本出现混乱的苗头,转眼间就被这件法宝展现出来的威力,轻易地平复下去。在能吃饱饭的时候,无论汉人还是蛮夷都很有帝国子民的自觉,不会主动惹是生非。

    当然了,稍微从人心恶意方向去想,帝国朝廷派遣出横扫四方的道兵大军,不服的人早就被锤死了,此时已经没有不开眼的南蛮敢说三道四。

    再则,南蛮诸部并非铁板一块,五毒道脉的信徒可不少,百眼神君在虔诚者身上,装各具奇能的眼睛以示恩宠,早已划拉出一部分南蛮出去。

    想当初,他们可都是积极带路,为仙朝道兵打下南蛮作出应有的贡献,自然会获得奖励,毕竟上面有人。

    此次益州之变,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南蛮诸部损失惨重,为了抱团取暖,彼此之间的界限变得很小,开始走向融合,联手抗击南海土著军入侵之战中,就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帝国朝廷获悉此事后,自然不会允许益州出现一个新兴势力,尤其是南蛮诸部合并,用一个声音发话,又没有内部的制衡,很容易势力倍增,走上扩张的路。

    因此往南蛮内部掺沙子,扶持起倾向于帝国的首领,哪怕不是得到各方承认的蛮王,仅仅是某个部族的头人、酋长,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大地震后,南蛮诸部破碎的家庭不少,鳏寡孤独到处都是。鳏夫就算了,迟早会走上战场。年轻的寡妇带着年幼的子女,就成了最好的目标。

    这个时候,直属于大汉皇帝的禁中道兵,毫不客气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始疏浚河流水渠,修筑道路,拯救被困在震区里的灾民。

    驱山,暂时办不到,毕竟这是属于仙术的范畴。赶石,道兵们勉强能做到,却好过十几人、数十人联手合力搬动,就能令挡路的巨岩自己起身,乖乖地自行滚开。

    在此期间,失去家中的壮劳力,生计无以为继的小寡妇,自然而然地因为寂寞和需要,与道兵走到一起,重新组建家庭。

    蛮王孟获的结发妻子,血脉承袭直追上古的祝融夫人,发现诸部的变动,有些摸不准脉络,暂时没有什么反应。

    稍后,祝融夫人与诸葛亮,也就是此次率军入益州,赈灾救难的道将接触了几次,被这位英姿勃发的将军狠狠地震撼了好几回。

    身为蛮王的发妻,祝融夫人不仅熟稔战阵杀伐之术,还与汉家儿女一般,精通诗书礼仪,审美观念也与寻常族人不同,觉得纹面刺青实在不美,反而更欣赏此来益州的道将。

    她越看诸葛亮越顺眼,因分配赈灾物资,双方经常往来走动,待熟络后,祝融夫人私底下将他调戏,孔明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笑着,温和地就像一块璞玉。

    祝融夫人看到这一幕,脑子里总是会冒出这句话: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望着诸葛孔明的眼神,有时候也会偶然迷离走神。

    可惜,蛮王孟获的魁伟身影,足以挡住太阳的光辉,祝融夫人可是见识过夫君发狂暴怒的模样,担心诸葛亮这副小身板,恐怕承受不住,就黯然神伤地掐灭了不该有的念想。

    经此一事,出身多是寒门的道兵,迎娶新妇组建家庭,就此在益州南境扎下根来。看在赈灾粮食的份上,想起仙朝当年横扫四方的威风霸气,南蛮诸部的首领、长老、巫师、祭司,默许承认了这些婚事。

    毕竟,诸部损失的青壮劳力可不少,有这数千人道兵,总算能弥补一二。再则,原本临海的膏腴之地,变成到处是岩山的内陆州,很多老人都有些无法接受,在思想观念上调整不过来。

    不过,好消息陆续到来。首先是大汉帝国朝廷,看在南蛮诸部抵御外敌入侵,表现出的忠诚,颁发特许拓荒令。

    此令允许南蛮诸部,不管部族大小,都可以往外拓展,一如此时正在南海群岛耕耘的帝国拓荒团。附带的条件,就是教化被征服的土著,令他们心向帝国。

    得知此事后,南蛮诸部深受鼓舞,大赞朝廷大臣明见千里,知其所想,感其所急,都是一群大大大的好人。

    事实上,益州南境泄漏了地气,多褶皱山脉,早已不复当年千里沃野的模样。原本的膏腴之地,变成地力贫瘠的不毛荒地。

    正所谓,地无三里平,种啥都不行。想要养活为数众多的族人,只能分地很散,以家庭为单位。可是如此一来,南蛮诸部就无法维系传承,恐怕大自然的威严都抵御不住,因此不往外扩张,肯定是不成的。

    所幸的是,朝廷体恤民情,特许南蛮诸部往外开拓。只要沿着土著入侵军来时的路线,反向一路横扫过去,打下来的土地,自然是落在自家的碗里。

    事实上,新生的山脉,以及新生的水系,已经被南蛮的巫师探查清楚了,在道将随身携带的新制地图里,也有相应的直观证据。

    为了活下去,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故土难离也得离。于是,在特许拓荒令颁发没多久,三天之后罢,南蛮西寮所部一万五千人,在孟获的率领下,分成三批向西前进,跨过益州边境线。

    原本是碧蓝银沙的海滩,如今却变成了崇山峻岭,若不是山涧的海螺依稀可见,谁也无法想象以前此地是一片大海。

    翻越过天然的边境线后,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依旧是崎岖难行的山路。不过蛮王孟获通过发妻的门路,从诸葛亮手里搞来了道兵用的“连江排”。

    多张连江排拼凑在一起,彼此之间用粗韧的麻绳牵引,船夫撑杆调整航向,三批族人就以舟船代脚,成了迁徙的最好交通工具。

    祝融夫人什么也没有说,与夫君并肩站在最前头的连江排上,双手拄剑,深幽的目光望着前方,似乎看穿江面上的迷雾,望见不远的将来。

    蛮王孟获暗中松了口气,尽管最近听了许多传闻,他都认为是无稽之谈,即便真的发生了什么,看在夫人高贵的血统份上,他也会选择原谅。

第三百五十章 拓荒() 
    若是不原谅,孟获又能奈发妻如何?祝融夫人的身后,全是地位独特的巫师,不仅保存着古老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能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