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7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个制度无疑是上佳的。

    朱慈烺带了头,李邦华倡议,虽然说的都是退休年龄,但其实都是表示了对顾炎武官员退休荣养制度的肯定。

    接下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风向就一下子变了。

    “退休荣养制度此乃善策呀,就是不知道可否能顺利退休下去。”

    “还请顾大人再接再厉,将此策完善。”

    “吏部会提供相应支持,确保退休之时,严加考察官员是否有违法违纪之举。”

    “户部对此表示支持,只是不知道公家对每位官员所增加的百分之五工资应当从哪里调配……”

    ……

    傅淑训看着户部侍郎的发言,微微一笑,但没有插话。

    作为皇帝陛下的亲信大臣,自己人。他已经知道了这一回朝议具体会有那些事情。

    比如,下一项:盐务改革。

    而今的盐政实在是太落后了。

    这个原本可以说是朝廷重要财政来援支柱的收入已经不断下降,不仅从具体数额上,从比例上也不断下降。

    这是一个没有挽回的恶果,也是而今鲜花满锦的中兴局面里的一个毒疮。

    而这,也是皇帝陛下的聪明所在。

    虽然有一点点利益捆绑遏止贪腐违法违纪的坏处在里头,但退休荣养制度对于官吏而言,的确是一个善政。

    朱慈烺用善政开路,那接下来顺着引出盐务改革之时就能显得顺理成章了。

    果不其然,顾炎武朗声道:“臣明白,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当然陛下的银子也是。所以,臣以为,因当改革时局。允许天下有司可以成立国有公司,其中股份,一份在陛下名册之中,一份在当地有司衙署之中,一份在中枢朝堂国库之中。而具体营运事宜,以地方为主,中枢监督为辅。利润分成,则设定一定的利润上缴比例即可。地方的利润,主要用于地方公共福利支出。而中枢的利润,同样用于福利支出,比如这退休荣养制度。”

    “这样,臣赞同,没有问题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臣有问题。”史可法沉声说。

    黄道周微微一叹,他明白,史可法这下子要出事了。

    虽然史可法一片为公,但接下来的漩涡,却会是史可法预料不及的。

    “地方官府若是也经商务工,那岂是一地衙署应有之所为?官商勾结,已成地方祸患。若一县之长也为商贾,岂不是某一天也会将百姓利益堂而皇之叫价拍卖?”史可法的问题格外尖锐,堂上不少人都瞥向朱慈烺。

    拍卖制度,这是恒信首创。恒信的老板是谁?

    又是谁身为皇帝,还经商?

    朱慈烺没开口,他早已超脱了与臣子争执的层次。

    顾炎武朗声说:“史大人有所不知,而今公司设立,是需要朝廷批准的。什么业务可以经营,什么业务不可以,都可以由朝廷控制。所以,这一回暂定开放的有两处,一处:进出口贸易。一处:盐铁。”

    史可法眼前一黑,他忽然感觉自己踩到了一坨屎。那些臭名远扬的盐商!

第二十五章:盐政改革() 


    在大明,盐商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他们非常富有,也非常有权势,不仅交结朝廷地方的高官显宦,同时还会资助一部分底层读书人。可谓是有权有势,十分的厉害。

    论起天下富庶之地,以自然是以扬州为盛。

    同时,这又是一个朱慈烺历次变革都没有触及到的地方。在别的地方,或许新的经济元素,新的改革因素都已经渐渐推行,变得日新月异。但扬州,除了多了几个学校以外,看起来一点变化都没有。

    城中的盐商群体依旧是富甲天下,就连那些后起之秀的工坊主,海外探险家都依旧比不得他们富庶。

    钱多了,难免就惹人眼红。

    如果都是别人胡说八道,那也就罢了。可盐商大部分经商的确伴随着各种**之事,明面上他们持有盐引可以光明正大贩卖食盐,但大部分盐商都会贩卖私盐。

    这是一个法律禁止的黑色地带。

    贩卖私盐过程中为此发生的武装械斗之事自然层出不穷。

    而且,不少盐商还会放印子钱。

    自古以来,但凡讲究一点名声的人都不会放印子钱。这是一个将人逼上绝路的不二法门,谁沾上了,都要少不了一个贪财要命的判词。

    哪怕是朱慈烺刻意引导社会风气转变支持经商,那也支持的是合法经商,诚信有意社会的经商,而不是盐商这种依靠着政治特权的专卖制度而膨胀起来的商人群体。

    这就如同牙商一样,是注定应该灭绝的存在。

    再加上,前些年大明大厦将倾,帝国摇摇欲坠。朝廷的控制力急剧下降,盐税一降再降,已然到了历史最低点。

    去年,大明收入的全国财政总收入中,一共收入以宝钞计算共有七千万元宝钞,约莫是七千万两白银。

    但是,其中盐税却只有区区一百万零九万两。

    这是一个让扬州盐政有司惴惴不安的数字。

    他们实在有理由惴惴不安。

    就是朱慈烺,也太有理由愤怒的。

    对比宋明清三朝盐税,就以大明朝的盐税最低,而且是低到了极点。

    宋朝的盐税,朱慈烺记不得大约数字,却也清楚,常年都保持在一千万贯级别的数字上。而清朝,与明朝盐政仿佛,也依旧远超大明。

    原定历史里的乾隆年间,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盐税达600万两,占全国盐税的一半,每年盐税总收入约有1200万两白银。

    大明呢?

    今年只有一百零九万两,历史上最高的时期,也仅仅只有两百五十万两。

    两百五。

    好一个两百五。

    这是拿他朱慈烺当两百五呢!

    以产量与销售量计算。

    明代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每年盐产量是6亿斤,当时一斤折合现在596克,总量相当于现在的6。72亿斤。按照洪武、万历时期的官方统计,人口还是6000万,与北宋中期一样。

    按照每引得银6两6钱4分,应得白银1328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哪怕按照大明本来的制度,也应该手上千万两级别的盐税。

    但大明哪怕在最得力的时候,也仅有四分之一可以收上去。

    这无不是让朱慈烺为前任皇帝崇祯感觉悲哀,没钱的皇帝,比没钱的男人还惨。钱是男人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甚之。

    没钱的国家,迟早会崩坏。

    而那些盐商却只需要换一个主子巴结上去就行,他们大部分依旧能存活下去,依旧潇洒,并无两样。

    当然,大明盐政制度与宋朝时不太一样,有开中法。

    为了解决边镇粮食问题,大明便让渡了食盐专卖的利益。

    在开中法实施之时,这毫无疑问是两相便利之事。

    但伴随着时代变迁,已经有太多变化使得这渐渐无法施行。

    哪怕是坚硬的钢铁,在百年风霜之后也会生锈得轻轻一碰就会断裂,更何况是盐商这个群体,注定会为了更高的利润,侵吞朝廷的利益。

    好在,大明已经不用再担心军事上的危险。

    热武器的强大让大明有了吊打周遭任何帝国的力量。

    不管是蒙古部落还是东北白山黑水的渔猎部落,都不会成为大明边关的祸患。

    千年以来,困扰着文明种族的蛮族之祸已经消弭。

    这些年来,朱慈烺之所以放手教育的推行,凭借的就是九边军镇军费的迅速下降。

    建奴成为过去,蒙古鞑子温润如绵羊,在朱慈烺借鉴的满清蒙古政策之下沉醉于宗教与减丁之中。

    这样一来,原先许多不得不顾忌的因素已经不再成为需要担心的理由。

    两年前,大明开行授田,甚至颁发了还辽令这样的法案。

    硕果,已经在今日结下。

    大明已经迎来丰收,粮食不再成为困扰大明的压力。甚至,海外种植园运入国内的粮食还会进一步补充粮食的储备。

    这样一来,开中法的基础已经抽空。

    朱慈烺不用担心动了盐商,却会动摇边镇的安危。这是过去那些年月里大明有识之士想要改革盐政时不得不顾虑之处。

    当然,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让朱慈烺放弃顾虑的点。

    除了银子太少以外,让朱慈烺下定决心并且插手盐业专卖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健康。

    大明儿郎在朱慈烺看来,实在是有些太瘦弱了。

    朱慈烺回想后世见到的那些清朝照片,真是感觉古典中国仿佛是在地狱之中一样,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面有菜色,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精气神。

    尤其是在做饭的这个问题上,更是还要面对一个问题……没钱买盐!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需要大明想外扩张的世界。

    朱慈烺已经改革了经济上的束缚,敬候东方这条神龙的腾飞。

    可以说,大明人在未来的十年里主要上可以解决保暖两个问题。吃得饱,穿的暖。大明儿郎的身量就会越来越高,面目会越来越俊朗,皮肤会越来越好,人均寿命也会逐步增长。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能不能活过三十岁都是一个问题。一个四十岁的男子女子,看起来宛如后世五六十一样。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对外的扩张、资源掠夺。大明儿郎越高越美越长寿可以遇见。

    到那时,中国人对比欧洲人,就能比后世中国人的印象完成反转。

    后世的中国人,似乎觉得外国人天生就是很高,天生就是健朗高壮。全然不是如此,至少在十七世纪这个年代,中西并没有拉开差距。

    甚至,论及顶尖水准的生活水平,大明远远超出。不仅是衣食住行、医疗与身高体重。

    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朱慈烺突然发现,中国人为了能够发育顺利,能够每天有精神走出门,竟然要花相当一部分的银子去买盐?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成果竟然要被盐商这种利益寄生集团吞吃一口。朱慈烺强健中国人的计划竟然莫名其妙在盐这个问题是绊了一跟头。

    这个结果,朱慈烺无法容忍。报纸之上,自然舆论扭住啊。朝野之中,对盐商的印象会是如何,不问自知。这个时候,史可法忽然站出来呛声顾炎武,却会被人当作那些盐商的利益代表。

    在场的大臣里显然不少人收过盐商的钱,但这不代表会有多少人会为他们说话。实在是盐商名声并不好。

    尤其是史可法,这是一个将自己名誉看得比命还重的人。莫名其妙踩了一脚的屎,怎么能不感觉恶心?

    “臣……不是这个意思!”史可法强辩了一句。

    顾炎武没有打算咄咄逼人,温声说:“还请廉政大臣指教。”

    史可法脸色又紧绷了起来。因为,这里头还涉及一点。改革国企制度是为退休荣养制度做关联,这两者被顾炎武刻意绑在了一起。

    而退休荣养制度里,退休金实际上由被当作养廉银在用。史可法身为廉政大臣却发表反对意见,这很容易被集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