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翻页的声音响起。

    上面,列着翰林院在历代史册上汇总得来的数据。

    而这个数据,却是颇为新奇。

    上面,是粟的亩产。

    战国前期亩产粟2058斤。

    战国后期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

    汉代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

    魏晋南北朝维持着亩产3石的水平。

    唐代亩产334斤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宋代亩产309斤。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元代亩产338斤。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明代亩产346斤。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一阵嗡嗡闹闹的声音响起,众人看着这个统计,却是都大为感觉新奇。作为百官之首,李邦华缺失陷入了沉思,稍待,他又继续翻页起来。

    果不其然,在239页上,列着另外一行之前草草翻阅并没有注意到的数据。

    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年黄巾起义爆发到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

    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

    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

    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元朝末期,全国增加到8500万左右。

    历数至今,大明建国初年时,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崇祯年间时,人口却将达到一点二个亿。甚至,这也许还只是一个保守估计的数字。只不过碍于帝国管理能力,无法将所有黑户都统计上来。

    显然,每每乱世,人口大降。但人口一降,乱世结束之后,便会迅速出现盛世。盛世之事人口达到巅峰,随后危机四伏,酝酿着乱世的苗头。

    这看起来,仿佛真是一个治乱循环的魔咒。

    回想着朱慈烺此前提及的这一点,又对照着历朝历代粮食产量的变化,李邦华目光闪亮着,显然有所领悟。

    朱慈烺继续道:“也可以说,汉朝鼎时之事,人口最高为六千万人。超过了这个数字,便意味着,帝国的容纳到了极限,将走上末世。到了隋唐时,鼎盛人口为九千万。到大明时,初年便已经到了六千万,达到了汉时水平,至今,已然有一点二个亿,比起隋唐鼎盛之时还要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意味着人丁旺盛,这是兴旺发达之气象。没错,从大多数时候来讲,都是如此。可任何事务都是一体两面的,这也同样意味着,这样所谓的兴旺发达背后,是危急,是祸乱。比如大明,有这么多粮食可以喂得饱这一点二亿人口的肚子吗?”

    大家看了看那个亩产的表,心思各异。

    黄道周凝眉道:“按照这亩产统计之数,这历朝历代都是上涨的。而今灾祸已过,战乱已平。今年亦是比往年稍稍风调雨顺稍许,如此算,应是不成问题。”

    “黄爱卿所言,挺起来是有些道理的。”朱慈烺笑道:“但大灾大祸之后,依旧能见到无数人活着,那不意味着这一场大灾大祸之中没有死过人。只不过,我们只能看到活人罢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我们的眼睛,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看到真相。如果我们的脑子不能够保持清醒,那么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会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

    众人微微一阵默然。

    李邦华缓缓颔首,道:“臣看来,这历朝历代非是只恰好有那么多人。比如这汉时的六千万,不是汉朝人生不起更多的人,而是只能养的活这么多的人。将亩产与总量人口对比发现,这比率大致上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存在着一个帝国可以容纳人口的极限。汉朝是六千万人左右,隋唐是九千万人左右。”

    众人听闻以后,议论之声顿时更加热切了。

    汉唐盛世,这是无数人遍读史书之后的印象。每个中华儿女都会自豪与这一点,但如果有一天要说当今能比拟汉唐盛世,恐怕第一时间不是骄傲,而是不敢置信。

    同样,如果汉唐时期的极限人口就是九千万,那么已经远超汉唐时期极限人口的大明,又将是怎样一个情况呢?

    既然不敢相信自己能够超过汉唐盛世

    那么显然就是代表一点:帝国已经走上了末期,即将走向衰亡

    如果,当然只是如果,如果这个时空里没有朱慈烺的存在,没有那一连串力挽狂澜的大胜。

    这大明,似乎真的就是一个末世气象呢。

    “没错!”朱慈烺赞赏着点头,让屋内重新恢复了安静:“一个时期的社会总发展水平,是存在一个极限容纳概念的。但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不会超过这样一个极限人口的概念。比如,按照朕这个理论,大明最佳的人口数量大约就是六千万人罢。但事实上呢?是两倍!这一点,朕可以阻拦吗?朝廷可以阻拦吗?不会,如果有人胆敢这么做,那么他得到的一定是上苍的处罚。这个世界既定的运行规律一定会给与一个深刻的反面教训。哪怕帝国真的只有这么多粮食可以喂饱这么多人,再多一张嘴都会饿死。但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人生下来”

    屋内,寂静万分。。

第九十二章:女医师登台() 
“人口的增长,是几何形式的,按照指数增长。比如说2,4,8,16……就如同方才孔医师所言。一年前买了四只兔子,一年后,就生出了五百只兔子。人口的增长或许不如兔子一样迅速,但朕想,每个人都会想着多子多福,不养育五六个子女不罢休吧?同时,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1,2,3,4,5……比起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的增加就太少了。这意味着,总有一天,甚至,这一天已经到临。哪怕用最理想的情况,所有粮食都分配到最需要的人身上,那也一定会有人饿死。而这样的情况下,依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停止生育。”

    “于是,最终会饿死的人数,不是十万,百万,而是……千万,甚至更多。”朱慈烺说完,满场寂静。

    大家的脑海里浮现了无数个画面。

    饿殍遍地。

    浮尸千里。

    朱慈烺一样也不由的长长一叹。

    他想到了当年鏖战河南时,那遍地饥民。

    “但也一定会有人不甘心……不甘心饿死,不甘心永无出头之日。更有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迹象,不绝于目。所以,他们会揭竿而起。待到一场末世到来,杀他个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待到死的人足够多了,多的土地足够所有人都分得上可以耕种,多的粮食终于喂得饱还活着的人了。乱世结束了,治世到来了。”朱慈烺沉声的说着,带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压抑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但也有例外。

    比如孔洛灵,他目光闪亮亮的盯着朱慈烺。

    比起众人会想到的一幕幕凄惨场景,孔洛灵却是另外一番想象。他明白,朱慈烺绝不会是来特地打击众人的。

    朱慈烺能这么说,就一定会有解决之法。

    对,一定会有!

    “这,这就没有法子了吗?”史可法忍不住震惊得喃喃着道。

    这一刻,他是真心为这一位皇帝所倾倒了。这样振聋发聩的理论让史可法耳目一新,更是豁然开朗,明白了无数个疑问。毫无疑问,朱慈烺能够将大明中兴绝不是依靠着几场幸运的战争。那是有真材实料的。

    这样想着,史可法无不希冀的看着朱慈烺,渴望朱慈烺抛出一条道路。

    黄道周听着朱慈烺的论断,禁不住毛骨悚然了起来。但同样,他也不是庸人,敏锐地发觉了一点:“兔子生兔子固然是快。但人怀胎尚且需要十个月,纵然长大成人,到了可以作乱的时候,也得需要十数年。我大明亦是饱受战乱,眼下局势,还不到如此严峻地步吧。”

    朱慈烺对于黄道周的话并不感觉生气。

    黄道周看似是在反驳,倒不如说是在安慰自己。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眼下大明的情况究竟是怎生一个模样,其实只要看看李自成是如何作乱的便可以知道了。都说是河南陕西天灾频发,**作虐,以至于造反横生。但不管是八百里关中秦川,还是河南千里沃土,都是帝国之中的肥沃之地。一样,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如此,一等粮食歉收,这里的人地矛盾便是最快爆发,席卷全国,让大明元气大伤。眼下的局势,不是说什么是否严峻到了这个地步。而是说,已经严峻到了骇人的程度,而我们却后知后觉。”朱慈烺说完,不在冲锋陷阵。

    只见李邦华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道:“自从天启七年陕西二王作乱时起,我大明便民变无数,反贼年年不绝。虽然,建奴已困守辽东一隅,李自成身死,张献忠遁入深山,帝国内看似已经平静。但这样的平静,是因为一场又一场剧烈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伤。努尔哈赤杀穷鬼、杀富户,辽民死伤三百万。张献忠、李自成与官军鏖战湖广、陕西、河南、山西。帝国人口稠密之地经此一战,折损几乎殆尽。光是保守估计,我大明损失人口一千万。一千万啊!”

    朱慈烺静静的听着,不由一阵唏嘘不已。事实上,如果不是朱慈烺力挽狂澜,清人永远失去了入关中原的机会。那么,大明的人口下降还会远不止于此。

    因为,到了清世祖时期的时候,清朝的人口就只剩下了一千四百万人。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

    一个个名词背后,是无数华夏儿女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烈故事。

    也就是因为人口死伤殆尽了,人地矛盾大为缓解,又靠着汉人一如既往的勤劳,便重新粉饰出了一个所谓的康乾盛世。

    “数字,也许很难直观的了解这一点。”杨文岳沉声道:“但只要想一想,这一千万人的尸首将咱们整个京师平铺上去,都还能堆出第二层来……那才会更深刻理解一些吧。”

    一想到整个城市里都是堆满了尸首,众人禁不住感觉一阵阵森然的发冷。

    “祸乱远去了,但谁也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再来。至少,根据朕看到的,如果我们以为帝国的治理已经到了可以马放南山,可以怠于政务的时候,那么事实一定会给与我们最辛辣的嘲弄。”朱慈烺结束了这一个话题,但他开启了另一个新的话题:“这一点,我们陆军医院的孔医师,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

    “在下孔洛灵,为陆军医院病理实验室负责人,同时也是正在筹备中的京师妇幼医院的院正。在去年圣上击败来犯清军以后,京师城内便开始出现了孕妇增多的迹象。陆军医院作为京师百姓信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